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四方对中国的看法已经不合时宜,现在是改变对中国想法的时候了。当今,西方分为两派:一方认为遏制中国崛起,另一方却持相反意见。反对中国的崛起通常都是政要。尤其是美国国会,那里是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为实现各自利益争相展开游说的政治中心。长期以来,反华政治势力始终将国会作为政治游说的重点目标,国会也因此成为在对华关系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的地方。他们恐怕中国低廉的工资会令美国国内工人有失业危机,以及强大的经济会逐渐演变为对美国军事和政治上的威胁。另一方则是公司总裁,其中像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2006年1月31日已卸任—作者按)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鼓励让中国自由发展,并认为中国若能在国际商贸中更有势力,它会更遵守规矩。反过来,若限制中国发展,只会事与愿违,自招恶果。例如,西方国家以贸易保护法限制中国发展,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恶果。再者,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人,若美国抵制中国,很可能美国自身经济也会受到重创。因此,一个经济上的竞争对手不应以类似军事的手法来加以对付,这样做损人而又不利己。美国和中国只有同时发展,其他贸易伙伴也会同时受惠。我们这样说是为了表明,,西方应更务实地对待中国,现在是让中、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共同商议方案的时候了,世界贸易及金融规则,环境保护、货币管制、劳工保障标准、能源政策、资料保障等,都应随着中国崛起而做出相应的改变,而过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一直处于无话语权或少话语权的现状,到了现在必须得到纠正,因为一个崛起的中国已经和现在仍然微弱的话语权现状太不相称。
我甚至非常怀疑,像美国这样的西方大国对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是否有自己非常清晰的构想。我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原因是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的不同政治更迭和不同时期内,甚至在同一任总统任期内都在摇摆不定,近20年来,从克林顿到小布什到今天的奥巴马,对华政策的摇摆不停从来没有停止过。历届美国政府一直在一种“中国威胁”的冲突与接触立场之间左右摇摆,在非敌非友上摇摆。这种缺乏清晰构想的对华政策,导致美国在人权、安全、环境保护等一揽子问题上都无法取得任何真正进展。因此,我们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在如何看待中国问题上注入一种新的观点,即中国不是前苏联的一个简单再生体,中国也没有鼓吹革命或扩张主义的意识形态,它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早已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那种命令式的经济体制,不再谋求过去那种控制人民生活的做法,更没有像美国那样觊觎世界领导的野心和企图。相反,中国是一个和美国一样平等的主权国家。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对美国的对外和对华政策是一个很好的认知前提。
其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理应有“寻求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国”的真正的雅量和胸襟。“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国”的含义是什么,我们认为:
——一个强大的中国指的是一个统一的、对自身保卫其边界和利益能力充满信心的国家。它将与其邻国和合作伙伴为加强亚洲太平洋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稳定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它还将与其他国家通过合作来处理诸如贩毒、反恐、安全、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
——一个强大的中国还将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可持续为其人民提高生活水准,吸引进口和投资,并通过竞争方式向他国出口。
——一个强大的中国不仅表明其自身安全和繁荣,而且还将有助于加强其邻国的安全与繁荣。
显然,围堵和抑制中国是和美国上述“寻求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国”的旨意是背道而驰的,围堵和抑制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倒退,人民受穷;而一个积弱贫穷的中国,将使与中国经济早已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大倒退,甚至产生世界性经济危机。鉴于此,美国政府应理智地认识到:
(1)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尽管有部分仍然是落后的,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它已经在过去一些年相继超过世界上如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的第二个最大的经济体。
(2)一个面积辽阔的中国,既有可能成为世界乃至区域稳定的巨大源泉,也有可能成为动乱之源;它能够决定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未来,进而决定美国自身的和平与繁荣。
