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今生为你,花开荼蘼:陆小曼传
7441800000012

第12章 绚烂花期为君开(1)

01执子之手

每个人都在红尘中烦劳奔波,一刻不停地追寻着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幸福,有时候很缥缈,你越追它它就跑得越远;有时候又是很简单,甚至就在某个转角不期而至。

红尘一醉,愿一生一世一双人,白首不相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烟雨初歇,小院雅静。木桌竹椅,一杯淡茶,一卷经书,一串沉香木念珠,还有一个蒲草做的禅垫,陪我一起度过了一段宁静祥和的下午时光。能静静地坐一会儿真好。记得好像是印度有句谚语说:我得停下来歇一歇,否则我的灵魂追不上我的身体。看着房前屋后繁盛的百花,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欣赏着。微风清徐,心底清凉宁静,抛却红尘中的嘈杂,将沾染着俗世烟火的心荡涤空空,就这样坐着,真好!

每个人都在红尘中烦劳奔波,一刻不停地追寻着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幸福,有时候很缥缈,你越追它它就跑得越远;有时候又是这样简单,甚至是就在某个转角不期而至。

法顶禅师说:哪怕只是拥有很少或者很小的事物,也心存感激和满足,这样的人就是幸福的人。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幸福指数都很低。我们的不幸不在于我们拥有的少,而是我们想要的太多。

智者说,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幸福没有比较,知足才是最幸福。

红尘一醉,愿一生一世一双人,白首不相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风情万种的陆小曼,也不过是痴醉了人生,想要烟火人间的幸福。

七月初七,一个充满太多美丽忧伤和浪漫的日子。这一天,牛郎织女将携手鹊桥,在经历一年的长相思的苦楚之后,终于可以团聚在一起诉说情意绵绵的话语。这一天,我们看不到鹊桥上牛郎织女翩翩起舞的曼妙舞姿,我们能触摸到的只是他们散落凡间的一滴滴泪珠,晶莹剔透,咸涩却感人心肺。没有人能够真正读懂他们之间的含情脉脉,也没有人能够明白他们之间的爱情寄语。关于爱情,关于牛郎织女,其实,我们都不懂。

也就是在七夕这一天,陆小曼在经历千般抗争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自由后,终于和徐志摩在北海公园举行了订婚仪式。七夕,牛郎织女相逢的日子,但陆小曼和徐志摩不会知道,他们获得的爱情像牛郎织女般来之不易,他们的幸福也像牛郎织女相逢般短暂,而他们日后的结局也如牛郎织女般,注定了天上人间的时空阻隔。

无论如何,对相爱的两个人来说,争取到的自由已属难能可贵了,他们早已下定了决心,无论前面步入云端也好,面临万丈悬崖也罢,都要朝夕与共,执手白头,不离不弃,好好把握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然历经千般磨难,他们的劫数还不算完。命运并没有因为他们二人感情的忠坚而轻易地放过他们。即使获得了自由,但不代表着可以从此比翼双飞,要想终成眷属,得先过了陆小曼母亲吴曼华这一关。陆母一向看不惯徐志摩所谓的新思想,徐志摩也曾多次当面陈情,请她成全他和小曼,却几次遭到了吴曼华的痛骂。但碍于对小曼的爱,她对徐志摩的态度也渐渐转变,她对提亲的胡适说,要想娶小曼过门,必须答应两个条件:第一,要请梁启超当证婚人;第二,要在北海公园图书馆礼堂举行婚礼。

在我们今天来看,吴曼华的要求其实无非是为了自己女儿的名声。梁启超是当时新思想的代表人士,藉此,不过是想使得这段婚姻可以获得权威的认证。也许洞察世事的吴曼华早就预料到陆小曼不会得到徐家人的认可吧,所以想尽可能地多做些努力,让女儿可以名正言顺地嫁到徐家。

然而,爱情和婚姻还真不是一回事。爱情是一种选择,婚姻是一种命运;爱情永远是魔鬼玩的游戏,婚姻永远是凡人想要的结果;爱情是两个人的事,甚至可以是一个人的事,你可以不爱我,却不能阻止我爱你,就像张幼仪对徐志摩的爱,就像王赓对陆小曼的爱,但婚姻却是两个家族之间,甚至是与整个社会有关的事。爱情可以让人生死相许,但经历生死的磨难换来的婚姻却未必幸福,只有得到祝福的婚姻才会是幸福的。

不管怎样,陆母的这一关总算通过了,但徐父徐母那一关却又明确地摆在那儿,甚至是一道陆小曼一生都无法逾越的鸿沟。人与人之间,不仅是凭个缘字,在那样的时代里,冲突的还有观念。

徐志摩的父亲,一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和有夫之妇往来,更别说这回还是要娶进门的。徐家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商界乡绅,他们觉得儿子娶陆小曼进门,脸上无光。

