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是一种聪明才智,用之多能使人临机制变,出奇制胜,或能使人逢凶化吉,转危为安。然而,古人亦有因足智多谋而自致死地者,袁绍部下田丰即是其一。官渡之战伊始,田丰对袁绍要与曹操决雌雄于一役的做法心怀异议。他说:“曹操精于用兵之术,用兵变化无常。因而他兵力虽少,却不可轻视。为分之计,不如与他来一场相持战、消耗战。您应该凭借山河之险固,百姓之众多,对外联络天下各处英雄,对内勤于农耕,积极备战。然后,选择几支精兵,乘虚骚扰黄河以南曹操的领地。敌人救左则去其右,救右则去其左,使之疲于奔命,民不安生。这样,我军可以逸待劳,敌军却疲惫不堪。如此下来,不到两年,您必能战胜曹操。而今,您放弃了必胜之策,却与曹操决胜败于一役,如果不能取胜,必然后悔无及。”袁绍对田丰之计不予理会,田丰几次恳谏,反使袁绍大怒,认为他懈怠军心,因而投入大牢监禁起来。
官渡之战失败后,有人对田丰说:“您这回肯定要被袁绍见重了。”田丰却说:“如果我军获胜,我必然会被袁绍宽释,保全性命。现在,我军失败,我就算是死定了。因为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忌害。因此,他不会再容忍我活在世上了。”袁绍回来后,对左右说:“我不听田丰之言,到底被他取笑了。”于是果如田丰所言,杀死了田丰。
田丰之计谋自不待言,他对袁绍的认识亦极为深刻。然而田丰到底还是因其足智多谋,而死于性好嫉妒的袁绍之刀下。究其原因,致其死者实际上是田丰的愚忠所使然。
曹冲破衣救人命
三国时期,由于战火频仍,曹操用刑极其严厉。有一天,掌管曹操随身用品的库吏发现,曹操的马鞍在库里被老鼠咬坏了。当时有一种迷信认为,谁的东西如被老鼠咬了,他便会不吉利。所以,库吏非常害怕,自虑必死无疑,便一直犹豫不决,不知是否该将此事告诉曹操,当面请罪。
这件事被曹冲知道了,他便对库吏说:“你先藏起来,3天之后再回来,到时我保你无事。”库吏藏起来后,曹冲使用刀戳坏了自己的一件衣服,使之看上去好像老鼠咬坏的,并装出忧愁不高兴的样子去见曹操。曹操一见,忙问儿子为何不高兴,曹冲回答说:“人们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了,主人不吉利。现在呢,我的一件衣服刚好被老鼠咬了,所以才担心不高兴。”曹操说:“这是胡言乱语,不要为这件事担心。”这时,库吏来了,把马鞍被咬坏的事告诉了曹操。曹操听后大笑说:“儿子的衣服在身边,都被老鼠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于是便对库吏一无所问,让他回去了。
这样,曹冲略施小计,救了库吏的一条性命。
曹冲称象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少年聪明,五六岁时便有成人之智,甚至更超过成人而上之。当时,孙权曾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体态雄健,力大惊人,于是便引起了曹操的好奇之心,他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但当时没有合适的星具,曹操便问群臣是否有什么称量的办法,群臣目瞪口呆,都拿不出什么妙计。这时,曹冲在一旁说:“把大象牵到船上,看船入水有多深,作下记号。然后把大象牵走,称一些小物品放到船上,使船入水到原来的记号之处,这样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听后,非常高兴,便依曹冲之计而行,果然称出了大象的莺量。
司马懿乘机举事
