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话说中国-帝王
7397500000024

第24章 元世祖忽必烈

成吉思汗虽然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但是尚未统一全国。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后,灭掉南宋,最终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他创建的行省制度,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忽必烈(1215—1294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元宪宗)之弟。忽必烈为藩王时,便热心于学习汉文化。1251年,长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他先后任用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在汴梁设立经略司,整顿河南军政,并屯田唐、邓等州。1253年,忽必烈受封京兆(今陕西西安)之地,在这里他又重用儒臣,兴复吏治,恢复农业,建立学校,进一步取得北方汉族地主阶级对他的拥护,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1253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9年,在攻打南宋鄂州(今湖北武昌)时,他得知蒙哥的死讯,决定北返,争夺帝位。次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多伦附近)称汗,始建年号中统。但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也在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称汗,并联合留居漠北和中亚的拔都、察合台、窝阔台各系贵族,与忽必烈对抗,引发长达4年的内战。

元世祖忽必烈

1264年,忽必烈打败阿里不哥,并迁都燕京(今北京),改称大都。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元。稳定内部之后,他于1279年南下消灭南宋,统一了全国。他还曾派兵进攻日本、安南、占城、爪哇等国。

忽必烈在位期间,确立中央集权政治,建立包括行省在内的行政、军事、赋税等制度,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并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他重视农业,设置司农司专掌农田水利,大规模推行屯田;统一货币,疏浚运河,设置驿站,对元初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他将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4等,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各族起义斗争始终不断。

什么是行省?

“行省”一词,源于金代。金代因地方上战争的需要,设行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元世祖时,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中统、至元年间,在各地分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制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元朝的疆域有多大?

元朝统一全国后,强盛时期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约2200万平方千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大开眼界

元朝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4等:第一等为蒙古人;第二等为色目人,包括唐兀、畏吾儿、回回、钦察等西域人;第三等为汉人,主要指原来金朝统治下的北方汉人以及契丹、女真、高丽人等;第四等为南人,即原来南宋统治下的南方汉人。这4等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待遇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