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西夏人那里,是比较奢侈的生活必需品。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西夏使臣说,“本界西北连接诸蕃,以茶数斤,可以博羊一只”。西夏人做转手贸易,用茶发财,在西夏境内,想必茶叶也不会很便宜。毕竟那是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的,而且由于经常受战争的影响,贸易时断时续,回赐、岁赐之类也时断时续。茶进不了西夏,价格会飞涨,百姓们会受苦。
西夏人恃茶,西北人祖祖辈辈也嗜茶恃茶。
我的家乡在甘肃皋兰,那里也曾是西夏故地。那里的人,多少有点钱的人,也喝茯茶,用小罐熬煮,称之为罐罐茶。那茶是极苦的,但人们尤其男人老人喝得十二分香甜。小罐罐或破茶缸之类往煤炉柴炉上一坐,加入茯茶及雨水雪水,满屋满院满村飘着的,是贫苦农民包括被十分尊敬的“贫下中农”的精神慰藉。
我家乡的风俗,男人大喝其茶,女人一般不喝茶。年轻女人如果喝茶,会被笑话。原因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人们太穷,茶只能留给长辈尤其长胡子的长辈喝,年轻人、女人们则尽量不去享受这种奢侈品。在我家,我祖母也喝罐罐茶,那是因为,我祖母也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她劳累,需要用茶解困去乏。更是因为,我祖父去世得极早,我祖母在家里既是奶奶,也是爷爷,有资格喝茶。我祖母还喝过一段时间酥油茶,酥油是我父亲在青海地质队出野外到藏区,藏民朋友送的,或用茯茶换的。据说酥油茶能治咳嗽,所以我父亲拿回家让我祖母喝,期望能治好她的气管炎。
罐罐茶我小时也喝,陪我奶奶喝。酥油茶喝没喝过忘了,但吃过酥油炸的油饼。那时生活困难,只要是油是肉就感觉香,不像现在,闻见酥油味就难受。
在青海上中学时,去帮农民平田整地,或秋收,喝到了青海的茶。
那茶,也是茯茶,颜色与我在甘肃喝的没什么两样。第一次喝,第一口青海茶让我吐了出来。为什么?因为太咸,那里面放了盐。我以前喝过糖茶,好喝。可喝盐茶,听都没听说过。青海人说,“茶里没盐淡如水”。西夏人的茶里面放什么,不得而知。西夏的制糖业不发达,而西夏境内盛产青白盐,那是他们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他们在茶里放盐,或部分西夏人在茶里放盐,极有可能。我接触的青海人是青海湟源人,那里是河湟之地,曾经是西夏国的地盘。茶里放盐是西夏流风余韵也未可知。在西夏的榷场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宋朝商人经常将茶运到西北与西夏贸易,政府也以茶叶换取西夏的马匹。
茶叶是宋与西夏的经济纽带,商业纽带,也是情感纽带。宋朝给西夏赐银赐绢,也赐茶。因为茶,宋夏的联系更为密切;也因为茶,汉族、党项族彼此的关联度更为紧密,民族融合也多了种媒介。
西夏人恃茶为命,这个习惯好。
2006.12.20
死于气功的西夏王子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第五个老婆叶勒氏(野利氏),聪明、漂亮、霸道。她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名叫宁明。这个西夏王子是强壮还是文弱,是喜文还是喜武,是勇敢还是怯懦,是仁爱还是凶残,史无详载。《续资治通鉴长编》只说他“喜方术,气忤而死”。练气功,气不走任督二脉,倒行逆施,或到处乱窜,使王子的神经系统、生理系统遭到破坏,生命机器破损报废了。他未能将当皇帝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气功造孽。
