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作者简介
王勃(650—?),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麟德初年(664),受右相刘祥道赏识并举荐,任沛王府修撰。总章二年(668)因一篇戏文《檄英王鸡》,被高宗看作是挑拨王子间的关系而被逐放。咸亨四年(673)补任虢州参军,为官期间因恃才傲物,为人所妒,加上有罪当斩,遇赦革职。《旧唐书》本传记载说,上元二年(675),他在前往探望父亲的途中不幸溺水身亡,是年二十八岁。后有说他作的《三月三日上巳祓禊序》是在永淳二年(683),所以关于王勃的卒年至今不详。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长篇歌行有较高成就,七绝很少。他的七绝内容大多为了别离和怀友,多抒发个人情怀,情虽深却音律不谐,平仄也常不合,多数不含讽意。
创作背景
唐朝初年,统治阶级中斗鸡风气盛行。总章二年(668),诗人因《檄英王鸡》一文被逐。诗人为此心绪低落苦闷,对上层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现实倍感不满,于是离开长安,游至剑南,时值九月九日这一该回家团聚的子,自己却一人独在他乡,他登上望乡台,和他乡的朋友一起举行宴会,难免触发思乡、思念亲人之情。于是作此诗寄托自己的思乡情怀。
注释
九日登高:又一作《蜀中九日》。
九日:即九月九日,我国的重阳节,古人每逢此日都要出外登高并举行宴会。
望乡台:在成都北边的玄武山上。
他席:指异乡的酒席。
他乡:指剑南(今四川成都县)。
送:送别。
杯:酒杯。
人:指诗人王勃。
厌:讨厌,厌恶。
南中:即剑南。诗人的家乡在剑南的北边,故指剑南为南中。现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即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那:为何,为什么。
北地:这里指北方。
今释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本该和亲人团聚,但我却飘泊在异地。我登上他乡的望乡高台,加入他乡举行的宴会,和他乡的朋友们举杯共饮,我已经厌烦了飘泊在南方的生活,但是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飞来南方?
赏析
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作。本诗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为脍炙人口之佳作,抒发了诗人“佳节思亲”的感情。
名家评点
沈德潜评此诗说:“似对非对,初唐标格,不得认作律诗之半。”
《唐诗训解》说:“唐人绝句类于无情处生有情,此联是其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