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话说中国-帝王
7397500000014

第14章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她从普通的才人升为皇后,最后做了皇帝。她执政近半个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宋庆龄称她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14岁时,唐太宗召她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她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时复召入宫,拜昭仪,永徽六年(655年)立为皇后。因高宗体弱多病,她逐渐参与国政,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年),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二月,她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

武则天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大肆剪除异己,打击政敌。唐朝自开国以来,主要是关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士族集团当权。永徽六年,关陇士族的代表人物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极力反对武则天为皇后,认为她出身寒微,没有资格做皇后。武则天当皇后后,即将长孙无忌、禇遂良等人或贬或杀。徐敬业和李贞、李冲父子武装叛乱被镇压后,武则天更是残酷地打击政治上的反对派,杀掉唐朝宗室贵族几百人、大臣几百家。被杀的人中许多是关陇士族。从此,关陇士族的势力逐渐衰落了。

在打击关陇士族的同时,武则天极力重用庶族士人。显庆四年(659年),通过唐高宗下令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提高了出身低微的庶族官吏的政治、社会地位。她还进一步推行科举制度,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并首创武举和殿试。这使得广大庶族有机会参与政权。

武则天继续推行均田制,并把劝课农桑、开垦土地和安抚百姓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标准。她还令人编了一本《兆人本业记》的农书,颁行天下,指导农业生产。因此,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趁武则天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则天去世。

什么是士族和庶族?

士族指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而庶族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武举考什么科目?

唐代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至清代时改称武科。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约500次。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废时兴。

唐代的武举主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此外,对考生外相貌也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宋代时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要“副之策略”,问孙吴兵法等。到了明代时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不能参加武试。武试则最少要求骑射九矢中三,步射九矢中五。至清代时,改为先试马射、步射,后比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举石。合格者才考笔试。

大开眼界

张柬之(625—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人。中进士后任清源丞。永昌元年(689年),以贤良策第一,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武周后期,狄仁杰推荐他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的头衔)。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宠臣张易之、张宗昌专权误国。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人发动政变,诛杀二张,复唐社稷。中宗即位后,他因功被封为天官尚书、汉阳郡公,后改郡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贬为新州司马,忧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