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说,能让我们直立行走的,不是脚,是思想。每个稍有思想的人,都会追求活着的意义。人生匆匆百年,什么事有意义呢?有一次我和我的上师噶玛洛桑达吉仁波切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上师说,生存的意义是自由,尊重别人的自由,但是,只有自己拥有了真正的自由,包括独立的品性和人格,才可能尊重别人的自由。自由是真正的财富。
这让我对陆小曼不由得多了一丝敬畏。我原来一直以为,是陆小曼看不破情关,所以才身陷红尘烦扰,孤独终老,听了上师的话,我又重新有所深思。
陆小曼的反抗本质,不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吗?即使不是徐志摩,也会有其他爱她的或者她爱的男子出现。因为她是那么优秀的一个女人,注定了她的情路曲折。她是在爱上徐志摩之后,才懂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她意识到自己竟白活了这二十余年的光景,做的都是别人意愿的傀儡。这一次,她是真的坚定了追求自由的信念了!
人生就是这样,叛逆得越晚,付出的代价越大。
在烽烟乱舞的红尘中,点起一盏信念的灯,照亮自己前行的路,纵然前面布满荆棘,也不再懦弱和害怕!
当你勇往直前时,所有的困难都为你让路。陆小曼的争取终于看到了希望。
陆小曼和母亲回到北平不久,刘海粟应徐志摩的恳求,到陆家做说客。刘海粟当年就是因为反对包办婚姻而逃婚离家出走的。因此,他更能理解徐志摩的苦衷,对陆家也更有说服力。可见,徐志摩真是用心良苦。经历过上海那场风波之后,陆母内心便有些松动了。而且,见徐志摩对陆小曼的确用情至深,陆母终于松口了,称要想离婚,必须王赓亲自同意才行。
刘海粟不负期望,劝说成功,陆小曼和徐志摩都喜出望外。他们总算看到了一丝曙光。刘海粟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
小曼母亲听完我的叙述,叹息道:“我们何尝不知道。可是因为我们夫妇都喜欢王赓,才把亲事定下来的。我们对志摩印象也不坏,只是人言可畏啊!”我就提出许多因婚姻不自愿而酿出的悲剧。并且希望长辈要为儿女真正的幸福而做出果断的抉择。老太太是有学问的人,她答应说服王赓。我们就商定,我陪她母女去上海,由她出面找王赓,我再出马。当时王赓正好在沪出公差。当我决定陪小曼母女去上海时,志摩高兴得像个孩子,他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我说:“志摩,你不要想得太乐观,这件事不是简单的。”志摩说:“只要你肯用心去办,准能办好,我也只有把希望放在你身上了。” 有趣的是,当我们到上海还未立定脚跟,志摩又追随到了上海。当时,他说是和我讨论学术的事,其实,还是紧盯小曼不放。
一场自由面对封建的斗争就要胜利了,一场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终于要被解散了。1925年9月的上海,功德林宴会上,作为宴会东道主的大画家刘海粟宴请宾朋。那天邀请的客人有陆小曼母女、王赓、徐志摩、唐瑛兄妹、杨铨、张君劢(张幼仪的哥哥)等人。
不说别的,单说徐志摩、陆小曼、王赓,三个人同时出现在一个宴会上,就非寻常可比,许多到会的嘉宾早已猜出个中端倪。但大家都就着美酒佳肴小心地寒暄着,只等待东道主刘海粟来揭开今天的谜底。
酒过三巡,刘海粟开始引出今日宴会的主要话题。他端起酒杯说:“今天我请大家来,是为了纪念我当年拒绝封建包办婚姻,从家出逃,后来终于获得幸福的婚姻。来,先请大家干了这一杯。”大家举杯共饮。
陆老夫人紧张了,偷偷看了女婿王赓一眼,却见王赓不露声色。刘海粟继续说:“大家都干了这杯酒,表示大家对我的举动很支持。各位知道,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新旧思想和观念正处于转换阶段,封建余孽正在逐渐地被驱除。但是,”刘海粟加重语气说,“封建思想在某些人的脑子里还存在,还冲不出来。我们都是年轻人,谁不追求幸福?谁不渴望幸福?谁愿意被封建观念束住手脚呢?”
他继续说:“所以我的婚姻观是:夫妻双方应该建立在人格平等、感情融洽、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妻子绝不是丈夫的点缀品,妻子应该是丈夫的知音,‘三从四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刘海粟越说越来劲儿,他又举起了杯子:“来,我们祝愿天下夫妻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干杯!”
