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使徒保罗传
7401000000027

第27章 保罗书信(2)

教会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新的不分种族,以饶恕代替仇恨,崇尚圣洁的道德规范,与讲究阶级,放纵肉体的旧行为模式有了冲突,而犹太人泥守律法的传统和基督徒所享的新自由,其间也多争执。希腊尚智的文化和一种尚灵的“说方言”的热情,同时在教会中激荡。保罗离开哥林多不久,便听到教会出问题的消息,近两千年后的今天,这些问题不少仍在教会中出现。保罗对这个富有恩赐但尚在“吃奶”阶段的年轻教会,写了他所有书信中最长的一篇。

在哥林多,保罗写了著名的《罗马书》,在信的开头他痛心地指出了当地人的堕落。保罗在这里平时和虔城的亚居拉、百基拉夫妇同住,同制帐棚,安息日则到会堂讲道,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保罗在哥林多宣教长达十八个月,收效甚大,福音以哥林多为中心传至亚该亚行省其他地区。保罗离开不久,亚波罗接替了他的事工。之后,保罗又两次访问哥林多。

《哥林多前书》共十六章,为保罗在以弗所宣教时所著。保罗针对当时哥林多教会的派系之争及乱伦行为,痛斥派系斗争不当,申斥乱伦之罪和说明婚姻、吃祭物、死人复活、爱心及敬拜规范等问题。

(2)主题特色

书中讨论教会中属灵的与道德的许多难处,显示教会在一个堕落的异教社会中所面对的挑战,使徒对此提出了“神的标准”与神审判的真实性,指示基督徒行为准则的最高层面是“凡事为荣耀神而作”。本书讨论的问题相当复杂,但作者却处理得很有条理。其中有关主的晚餐与复活的真理是新约讨论最详细者,十三章的“爱之歌”尤称动人。

关于爱的论述:《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有一段关于“爱是什么”的论述,非常经典,经常被引用。以下是这段经典的论述: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久不止息。

(3)处理教会纷争的问题

不藉人意——要明白十字架的道理

教会是属于神的,教会若以人为中心,就必分裂,因为当受洗归入基督后,是不分犹太人或希利尼人,在基督里都成为一,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因此凡归在耶稣的名下,应当不可纷争,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不凭血气——要领会属的事

哥林多教会因为看重人的智慧,忽略神的大能,致使教会四分五裂,可见属血气的人不能领会神圣灵的事,惟属灵的人能透万事,知道神深奥的事,也知道神开恩的事。因此保罗不用高言大智,只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用属灵的话讲解属灵的事。

不属肉体——要知道是与神同工

属肉体的,灵命幼稚如婴孩,虽在基督里,行事却照世人的样子,有嫉妒纷争。其实神的工人,同是服事主,还有什么可争?同向一个目标努力,还有什么嫉妒?同是属基督的,就不可拿人夸口,否则将来在试验的时候,自己就必受亏损;况且栽种算不得什么,浇灌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恩赐是互相搭配,建造在耶稣基督的根基上,因为我们与神同工。

不要论断——要敬重神的仆人

保罗说明他是基督的之执事,是神奥秘事的管家,忠心事主,是受苦难的使徒,被人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是以福音生子的父亲,存慈爱温柔的心,不与人争,以人的论断为极小的事,不自卑,不骄傲,虽不觉有错,也不自以为义,相信判断人的是主。

(4)处理道德纪律的问题

处理乱伦者

教会是圣洁的团体,然而有人将乱伦败坏的风俗带进教会,真是卑污腐败,羞耻至极。保罗风闻在哥林多教会竟然有“连外邦人也没有”的乱伦事件,遂以面酵之比喻说明洁净教会,他乃主张严办,“把这样的人交给撒旦”。

处理争讼

同灵之间应以爱心互相宽容,大家若能互相饶恕,甘心吃亏,就能避免相争之事。但他门不但不能原谅同灵,还把同灵拉到外邦人面前受审,这样做不但伤害同灵,也不能荣耀神的名,况且教会有权柄,有智慧,足以判断这些小事,秉公行义。