中国的帝王们,皇亲国戚们,文臣武将们,都渴望长生不老,长生不死,日子过得越滋润越不想离开这个世界。如何青春永驻?如何“万寿无疆”或“身体永远健康”?办法很多,吃营养品滋补品是一种方法;采阴补阳,采少阴补老阳是一种方法(道家理论);锻炼身体,适量运动合理运动是一种方法;保持科学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是一种方法;学太上老君炼丹,求长生不老之药,大服特服硼砂之类所谓的仙药是一种方法;练各种各样的气功也是一种方法。
西夏王子宁明,为什么喜欢方术,练气功中的辟谷术?要么是为了出世,他对政治,对军事,对皇室的生活,对权力斗争,对未来的前途都看透了厌透了,期望在方术中隐遁,以求得心理的平衡与宁静。
要么是为了锻炼身体,使自己更为智慧与强健,为将来的发展打基础,以便日后效命沙场或主政官场。要么是为了长生不老,长生不死,期望在生命的大限上,超越众兄弟,超越竞争者,超越既存的与潜在的威胁,以便能最终胜出,并且永操权柄。宁明王子喜方术的原因,究竟是哪一种,不好说。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都有可能,甚或三种原因集于一身。还有一种情况,即三种原因一样也不沾,他喜方术,只是为了好玩,以打发无聊的时光。
中国的武术天下第一,“中国功夫”、“李小龙”,声震寰宇。中国的气功也天下第一,鹤翔庄功,香功等等,功法有上百种吧。练气功,在中国的民间极为盛行,在上层,特别在皇族这一层,似比不了民间。但宁明王子在练,说明气功对王室也是有吸引力的。
气功可以强身。气功是如何强身的,强了多少身,我其实不知道。
许多年前我认识一位年轻的女士,据说练气功进入了境界,不仅打通了任督二脉,而且辟谷了,即十天半月不吃饭,或每天只吃少量水果。
按气功理论,辟谷是一种较高的境界,练到辟谷,“还精补脑”,人也聪明了,也强壮了,前程不可限量了。其他辟谷者的情况如何我不甚了解,但我认识的那位,似未见比以前聪明多少,因为她是搞研究的,没见她发表多少论文,出多少专著。至于是否会健康长寿,因为还不到检验的年龄,所以也下不了结论。可以下的结论是,从面相上看,她不比同龄人年轻。
气功可以损害健康,甚至可以致命。这方面,我有许多耳闻与目睹。我认识一个剧作家,此公写了不少电视剧剧本,拍出的《黄河浪》共二十集,我看过,过得去。此公有一次与我同到北京开会,会间我们熟了起来,听说我有胃病,他表示要为我发功治病,发了一次,好像没有感觉。听此人的朋友讲,他的气功已进入高级境界,可以神游太空了,他治好了不少人的病。但令人不解的是,此气功大师只活了五十多岁,死于癌症。气功师不能自救,何以救人!气功能治人病的说法,有可能是一种神话。
我过去有一个同事,他的父母亲练气功,功法很高,功底很深厚,可以帮助别人导引气之流动,帮人打开任督二脉。可惜可叹的是,正当两位老人练功时闭眼就可看见太阳之时,老太太因感冒,吃了一片康泰克,就驾鹤西去了。气功未能将她留住。
气功的作用、功力,被人无形中夸大了。而且,出于敛财,迷惑众心等目的,被神化妖化了。前些年鼓吹的严新等气功大师,能灭大兴安岭火灾的气功大师,现在看来统统是骗子。至于法轮功、李洪志,更是一种骗人害人的东西,并且被西方人当作了打中国人的石头。
驳斥被异化妖化了的气功,或打着气功幌子的邪教邪说,用科学的推理、说明必要,用今人的切身体会必要,用西夏王子宁明死于气功辟谷的历史材料也很必要。
西夏王子宁明死于辟谷,哀哉!
