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7431800000028

第28章 2006(6)

整风的结果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经过学习、总结、自查、他查,使大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弱点,找到差距,真正认识到今后该怎么办、能怎么办、为什么这样办,这就达到第一阶段的目的了。不要让大家糊涂,在困难面前抱怨,在成绩面前忘乎所以。要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问题,也要总结这十年来的成绩。

二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清理思想垃圾。这几年,企业的变化有问题,大半年来,维护个人利益的越来越多,维护企业利益的越来越少。具体表现在,个人出了问题说情的多,企业出现问题说理的少。谁把企业坑了一把大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坑害企业的事都很冷淡,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尤其在经济领域。为什么?是企业文化定位错位了,大家的思想想到另一个方位去了。思想支配行动。所以,高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将思想上的垃圾、污点清理干净。下班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老乡圈、家庭圈,有的人在圈里不断地被灌输一些不利于企业的意识,如为满足个人利益,不捞白不捞、不争白不争,别人出现问题不帮白不帮,企业大了何不利用这个平台捞点,哪天让老板解聘了亏不亏,等等。这种风吹多了人就会变化,所以,通过整风要使大家确实认识到企业与我们的关系,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么。

三是人事安排。经过这次整顿、评比,优秀的要加大力度压担子。对不能胜任本岗位的,要劝其离开。要引进人才或选拔基层优秀干部,给他们机会。他们在基层苦苦奋斗,而我们坐在机关却不认真工作。所以,通过整顿要做好人事安排。

要严肃整顿纪律,一旦整顿开始,可能要拖的时间长点,但不是停下工作整顿,谁的工作谁安排,要集中精力处理好工作矛盾。整风期间,高管人员未经批准谁也不准外出,迟到早退要按整顿中的纪律对待。不按规定参加活动的,将停止其参与整风。要以高度的、神圣的、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这次作风整顿。

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我们的管理、形象都会有所改变。整顿之后,我们要提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口号。各公司要对本公司集中进行整顿,好好教育本部门的职工,对经济领域有犯罪、违法现象的要往出挖,重点打击几个。十年来,在经济领域中违法的,我们一个都没有处理,这些人还依然在公司或公司外逍遥着,确实令人痛心,令那些维护企业利益的人寒心。我们的企业缺乏对这类案件的处理手段,太可惜了。有这样的案例,一个是从储运公司骗取十多万元,刚立案人就跑了。另一个是我们自己管工程的部长,把工程包出去再转包自己干,挣了钱反而再打宝塔石化、告宝塔石化。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气愤不气愤?过去还有人把设计费打到自己的账上,以公司的名义包揽工程,不仅挖走人,而且在外面到处诋毁宝塔石化。如此了解宝塔石化的情况,我们中间有没有人给提供?这些人端着宝塔石化的饭碗吃里扒外。我们的高管人员中有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公检法系统,人家在眼皮底下搞我们,我们是什么心态,这些人会认为宝塔石化拿他们没办法。

通过这次整顿,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一是要把历史遗留的欠款一个个地清欠。各部门要及早做好工作,就是没钱也要有个态度、有个说法,把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好,能还的还,不能还的给答复,不要再等到春节期间我给人家鞠躬了。二是外欠遗留的法律问题、债务问题彻底清除,要树宝塔石化有实力、有胆略、有能力去管理的好形象。好多问题要通过法律诉讼,值得一提的是,新疆、美国、雅宝问题,财务公司追得很紧,已有很大的眉目,这也是责任心问题。这一系列的现象,让我觉得痛心。2004年、2005年公司造成的损失不少,2006年大半年过去了,基本没出什么问题。对外树形象,就要树一个大公司的形象,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以后凡新项目,我们要筹措资金,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不开工,不能像过去有钱没钱都干。过去的发展阶段不这么干没办法,今后情况完全改变了,要在设备商家、客户中间挽回我们的声誉。