(3)正确看待中国,必须从一个显而易见的基本事实出发:即中国国土广袤,不容忽视;中国历史悠久,不容藐视;中国崛起,不容阻挡。
随着中国日益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美国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就是前面提到的许多麻烦制造地的美国国会,对华政策也开始趋于理性。近些年来,美国国会出现了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议员们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大,以及理性看待中国的声音在增多。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议员们来自美国各地,他们对国内国际事务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以前关心中国的人并不很多。从2005年开始,美国国会内俨然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以“正确认识中国”为宗旨,众议院于2005年7月初成立了跨党派的“中国连线”(China Caucus),第一批9位成员中有1/3的人同时也是“台湾连线”的成员。“中国连线”甫成立,美国与中国高层便展开了密集互访。
中国连线由众议员傅伯士(Randy Forbes)倡议成立,这位来自佛吉尼亚州的共和党人在他传发的新闻稿中指出,近年来,美国各界都将注意力放在伊拉克、反恐、朝鲜、伊朗等议题上,以致“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就是“中国的变化。在未来10年会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和防卫”。(注)
据他观察,中国已经盘算如何与美国打交道,可是美国却还没有准备好。所以他和国会的同僚希望通过成立“中国连线”来促使各界认真思考有关中国的种种,以深入了解中国在未来有可能对美国产生影响,从而订定对策。
傅伯士和他的同僚于2006年5月27日在北京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说,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国内生产总额在未来15年可望增加3倍,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与日俱增,军事现代化也令全球瞩目。有了“中国连线”,国会将有更多、更深入的讨论空间,共同研究中国崛起对区域及全球可能产生的影响。
2006年1月,美国参议院成立了“参议院中国工作小组”,同样旨在更好地了解中国。近来,美国国会还举办了一系列与中国有关的听证会。同时,美国国会访华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访华的美国参众两院议员有20余批,总数达到近百人。而2006年3月,连舒默和格雷厄姆这样历来对华态度强硬的议员也主动访问了他们“从未踏足过”的中国。参议员鲍卡斯也提出:“我希望新设立的美中经济战略对话能够真正、持久地围绕着美中关系来进行。这种对话一定不要只局限于政府,还必须包括重要的国会层面。”(注 “美国会对华政策趋理性 放弃报复议案利泽中美两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10月2日)
自那时起,每年来中国访问的参众议员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议员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愿意倾听和对话的国家”。(注“美总统、财长、商界都劝议员放弃制裁华议案” ,《环球时报》,2009年9月30日)
在传媒方面,美国国内充斥了大量对华不负责任的报道。在“美中互信”的国际研讨会上,会议组织者、洛杉矶加洲大学教授理查德.鲍姆说,“我们的媒体对中国抱有成见,反复报道持不同政见者被监禁的消息,就好像这是中国唯一的新闻内容。另一些人则把中国在美国媒体上的形象归咎于它本身内在的神秘性,这妨碍了西方记者报道中国新闻的公平性。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不应掺入偏见的美国媒体可以做得更好,这有助于缓和美中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是遗憾的是,西方新闻界过于沉湎于负面的、非常肤浅的、一次次重复的陈腐故事。为什么大众传媒不能提供比较确切、比较细致、较少种族优越感的报道和评论,从而给中美关系的辩论注入更多常识和高明的见解呢?如果我们自己的媒体要成为优秀的伦理道德标准,它就有义务为比较冷静、比较有根有据、比较了解情况的辩论提供基础。”
在美国,鲍姆是一位受人们普遍尊敬的中国问题学者。
近年来,美国国内甚至出现了媒体对华客观报道增多。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一期发表的题为“大家都没注意到的重要情况”的文章称:
“随着‘姚明现象’的出现,美国媒体对中国方面的报道也在改变以往的‘少而偏’现象。记者接触的几位专家都表示,他们体会到,近年来美国媒体的最大变化是有关中国的报道变得比较深入,题材也相当广泛,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教育、环境、医疗等,可以说无所不包。”(注)
美国肯特大学中美问题专家李洪山副教授说,以往美国对中国的报道大多集中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现在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全都有了,正面的、客观的报道也随之增多,这是近些年来没有过的。一方面,这样的报道可以促进美国民众对中国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表明,美国民众真的很需要这样的信息。”
美国媒体出现的此类公正的报道还会延续下去,并不断增多,这是因为美中政治、社会、经济等的互动在今后将与日俱增,一个更重要的事实是:中国正在崛起!