胡适在徐志摩的哀求之下,又前来劝说徐父。记得张爱玲说过,喜欢一个人,可以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那么任性的陆小曼,因为爱,也不得不低下头,得知胡适要去做徐父的工作,她特意写了一封信给胡适:“先生,并非我老脸皮求人,求你在爹娘面前讲情,因为我爱摩,亦须爱他父母,同时我亦希望他二老爱我。我受人的冷眼亦不少了,我冤的地方只有你知道。”

风华一时的名媛陆小曼,想要的不过是普通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烟火幸福。她想努力给徐家留下好感,让徐家接受自己的。即使今天来看这封信,仍是字字真诚而又充满无奈。

然而徐父的工作却没有那么好做。胡适无功而返,徐志摩不得不亲自出面,请求父亲成全他的幸福。徐父说,要想结婚可以,得张幼仪亲自同意才行。

徐父本想设置一道障碍,阻碍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合。本来已经同徐志摩离婚的张幼仪不得不从德国返回。可是,张幼仪能说什么呢?自己一直爱着的人,恳请自己同意他另娶新欢。同一个人,怎是那么无情,却又是那么有情?无情到扔下刚刚跑到欧洲的妻子,甚至连她生产都不理会,却公开登报和这个脆弱的在欧洲举目无亲的妻子离婚,去娶令他心仪的姑娘。这次,他又是那么多情,只是痴情的对象不同了。

张幼仪经历了太多的人情悲欢,早已看透世间炎凉,望着心底里深爱的男人那双充满祈求的眼神,她能说什么呢?她早已被徐志摩踢出爱情的局外。张幼仪深深地吸了口气,对徐父说:我不反对。

爱,有许多种。我从来没想过你的不好,就算你不爱我,我仍然希望你幸福快乐。张幼仪对徐志摩的宽容,让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爱。

许多年后,张幼仪在谈到她和徐志摩的感情时说:“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且不评论张幼仪是不是最爱徐志摩的女人,我更感叹于伊人的淳朴、善良、博爱、坚韧、执着、顽强。这是怎样的人间之爱?她的爱,相比陆小曼,更多了一分包容;相比林徽因,更多了一分无私。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爱得隐忍,而又波澜不惊。

上师达真堪布说:“你最执着的东西对你伤害最大。”你对哪件事、哪个人、哪句话的执着心最强,它对你的伤害就最大。人就是这么被伤害的。你最爱的人,伤你最深;能伤你最深的,才是你最爱的人。也许,爱与伤害,从来都是相伴而生。

徐父没想到张幼仪会同意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事。老人家精心设置的最后一道障碍也被瓦解了,但他还是坚决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在他心里,张幼仪一直是他们家懂事又孝顺的儿媳,替徐志摩孝顺双亲,无悔生养,这样的儿媳,是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

好不容易走到今天的徐志摩怎能轻言放弃,几经周折,老人家终于同意他们的婚事了。但是,仍有三个条件:一、结婚费用自理,家庭概不负担;二、婚礼必须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三、结婚后必须南归,安分守己过日子。

徐志摩唯唯诺诺答应,只盼望婚礼可以早点举行。1926年10月3日,农历八月二十七,也是孔子的诞辰日,依旧在北海公园,陆小曼与徐志摩举行了婚礼。

婚礼高朋满座,宾朋两百多人,但因为婚礼是徐志摩自己筹备经费,因此远没有陆小曼当年嫁给王赓时那么奢华。但陆小曼并不在意,她在意的是,他给她的承诺,他们相爱一场的结果。

徐家二老并没有出席婚礼,徐父只来电告知:“余因尔母病不能来,幼仪事大旨已定,你婚事如何办理,尔自主之,要款可汇。”

陆小曼亦算是有骨气的人,竟然没有让徐志摩开口。她就是要在众人面前争个面子,就是要证明,即使一无所有也无所谓,她只为了他这个人,只为了这份爱。在陆小曼心里,爱情俨然已经像生命一样重要。

然而,更令人尴尬的是婚礼的证婚人梁启超的证婚词。梁启超是徐志摩的尊师,而他本就极力反对这二人相恋。在他眼中,一个罗敷有夫,一个使君有妇,他们可以相爱,但他们不是一类人。在婚礼上,他送了两人一段“空前绝后”的证婚词。

梁启超毫不客气地教训了两人一顿。他说:“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这场证婚词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位宾客,甚至是盖过了婚礼当日的所有风头,成为绝唱。

第二天梁启超在给梁思成和林徽因寄去的信中诉说了他的担心:“徐志摩这个人其实聪明,我爱他,不过这次看着他陷于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痛苦更无限,所以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棍,盼望她能有觉悟(但恐很难),免得将来把志摩弄死,但恐不过是我极痴的婆心便了。”

尽管梁启超的担心,在若干年以后应验了,但我仍为陆小曼有些鸣不平。梁启超把所有问题的矛头都指向陆小曼一个人,显然是不公平的。相爱是两个人的事,似乎陆小曼和徐志摩相恋,都是陆小曼的错,难道徐志摩就不是始作俑者吗?陆小曼的离婚再婚难道不是缘于徐志摩的纠缠吗?陆母说“是小曼害死了志摩,也是志摩害死了小曼”,这话一点也不错。若不是徐志摩,陆小曼何必放下半世荣华,历经千般磨难和他在一起?

