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以苏州为个案
7384200000039

第39章 苏州老城区社区建设(3)

街道依托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社区网络,实现了与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网络平台的无缝对接,与全区各部门、街道、社区宽带连接,市、区、街道三级业务系统完成了向社区的延伸。通过“温馨南门”网站、“数字南门”信息系统、“好管家”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网上虚拟养老院等信息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方便了辖区居民办事和日常生活,提高了社区信息化整体水平。

近年来,街道不断完善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和功能,全面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推动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确保社区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让信息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多层次、全方位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社区各项工作朝着高效、文明的方向发展。南门街道也因此在2009年荣获首批江苏省社区信息化示范建设点称号。

二、坚持以人为本观念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街道作为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所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持社会的稳定。在这方面,南门街道除了依靠“好管家”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外,还尽可能的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不稳定因素灭杀在萌芽状态。为此,采取了三个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三个措施就是:(1)矛盾纠纷排查。层层梳理可能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多渠道的收集信息,抓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掌握、早处置,力求把信访事件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主动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2)责任分解明确。做到信息畅通、责任到人,根据实际情况,做到稳控人员情况明、底数清,及时接受、及时办理信访案件,杜绝由于不作为而导致信访案件简单问题复杂化。(3)措施落实到位。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和重点对象,实施24小时不间断关注,加强矛盾的分解、疏理,多做侧面调查,全面客观了解实际情况,对上访居民多走访多沟通,化矛盾解决于无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协调关系、依法调解、解决问题的基础作用。为使维稳工作制度化、长效化,按照市、区关于“五位一体”社区综治办规范化建设的工作要求,街道13个社区居委会都相继建立了“五位一体”社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主要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实行统一领导、集中办公、资源共享,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大力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加强治安防范、治安巡逻和治安管理工作。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新格局。三是按照“五位一体”工作平台健全综治工作制度和台账。四是对“五位一体”综治办工作实行考核制度,制定考核细则,与评选星级社区、文明社区和安全社区挂钩,真正把社区“五位一体”综治工作落到实处。扎实有力的工作,使街道保持了总体的社会稳定与和谐,为广大社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古城区没办法拓展土地,街道就对现有社区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调整和归并,13个社区都按照“大活动,小办公”的思路进行建设,尽可能地压缩社区办公区域,扩大居民活动场地,以此实现让社区居民“幸福”的承诺。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认可。扩大了的居民活动场地,主要被用来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其中,科普就是为居民喜闻乐见的工作。为此街道创新思维,努力打造科普品牌。

南门街道在市、区科协的关心和指导下,围绕街道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区域管理职能,以创建为切入点,以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全民科技素质、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为目标,多形式开展科普活动,开拓了社区科普工作新局面。

街道党工委领导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成立了科普实事项目研讨小组,对年度科普实事项目进行专题讨论,确定科普发展规划,打造科普特色。将其纳入街道议事日程,健全科普领导小组会议制、社区科协会议制等科普工作制度,研究确定科普领导体制、科普网络、科普投入、科普设施、科普创建活动、整合科普资源等各项工作。同时,各社区也加强了对社区科协的领导,制定了科普工作计划,充分挖掘科普特色,打造科普品牌。

科普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其重要前提之一便是要有坚实的物质保障,街道把科普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为社区科普培训和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着“理清思路,创出特色”的宗旨,在街道和社区积极打造科普教育品牌。街道的桃园综艺馆,占地2500多平方米,设有“苏州民间工艺展藏馆”、“苏州作家作品展示阅览室”、“苏州史志馆”、“苏州清官廉吏史料展”等活动项目,现在已发展成为吴文化展示、教育和活动阵地,及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苏州市古建筑保护先进单位、苏州市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基地。使社区广大居民充分享受到了吴地文化的迷人魅力。街道坚持将社区科普工作融入街道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教育、文化等各项工作之中,提出了科普教育“与时代相结合”、“与生活结合”、“与学习结合”、“与家庭结合”、“与兴趣结合”、“与健康结合”的“六项结合”方针。与市科协、国家天文台二部苏州天文计时仪器研究制作中心、江苏省太湖渔管会、市环保局、市图书馆等共建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园、古代天文科技馆、太湖流域水产(标本)馆、社区环保学校等科普阵地,组织辖区学校的青少年成立了天文、气象、航模和机器人、太湖水产以及古代科技等五个兴趣小组,增强青少年科普创新能力,同时也为社区居民的社区科普教育创造了条件。通过组织开展科普一日游及科普讲座等贴近居民的大众化科普活动,提高了社区全民科学文化素养。2004年以来,南门街道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及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集体,有超过一半的社区被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文明社区。