公元249年春,魏帝曹芳到洛阳城市90里的高不陵(魏明帝陵)去祭祀,曹爽和其弟中领军曹羲等人陪同。司马懿一看时机已到,便迅速部署人马关闭了洛阳所有的城门,占领了武器库,接管了曹爽和曹羲的军营,又派兵到了洛水的浮桥上,这些都是以皇太后的命令行事的。一切完成之后,司马懿又写了一个奏疏给曹芳,历数曹爽的罪过,要求罢去他的兵权,不得稽留。
曹爽拿到奏疏,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自然不敢给曹芳看,惶惶然手足无措,不知所为。这时,司马懿又派人劝说曹爽早早归罪,还指着洛水发誓说,这次行动只免曹爽的官,其他一切如常,让他不必多虑。
当时有一个名叫桓范的,担任大司农,是曹爽的同乡,这人很有智谋,他劝说官吏当机立断,把天子带到许昌,然后再以天子的名义征发四方人马,可是懦弱的曹爽犹豫不决。桓范说:“这件事是明摆着,如果你能和天子相随,号令于天下,谁敢不响应呢!而且曹羲另有军营在城外,可以随时调遣。从这里到许昌,不过1天多一点,许昌兵库中的武器足够我们使用;要说担心的事,也就是粮食,可大司农的印现在我这里,你还怕什么?”从天黑说到天亮,曹爽兄弟还是不敢行动。五更时分,曹爽把刀朝地上一扔说:“我就把兵机交给司马懿,仍然有爵位在身,还可以做一个富家翁!”桓范一看,大哭着说:“曹子丹(曹爽之父曹真的字)这样一个出色的人物,怎么生出你们兄弟俩,比猪还要蠢,我也要受你们的连累而罪至灭族了。”
于是曹爽将奏疏送到曹芳那里,免官后回到洛阳家里,司马懿马上派人将他软禁起来,又在他住宅的四角筑起高楼,派人日夜监视其行动。曹爽至此已是一筹莫展。不久,曹爽等人以阴谋叛逆的罪名被下狱处死。
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司马懿所以能战胜曹爽,除了足智多谋,还因为他能抓住机会,果断行事。而曹爽呢,才智低下,遇事犹豫,不敢有所决,诚如桓范所说,不过是头决犊(小猪和牛犊)罢了。如果他听从了桓范的计谋,那么事情的发展也许是另一种结果。
互斗心智战狄道
公元251年,西蜀大将姜维、夏侯霸等人引兵数万进攻曹魏的陇西。魏雍州刺史王经对征西将军陈泰说:“听说姜维欲分兵三路,一路向祁山,一路奔石营,另一路赴金城,所以我们也应分三路布置,您出兵为翅保石营,调凉州军至抱罕保金城,派讨蜀护军徐质保祁山。”陈泰心想,以姜维的兵力势必不能分取三路,而自己的兵力也不好分开,便对王经说:“先别急,看看形势,知道了敌人意图之后再说。”后来,姜维果然只一路进兵,率领全部兵力至抱罕,意在夺取狄道,虎视关陇。知道敌人意图后,陈泰便派王经去守狄道,告诉他须待大军到后,再与姜维交战。陈泰自己率军到陈仓,意欲从侧翼发动反击。
王经去后,不守狄道,而是率军前进,与姜维相遇于故关,交战大败,匆忙跑回狄道,收拾残卒防守。由于此战失利,姜维乘胜引兵前进,把狄道团团包围起来。狄道形势危急,陈泰知道原来的侧翼攻势已经无用,便急命五营前行,自引大军随后跟随,去救狄道之困。部队到了上都,邓文、胡奋、王秘等人亦领兵来到。邓文等人说:“王经的精兵已败于姜维,敌人兵多气盛,挟得胜之势,难以抵挡。而您所率之兵实为乌合之众,新败之后,士气消沉,陇右动荡不安。古人说,镇蛇螫手,壮士断腕。《孙子兵法》也说:‘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这是说要忍受小失而保全大局。现在,陇右的危险远过于蝮蛇,狄道不正是不守之地吗?姜维之兵,乘勇前进,我们应避其锋锐。所以,现在不如放弃狄道之守,先求自保,然后再设法进兵救陇右,这才是上计。”陈泰说:“姜维提轻兵深入远地,粮草不继,必定要与我们寻求速战。所以,王经应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不与交战。但他不知形势,与敌速战,遂使敌人得志;进兵包围了狄道。如果要姜维攻克狄道,再引兵东进,占据株阳粮米之地,驻兵此处,招降纳叛,勾引羌人,东争关陇,则此处四郡大概都会被姜维所得。