远避淫行

哥林多教会处于淫乱风气盛行的环境里,信徒易受世俗观念影响,认为“食色性也”,与道德无关。保罗驳斥其纵欲主张,纠正其错谬败坏的思想,清楚的说明: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不义的事有淫乱、拜偶像、奸淫、作娈童的、亲男色、偷窃、贪婪、醉酒、辱骂、勒索,保罗在此特别禁戒淫行,惟有淫行是得罪并污秽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是主重价买来之神的殿,所以当在身子上荣耀神。

(5)处理婚姻生活的问题

夫妻相待

保罗认为避免淫乱的方法,消极方面是男不近女倒好;积极方面是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婚姻是神所设立,是神圣的,男女借着婚姻制度的结合是神所祝福悦纳的,当以合宜之分相待,不可彼此亏负。婚后,除非为专心祷告,否则不可分房,以免受撒旦的试诱。

独身问题

离婚问题

若有不信主的配偶,不可离开他或她,要用爱心引导对方归主成圣。若不是妻子犯奸淫,弟兄不可离弃妻子再娶;姊妹若不是因为丈夫犯奸淫,也不能离婚,但为儿女着想,最好不要离婚;万一离婚了,那丈夫未死之前,不能再嫁。(6)内容结构

序言(1:1—9)

教会纷争

·分党的现象(1:10—17)

·福音与属世智慧(1:18—2:5)

·福音与属天智慧(2:6—16)

·传道人的身分(3:1—4:5)

·使徒的呼吁(4:6—21)

道德混乱

·淫乱的事(5:1—13)

·诉讼的事(6:1—11)

·身体的正当运用(6:12—20)

·论婚姻问题(7:1—40)

论祭偶像之物

·知识与爱心(8:1—13)

·约束自由的榜样(9:1—27)

·滥用自由的鉴戒(10:1—13)

·各种情况的考虑(10:14—11:1)

论教会崇拜

·女人蒙头问题(11:2—16)

·受圣餐的问题(11:17—34)

论属灵恩赐

·恩赐的本质与功用(12:1—13)

·爱的原动力(13:1—13)

·两种恩赐的比较及教会秩序(14:1—40)

关于复活

·实际计划与结语(16:1—24)3.《哥林多后书》

(1)《哥林多前书》的写成

《哥林多后书》为《新约全书》书卷之一,由使徒保罗所著。

保罗给哥林多教会写信后,当地人的信仰态度未见好转,反有恶化的倾向,于是他亲往该处解决教会中的问题,但结果不能达到前往的目的,甚至双方闹得很不愉快。离开后,他写了一封严厉责备教会的书信,由提多带往哥林多。其间,保罗心里十分焦虑,盼望那封信能使教会回转。终于提多带回信徒悔改的喜讯,保罗于为之释然和欢喜,遂在马其顿写下本书(约为公元55年至56年间)。该书解释他改变行程的因由,劝勉教会接纳悔改者,解释自己事奉的身份和性质,并教导教会如何收集捐款,赈济耶路撒冷的信徒。

使徒行传十八章记述保罗第一次探访哥林多。这事发生在他的第二次传道旅程中,即他在亚略巴古向雅典人辩道之后。

在哥林多,保罗与亚居拉和百基拉一起编织帐棚,并在会堂传道。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与他会合,一起参与这次传道工作,为期最少十八个月。

大部分犹太人拒绝保罗所传的道,他便转而向外邦人传道。因有人信主得救──其中有犹太人和外邦人──犹太人领袖便拘捕保罗,带到方伯迦流面前。但迦流以不是他管辖范围为理由,把他们逐出公堂。

这次审讯后,保罗留在哥林多一段日子,然后起程前赴坚革哩、以弗所,再踏上返回恺撒利亚和安提阿的长途旅程。

在第三次传道旅程中,保罗再访以弗所,并在那里逗留了两年。期间,哥林多教会派了访问团来探望他,要求他在许多事情上给予意见。《哥林多前书》的写成,就是为了回答这些疑问。