这就是这次整风的方法、目的及最后要达到的效果。

第二个想法,也是一个新思路,在整风运动过程中或之后,要铺开的工作是,全面实现去年体制改革之后,我给八个公司(下一步还要逐步完善资产管理公司,铁路协调领导小组在成长一段时间后将组建铁路运输公司)提出了加强管理的要求,到2007年实现双轨制运行,就是八个大型管理公司实现既管理又经营的目标。各管理公司的副总裁都要按这个思路出各自的规划,可能要形成两条线,管理和经营分开,把资产理顺,把经营搞上去,把过去的阻碍消除掉,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待遇。八个公司除消保公司(也可做消防器材的经营及内部消防器材成本控制)、行政公司(行政费用控制及用品的经营)、生产公司(生产使用助剂的成本核算)外,其他公司一定要实行双轨制运行。销售公司调全国各地成品油创效。财务公司经营一楼大厅,合资合办,搞准金融机构。物资公司应让废旧物资面向宁东和宁夏市场。工程公司以最快速度组建建安公司,首先涉足自己内部的房产开发。各公司老总要深思,别小看自己。通过双轨运行,大幅度提高员工和高管的待遇。2006年下半年还是要以管理为主,提高管理能力。

对创业环境与创业机遇的思考与感悟

(2006年9月10日)

今天,我应邀到这里与各位领导及专家教授共同探讨我国创业环境和创业机遇这样一个十分大的课题,令我为难。我已离开教学岗位十几年了,在这久违的讲台上和在座的各位同仁讨论这个问题,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大家都搞过企业,都有创业的经历,你们中的许多人做得都很出色、很成功。就我而言,我离开学校,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无论春秋,无论成败,无论错对,我都不懈地往前闯,有了今天的一点事业,的确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是我们毕竟是实践者、经历者,把创业过程中的实践和经历加以总结,也是一种好事,至少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一、创业环境和创业机遇是主观努力和客观存在的统一

马克思、列宁都有关于环境改变人、人创造环境的论述。在马克思之前,西方有个伦理学家爱尔维修说过:“环境是人创造的,但反过来它又可以改变人。”他从伦理学的角度谈这个问题。现实中大家都有感悟,在一个好的客观环境下,人们的精神面貌、创业激情、工作状态乃至思维、思路和创业灵感都会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迸发出来;反之,一个恶劣的环境,人们就会压抑、消沉、颓废,就会束缚人的聪明才智,即使创业也是不健康或者扭曲的。当然环境问题很复杂,在创业环境上肯定是软环境和硬环境的统一,肯定是大环境和小环境的统一,肯定是个人环境、公司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统一。

另一方面,环境的好坏也是人们主观努力的结果。要想有创业环境,我们首先必须创造创业的环境,创造创业环境的过程就是主观努力和客观存在的统一过程。如宁夏有煤、有石油等资源,是适于企业家投资创业的。但如果环境恶劣、政策不好、人不友善、交通不便捷、无电无水,怎么创业?要适于创业就得人为地改变这些因素,以达到主观努力和客观存在的统一,这才具备了创业环境。创业环境有了,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不以主观的努力创业,坐观良机,错过这难得的机会,即使有创业环境,也是白搭。这就是创业环境和创业机遇的统一,也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的统一。

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20多年,据专家预测,像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今后还会有20年乃至更长的高速增长期。在这个期间,国家管理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国民素质的不断改变,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危机,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创业环境的客观存在,这是大环境因素。在这样大好的机遇面前,国外资本和跨国公司都抢滩中国市场,瞄准了中国的创业环境,如果我们还不动起来,这种机遇很快就会失去。随着东南沿海开放发展,大量的沿海资本也向内陆倾斜,而内陆的资金已开始向西北的能源投入,这是什么?这就是机遇,这种创业环境已形成,它必须产生同期效应,这不以某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是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又反过来反作用于客观的表现。最后,只是淘汰了那些坐视良机的主观主义者。

随着银川市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形成和完善,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交通、电力和信息自动化程度的快速提升,干部思想的不断解放,政策和法制环境的日益改善,经济结构的合理形成,创业群体不断扩大。特别是独立经济主体的猛增,加之党委、政府统揽全局、力促发展,这就形成了我们大的创业环境。我们所说的“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仍然是创造创业环境。在这样一个创业环境下,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愿意并且敢于实践的,就会在这个领域里成为先驱者,就成功了;如果畏缩不前,瞻前顾后,错失良机,也许就一事无成,悔恨终生。

这就是创业环境和创业机遇的辩证法。

二、在创业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创业者的主观能动性

创业环境和创业机遇就个人而言,都是客观存在,都是创业者的先决条件。在这样一个客观条件下,众多创业者如何把握机遇,寻找适合自己创业的各种条件,这就要充分发挥我们创业者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创业的成功与否。在这个大环境下,有的创业者很快见了成效,并且获得了成功,而有的人却挫折不断、很不顺,究其原因,这都是我们创业者自身具备的主观判断力及其他条件所致。在竞技场上,一声枪响,赛跑者最后终归决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同等条件下,主观差异就决定了成功的因素。因此,在一个大环境下,创业者从主观的角度要把握如下问题。