正视中国强势崛起的事实
中国的走向,历来是世界关注的话题。已故法兰西院士阿兰·佩雷菲特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写了一本题为《当中国醒来的时候,世界会颤抖》的书,这本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饶有兴趣的是,中国人什么时候让世界发抖过。这个题目显然引用了拿破仑的话。当年拿破仑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讲这样的话,又是否有书面根据,可能已无法查考。但一直在世界上广为传播的这两句话,却反映了在国际上人们内心深处对于中国崛起的一种忧虑。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迅速走上了发展之道。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世人对中国崛起还大有疑虑,那么到了今天,中国崛起已被认同为21世纪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事件,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崛起,当然谈论时有人高兴,有人害怕;有人傍徨,有人忧虑。看来“中国崛起”仍然有必要作一个厘清,即究竟什么是“中国崛起”。我以为:
首先,中国复兴是发展中国家崛起大潮的一部分。环顾世界,正在崛起的国家不只有中国。在亚洲,有印度、东盟;在拉丁美洲,有巴西、墨西哥;在非洲,有南非、尼日利亚、埃及等国。一批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这是当今世界上一股影响深远的大趋势。这些国家的人口加在一起,至少有33亿,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人类历史上什么时候有过人口占世界一半的国家在崛起?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可能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的一股大潮。中国复兴就是这股大潮的一部分,这是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将会推动世界走向和平与繁荣。
第二,以史为鉴,可以知晓中国未来。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极大。全世界一些科学家认为,在15世纪以前的1000多年时间里,中国大概是世界科技发明的中心。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中国人说“鉴古知今”,就是说,了解一个国家的过去,可能会更好地知晓它未来的走向,此话很有道理。
2009年8月24日,我去参观了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市。当地的导游告诉我,马来王国建于1401年。1407年郑和率领的强大的中国舰队就来到了马六甲。当时的中华文明较之于当地马来王国的文明要先进得多。凭当时郑和舰队的实力,要占领马来王国易如反掌,但郑和没有这样做。郑和给当地人民带去了中国先进的文明成果。历史记载,郑和舰队曾5次到达马来王国,他们来了又走了。然而,1511年葡萄牙人来之后占领了马来王国,在马六甲高处修起了堡垒,实行殖民统治。葡萄牙人走了,荷兰人来了;荷兰人走了,英国人来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侵略别人。这就是历史!现在,中国在复兴,中国复兴起来、强大起来,会不会侵略别人?回答是:不会,因为和平文化、和谐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中国现阶段的复兴尚处于初期。中国的发展之快,举世赞叹,但是任何成功都是有代价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快速发展使中国的空气、土壤、水受到了污染,要治理这些污染绝非易事。此外,中国增长带来了很多问题,但那是发展中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发展进程中都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无论你往前走有问题,你原地不动会有问题,你倒退也会有问题。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当年美国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推进的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今天中国遇到的发展问题。所以可以说,中国现阶段的复兴仍处于初期,要全面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中国的复兴是在东亚崛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东亚崛起源于上个世纪中叶。日本首先崛起,紧接着是“东亚四小龙”,到了20世纪70年代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跟上。中国是在70年代末实行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变,至此,中国也融入到了东亚崛起的进程中去。没有东亚崛起的大背景,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不可能像今天这么大。
众所周知,过去30多年的中国奇迹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而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中,大约有60%来自于东亚国家。
最后,中国崛起最突出的成就是与世界分享。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10年12月14日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文章,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该文形象而生动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中国崛起最突出的成就是与世界分享”的观点,虽然中国于世界分享反映在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去年,圣诞节过后两天,我们把‘中国’从家里踢了出去。当然,我们并非把这个国家踢出去,而是不再使用一些标明‘中国制造’的塑料、金属和木制产品。我们保留已经拥有的“中国制造”的产品,而不再购进任何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