(2)《哥林多后书》的写成

使徒保罗后来着急知道哥林多信徒对他信中的内容有何反应,尤其在教会如何处理犯罪之肢体的问题上。因此,他离开以弗所,前往特罗亚,盼能见到提多。遇不上提多,他便再到马其顿去。提多在那里为他带来好消息和坏消息。教会中的圣徒处罚了犯罪的圣徒,结果这位圣徒的灵性复苏过来;那是好消息。但信徒从未履行他们的计划,把捐献送给耶路撒冷那些穷困的圣徒;那是不太好的消息。最后,提多报告说,假教士在哥林多十分活跃,正在动摇保罗所做的工作,并怀疑他作为基督仆人的权威;那就是坏消息!

保罗就在这些处境下,在马其顿写成了《哥林多后书》。

在前书,保罗的身份主要是一位导师,但在后书,他则取了牧者的职分。你若细心聆听,会听出一位真正爱神子民的心跳声,他甚至愿意为他们的好处而献上自己。

现在就让我们准备就绪,开始这奇妙的探险旅程。研读这些“呼出来的思想、燃烧着的言语”时,让我们祷告,求圣灵光照我们。

(3)内容结构

保罗解说自己的职事

·问候(1:1—2)

·安慰受苦者的职事(1:3—11)

·保罗改变计划的解释(1:12—217)

·保罗的荐书(3:1—5)

·旧约与新约之对比(3:6—18)

·清楚地传讲福音的责任(4:1—6)

·有属天指望的瓦器(4:7—18)

·在基督审判的光中活着(5:1—10)

·保罗在事奉上问心无愧(5:11—62)

·保罗的事奉态度(6:3—10)

·保罗求圣徒有宽宏的心(6:11—13)

·保罗求圣徒有合乎《圣经》的分别(6:14—71)

·保罗喜闻哥林多的好消息(7:2—16)

保罗勉励信徒为耶路撒冷圣徒捐献

·慷慨捐献的好榜样(8:1—9)

·完成收集捐献的忠告(8:10,11)

·慷慨捐献的三个原则(8:12—15)

·收集捐献的三位好弟兄(8:16—24)

·要求哥林多信徒证明保罗夸赞他们的话没有落空(9:1—5)

·慷慨捐献的报酬(9:6—15)

保罗为自己的使徒身分辩护

·保罗对指控者的回应(10:1—12)

·保罗的原则:为基督开拓新领域(10:13—16)

·保罗的最高目标:主的称许(10:17—18)

·保罗维护他的使徒身分(11:1—15)

·保罗为基督受苦证明他是使徒(11:16—33)

·保罗所得的启示证明他是使徒(12:1—10)

·保罗所行的神迹证明他是使徒(12:11—13)

·保罗未决定访问哥林多的行程(12:14—13:1)

·保罗的使徒身分有哥林多信徒作证(13:2—6)

·保罗愿意亲切地对待哥林多信徒(13:7—10)

·保罗奉三一神的名作末了的祝福(13:11—14)

4.《加拉太书》

(1)来历

加拉太是罗马的一省,位于小亚细亚的中部,居民多为高卢族,也有犹太人及其他种族的人。加拉太南部有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底等城,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时(主后45—48年)曾到过这些地方传道,多人接受福音,以后成立了教会。加拉太人重感情、冲动善变,保罗在那里时,他们很热心地接待他(《加拉太书》4:13—15);以后有犹太律法派的假教士来到加拉太,叫外邦人要受割礼,并遵守摩西的律法才可以得救。许多人接受这种教训,保罗一听见这事,就立即写这封信加以驳斥,并阐明福音真义,时为主后49年于安提阿,但也有人认为本书著于主后57年在马其顿的时候。

