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富爸爸财商培养-香港H股完全攻略
7415600000011

第11章 H股部分行业概述(1)

(第一节)机械板块投资价值分析

一、机械行业的发展状况

机械行业是我国工业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也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生产手段的主要部门,是我国工业素质提高的前提和保证。

(一)机械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

根据我国1998年工业统计资料,建国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截至1998年底,我国机械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20%—25%;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80%;税金占全国财政收入的6.34%。经初步统计,机械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约为1/5至1/4,全国机械工业共有企业4.92万个,占全国工业企业16.51万个的29.80%;职工1408.9万人,占全国工业企业6195.8万人的22.74%。

(二)机械工业各行业主要分布情况

在全行业中,无论从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看,交通运输设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居前三位,大体上分别占全行业的30%、25%和16%左右。

(三)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机械工业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行业体系,已经拥有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等六个大行业。其生产能力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总量上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机械工业规模,居世界第五位。我国基础工业部门80%以上的生产能力是由国内设备提供的,农业装备几乎全部由国内提供,部分重要产品的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4%左右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例基本上都在20%以上,居各工业行业之首,是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发展的同时,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已掌握了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经过技术改造、引进和自主开发,我国机械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短,产品总体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机械工业为电力、石化、冶金、交通等部门提供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重要机械产品中,有相当数量达到国外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水平,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机械工业在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已居全国领先地位,近20年来,机械工业出口和进出口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出口和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一些行业的产品如一般机电产品、日用机械等,均占有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机械产品已成为我国对外出口的支柱产品。

二、影响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有利因素

影响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促进增长”政策的实行,国家经贸委已明确提出要求,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所需机械设备以国内采购为主,因此可以预计为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冶金、石化、有色、造纸、纺织、电子工业服务的机械设备,为机械工业自身发展服务的重大技术装备、基础机械等行业都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新型适用农机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此外,随着国家对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实行投资抵免所得税和扩大出口退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也将为机械行业提供新的市场机遇。

2.我国“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以及一些高速公路、铁路等项目的启动,为我国机械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可进一步促进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

3.我国加入WTO将会对机械工业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市场竞争环境会更为开放,有利于机械工业按照比较利益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整体素质;WTO通行的互不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有利于机械工业扩大出口和对外投资,我国还可利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消减关税,有利于出口生产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国内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则有利于机械工业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二)不利因素

影响我国机械行业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产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机械工业是规模效益特点最为显著的产业,但是我国长期未能按这一经济规律组织大批量集中生产,低水平重复严重,企业组织结构散乱,经营规模小,未能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能形成一大批专业化协作配套厂。而且工业布局的趋同化倾向十分突出。

2.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质量不稳定。目前我国主要机械产品中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国产金属切削机床中,数控机床仅占2.8%,而日本1987年已达30%,德国1990年达54%。我国一些机械产品的质量标准总体上低于发达国家,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高新技术产品、机械基础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成套供应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长期依赖进口;中低档机械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积压严重。

3.技术装备水平低,开发能力弱。我国机械工业制造技术及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大体还有15—20年的差距,国外先进的制造工艺及装备、设计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在我国只有少数企业刚刚开始采用。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新开发产品的技术大部分来自国外,基本上没有掌握产品开发的主动权。新产品开发周期比工业发达国家长1倍以上,产品更新周期更长,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差。这已成为我国机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失利的首要原因。

4.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这是我国机械工业企业的最大不足之一。跨国公司机械产品的销售服务网点遍及全球,而我国机械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通,备件供应和售后服务跟不上。一些出口生产企业不掌握出口渠道,对国际市场信息不甚了了。许多企业不能按照市场需求变化对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各个环节进行及时调整。

5.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大量国有企业还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长期形成的历史包袱也使它们步履维艰。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仍有待深化。

6.我国加入WTO后,机械行业受到了较大冲击,其所受到的冲击比其他工业部门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据国家机械局分析,受冲击较大的产品约占机械工业总量的40%左右,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成套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较强抗冲击能力的产品约占60%左右,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一般机械设备和配附件。

三、机械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总体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以及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1世纪初期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战略定位为:要从机械产品生产大国变成以市场竞争力为标志的机械工业强国;要从机械设备进口大国变成机械产品贸易大国;要从侧重于生产资料的生产向生产和消费双重领域拓展。

(二)重点发展领域

未来几年间我国机械工业将重点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汽车、农业装备和机械基础产品等四大领域,同时要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淘汰一批落后设备。

1.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电力工业重点发展大型、高效、环保、节能型电力设备;冶金工业重点发展进口最大的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技术难度的扁平材品种,如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钢板、冷轧硅钢片和热轧薄板,发展大型成套连轧设备;石油化工工业重点以提供乙烯、化肥关键设备为突破口,加速提高行业成套技术水平和能力,努力缩短与国外的较大差距;煤炭机械重点提高煤炭大型综采设备、掘进设备的技术水平、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纺织机械重点发展化纤机械、棉纺织机械、印染及后整理机械、针织机械、非织造机械等;轻工机械重点发展造纸机械、塑料机械、陶瓷机械、玻璃机械、制糖机械、乳品机械等,产品向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建材机械重点发展日产4000吨级水泥熟料生产线装备,自主开发日产8000吨以上超大型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装备,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设备等。

