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话说中国-帝王
7397500000025

第25章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是一个落魄的僧人,后来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历经15年而成就帝业,是继汉高祖刘邦之后又一个出身低微、起自草莽的平民皇帝。

朱元璋(1328—1398年),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出身贫苦农家。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先后去世,于是他入皇觉寺为僧。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受好友汤和来信劝说,参加红巾军,投靠郭子兴,由于指挥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军官升为元帅。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改名为应天府。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采取稳健的进攻措施,击败了徐寿辉、陈友谅的势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封为吴王。同年将小明王沉入长江中。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攻克大都,元朝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即位后,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主要有奖励垦荒,蠲免赋役,编造黄册和鱼鳞图册,整顿户籍,清查土地,兴修水利,振兴农桑;移徙豪强,抑制兼并势力;严禁官吏贪污,约束功臣;实行军屯、商屯,减轻民间军费负担;放还奴婢为民,改善劳动者地位等。这些措施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了明初经济的繁荣。

为了巩固初建的明王朝,他分封诸子为藩王,镇守重地。对百官实行特务统治,屡兴大狱。其中最主要的两次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诛杀了数万人,开国功臣几乎被除去大半。这些做法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治国之初采用一些严厉的手段,对巩固封建政权是有利的。

什么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胡惟庸是左丞相,深得朱元璋的宠信,因而权势日盛,遂专权跋扈。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处死。“胡惟庸案”前后延续达10年之久,株连杀戮者达3万余人。

蓝玉是功勋卓著的大将,被封为凉国公。但蓝玉居功自傲,日益骄横。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被告谋反,朱元璋借机将他杀了,连坐被族诛者有1.5万人。

什么是鱼鳞图册?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编造的土地登记簿册。因所绘田亩挨次排列,状如鱼鳞,故名。宋时婺州、漳州等地曾编造,未广泛推行。明洪武年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以田地为主,分号详列面积、地形、四至、土质及业主姓名,一式四份,分存各级政府,作为征税根据。

大开眼界

朱元璋生前找了许多画工来画自己的像,画得都很逼真。由于朱元璋的相貌不雅,据史书记载,朱元璋“资貌奇伟、奇骨冠顶”。就是说朱元璋有一副非常特别的相貌,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高高隆起,颧骨凸出,大鼻子,大耳朵,粗眉毛,一对眼睛鼓鼓的,发出冷酷的光。宽阔的下巴比上额还要长,谁看了都会吃惊。所以画工画得越逼真,朱元璋越不满意。后来,有个画工猜中了朱元璋的心思,他画得面貌轮廓有些像朱皇帝,却一脸的和气,看上去慈祥仁爱,同时又显得威严沉稳。朱元璋对此很满意,命人临摹了很多份,分赐给诸子和王公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