(2)主旨

本书为驳斥律法派的错谬,申明福音真理,特别是因信称义的要道。这位外邦使徒保罗,不畏权威,不顾情面地坚决为真道进行斗争,为后世教会解决了律法与福音之争,为基督教信仰打下稳固的基础。对以后马丁路德的改教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使后来的教会能保持纯正信仰,得享基督里的自由。不过保罗对滥用自由提出警告,他说不可将神的恩典当作放纵肉体情欲的机会。

本书的中心信息是基督和他的十字架以及圣灵的工作。这是福音和救恩的基础,也是生长和建造的依据,凡离开此原则的都是异端和错误。因此本书也作出几项强烈的对比,藉此更能讲明真理:

·恩典与律法

·信心与行为

·灵与肉体

·十架与世界

最重要的是,两个相对的东西是不可妥协、不可掺杂、不可容让、不可渗透的。属神的和属世的、属灵的和属肉体的、真理和错谬的、暂时的和长存的,都必须完全加以分别、分开、脱离、钉死。福音、真理、福分、追求、生命、工作以及一切属灵的事都是在基督和圣灵里,其余的都是虚空、暂时、错误,都要废掉。

(3)内容结构

引言(1:1—5)

福音的严正(1:6—2:21)

·不可更改(1:6—10)

·来自启示(1:11—24)

·不能容让(2:1—10)

·当面抵挡(2:11—21)

福音的内容

·因信称义(3:1—14)

·承受应许(3:15—29)

·作神后嗣(4:1—20)

·属天基业(4:21—31)

福音的效果

·爱心行事(5:1—15)

·结出灵果(5:16—26)

·互担重担(6:1—10)

·作新造人(6:11—17)

·祝福(6:18)

(4)内容详角

引言

保罗首先论到他做使徒的职分,因为有人反对他,认为他不是主亲自拣选、曾与主同在的使徒,所以他所传的福音也不足为凭。为此可以传一个与保罗所传不同的福音。这里保罗说,他作使徒不是出于人,也不是藉着人,乃是藉着耶稣基督,与叫他从死里复活的父神。他在大马士革的路上曾看到主,并差遣他向外邦人传主的福音。

在问安中,特别提到基督照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己,这是福音中心(《哥林多前书》15:2—4)。没有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舍命救赎,就没有福音。如果不是将我们从罪恶中救出来,就没有达到福音的目的。所以这两句话可以说就是保罗所传的福音,凡与此不合或相反的就不是真正的福音。那些不信耶稣复活的,不承认耶稣是为我们的罪钉死的,不接受主救我们的目的乃是要叫我们脱离这罪恶世代的,都不是纯正的福音。

福音的严正

A.不可更改

仇敌非常凶恶,它要从根本上败坏基督教的信仰,破灭信徒的信仰依据,借着它的差役假教士来传别的福音,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基督的福音在《圣经》虽有好几个不同的名称,如:神的福音;天国的福音;恩惠的福音;和平的福音;得救的福音;荣耀的福音;永远的福音等,但指的都是一个福音。保罗就是为此奉召特派、受托传这福音的。有时他称为他的福音,他为这福音劳苦、受难、争战,甚至付上生命的代价。当然他极其爱护这福音,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仁,所以他绝不容许对福音有所更改。无论是谁,包括天使若传福音与保罗所传的不同,或与他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受咒诅,因为这关系千万人得救或灭亡的问题,受咒诅是应当的。对于我们个人的逼迫和苦待却只要祝福不可咒诅。

当时别的福音是指着靠律法称义、靠行为得救,而不靠基督的救赎和因信称义。当时的错误还有将律法和恩典混和,凭圣灵入门,同时又靠肉体成全,到了末世的时代,别的福音和异端就更多了。有许多是否认耶稣的神性,反对三位一体,反对救赎要道,宣传社会福音,推崇新神学派以及打着基督教的牌号,却完全背离《圣经》的真理,而使许多人受迷惑,在真道上被败坏。

B.来自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