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7407500000060

第60章 鉴赏与批评(6)

先说第一部分:四个旧集子的重新选编。这是1950年至1955年先后出版的四个王老赏(1890一1951)剪纸作品专集。把这几个集子重新找出来编选出版,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王老赏的作品,解放前后,远近闻名,有成千上万件遍布乡间。因为技艺高超,乡亲们喜欢,大冢都用,但“收藏”不多。几十年后更是踪影难见。《中国剪纸集成蔚县卷》为搜集王老赏作品费尽心机,还是寥寥。没想到贺宝贵他们竟能全部找到。仔细一看,他们为了找这几本旧集子.跑了多少图书馆!后来从天津找了出来。

若再仔细看这个集子,不要说欣赏王老赏的作品,那其中有多少了不起的艺术成就啊。就是阿英、钱君匋、古塞等这些著名艺术家、专家写出来的文章,做出来的实地调查,得出来的艺术评价。都是让人无比佩服。在那个年代,这些著名艺术家对民间艺人及其艺术鉴赏,真是让人惊叹。从他们的记录看.王老赏的剪纸作品在北京的文艺界已经引起广泛关注,郁风、王瑶卿、周贻白、杜颖陶、傅惜华等名家都收藏有王老赏的剪纸或参与了对王老赏剪纸的研究。那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我了解到程砚秋先生50年代还专门和美术家去过山东潍坊,调查那里的年画并专心致志地写出了专题文章。我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于1950年,当其时,郭沫若、老舍、古元、张仃、欧阳予倩、戴爱莲等各个艺术门类的大家都是协会的领导人、理事,他们把目光投向民间,关注和学习民间艺人,最终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了佳话和重重的一笔。编著者使王老赏的珍贵作品集中汇编,不仅是对这些出版物的再抢救,也是对王老赏作品的一次大抢救大荟萃,并将留下极具欣赏和研究价值

的资料。

关于本书第二部分,我也是很受感动。几位编者长期醉心于王老赏的研究和资料搜集,他们已出了各种专集。这次又推出这么重大的成果,也是了不起的事情!通过他们,我觉得我们中国民协的会员们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他们的采访、调查深入细致。对每一个细节、每一条线索都未曾放过,一追到底。结果有了很多重要的发现,也提出了很多自已的观点和判断。他们痴迷于王老赏,掘了一口好井。他们继承先辈艺术家的传统.对民间艺人的艺术有高远、深刻、博大的眼光。有史以来。民闻艺人从来都是默默无闻的.没有人为他们树碑立传。今天终于有人锲而不舍地在做这件工作,多么令人欣喜!当然,关于王老赏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可以做,应该做,他们的道路仍然很长。比如,王老赏的作品能不能出一个总集或全集,总汇一下王老赏现存的作品?王老赏的艺术发展、成就、美学和文化高度怎么去评价和认识?王老赏的戏曲剪纸的人物塑造功力是如何达到这样一个高峰的?王老赏的刀刻技艺、技法的研究与总结等等.这些都是魅力无穷的课题。我期盼他们继续努力。

14.说苗族文化空间

2002年5月,我曾陪同台湾著名民间文化学者、台湾中华口传文学会会长、台湾中华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等赴贵州省台江县考察。适逢台江苗族欢度姊妹节。在台江,我们聆听了若干90高龄苗族老歌手吟唱的苗族古歌,欣赏了苗族同胞的民歌和情歌独唱、对唱、小合唱等,目睹了绚烂的苗族诸支系风格迥异、斑斓多彩的民间服饰,参与了洋溢着青春活力和甜蜜爱情的姊妹节……

台江令人难忘,台江文化举世无双。

台江有丰富而独特的口头遗产。台江民间口头文学有深厚的传统,其中尤以苗族古歌著称。苗族古歌是一种古老的叙事诗,它讲述了苗族先祖对世界起源的认识和苗族先祖创造历史,繁衍生存,生产生活的发展史。古歌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是民族历史的口传教科书,集神话、创世纪、英雄史诗于一体,弥足珍贵。几十年来,有关专家从台江采录古歌数十部,令人叹为观止,台江苗族古歌是人类罕见的口头遗产。

