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7397000000018

第18章 建立科学合理评估(2)

而档案袋评价是根据学生所收集的作品做出的评价,它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轨迹,在学生评价中日益受到重视。通过教师合理分析和解释学生收集的相关作品及其他学习成果档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制作档案袋发现自我,不断进行反思,从纵向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此外,让学生建立长期的学业成功的证据档案袋,要求学生对他们看到的变化进行阶段性的自我反思。从成绩的记录中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为他们自己树起一面镜子。对教师而盲,从学生的档案作品中反观自己教学存在的不足,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档案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的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一般性发展,即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标准化考试只关注学生学业的不足。

不管是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还是档案袋评价都要求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表现性评价是学生通过组织、建构自己的知识来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在档案袋评价中,学生制作一个档案袋即是主动参与到评价的过程。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是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评价活动中,而不是传统标准化考试下的学生只参与考试,评价则是老师、领导们的事,评卷、分数、排名都把学生排斥在外,这种近乎神秘的评价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同时也会加重学生们的心理负担。

通过课堂评价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建立一个和谐的外部与内部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保罗·布莱克和迪兰·威廉的研究中显示课堂评估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然而提高成绩还不是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让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学习者。通过学生参与制定的标准,使标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教师则在这些标准下开展多种有效的学生参与式的课堂评价,用课堂评价来改善学生的学习,形成标准、评价与考试之间的良性循环。

在这里,我们竭力提倡课堂评价,并不是有意地贬低或忽略标准化考试。一个和谐的评价系统是使用一切有用的评价方法为学生发展服务,它应该包括:“一、增强全国对标准化考试的局限性的认识,以保证它们得到合理的应用。二、建立和保持课堂评价的质量。”标准化考试与高质量的课堂评价是同样重要的。我们需要标准化考试来为教育政策的制订和改变提供证据,如根据学生某学科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决定是否加强师资的培训、提高该学科的内容标准等。教师制定教学计划也需要考试成绩作参考,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事实上,错的不是标准化考试,而是由测验的方式、内容的错误导致的,或是因为错误地解释测验结果或滥用测验成绩而引起的。因此,我们对标准化考试不能一味地贬低,而应理性看待,发挥它的长处来为学生发展服务。

学生参与的课堂评价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评价方式,它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制定评价标准,用标准来衡量、对照自己的活动表现,来获取学习的动力和信心,相对于外部统一测试的标准化考试即是一种内部的评价。通过课堂评价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们认为,我们必须用内部评价来促进外部评价,用课堂评价来改善学生的学习,从而提高考试成绩,实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良性循环。

从标准化考试与课堂评价各自的特点看,标准化是一种外部评价,是国家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根据已定的课程标准,由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者或体现者的专家、教师或专业组织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的评定,趋向于对学生的甄别,是一种总结性评价。而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景、实际情况对学生随时、随地的评价,以及时地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给学生更多的帮助和鼓励,趋向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因此,它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对于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评价方法,我们无法分出孰优孰劣,因为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它合理与不合理的一面。学生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活动,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无法正确评价学生。在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标准化考试的作用,把它作为学生评价的主要方法,造成学生评价上的失衡。新的学生评价观必须是突现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我们认为,课堂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标准化考试的过失,有利于学生评价从甄别功能转向改善学生学习的功能,从而建立起标准化考试与课堂评价相结合的均衡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案例

投入真情,注重评价的人文关怀

有爱的评价、尊重人的评价能催化孩子心灵中的积极情感,使其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肤浅的评价、敷衍的评价、刺伤心灵的评价能拽住孩子心灵驰骋的缰绳,使其驻足不前。

——陈思

记得有位老师上语文课时,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他刚点到这个同学的名字,全班同学都笑着窃窃私语,那位同学也怯生生地看着老师,老师示意她往下读……原来,她患有口吃,平时,很少有老师叫她朗读课文。有一个句子她一连读了三遍都没读正确,把其中的一个“非”字丢掉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她却莫名其妙。那位老师就说:“由于你太紧张,丢了一个‘非’字。再来一遍,第四遍万一还读不好也不要紧,因为还有第五遍!”

她认真把这个句子看了看,又读了一遍。这一遍读得既正确又流利,声音还响亮。

于是老师又说:“请你介绍介绍你取得成功的经验好不好?”

她腼腆地说:“把字看准,多读几遍,就会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这简短的几句课堂对话,重新唤起了学生朗读的自信。老师积极而机智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还巧妙地帮助学生解除紧张与不安,有利于小女孩战胜胆怯的心理。

如何让我们的教学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跳一跳,摘果子”,点燃他们信心之火呢?

一、评价语言要“煽情”

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这样的评价是根据特定的教学进程随机引发的,不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使评价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原因就在于指出学生不足时,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另外,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注重内容翔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乏力。也就是说,激励要以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可比性材料:学生过去的有关情况(纵向可比)和学生在班级或更广范围内所处位置情况(横向可比),并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具体做法:①挖掘特定环境中的可比因素。如:“你的表现比诸葛亮还厉害!”(《草船借箭》)②与同学对比。如:“你的想法最有独创性!”“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筹!”③与教师对比。如:“你读得比老师还好!”④与自身对比。如:“我真的不认得这是你的字,进步太大了!”

二、善于运用非语言评价手段

激励不光有话语,更表现在老师期许、信任的眼神,亲切、鼓励的微笑。除语言激励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迭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体态语可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听后友好地评价:“好,这是你自己的见解!”“说得很有道理!”

三、关注个体差异,重视个性评价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促进发展。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创新精神,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如对外向型的学生可以说“你敢于大胆发言,很勇敢”;对敢于创新的学生可以说“你的想法别具一格,很有新意”;对于胆子很小,难得一次举手发言的学生可以说“你讲得很好,再响亮地讲给大家听一遍好吗”。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就必须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使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加里宁),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科学的法官”、“思索的哲人”和“爱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