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富爸爸财商培养-香港H股完全攻略
7415600000012

第12章 H股部分行业概述(2)

2005年广东省经济增长迅速,电力需求旺盛,出现了高峰时段拉闸限电的情况,各大电厂发电量、售电量大幅增长。而四川则低于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这些公司所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电力需求不足,同时四川省电力供过于求,估计这种局面在中短期内仍将继续。经营规模及上网电价电力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拥有大机组的电力公司其发电量和效益都较好。

在我国现行电力体制下,发电公司的销售是通过与当地电网签订年上网电量的形式来完成。因此有电网背景的发电公司往往能获得较大的上网电量,比非电网背景的发电公司更具市场竞争力。

目前,电力类公司的上网电价差异较大。同样的“产品”,价格相差4倍多。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将逐步采取低报价公司优先上网的供电方式,这对于水电公司或发电成本低廉、上网电价较低的大型火电公司而言,销售电量和销售电价都有可能提高,从而促使经营业绩大幅度提升。根据上述分析判断,预计未来几年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可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增长速度大致在6%—7%。

“西电东送”为我国电力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西电东送”的重点是确保“十五”期间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要以“西电东送”为契机,以三峡工程为中心,加快南北电网互联,积极推进全国联网,形成全国统一的互联电网。搞好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2006年三峡输变电工程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新开工“五变六线”,投产“五变六线”。

国家电力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全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约占同期电力项目总投资的40%以上,这表明在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大背景下,1998年开始的城乡电网改造结束后,国家仍将电网建设作为重点项目,与此相关的电力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公司必将继续从中受益。另外,目前电力公司上网电价差距较大,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竞价上网推广,上网电价将在一定区域内趋于一致。我国西电东送的重点是向广东输电1000万千瓦,在缓解广东用电紧张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会改变广东的电力供求格局,具体说上网电价将有下降的趋势,从而对广东地区电力公司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持续向好的宏观环境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成为影响电力公司业绩最基本的因素。2005年,全国累计完成发电量130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9%,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继1990年以后首次超过了1。全国发电量的快速增长得益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总体电气化水平较低,多项用电水平指标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未来5—10年我国经济有可能继续保持7%—8%的平均增长速度。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因此,作为传统行业的电力仍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为电力公司业绩增长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但是,由于目前电力市场省级壁垒尚未打破,电力企业的上网电量直接受制于电网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而影响到业绩的增长。2005年盈利能力最强处于广东、华东经济发达的地区,反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公司业绩欠佳。

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目标的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行业的影响举足轻重,且意在长远。在改革的诸多内容中,网厂分开、竞价上网及全国联网对发电企业的影响是最快且最直接的,这意味着电价走向市场、发电企业彼此公平竞争将为时不远。目前,电力企业上网电量大多由国家电力公司统一调配,因而国电系统的电力公司在上网电量、电价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实施网厂分开后保护伞没有了,公司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国电系统的发电企业家底厚、资产质量好,大部分都拥有高参数、大容量的机组,在竞争中仍将获得成本优势,竞价上网说到底还是机组性能、管理水平的竞争。借助网厂分开的东风,这类企业将赢得收购集团优质资产的先机。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小火电机组的关停力度逐步加大,少数只拥有小火电机组的上市公司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必须另谋出路。此外,西电东送构造的三大输电通道促进了全国北、中、南三片跨大区电网的形成,进而形成全国统一联合电网。因此,竞价上网将不仅仅局限于省级电网,还将逐步拓展到跨省区的大电网。而且,降低用户端电价是电力改革的目标之一,降价的潜力只能从发电环节挖掘。从英国、阿根廷等较早进行电力改革的国家来看,电价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可以预见,未来电力公司的业绩将受到负面影响。当然,电力体制改革、竞价上网是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近期对电力公司的业绩影响有限。但从长远来看,一旦电力行业完全走向市场,电力公司将面临调整格局,真正凭实力去赢得市场。

西部大开发,电力要先行。西电东送将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对大型水电企业是长期利好。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西部占了全国72%的可开发水电资源,但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0%。借助西电东送工程,让东部发达地区消纳西部充裕的清洁水电能源,一方面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运用市场机制打破地区壁垒,解决能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地理分布性矛盾。西部电力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原则是积极发展大型水电、优化发展坑口火电,加强电网建设力度;水电开发的部署则是重点开发西电东送骨干电站,促进全国联网。因此,随着西电东送三片跨大区电网建设的兴建,地处西部的大型水电站、坑口电站将面临发展的大机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还将重点支持中小水电,尤其是装机容量在2.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的发展,已将其列入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可再生能源名单,这对位于西部的中小水电企业将是一个利好。

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加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力度,多元化经营培育利润增长点。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导致整个社会资源重新“洗牌”,市场对电力这样的优势传统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其他行业一样,电力行业也需要通过高科技投入加大高新技术在产业中的运用,使高科技知识产业与传统产业水乳交融,为行业效益增长打开广阔空间。作为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电力行业拥有大量技术人才与覆盖范围较广的的通讯网,有充分的优势向通讯、信息、网络等高科技领域拓展,多元化经营渐成趋势。

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的经济政策为电力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竞争。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改善服务,提高效率,降低电价,促进发展。电力行业由于其所经营商品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垄断经营,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种局面将被打破,这对于缺乏市场竞争经验的电力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二是服务。市场竞争及规则的完善,电力供应的社会公益性以及电力与各行各业、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得电力行业的服务尤其重要。从城市到偏僻山村都要保证供电质量同样构成了电力行业的一大挑战,而电力行业所售商品的特殊性以及长期以来的垄断经营更增加了优质服务的难度。