这样的话,我们的麻烦就大了;不征讨呢,姜维虎视中原,危险时在;征讨呢,姜维以得胜之兵据城坚守,攻守的形势不同,我军要想取胜便非常不易。而现在呢,姜维仓促之间调集大军深入,粮草必然不继,这正是我进军破敌之时。只要我军一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姜维必破无疑。而且,我军占据高地,而姜维勒兵挑水低处,以上击下,势如破竹,敌人必不战而走。敌寇不可容纵,被围的狄道也不会能坚持多久,诸位将军何必说出这种话来呢!”陈泰于是便进兵跨越高城岭,准备救狄道之围。
但是,心意定了,救兵之计却如何布置呢?陈泰心想,姜维用兵亦非比寻常,他既然兵围狄道,想必会在山路险阻之处设兵伏击援兵。怎么办呢?他命令部队趁夜潜行,绕过敌人可能设伏的北路。率军向南,走到了狄城东南的高山之上,果然绕过了姜维的伏兵。大军一到,于高山之上多举烽火,击鼓鸣角,告诉城中救兵已至。城中兵将士气大振。而姜维见对方救兵卒至一,出乎意料,军中上下震惊。姜维引兵来战陈泰,由于地势不利而退。后来,陈泰又密谋截断姜维的退兵之路。姜维听到后,连忙引兵遁走,狄道之围被解,姜维没有在陈泰手中得到一点好处。
在这场互斗心智的战争中,陈泰的智谋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先是想守住姜维进兵的必由之路狄道,然后从陈仓发动侧翼反攻。故关一败,狄道危急,侧翼反攻无法实施,他便出奇兵绕过埋伏,突然出现在姜维的大军面前,保住了狄道。再后又密谋截断姜维的退路,吓走了姜维。此战一胜,连司马昭对陈泰也是交口称赞。姜维也表现了很高的军事谋略,他先是诈称兵取三路,突然一路进兵相罕,围狄道,伏兵打援,无奈遇上了对手,一丝便宜也没讨得。
司马昭声东击西大败蜀军
公元262年,司马昭开始筹划灭周的大计,他命令青州、徐州、变州、豫州、荆州、扬州积极制作战船,又令唐咨专门监督制作大海船,表面上看起来是要大举进攻东吴。暗中却派钟会、邓艾等人集结重兵于魏蜀边界,密作进攻西蜀的准备。这番苦心果然没有白费,西蜀姜维不明就里,没有作防御的准备,反而自拥大兵准备伺机攻伐魏国。
第二年,司马昭的准备工作就绪了,便令邓艾牵制姜维回顾,由钟会取道斜谷、骆谷进攻。姜维得知钟会已攻入蜀境,匆忙回兵据守剑阁。却由于防御不足,被邓艾的大军乘虚而入,直捣西蜀的中心腹地,大败蜀军。
司马昭兵困诸葛诞
公元257年5月,诸葛诞攻杀扬州刺史乐琳,聚集淮南淮北各郡县官兵10余万,及扬州兵四五万人,备足1年之粮,于寿春闭城自守,反叛魏国。在守城的同时,他还派人求援于东吴,东吴派遣全译、全端、唐咨、主作、文钦等人领兵3万前来支持。魏国朝野震动,急忙派司马昭进兵围剿。然而,叛兵众多,又有东吴兵马支持,首讨之计如何谋划呢?这时,谋臣将士多认为,应该对寿春城发起急攻,早平叛乱、安定朝野。司马昭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寿春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叛乱的军兵又有10几万之众,如果莽憧攻城,必遭大败,不但无益于平叛,反使朝野越发震惊。而且,如果寿春急攻不下,东吴之兵再自后掩装,我们便会陷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再看敌人一方,现在他们据守寿春,3个重要的叛乱分子管在其中。如果老天保佑,他们之间或许会发生火拼。所以,我们不能急攻,而应缓攻。如果急攻,敌人便会团结一心,坚守城池;而如果我军围而不攻,便可给敌人充分的时间,以使他们内部矛盾激化,互相杀戮。因此,缓攻才是慎重从事的万全之策。”