台江有令人目眩的服饰文化和刺绣手艺。台江苗族因长期历史演变,在小小一县之间,有近十余支系,每一支系都有特别而特殊的服装、体饰,有的繁复,有的简约,有的灿烂,有的单纯。台江苗族的银饰制作精美,造型多样,图案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服饰与其他生活用品中的刺绣,更是民间文化中的精品。刺绣图案极其丰富,从远古神话到身边事物,皆入绣品中。此处刺绣,一眼看来,手艺极精,历史极久,文化极厚,韵味极浓,风格极美。

台江有远古婚俗遗存姊妹节。一年一度,未婚女子聚集清水江边,她们歌唱,她们盛装,她们起舞,她们展示青春、美丽、爱情。她们等待着小伙子的爱慕。这是群婚流韵,可上溯至千万年前。姊妹节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是人类普遍经历过的又是硕果仅存的。

台江还有动作新颖、韵律别致的反排鼓舞,还有壮观、神秘、庄严、盛大的牯脏节,有璀灿的火龙和灯彩,有……

台江苗族民间文化遗产说得上是项项珠玑,件件珍宝,充分展示出台江苗族天才的想象和创造。这是一个博大精深,奥秘无穷的文化空间。一个不大的地域集中这么多古老珍奇的文化遗产,有这么多记录了人类古代历史的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在我国苗族文化中少有,在中国民间文化中不可多得,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台江人民、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应该特别珍爱、保护这人类文化的奇观。

(本文收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台江苗族文化空间》一书)

15.说“兵团文化”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我这次来非常高兴,并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民协是全国民间文艺界的重大事情。我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向这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代表冯骥才主席,代表协会分党组,代表中国民协的5千多名国家级会员和6万多各级会员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生产建设兵团是我们国家一支特殊的生力军,它在巩固边疆、巩固国防,在发展地方经济与促进社会繁荣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来以后了解了相关的情况,也是特别感动。在这里,我特别向在座的各位长期从事兵团文联民协事业和工作,长期在兵团建设中做出贡献、献了一生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敬意。兵团民协的成立,为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和民间文艺队伍又增加了一支有力的生力军。中国民协将努力做好联络、协调、服务工作,为兵团民协的工作、兵团民间文艺事业以及兵团的文化建设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有的贡献。

大家知道,民间文艺是我们国家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化领域。解放以后,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极大关心和关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距今已经半个多世纪,而且这个协会在成立的时候,就具有很高的层次和水平。我们的第一任主席是由时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文联主席的郭沫若同志兼任,在当时应该说是非常高的礼遇和地位。我们的副主席、理事都是来自于学术界以及文化艺术界各个领域的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等,各个门类无所不有。这个协会的起点是非常高的,而且50多年来,做了很多很有影响的工作。

我们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的搜集和整理,也是解放以后才开始系统、全面、大规模地进行的。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历史上大多数都属于口头文化,解放以后经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系统的搜集整理,才得以向世人展示,让世人了解到它们有丰富多彩的、无比精湛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创造。比如我们的三大史诗,大家都已经很清楚它们的价值和文化地位了。我们新疆三大史诗基本上都有。早在5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就派出了专家小组,专门来调查玛纳斯,而且最早系统搜集玛纳斯的成果,就是由这个协会的专家开展的。三大史诗也是通过我们搜集整理推出,向世界公布、介绍才产生举世瞩目的影响。我们很多少数民族过去没有文化史,没有文学史,没有文明史,也是经过搜集整理以后,才系统地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从民间文学人手,进而涉及到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编撰和撰写了一系列的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史,才让我们各个兄弟民族之间都有了文化上的更多理解,才让他们树立起了相应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我们的搜集整理,是站在很高的学术高度上,所以对各民族民间文化的评价有很充分的学术依据,民间文化的成就,也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这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到现在为止,我们各民族之间对民族文化的感受、民族文化的成就有了比较充分的理解和了解。但早在半个世纪之前,远远不是这样一种情状、这样一种清醒。这些都是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通过不懈工作产生的社会作用和为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中国民协50多年来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的著名的民间文艺活动。兵团民间文艺工作者也在全国民间文艺工作的大形势下,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工作,特别是配合三套集成的搜集整理,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很多很大的成绩,对兵团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这是特别值得欣慰、特别值得书写的。

最近几年,民间文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两年来中国民协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开拓性的工作。到现在为止,民间文艺的事业、地位和作用,民间文艺工作者所做工作的价值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