三是城乡同网同价。正在进行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历史性意义,但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电网改造将大大提高农村的供电质量,有效地扩大售电,对于加强农村用电管理、降低线损从而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加重企业负担的可能。农村电网改造由电力企业贷款,需付利息。省公司要求各分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为3%。

四是人才紧缺,并有外流之势。由于垄断经营的时间较长,所以电力行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单一,电力专业毕业的学生占职工人数的绝大多数,而作为一个要在市场上拼搏前进的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严重不足。这对于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发展是不利的,同时严重制约了电力行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因为学电出身的人即使发展多种经营也脱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

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在世界上并无通行模式,不应为破除垄断而脱离国情,年前美国加州电价暴涨、旧金山大停电已给中国一个警示:电力改革不能不顾市场,单兵突进。

(第三节)煤炭板块投资价值分析

一、煤炭行业的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煤炭工业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大规模发展。但是,从前几年开始,中国煤炭行业的经营形势开始变得严峻起来,经营过程中也不停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似乎突然变成了全国各行业里面较为困难的行业,前景渺茫起来。从总体的形势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煤炭行业的几大特点。

(一)煤炭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中国的煤炭产业是一种集中度较低产业,似乎没有一家企业在市场上占有显著的份额,更缺乏一家能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实质性发展的企业。在美国,市场的集中度在40%以下的产业就会被看成是分散型产业,而中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甚至在10%以下。相关数据统计,直至1998年尾,全国共有5万多个各种类型的煤炭企业,每个企业年平均销售煤炭2.5万吨左右,即便是其中的111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平均销售煤炭也只有422万吨,平均市场占有率不到0.4%。

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煤炭产业成为分散产业的呢?

1.产业政策造成的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介于当时我国能源供应持续紧张的局面,政府对煤炭产业提出了“有水快流”的号召,从而造成了大、中、小煤炭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煤炭企业的数量猛增,但是平均的规模却越来越小。

2.产业进入壁垒较低。随着改革开放后地方自主权的扩大,一些地方特别是在煤炭资源充足、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为了谋求局部的利益,都纷纷开始经营一大批小型煤炭项目,从而形成了煤炭产业中数以几十万计的地方、乡镇和个体小规模煤矿。

3.产业退出的障碍较高。一般来说,煤炭产业资产具有一些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专用性、不可移动性和不可复用性,这也决定了它极低的变现率;二是煤炭产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要退出产业会牵扯到大量人员分流安置问题,需要很高的费用;三是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链条处于上游地位,要向其他相关产业转移的话困难比较大。

(二)煤炭市场的竞争激烈,供大于求

2005年以前我国的煤炭市场总量相对过剩,供大于求。1996年、1997年、1998年三年间我国煤炭的产量分别为13.74亿吨、13.25亿吨和12.21亿吨,但同期的全国煤炭消费量却相对较少,分别为13.02亿吨、12.89亿吨、12.08亿吨,由此也不难看出当时全国的煤炭生产过剩。从国务院作出关闭布局不合理和非法开采的煤矿的决定以来,到了2005年底,全国累计有3.1万多处的矿井被强行关闭,同时压产也达到2.53亿吨,由此也造成2004年全国煤炭产量急剧下降到10.5亿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7亿吨。即便是这样,煤炭行业供过于求的状况仍然没有出现根本上的改变,到2005年底,全国煤炭库存仍高达1.74亿吨。

总体上来看,我国煤炭市场出现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煤炭的产量过高。虽然国家采取了一定的关井压产措施,但是由于很多地方的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严重,特别是乡镇小规模煤矿屡教屡犯,使得国家的措施无法有效实施,这也使限制产量的效果严重下降。

2.国民经济结构作出调整。我国煤炭消费的主体是国民经济中的第二产业,而国民经济的年用煤量达到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80%以上。这也就造成我国国民经济调整中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

3.节能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我国近些年来各行业节能效果都非常显著,例如我国电力行业发电标准耗由1990年的392g/kw.h降到1997年的375g/kw.h;而冶金系统吨钢综合能耗也由1990年的1.611吨标准煤下降了到1997年的1.344吨标准煤。总而言之,节能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煤炭的需求也相对大大减少。

4.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煤炭比例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大幅度下降,而同期的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上升。例如,1996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的比例为74.6%;1998年下降到71.6%,预计未来几年内还会保持下降的趋势。

(三)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低

我国煤炭市场的过度竞争,导致煤炭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据国家煤炭局统计数据,到2006年4月末,国有重点煤矿累计亏损18.5亿元,超亏5.82亿元,94个原中央财政所属企业中,有81家亏损,亏损面达85%,有的盈利大户也出现了巨额亏损。

导致煤炭企业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煤炭的价格逐年下降。由1996年底开始,煤炭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下滑;到了1998年,据对原中央财政所属煤炭企业的统计来看,商品煤平均价格较上年来看每吨下降6.41,幅度下降3.85%;而到了1999年的时候,煤炭价格下跌的幅度比1998年更大,就在上半年内,原中央财政所属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价格和上一年相比每吨就下降了16.23元,根据逐月累计的数据来看,1—6月分别下降的百分比为3.65%、4.64%、7.60%、9.41%、9.81%、9.97%,降低幅度的势头仍然保持迅猛,并且还有随时扩大的趋势。正因为如此,由于煤炭价格的剧烈下跌,给全国各地的煤炭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新千年的时候,全国商品煤的价格平均达到15元,也就是说,如果我国年产煤20亿吨的话,那么每年要减少的收入就是300亿元人民币。

2.煤炭企业总体素质低下。可以从五个方面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