为更好地为辖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街道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南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这是一座拥有完整、经济、实用而又先进的智能化系统的现代化综合办公建筑。在使用功能上,服务中心以“便民、高效、公开、廉洁”为宗旨,立足方便群众,服务社会。按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要求建设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配备专业的健身房、乒乓球房、棋苑、形体训练房、舞蹈房等活动场所,有效地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软件建设上,明确了工作人员接待居民执行“六步曲”(即主动问候、让座倒水、介绍职责、问明事由、真情办理、礼貌相送)、“三要”(即凡服务对象询问事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解释政策要求清晰;需要前来办理的,要明确告知所需要材料、手续及办事程序;对不符合政策规定或缺少相关手续的,要一次性对其讲明原因)、“五不让”(即要求所有的社区工作者不让上级部署的工作延误;不让正在办理的事情积压;不让违法违纪的事情发生;不让群众受冷落;不让单位的形象受影响)的社区工作行为规范。这些措施使社区居民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政务信息,享受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增强了社区归属感,为社区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社区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力量就是社区的广大党员。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南门街道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争先锋、构建和谐南门作表率”这一主题,以“情系社区、心连百姓”为活动主题,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实行分类指导、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激发内生动力、注重继承创新”的原则,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为此,街道专门制定了《南门街道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及《情系社区、心连百姓——南门街道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方案》,通过成立的七支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七个一”活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拓展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途径,促进机关与社区的共建联建。以党员志愿活动为抓手,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与完成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创建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好就业,特别是下岗再就业工作。对此,街道对认定的就业帮扶对象发放“就业·扬帆卡”,实行优先给予指导、优先免费咨询、优先告知信息、优先免费培训、优先提供岗位的“五优先”,即“一卡五优”。同时陆续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岗位提供、优先录用“扬帆卡”人员的承诺协议,通过单位实时上报空岗信息,储备对接岗位提供预检定位、面试辅导、免费培训、岗位匹配等全程服务,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目前已成功为146名持“就业·扬帆卡”的失业人员,提供了再就业援助。街道依托“东弘大学生虚拟创业工作室”,结合“就业扬帆计划”,打造大学生个性化创业服务,2009年通过“创业帮扶‘1+1’”帮扶65人走上创业之路,512人参加免费技能培训,新增就业岗位2098个,网上职业介绍共匹配659人,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达98%。2010年1—6月共推荐41名拟创业人员参加SYB培训,新增创业人员20人,带动就业新增岗位60个。街道新增就业岗位1521个,223人实现了各种形式的再就业,其中154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率达98%,零就业家庭援助率达到100%。

街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救助方式,扩大社区扶贫帮困的覆盖面。2009年全年发放低保保障金125万余元,为335户困难家庭发放春节慰问金38.96万元;与195位贫困学生结成“一帮一”助学对子,助学金达16.8万元;为辖区内军烈属等各类优抚对象发放伤残抚恤金、优待金43.8万余元。2010年上半年已累计发放保障金55万多元;为25名低保边缘居民和26名重症残疾人发放保障金11万余元,发放助残金4.9万余元。由苏州福彩资助,街道和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共同建设了“爱·绿园”慈善环保基地,这也是诞生的首个社区环保基地。基地旨在通过倡导“扶贫济困、传递爱心、关爱地球、洁净家园”的理念,以宣传生态文明、节能低碳、乐善助人为重点,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慈善环保活动,为急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居民提供相关物资和互助,基地成立以后将开设交换屋平台,居民可以在此义卖自己用废旧物品制成的作品和二手闲置物品,将所得的资金捐献给困难对象。同时开展志愿者活动,为鳏寡老人、孤儿、残疾人、贫困户及不幸者提供服务。通过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内容丰富的环保慈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居民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环保慈善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和谐社区。

街道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对象就是老年人。这也是保持社会祥和的重要方面。为此,街道不断创新,使辖区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快乐的生活。街道的退管工作者以“配送中心”为依托,寓“管”于“情”,不断探索退管服务工作的新方法,用真诚、周到的工作热情建立了六个服务队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了六个方面服务。这六个服务项目是:医疗保障。通过与辖区卫生所成立医疗保障组免费为辖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同时使老人能不出社区也可以享受专家式的门诊咨询,让老年人“老有所医”;老龄维权。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联系街道司法所,并召集老党员、老居民骨干成立维权组织,解决民间纠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让老年人“老有所助”;志愿服务。街道及时与“空巢”老人结成“一助一”对子的“银龄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邻里互助已成为南门一条美丽的风景线,让老年人“老有所靠”;生活情趣。成立生活情趣组,不定期举办养花种草、保健养生等讲座,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老有所学”;文体活动。各社区成立了舞蹈、歌咏、健身等30多个文体团队引导老年人参加到欢乐的社区活动中来,让老年人“老有所乐”;生活照料。街道充分利用“好管家配送中心”这一平台,利用辖区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生活照料组,解决鳏寡孤独和独居老人的生活起居,让老年人“老有所管”。所有这些举措,使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变得多彩而绚丽灿烂。

为使街道的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街道还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的力量。近年来,街道工联会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建设“温馨南门”和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目标,以行业工会建设为亮点,认真履行《工会法》所赋予的各项职责,切实发挥好工会在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激活企业工会活力,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目前为止,街道工会建成独立工会已达92个、工会小组105个,拥有工会会员5000多人。并建立了工会经审、女工、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安全监督等组织,工会组建率达90%以上。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街道工联会还加强载体建设,整合辖区资源,在企业中建立集科学、技术、文化于一体的职工娱乐健身的活动场所,组织职工学习提高生产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扎实的工作,使南门街道被省总工会授予“省工会工作模范街道”荣誉称号,这也是继市“合格街道工会”、省“职工书屋”示范单位后街道工联会获得的又一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