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话说中国-帝王
7397500000005

第5章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在位54年,建立了西汉最辉煌的功业。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从此中国历史开始正式用年号纪年。

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汉景帝之子。起初他被封为胶东王,后被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去世,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期间,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多种措施。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颁行“推恩令”,让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潜移默化地消除了威胁。他又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刘彻

在社会经济方面,汉武帝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的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汉武帝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他又派唐蒙到夜郎,在西南先后建立了7个郡。为了巩固边防,他起用卫青、霍去病为将,进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但是,由于汉武帝多次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且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

“推恩令”是谁提出的?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

什么是西域?

“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西汉时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罗马帝国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一带。

《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在轮台和渠犁设立了使者校尉,这是中原王朝在西域设官之始。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都护府。东汉后期至魏晋时期,设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管辖西域。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前凉政权除沿袭魏晋建置外,又设高昌郡(今吐鲁番),使郡县制首次在西域实施。隋设鄯善郡、且末郡、伊吾郡及西域校尉。唐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都护府,管辖范围包括巴尔喀什湖、楚河流域,远至咸海和阿姆河西,以及帕米尔在内的西域广大地区。

大开眼界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3条路线。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