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7407500000059

第59章 鉴赏与批评(5)

服饰从其起源观之,约有三义:御寒、遮羞、美饰。服饰有物质功能也有文化功能,因而它的演变与发展,不仅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程度,服装史也是一部人类文化史和审美意识史。服饰千变万化,不外由简变繁,又由繁变简,但它最终折射着的却是人们的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变迁。曾几何时,女性服装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中国和西方都出现过女装向男装靠拢的现象,表面上这是服饰性别特征的淡化,骨子里却反映着这些历史时期妇女解放,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现实。西方泳装的日渐裸露化的历史过程,甚至可以说就是女权主义兴起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历史上,服装的更易,更是政治符号的表征,或者成为改朝换代的纪实,其兴替不时伴随着刀光剑影,血火交并。战国时代,赵武灵王顺应时势,敢于否定先制,脱去宽大的标志身份的衣装,颁布命令:“胡服骑射”;有清一代,旗袍普及,莫不如此。至于像丝绸之路这样以服饰及其面料的交往贸易而带动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大交流的例子,则堪称服饰文化史上的佳话。

美化自己就是美化世界

青年歌手蔡国庆是一位颇有服饰文化修养的演艺人士。他认为在舞台上自己是一个艺术形象,除了歌声以外,要力争方方面面的完美呈现。因为就你一个人站在舞台上,别人都是观众。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因而要十分珍惜。所以,在舞台服装上,他追求高质量的服装,一律自费,不惜代价。蔡国庆参加过多次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每一次都精心设计,效果奇佳。他自信自己的舞台服装从来没有失误过。在生活里,他认为不一定非名牌,但要出文化气息和品位来。他认为,这时的服装是心灵的调色板。看来,蔡国庆是深得服装三昧的人。然而,这样自觉的服装文化意识并不独属艺坛明星。作为普通人,如何尽快获得良好的服装观和审美意识,也应该摆在议事日程上来了。君不见,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日益提高,消闲时间加大,社会交往增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美好地生活首先要从美化自己开始,而美化自己就是美化世界,这是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服饰美是综合美,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身。服饰的制作与穿戴都是在进行美的创造,审美主体和客体都在参与美的创造,因而需要广泛的’审美参与。我们期待着像色彩、线条、尺度、比例、明暗、冷暖、质地感、肌胆感、面积分割、造型、品位、意境、风格、情趣等等服装美学知识ABC早日成为大众话语,进入寻常百姓家。

正如有关学者指出,90年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服饰日益突出其社会性、交际性、审美性。服饰文化正进入一个审美化的阶段,其审美指向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衣服妍媸随时眼”,这要求人们具备民族化、现代化、趣味化的服饰美学观。美学家、服装学者、设计师们还共同指出,美学原则应是我们当前服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标准。为此,要广泛宣传、培育、普及服饰美学知识,使我国服装的设计、生产、消费,观念共识,发展同步。

(1994年12月18日《中国文化报》)

12.说黄金传说

这是一部别具特色、别有价值的民间文学集。

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1984年开展全国性大规模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普查、编纂工作以来,全国各地、各县市都开展了比较深入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许多县市还编辑出版了民间文学集成的县卷本或资料本。一般认为,自此以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将难有重大发现和突破。

但是,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神奇的金龟》却再一次证明,民间文学在我国的蕴藏实在太丰厚,民间文学又是生生不息的、活态的流传在人民的口头之间,民间文学还有大量宝藏未及开掘,搜集、整理、出版工作仍然大有可为。

《神奇的金龟》是山东烟台招远市一种民间文学独特品种的专项汇集,即关于黄金的各种传说、故事、童话、仙话、神话的总汇,也是招远市民间文学工作者对民间黄金传说故事或黄金题材新故事的整理、改编、编创的作品总集。这一下子就把这部作品集的特有的价值凸显出来了。原来,这个外界还比较陌生的招远,是我国著名的黄金产地,是一个黄金之都。很早很早以前,这里就有了黄金开采的历史,迄今,这里的黄金生产仍然在全国同业中赫赫有名。民间采矿,久远不绝,这是招远的一个生产特色。采金炼金始终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关于黄金的各种传说,故事就格外地丰富,把这些五彩缤纷、千奇百怪的民间文学搜罗起来,这样的民间文学作品就别具一格,特别可贵。这是我们在各种民间文学作品集中所未曾见过的一类。这种专题性、专项性、专属性的民间文学结集,不仅对普通读者的阅读与欣赏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是民间文艺学研究中十分有益的材料荟萃。我本人还认为,在民间文学广泛普查之后,这样的专项调查、专集汇编、专题搜集,将是今后民间文学搜集、整理、改编、出版工作的一个方向和重点。近几年来,我已经见着我们许多基层民间文艺工作者在认真地从事着这一开创性的工作。这是十分可喜可贺的。这是民间文学采风的一个更具广度和深度,也更具时代特色的新的潮流和趋势。