大家为刘海粟充满激情的讲话所感染,纷纷站起来干杯。王赓迟疑了一下,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看到大家都起来了,他才站起来,和大家一一干杯后,他给自己倒了一杯,对刘海粟说:“海粟,你讲的话很有道理,我很受启发。来,我敬你一杯。”和刘海粟干杯后,王赓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这次他举杯向众人祝愿,说:“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幸福干杯。”饮干之后,他不失风度地说:“我今天还有些事情,要先走一步了,请各位海涵。”转而对小曼说:“小曼,你陪大家坐坐,待会随老太太一起回去吧!”
功德林宴会看似所谈之事不了了之。王赓当时已经是孙传芳五省联军总司令,这样一位将军,岂能在众人面前表白说放弃还是坚持婚姻?
宴会后,王赓一直因为公事忙忙碌碌,和陆小曼很少讲话。陆小曼心里很期待着能够继续那天宴会的话题,了解王赓究竟是作何打算,而王赓偏就像没事人一样,让陆小曼心里焦急不安。于是,两个人仍程序化地相处着,猜不透彼此的心思。
期待的日子总是很长,下定一个决心也的确是不容易。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这样消磨过去了,对陆小曼来说,好像两个世纪那么漫长。一天,王赓在反复深思后,终于和陆小曼正式地谈及了此事。
他对小曼说:“我想了很久,如果你认为和我生活在一起已经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只有和徐志摩在一起才能幸福的话,我愿意离婚,成全你们的幸福。手续会在几天后办好,祝你们幸福。”
多平静的一句话,可是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抉择啊!因为王赓还爱着陆小曼。有几个人能忍痛割爱,成全别人的幸福呢?王赓不愧是将军之才,气度非凡,深明大义。
人的存在,有时候并非为了自己,还为身边自己爱的人以及爱自己的人。人生就是一个舞台,人有时候生活在自己创造的故事中,有时候莫名地出现在别人的故事里。在故事中自己会承担着不同的身份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阶段与不同的人演绎不同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当一个故事结束,一个人静静地离开,故事中的人和你不再有交集。纵然再度重逢,大家不过是彼此的路人甲、路人乙。无法说清楚那个故事是好是坏,因为每个看客也有好多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故事,从中得出好与坏的结论,只在看故事的人的心态而已。
有时候就是这样,当你终于得到期待已久的结果时,好像早已经没有了期待中的喜悦。王赓的一番话让陆小曼内心酸楚起来,禁不住流泪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纵是没有爱情,可在同一屋檐下,相处的几年岁月,亲情还是有的。
然而,离婚手续的办理却是一波三折。陆小曼在和王赓离婚前夕,发现自己已经怀上了王赓的骨肉。为了不放弃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她隐瞒了王赓和徐志摩,带着贴身侍女到德国人开的一家诊所做了流产手术。当时,这样的手术是非常危险的。陆小曼手术后留下了病根,一过夫妻生活就会昏厥,而且导致她从此不能再生育。
祸不单行,王赓和陆小曼谈话后不久,王赓又因为军火案被关入狱。这一拖又是两个月。
在王赓入狱时,陆小曼焦急如焚,因为这耽搁了他们的离婚进程,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离婚机会,会不会就这样又不了了之了呢。但是她告诉自己,不行,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然而我倒希望陆小曼的焦急中也有对王赓的担忧。诚然,也许夫妻的缘分已尽,但那毕竟是相处几年的亲人。
王赓在狱中收到了离婚协议书,在凄楚中签了字。从此,风雨人生一个人度过,他与陆小曼成了红尘路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据说,王赓在和陆小曼离婚后,还送给徐志摩一份短信,说:
我们大家是知识分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可是你此后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二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的。
我们不由得对这位将军刮目相看。纵然他不是最好的情郎,却是最爱护她的人。只是缘尽于此。在徐志摩去世后,他也有意要再娶陆小曼,但陆小曼没答应。关于王赓的后来,有两个版本,一说王赓一个人坎坷度日,最终病逝在海外。也有人说,王赓在五十岁那年终于同意别人的劝说,与一个小自己三十岁的陈姓女子结婚,并育有一双儿女,后几经辗转病逝于海外。
我无从考证这位当年的民国帅哥、名噪一时的将军后来的下落。但我真的希望他与陈姓女子结婚有一双儿女遗留于世的说法是真实的。不为别的,只为他的厚道,善良!只为他懂得随缘,能忍痛割爱成全别人的幸福!这样的人,是个君子,这样的人,应该有个善果。他一直没有什么错,只是,他进入不了她的频道,他的爱,她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