2007.1.13
党项人的黑色幽默
李元昊在乃祖李继迁、乃父李德明进行了充分准备,做了坚实铺垫的基础上,高张独立大旗,脱离宋国,建立西夏王朝。
李元昊的独立,对大宋王朝是极为严峻的挑战和威胁,原来的边臣,成了对立国家的君王。宋王朝已让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折腾得寝食不安,如今又出了个西夏国,卧榻之侧,又有他人酣睡。宋王朝一定要除此心腹大患,要将新生的西夏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宋朝人对西夏立国的反应极为强烈,第一是不承认,要逼西夏取消国号,第二是以官位与金钱悬赏元昊首级。宋朝君臣以为,杀了元昊,杀一儆百,就没有人再敢树独立旗帜了。
《涑水记闻》卷九记载:“宝元二年六月壬午,诏:‘元昊在身官爵并宜削夺,仍除属籍,华戎之人,有能捕斩元昊者,即除静难军节度使,仍赐钱谷银绢。元昊所部之人,能归顺者,并等第推赏。’”
皇帝下诏,买元昊之人头。
《谈苑》卷一记载:“夏竦尝统师西伐,揭榜塞上云:‘有得赵元昊头者,赏钱五百万贯,爵为西平王。’元昊使人入市卖箔,陕西荻箔甚高,倚之食肆门外,佯为食讫遗去。晚,食肆窃喜,以为有所获也。徐展之,乃元昊购竦之榜,悬箔之端云:‘有得夏竦头者,赏钱两贯文。’比竦闻之,急令藏掩,而已喧播远近矣。竦大惭沮。”
夏竦秉承朝廷的意志,在西伐的过程中张榜公布,悬赏五百万贯钱与西平王的爵位,买元昊的人头。而元昊对于夏竦们的此举,报之以黑色幽默,我拿不出那么多钱,而夏竦的人头也不值那么多钱。
我的头值五百万贯,夏竦的头则只值两贯。夏竦以至宋朝,都被元昊被西夏人戏弄了。夏竦想封锁舆论,但消息已传播开去,他只有惭愧、沮丧的份儿了。
夏竦之前,也有人出“募斩元昊”的主意。《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四记载,知庆州礼宾使张崇俊言:“臣请选王氏族中有才干机略者,优与除官,令知丰州,密遣人齑金帛并募斩昊贼。又闻嘉勒斯赉已发人马入西界,若更使藏擦勒交攻之,昊贼有腹背之患也。”张崇俊的主意,是要朝廷利用与李元昊有仇之人,给予金银财宝,让他们攻打西夏,并斩杀元昊。这个主意没有张榜公布,属于机密,李元昊与西夏人不一定知道,所以也就未反唇相讥,黑色幽默。
出重金悬赏捉某人,甚或买其人头的做法,其实是不明智的,是弱者的思维与行为。比如国共两党两军的斗争中,国民党经常悬赏,抓住朱德给多少万大洋,抓住彭德怀赏多少万大洋,被国民党以大洋悬赏过的共产党的军政领导人有好几十人吧,可结果呢,人头并未被他们买去。而共产党内部,因为有数额极高的赏格,越发感到了自己有宝贵的人才,因此更加增强了对抗的韧劲与必胜的信心。
反过来看,共产党却从来没出重金悬赏捉拿或杀死国民党的高官、将帅。共产党拿不出钱,也没必要拿钱去干那些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有本事,战场上见。
同宋朝的帝王将相比,国民党在历史的纵向度上似无什么进步,面对对立面的出现与强大,仍然想用买人头的办法解决。与党项人西夏人比,共产党比他们进步得较多,信念更坚定,斗争性更强,所取得的胜利更加彻底。但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幽默,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出两块大洋,悬赏捉拿或斩杀蒋介石、李宗仁、陈诚、白崇禧之流呢!如果真有了这样的赏格这样的榜文,中国历史上又多出一例黑色幽默,中国历史的色彩将更斑斓绚丽。
党项人真的有让今人赞叹与佩服的地方。他们在强大的军事压迫、经济封锁中所表现出的那份镇定,那份从容,那份诙谐,令后人为之倾心。
2007.1.28
党项折氏的历史功绩
折氏是党项大家族。宋朝邓名世所撰之《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称:“又羌族有河西折氏,世家云中,为北蕃大族。自唐以来,世为麟、府州节度使。”《宋史·党项传》称:“太祖建隆二年,代州刺史折乜埋来朝。乜埋,党项之大姓,世居河右,有捍边之功,故授以方舟,召令入觐而遣还。”
折氏的发迹,是从五代开始的。李克用以缘河五镇为府谷镇,折宗本、折嗣伦父子代为镇将,嗣伦又由镇将升为麟州刺史。嗣伦之子折从阮于后唐长兴初,“加检校工部尚书,复授府州刺史”。自此折氏“世守麟府”,权势日重,支属繁衍,遂成“大姓”。