无论如何,历经千般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这远远不是结局,许多时候,我们追求的都是一种过于期待的美好,而得到的结果,无论是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可能都会令人失望。

我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深爱过。我们曾渴望过朝朝暮暮、天长地久,也曾有过信誓旦旦的誓言,奢望执子之手,幸福终老。然而,有的路,走着走着就到了尽头,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当我们付出了成长的代价后,终于得悟:爱情是一件奢侈品,幸福,更是可遇不可求。

许多时候,人们都畏惧变化,即便两个人在一起已经没有了爱,却还固守着当初的誓言不肯出来。其实,彼此已然忘记了信誓旦旦的初衷——让彼此幸福。所以,承诺不见了,也没有什么,有的时候,为了让彼此获得幸福,该放弃的时候也要学会放弃。我们要学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不攀缘。缘来缘去,一切自然,万事万物自有它该去的归宿。

然而当你得到了,放下了,忘记了,相聚了,就一定不会再苦了吗?当你妄想逃离苦海时,新的苦海正悄悄地把你淹没。掉进苦海中的人只会拼命地挣扎,四处逃散,从来都不会想到回头是岸。

如果失去是苦,你还怕不怕付出?

如果坠落是苦,你还要不要幸福?

如果迷乱是苦,再开始还是结束?

如果追求是苦,选择坚强还是执迷不悟?

02神仙眷侣

生活在蹑影追风、潮鸣电掣、瞬息万变、马不停蹄的节奏中的我们,需要这种明朗而平静的留白,否则人生就会失去弹性,最终枯萎。

时光如流水渐渐老去,有多少人能陪你一起捱过平淡的流年?这样的人,真的不多。无论是亲人还是爱人,在你身边的,都值得珍惜。

透过落地的阳台凝视着远处的山脊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涌动着清澈的心泉,绽放着芬芳的花朵。当一个人心无所思,以空旷之心面对大自然的时候就会感到满足,就不会觉得无聊和郁闷。比起大自然,我们人类远不够单纯,不够清澈,不够纯真,不够包容,也不够智慧。

闲暇时间,我用砚台磨墨,和着房前屋后百花的芬芳,书就不太入眼的书法。我在意的只是我此刻难得静默的心情,静得像一湾溪水,清澈,剔透,晶莹,在心底里缓缓流淌。人生中最该把握的不是每一个现在吗?生活在蹑影追风、潮鸣电掣、瞬息万变、马不停蹄的节奏中的我们,需要这种明朗而平静的留白,否则人生就会失去弹性,最终枯萎。

时光如流水渐渐老去,有多少人能陪你一起捱过平淡的流年?这样的人,真的不多。无论是亲人还是爱人,在你身边的,都值得珍惜。

婚后陆小曼和徐志摩在硖石老家度过了一段红袖添香、郎情妾意的甜美日子。那是1926年10月,陆小曼和徐志摩婚后依照徐父之命,南下途经上海,到了徐志摩的家乡海宁硖石。

试想想,两个相爱的人,一路走来,遭遇多少白眼、多少流言、多少压力,而今终于可以不用顾忌别人的眼光,光明正大、名正言顺地相守了。新婚燕尔的他们,自然格外地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徐志摩曾经写道:“身边从此有了一个人——究竟是一件大事情,一个大分别;向车外望望,一群带着笑容往上仰的可爱的朋友们的脸盘,回身看看,挨着你走着的是你这辈子的成绩、归宿。这该你得意,也该你出眼泪,——前途是自由的吧?为什么不?”

从徐志摩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徐志摩终于抱得美人归的内心喜悦。这对诗人来说,不仅仅是结束了自己的单身生活,而且是找到了一个精神的伴侣、心灵的归宿。他把她当成自己一生的成绩和归宿。这样的爱是有多深啊!在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中,他是没有过这样的心情的。

陆小曼也是格外开心。她在《爱眉小札》序中写道:“以后的日子中我们的快乐就别提了,我们从此进入了天国,踏入了乐园。一年后在北京结婚,一同回到家乡,度过了几个月神仙般的生活。”

徐志摩带着陆小曼,在老家又举办了一次传统婚礼,徐家是大户人家,陆小曼光磕头就不下百次,新房里的热闹更是不用提。乡下人看新娘子那还了得,呆呆的几十双眼睛,十个八个钟头看过去,任凭陆小曼是怎样的京城名媛,也没经历过这样的场合,竟呈现出娇羞的窘相。这一切,在徐志摩眼里,他的新娘子是那么惹人爱。

即便陆小曼是个性格刚烈的女子,为了爱,却也放下了许多。她处处考虑着如何取悦公婆,进门第一天,她穿得朴素而大方得体,举止温淑,仪态大方。面对这样的儿媳,徐家二老心里也不好有太多的反对了。徐家二老想,既然已然走到今天这一步,算是缘分,今后就好好地过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