司马昭所说的3个叛乱分子指文钦、唐咨和诸葛诞。唐咨于黄初年间(公元220—226)反叛于利城郡,兵败后逃至东吴。文钦于公元255年与毋丘俭一起反叛于淮南,失败后也逃到了东吴。这次诸葛诞叛乱,东吴派他们前来支持,使3人得以汇聚寿春城中。其中诸葛诞与文钦素来不和。司马昭的缓攻大计定下来后,便调兵遣将筹措起来。他命镇南将军王莲、安东将军陈安等人率兵四面包围寿春,包围圈分内外两层,挖筑壕堑,严密看守。敌人不出不去攻城,敌人出城则必须困住,勿使逃出。又派临军石苞、充州刺史州泰拣选精锐,防备东吴的大军前来。安排已定,司马昭便轻闲自在,专等敌人势竭穷困之日的到来。
这期间,文钦等人多次率众突围,皆为魏兵击退回城里。东吴大将朱异两次领大军救围,都被州泰等人领兵杀退。寿春城中粮食渐少,外援不至,人心慌动,变故之事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先是诸葛诞的手下将军蒋班、焦彝越城出降。后来,东吴全译的侄子因在家中争讼,一气之下渡江投奔了司马昭。司马昭利用这个机会,让全译的侄子写信给全译,说东吴恨他不能取胜寿春,欲杀尽其全家,所以侄子们才来降魏国。结果诱引全译率几千人出城而降。归降之事未已,城内的变故也发生了。公元258年3月,诸葛诞、文钦房管等准备好进攻器械,连续五六天攻击南面的魏军阵地,想要突围而出,魏军居高临下,以发石车、火箭等连砸带烧,毁掉了叛军的进攻器械。叛军突围不成,死伤惨重,只好退回城里。但城中粮食更少了。文钦便出计放出北方之兵以节省粮食,诸葛诞不听,由此二人矛盾激化,互相怨恨,互相猜疑。后来,文钦被诸葛诞杀死。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见父被杀,出城而降。司马昭便命他们领数百骑兵绕城呼喊,说:“司马昭连文钦的儿子都不杀,你们别人还怕什么呢?”城内士兵听后,出降者达几万人。
诸葛诞、唐咨终于智竭力穷了。这时,司马昭亲率大军,合兵四路,进攻寿春城。城内士兵竟然无人防守,魏兵顺利地登上了寿春城。诸葛诞见大事不谐,单骑出城,被魏兵所杀。本来一场残酷的攻城战,由于司马昭出色的谋略计策,轻易地取得了胜利。
邓艾奇兵灭西蜀
公元263年秋,魏国兴兵征伐西蜀,分兵两路,由邓艾带领一支牵制身在边境的蜀军统帅姜维,使其不能回救,由钟会另率一部取道斜谷、骆谷,担任进攻主力杀人周国。姜维得知钟会兵入周国,巧计骗过了拦阻回路的魏莱州刺史诸葛给,引兵东向,把钟会的大军拦在剑阁之外。
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钟会的大军已不能完成主攻的任务。邓艾见于此,觉得应该调整部署,改由钟会牵制姜维,自己率兵突袭蜀国。他上疏说:“敌人新逢大败,我军宜乘胜进击。现情由我率兵自阴平出兵,走百里无人的野地,经汉德阳事向涪陵前进。涪陵在剑阁以西百里,距成都仅300余里,是敌国的腹地中心。我以奇兵袭击涪陵,姜维必然回兵相救,这样,钟会便可以率军前进,与我两路同时进兵;如果姜维不回兵,则涪陵的防御便减弱,敌国的中心便会空虚。如此,我以奇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破灭西蜀便是必然之事。”
10月,邓艾进军阴平,来到方圆700里的崇山拉岭之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突然出现在江由城。蜀军守将马速投降,魏国大军临近涪陵,蜀卫将军诸葛瞩布兵绵竹防御,被邓艾的魏军勇战杀败。西蜀绵竹失守,成都以外已无重防可凭,蜀帝刘禅惊慌失措,纳奉皇帝印缤,至邓艾军中投降。雄踞西蜀40余年之久的刘氏政权,在邓艾临机应变的奇兵突袭之下,便宣告崩溃了。而此时,西蜀军事统帅姜维还在剑阁抵御钟会呢。
贾诩劝张绣归顺曹操
官渡之战时,袁绍派人见张绣,希望与张绣结盟,共击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