第一,根据自己的情感、爱好和知识结构,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创业的产业和行业类别。在创业的大环境下,个性差异是创业的“基因”,不是他人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人家成功了我们就必然成功。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情趣和相应的知识结构,选择并找准我们最爱做且能够做成的行业。这里的例子举不胜举,成功和失败的因素细细想来与此不无关系。美国人写了本书叫《敬业》,书中说:“敬业者首先爱业。”不爱这一行,怎么谈得上创业。因此,创业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和行业特点,这是创业者的关键,所谓“行行出状元”,所谓“女怕嫁错郎、男怕投错行”,都是这个道理。

第二,根据自己的性格、处事方式和阅历,正确选择创业伙伴。所谓创业,就不是一个人干的事。要想创业做事,必先有一个同心同德的创业伙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通过主观努力总是在一个时期能选择相对稳定的创业伙伴。有一个很友善的人,开了个小餐馆,收留了一个境况很差的人结为兄弟并作为创业伙伴,后来由于此人自身素质差,喝酒闹事,导致这个老板在正当防卫下把这个人杀了,这个创业者不但事业断送,还差点丢了性命。正确选择创业伙伴,在创业过程中运用各种知识和技巧驾驭和善待合作伙伴,都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伙伴不好导致创业夭折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当然,创业带头人的自身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根据行业特点和创业定位选择好适合自己创业的法律结构。所谓“先说响,后别上,把话说到前面”就是这个理。不要一开始没有约定,从而埋下纷争的种子,这也是决定日后创业成功和成功以后再失败的主要因素。老子说:“不见可欲,不贵难及三物,使民不争。”就是说人的欲望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见到这些东西,就没有这个欲望。创业开始没有产业,伙伴“不见”,哪有“可欲”,日后做大了,他看得见了,就有条件做非分之想。沈阳三女士联合购买彩票获500万元奖金的纠纷案,非常典型。这既说明了先未约定种下的种子,也说明了选择合作伙伴要非常慎重。因此,有正确创业的法律结构也是一个成功的因素。

第四,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行业特点,找准突破口,选择起初创业的自我模式。成功各有各的办法,创业各有各的特点,别人的办法不一定适合我们,必须创造适合自己的一套创业模式,所谓自主创业就是这个理。当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开始做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如资金、原料、上下游、客户群、社会环境和关系资源等因素,来确定自己起初的规模、方式和形式。也就是说,应该考虑是走实体型的、贸易型的还是服务型的,是简单型的还是复杂型的,是普通劳动型的还是知识型的,是资金密集型的还是劳动密集型的。总而言之,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运作模式,才有成功的把握。

第五,创业者的自身素质。也就是说,一旦认准,选择好了,就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业攻于专,业精于勤,必须专心致志、全心全意致力于事业。在实践中,有这样一些人,今天干干这个,明天干干那个,什么行业都做过,什么都没做成。为什么?不是没有投入,而是没有在一个行业坚持做下去,滴水穿石,没有把有限的力量聚合在一个点上,就不能产生效能反应。实际上在一个行业做精了,都会发现有它自己的规律,有各种机遇。你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等待时机的过程,积累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好多人眼看到了成功的顶峰,由于没有耐心,半途而废。

第六,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务必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注重对过程的精细化追求,实实在在地干,这就是水到渠成的道理。创业其实是个过程,是各种组合劳动的结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局,没有不艰辛的创业,也没有创业不艰辛的。因此,要创业,就必须脚踏实地、扎实地工作。关于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宝塔集团的发展历程就是脚踏实地、硬打硬拼的奋斗历程,没有半点虚假,其间的艰辛不用描述。我想大凡能作出点成绩的,都会和我一样。这种精神在具备了创业的其他主观条件后,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因为它是把其他各种条件综合利用和组合的结果。

第七,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个人的因素也是创业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观因素。

一是创业者个人的文化素质。在现今社会中,我们没有看到许多文化底子并不厚而创业成功者,或者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创业失败的例子,这都是客观存在。但一个创业者,无论你过去受过什么样的教育,程度有多高,在开始选择了创业历程后,必须根据从事产业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总之,没有文化的创业是要受到限制的,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