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话说中国-帝王
7397500000015

第15章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在位44年,在唐朝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早期励精图治,开创了继“贞观之治”之后的又一个盛世。但是,他晚年却怠于政事,酿成“安史之乱”,从此唐朝由盛转衰。

李隆基(685—762年),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善于骑射,精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的国号,但朝政大权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因除韦后有功,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睿宗传位于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次年改元开元。

唐玄宗即位后,相继把富有政治才干的姚崇、宋、张说、张九龄等人任为宰相,又特别注意官吏的选任,虚心纳谏,改革了不少弊政。他还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80多万户,大幅增加了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他又改革军制,变府兵为募兵,极大地增强了唐朝的军事力量。这些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

然而,唐玄宗晚年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又宠幸杨贵妃,奢侈荒淫,政治日趋腐败。加上府兵制败坏,京师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各地边将掌握重兵,终于在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

天宝十五年(756年),唐玄宗在安禄山叛军的追逐下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是为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至德二年(758年),唐玄宗回到长安,之后忧郁成疾而死,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所以历史上又称他为唐明皇。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范阳、平卢和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伙同部将史思明起兵反唐,先后攻陷洛阳、长安,战事持续了8年之久。直到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才被平定,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王朝由盛变衰,一蹶不振。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经过马嵬坡时,随从军士因怨愤而哗变,自行处死奸相杨国忠,并要求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后她被缢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死时38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坡之变”。

大开眼界

李隆基酷爱音乐。他精通多种乐器,如琵琶、横笛等,羯鼓的演奏技艺尤为高超。他对唐代的音乐制度做了多次重大改革,调整了原九部乐、十部乐为坐、立部伎,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发展与提高。他设立梨园,扩充教坊,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艺人。

李隆基一生中参与创作的音乐作品甚多,其中大部分是器乐独奏曲、合奏曲和大型歌舞曲。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他的政治生涯和唐代由盛至衰的历史面貌。

李隆基即位前所作《还京乐》《夜半乐》,是为了纪念他所主持的诛杀韦、武朋党集团的宫廷政变而作的。他即位后,创作和改编了为数不少的宣扬君权神授、歌颂文治武功和太平盛世的音乐作品,如《圣寿乐》《小破阵乐》《光圣乐》《文成乐》等。李隆基长于“法曲”风格,喜欢采用“游仙”题材,他本人参与创作、改编的有《霓裳羽衣曲》《凌波曲》《紫云回》等。

李隆基晚期多思念之作。被后世称道的追忆马嵬坡之行的《雨霖铃》、怀念贤相张九龄的《谪仙怨》(一说是为思念杨贵妃所作),史料中或谓唐玄宗自制,或谓乐工奉命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