《神奇的金龟》收入了近70篇在招远这个有黄金之都美誉的地区流传的多种传统民间文学和部分新故事作品。统摄起来看,关于黄金题材的民间文学有十分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是一部浓缩的黄金题材的民间文学发展史,不仅体裁样式丰富,历史沿革醒目,思想内容庞杂(折射着民间文学的复杂性);从民间文学的搜集,到民间文学的改编,新故事的创编或创作,因为都是继续围绕着“黄金”题材,故还展示出民间文学样式和形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轨迹,反映着不同时代的财富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我本人特别喜欢这本传说故事集中的传统作品,即来自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在《神奇的金龟》中,绝大部分作品,可以见出是来自于民间口头的。这部分作品,种类齐全,有神话传说,有仙话鬼话,有生活故事,有童话寓言,有风物传说,有人物传说,有幻想故事,有风俗传说,有识宝故事,不一而足。因为都是围绕“黄金”展开讲述,便具有透视一种民间事象的综合性、立体性和全面性。

所谓黄金题材,其实就是古代人们或现代民间的一种黄金观,即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多角度透视。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早在秦汉之际,黄金就已经作为货币或珍贵饰物,进入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战国时代,楚国就铸用一种长方版状的金币,叫“爰金”,每版重一斤,上面压印十几个带“郢爰”或“陈爰”字样的小方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布币、刀币、贝币,统一全国币制,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是“镒”(二十两);铜钱是下币,单位是半两。至汉初,法定货币仍然是黄金和铜钱。那时,把黄金铸成“金饼”,大的每饼重一斤,折合铜钱一万枚,小的每饼重一两,折合铜钱六百二十五枚。汉武帝时还铸过麟趾金和马蹄金。由于黄金的稀有和珍贵,虽然此后漫漫历史中,铁币、铜币、纸币、布币、银币等多有流行,黄金的价值仍然是首屈一指的。黄金不仅稀有,而且质地纯,色泽艳、存世久,故自春秋战国以来,就进入了人们的装饰工艺中。春秋中叶晋厉公时权臣栾书为祭祀而制的青铜器“栾书缶”,缶上有错金铭文四十字,至今仍金光闪闪。再往前溯,黄金在殷墟既有出土,为块状,重一两余,未经制作,乃系天然金经熔化而自然凝结者。西周卫墓则出土有金片、包金兽面、金箔等。春秋战国之交,墓葬出土有包金铜贝千余枚。战国中期又发现了包金蟠龙绞甲泡,以及贴金夔龙纹残片。战国晚期又演进出错金车軏饰、错金铺首、压花金叶、错金器、包金镶玉银托带钩等,精工细致,玲珑剔透。黄金的价值和古代人民的智慧与艺术的价值合为一体,成为无价之宝。

黄金无价。黄金是财富、财宝、地位、身份、荣耀、尊贵等等的代表和象征。一朝拥有,世界全新。

《神奇的金龟》所搜民间文学,都流传于产黄金的招远,这里的种种世相,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百姓或中国农民对黄金及其所代表的富贵尊荣的态度与伦理。在种种风物传说中,关于那些给人们带来金子的山脉、山川、山沟,他们怀着敬畏和感激。中国之大、土地之广,招远之地却藏金纳银,这是当地人何其大的造化。所以,人们传诵着各种传说,来阐释其中的神奇和神秘。有的归为狐仙、鳖精、蛇精之功,如《黄豆芽的传说》、《神奇的金龟》,有的归为勤劳者的感天动地,如《金车沟的故事》,有的则用了浪漫奇幻的童话描述,如《金翅岭金矿与金翅岭银矿》、《金翅岭的传说》等等,充满传奇,充满教化,充满警示和训戒。在黄金产地的风物传说中,有一些特别描述了黄金宝藏,在贪财者眼里它是石头,在勤劳者手中则显出黄金真相,如《金黄洞》、《开山棒》、《纺车压板》等,这些作品,往往罩着一层宿命论的纱幕,其内质却讲的是财富辩证法,是一种圾有深度的民众思想和智慧。作品中有许多篇什都涉及到财富的聚散得失和自然的赐予与自然的毁灭,让人感觉到这一方的老百姓,对大自然的恩赐有着审慎的清醒。传说和故事时时在向人们敲击警钟:不可得意忘形,不可无度开采黄金,不可毁灭大自然,不可放弃劳作和劳动,不可贪得无厌,不可视金如命。这种理性、智慧和清醒,让人惊叹,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千万万年来生生不息的大奥秘。