2.汽车产品领域。未来几年间,我国汽车工业首先要加快经济型轿车的发展,产量突破100万辆,并不断提高产品的安全、节能、环保等指标;要发展重型车、专用车、绿色环保的清洁公交车,适应村市场的轻微型车,加快发展汽车零配件产品,提高汽车和摩托车整车开发,继续保持摩托车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地位。

3.农业装备领域。未来几年间,要加快发展市场急需的节水灌溉设备,粮食烘干设备,玉米、水稻收获机械,机采棉加工成套设备等。

4.机械基础产品领域。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控制和仪表系统、重要基础零部件。

四、机械板块H股点评

目前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有:东北输变电、北人印刷、经纬纺机、昆明机床、哈尔滨动力、东方电机、广船国际、洛阳拖拉机等8家上市公司。

(第二节)电力板块投资价值分析

一、电力行业的竞争价值驱动因素

中国从早年电力部独家办电,到如今集资办电、多家办电,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猛增,现已超过3亿千瓦,居世界第二。脱胎于电力部的国家电力公司经过两年多双轨运行,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按公司化运作。

竞价上网试点已在上海、浙江、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六省市展开。每年有百分之十的用电实行竞价上网,电网调度看谁家电价更便宜就上谁的电。电价形成机制也要改变,变目前一地一价、一厂一价为分省统一电价,最终实现随行就市。

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前提是全国联网特别是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形成全国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电网已迫在眉睫。中国电网的现状“省间壁垒、支离破碎”,如果不加紧全国联网,不打破地方垄断,没有全国协调,竞价上网如何实现?高电价如何能降得下来?全国有意向以国家电力公司为基础,建立国家电网公司,进行垄断监管。

国家电力公司决心推进厂网分开,准备将其掌握的1.4亿千瓦的电厂组成几个发电公司,推向市场,与独资、合资、地方电厂公平竞争;国家电力公司控股的龙电、大唐等上市公司,下一步将考虑减持国有股。另外还将试行向用电大户直接供电。

中国正加紧建设“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北部——内蒙古、西北向华北、京津唐;中部——四川、重庆通过三峡通向华东;南部——云贵向广东送电。加上东北到华北、华北与华中、三峡与广东的南北相通,中国力争形成“南北互连,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格局。

“十一五”计划所制定的电力行业新战略将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中国的电力行业格局,格局的改变将引起电力行业的资源重组,经过优化组合,电力行业的运作将会变得更合理、更科学,从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战略行业,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二、电力行业的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竞争格局基本上仍处在一个大头电力公司垄断,小电力公司缺乏竞争能力的局面。与电信、民航一样,中国电力部门的垄断近年来广受非议,2005年因为二滩电站陷入困境引发的“把国家电力公司大卸八块”的呼声,令有关部门坐立不安。“西电东送”工程的提出,更引起2001年“两会”代表、委员对中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关注。2005年国民经济宏观形势持续向好,全国用电增长速度逐月加快。2005年全国完成发电量13,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售电量达到9350亿千瓦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8亿元,其中,电网投资完成1225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利润92亿元。2005年电力行业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取得新进展,关停小火电140万千瓦,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一批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全国联网项目按计划推进,跨区输电力度进一步加大。另外,我国基本完成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180个城网项目竣工。基本完成900个县的农网改造,95%的乡镇供电所完成改革。

另一方面,在总体趋势向好的背景下,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浙江(22.39%)、广东(21.38%)、江苏(15.52%)、上海(13.55%)、广西(13.55%)、福建(13.79%)等省市增幅居前,而吉林(2.43%)、云南(4.29%)、黑龙江(4.78%)等用电量低速增长,位于广东、上海、浙江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公司业绩骄人。

今年电力公司中的火电类公司整体经营良好,但业绩分化愈加明显,水电类公司由于气候等因素影响业绩下滑,热电类公司业绩变化不大。从整体上分析今年电力公司经营业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火电类公司整体业绩良好,但内部分化比较严重。主要因为地域的差别,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上海地区电力需求大,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其他地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业绩不佳。水电类公司业绩不佳,主要因为水电公司大多集中在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电力供大于求,机组发电量远远小于其生产能力,同时水电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机组因水量较少开工不足,发电量降低。另外,取消税收优惠也对水电类公司造成一定影响。

电力公司利润率普遍下降,以目前电力上市公司为抽样统计发现,只有龙电股份、申能股份、内蒙古华电等5家主营利润率同比增长,其余18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国电电力下降幅度最大,达13.7%。而在三项费用方面,只有龙电股份、广州控股、深南电等6家公司下降,其余17家公司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华银电力2005年度主营收入较2004年度增加11.2%,但由于主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较上年大幅增长,导致主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比上年减少2045万元。另外2005年电力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普遍较上年增加,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行,增加了财务费用,造成流动资金紧张,降低了盈利能力。因此,努力提高电费回收率、强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是电力类上市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