《金史》载,“折氏世守麟州以抗夏人”,《宋史》中对折氏的评价颇高,言“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捍蔽戎虏,历世赖之”,且“为时人荣之”。如果从唐初算起,到折可求以地降金,折氏为中原朝廷效力五百余年,“其功业彪炳史册,卓绝千古”。此处所谓的“中国”,即位于中原的汉族政权也,五代的各国,宋朝等等。“中国赖之”,评价极高。
有宋一代,折氏是忠臣良将。正如《折继闵神道碑》中所赞扬的,“而折氏传袭至今不绝,非夫世济忠义,勤劳王家,炳丹青而不渝,盟带砺而无愧者,孰能与于此?”忠义传家,所以折氏很为朝廷所重,子孙累世为官。
折氏在对抗元昊、西夏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年),元昊寇边,宋朝诏折继闵牵制其后。“公(继闵)入贼境,破野寨十二余所,斩级数百”。接着于同年六月,“复击并寨贼屯,斩获千计”。在侦知元昊军要来抢未收之秋庄稼后,折继闵设伏以待。元昊部下党儿等人引兵入寇,折继闵诱敌深入,然后以伏兵奋击,“贼兵惊溃,追斩夺其器甲”,其“观察”守顺仅以身免。九月,“复出塞,斩贼三百余级,焚其族帐,获牛马骆驼以还”。此后,元昊之兵远遁,宋边境百姓放心秋收,“兵用足食”。
折氏一门,为宋朝鞠躬尽瘁,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他抗夏也是为了自己,为了维护其半独立的社会秩序以及他们部族的利益,但客观上有功于中原王朝。
应当特别提及的,一是折太君抗辽,一是折可存擒方腊。
折太君,折德衣尸之女(折德衣尸为折从阮之子),杨业之妻。
折太君的事迹,史籍记载不详,但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却多有描述与展示。杨业(杨继业)以头撞碑而死的悲壮,折太君六个儿子特别是杨六郎为国家的忠烈(当然也有到敌国当了驸马的,出家的),折太君之孙杨宗保、孙媳穆柯寨的穆桂英的英勇,都为世代的中国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就连折太君手下的烧火丫头杨排风,手舞烧火棍,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也好生了得。折太君在满头白发,儿孙多为国捐躯后,挂帅亲征,令人感佩。
折太君在宋朝北部边境抗击北方少数民族的袭扰进攻,可她本人就是西夏国主体民族党项人,这让人对历史的复杂性,民族归附的选择性,封建社会的皇权主体性,中原王朝的感召性等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方腊起义,是宋代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小时读书,课文中就有这一课,文言文,没太读懂。
方腊起义被朝廷镇压下去了,可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并且生擒方腊的,是党项人折可存,镇压宋江起义者也是折可存,这一般人不知道。我虽历史系出身,也没印象,只是近日读西夏史料时才发现。
关于折氏擒方腊之事,《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可存)墓志铭》记载,“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人籍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铭曰:“俘腊取江,势若建瓴。”
虽然折可存后来投降了金人,在克锡的《青城秘录》中被称为“归朝人”,晚节不保,但这要放在宋金对峙的大背景下去看,北宋都被金人亡了,太上皇与皇帝都被掳到了遥远的金地,一个边将,抵抗得了吗,为极度腐败的王朝效命,值得吗,为其死节,值得吗!所以对于折可存及其他折氏后裔,应当予以历史的理解与宽容,不能因他们的过,漠视与否定他们的功;更不能以折氏个别人的变节,否定了折氏五百年的贡献,否定了折氏忠烈之士。
2006.10.20
事上以忠,惠下以仁
“忠”与“仁”,是封建宗法观念,是儒家文化比较核心的元素,也是中华文化、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的重要内容。
《折继闵神道碑》中的“铭”曰,折继闵“事上以忠,惠下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