在人物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展示的则是一幅幅生动的世态百相。穷富、善恶、真假、美丑,都缘自于黄金的得失多寡。我国其他地域流传的黄金梦、一夜暴富、点石成金、拣金娃娃等类型的故事,在招远民间故事中都有演示,而且仿佛实有其人其事,显得格外真实,也就格外吸引人。《神奇的金龟》广泛涉及了人们面对财富财宝的心态、人格的常态和变态。首先,各种传说故事都传递着这样的信息:黄金之地,也不是人人都能发财,辈辈都能发财;并不是地下有黄金,就可以不劳而获。有常人心,有常人事(渔樵耕读),是为常态。其次,在黄金面前,知足常乐,切勿贪得无厌。贪财者无好下场(《聚宝盆的传说》),善良者、乐善好施者、同情接济老弱病残者,好人有好报(《神雕》、《老金顶里的金男女》、《金枣树》)。第三,道德为上,黄金为下,自会因祸得福(《金洞恩仇记》)。第四,黄金具有扭曲人性,改变人性,逆转人性的魔力,面对黄金,人无自持,后果悲惨,(《杀马涧的金苍蝇》、《八只金元宝》、《两棵金豆芽》、《班仙洞的由来》、《金匣子的故事》、《鸽子石的传说》)。第五,哄抢金矿,自食恶果(《“金沟”的来历》)。第六,金为奇物,遇者不识,是宝物传说之一种(《王平生巧遇蛇掌柜》、《金凤凰》、《开山棒》)。第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恶各自有报的伦理警示(《荷花钻》、《金珠奇缘》)。第八,懒惰、油滑、欺诈者,终不可得黄金(《金钥匙》、《黄金洞的故事》)。第九,兄弟分家型故事,财富向着弱者、善者(《金枣树》)等等。总之,的确是具有生活百科全书式的周全和功能。

《神奇的金龟》还有一部分是近现代以来的新故事。这些新故事有些看来已经又回到民间口头流传中了,这是特别可喜的。我本人特别喜欢《勇敢的罗山》这一篇。它很短小,语言精炼,口语语感很好,爱国主义的主题又十分鲜明,情节转折大,人物形象突出,悲剧的震撼强烈,思想与形式俱佳,又有很多现代的说书式的或包袱式的技巧,是难得的佳构。此外,像《老王的故事》则近于小说。《十三根金条》等又以真人真事为据。这些新故事与传统民间文学,应该说是有渊源关系的,为研究民间文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当然,它们的阅读欣赏价值、记录历史的价值也是不可抹杀的。特别是大多篇什都围绕着爱国主义精神,描写和讲述了招远人民为保护祖国矿产与侵略者斗争的故事,感人至深,如《夺金塔》等。

关于这本故事集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搜集者、作者都是招远地区的民间文学爱好者。许多人都是地方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员。这让我非常高兴。招远市民间文艺工作者用他们工作的实绩,为一个地方也为全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口头文化遗产。在这里,我应该特别向他们表示敬意和感谢!当然,我也希望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招远地区的民间文学工作者探索一些学术问题。比如,本集中传统民间文学作品,均未注明讲述者、搜集者和流传地区(可小到村落)。虽然专业工作者能仔细辨出哪些是传统的传说和故事,但毕竟在格式上不够规范。此外,对传统作品的搜集、整理、改编的效果、水平也不太整齐。有些作品显见过多地增加了个人的书面语言,把原作的朴素、质朴,口语的生动打磨掉了。这些意见不一定符合事实,供招远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参考。

最后,我要再一次对这本书的问世表示热烈的祝贺,也郑重地向全国各地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专家、广大读者推荐这一部独特的作品集。

是为序。

2002年初冬

(《神奇的金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13.说剪纸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剪纸王》由贺宝贵、郝志熹、任智广三位同志编著。三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职业上,却都是民间文化艺术的“铁杆”和专家。都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员,这很让人为他们骄傲、自豪。

《中国剪纸王》一语双关,书名取得好。我国的民间艺人,凡有些名气的。周围的百姓都喜欢用其手艺和姓联系起来称呼,比如天津泥塑专家“泥人张”,北京的面塑名家“面人汤”,风筝世家“风筝哈”等。故本书的剪纸王,既是指剪纸艺人王老赏。又是说王老赏是剪纸大师。是蔚县剪纸的领军人物。

这就说到蔚县剪纸了。2003年8月26日。中国民协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蔚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蔚县召开了剪纸抢救专项的全国工作会议、会议启动了中国剪纸的普查工作,选定蔚县为示范调查点。并且现场考察了蔚县的剪纸。会间,中国民协还授予蔚县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命名其为“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在这次会议闭幕式上,还发表了《抢救中国剪纸蔚县宣言》。

《中国剪纸王》围绕着蔚县已故著名剪纸艺人王老赏展开独特的内容,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关于王老赏的四个作品集的选编:二是编著者们开展的对王老赏剪纸艺术的调查、搜集研究一些新成果。这两部分内容都可圈可点,弥足珍贵,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