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遇见,海明威:“迷惘一代”的永恒绝唱
7510500000021

第21章 只要有一个人在的地方,一定两个人都在(1)

1.不爱的理由有多苍白

战争带给人的是外在的聒噪,不安,恐惧,但经历过这样复杂的战争后,却往往带给人的是心灵的升华和宁静。也许这种升华来自于对战争中生与死的反思,在反思中思考更多,也能得到更多。

海明威从西班牙战争中受益匪浅,他的感触是,自己必须做的事就是写作。过去他经常这样想,只要战争存在,自己迟早会被杀死,所以根本不需要顾虑什么。可是现在,他并没被杀死,所以要继续工作……

活着,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如同写作。海明威曾用许多表达方式来描述战争,用各种方法认真细致,一步一步地对它进行检验。可是,他却仍然觉得,没有一本能真正代表他的全部思想观点,因为战争实在太复杂了。

人们对战争的看法是:战争不是好东西,虽然有时候必须进行。但归根结底,战争不是好东西。如果有人说战争好,那他一定是在撒谎。

年轻时,海明威在意大利参加战争。他热血沸腾,但是同时心里充满恐惧。多年来,他在战争的硝烟中成长。如今,他坚定地对自己说:“我诅咒战争,让战争见鬼去吧,我需要的是写作。”

海明威是个言出必行的硬汉子,他也确实开始创作战争主题的作品。比如《马德里的车夫》,《阿姆普斯塔》,除此之外还有一套短篇。金格里奇对海明威十一月刊登在《绅士》上的两个短篇颇感兴趣,一个是《谴责》,讲述一位齐科特酒吧的服务生如何认出间谍的故事。另一个是《蝴蝶和坦克》,描述了一个叫彼德罗的市民与士兵们的纠纷。海明威写的很精彩,《蝴蝶和坦克》的声誉极好,甚至被斯坦贝克称赞为“一篇近年来难得的最好的短篇小说”。

他的剧本《第五纵队》也终于有了归宿,戏剧协会态度大逆转,竟然想请好莱坞的本杰明·格拉斯编剧改编此剧本用来演出。海明威不太认同这个编剧的修改方式,不过他还是决定静观其变。

果然,一月初,他奔赴纽约跟格拉斯商讨剧本的修改事宜时,发现格拉斯竟然把剧本改得面目全非,可谓一塌糊涂。海明威恼火地发现,连剧名都被改成了《有名无实的第五纵队》。他给格拉斯提了很多意见,格拉斯也表示能接受。等海明威返回凯岛时,剧组已经开始挑选演员。

此时的海明威文思泉涌,他常常在脑中构思新作。《绅士》杂志社很高兴海明威大作不断,二月号刊才登出他的短篇《激战前夜》,反响颇好。也就在这段时间,海明威构思了一个他颇为得意的小说,那就是《在湛蓝的大海上》。

故事情节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渔夫,一次出海时钓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并与之搏斗四天四夜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海明威脑海中盘旋了好几年,如今才有了付诸笔端的打算。

海明威决定去古巴,他想认真写一本长篇小说,与西班牙内战有关。这次去古巴,终于能踏实写书,每天都认真工作六七个小时。在以前,他绝对是不敢想象要写一部如此恢弘的巨作。但现在他已经完成了一万五千字,因为对战争的感同身受,还有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实在太震撼,他每次提笔讲述,总觉不知疲倦,工作精力旺盛。

三月中旬,因为要看望儿子波比,他回了一趟凯岛。可是这次回来,波林让他大失所望。似乎波林已完全无心经营这场失败的婚姻,她在海明威离开凯岛时,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每天都来家里做客,拜访,海明威无法静心创作。

离开家的时间比预计的早很多,四月十日他就到了哈瓦那,又开始他热爱的写作,钓鱼,运动的生活。玛萨前来陪伴他,她已经倾心爱上了海明威,只想每时每刻在他身边。他们准备在古巴租房子,可是海明威根本没有耐心料理这些琐事。一切都是玛萨在办,她是个精致的女人,再破旧的房子也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这让海明威欣赏不已。

也许是因为现在的感情生活跟第一段婚姻的破裂极其类似,海明威近来常常想起哈德莉。他四十岁生日那天,给哈德莉写了两封感情真挚的信,署名是曾经用过的“塔泰”,还有“爱德华·埃威雷特·华克逊”。他现在愈发敬佩哈德莉,曾经和哈德莉一起度过的时光令海明威常常怀念。有一次,他真的去见了哈德莉,当时她和丈夫钓鱼归来,看到车子旁多了一辆汽车,原来是海明威。双方都很激动,十年未见,海明威能感觉到哈德莉现在很幸福,她终于有了好的归宿。

可他自己并不知道该往何处去,波林八月份大病一场。海明威很想好好照顾她,但自己心有余力不足,最终弃波林而去。他只是一再重复每天不工作实在很寂寞,波林没有反驳。

她心里明白,不爱的理由已经太苍白,再弥补也无济于事。一切都要随风而逝了,海明威决定要去跟玛萨会合。

爱情终于抵不住诱惑,扛不过时间,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2.海明威游乐场

表明了态度,要比暧昧不清要好得多。起码爱就是爱,不爱就离开。硬撑下去只会对两个人都不公平,两败俱伤的局面也不是最理想的结果。

海明威离开波林后,和玛萨约好去爱达荷州中部的索图斯山地,那里有一个美丽的太阳谷。他和玛萨要在那里度过一段轻松快乐的时光,认识这么久,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一起度假。

太阳谷位于肯特丘姆老矿区市镇,是一个小村子的别名。美国经济大萧条对它几乎没有影响,为了开辟新的滑雪胜地,这个村子成了吸引游客的驿站。

海明威喜欢这里是因为它冬天能滑雪溜冰,夏秋又能肆意地享受钓鱼狩猎的乐趣。景色十分美丽,小河清澈蜿蜒,数不清的野鸡在矮树丛里欢声尖叫。这里人流很多,道路常常灰尘漫天,车辆络绎不绝。海明威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大的经济负担,他带着玛萨只想好好享受这份幸福。他们去了现代化的酒店大快朵颐,接着住进豪华的旅店。

第二天,海明威就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分别是吉思·万·盖尔德和劳伊德阿诺尔德。他们一个喜欢绘画和写作,长相英俊。另一个是个高级摄影师,两人都不太想让海明威知道自己是做宣传工作的,聊天时比较躲闪。一开始海明威不太信任他们,但后来在总导游泰罗威廉的引导下,他和新朋友们一起游览太阳谷,也熟悉了这两个可爱家伙。

海明威到哪里都会先制定计划,每次的计划几乎都一样,半天写作,半天游玩。他的小说已经写了十八章,差不多是全书的一半了。对于共产党的义务问题,他做了讨论。女人也是少不了的话题。这次的故事发生在马德里西北不格达拉马山区,在一个游击队营地。海明威还是决定根据真实情况做一定程度的更改,他喜欢立足于现实。

不久,一件十分令人悲痛的事发生,吉恩·万·盖尔德意外地去世了。那天是周日,盖尔德在河上打野鸡,没想到同伴的猎枪不小心走火,正好打中了他。海明威没想到,前几天还见到盖尔德兴高采烈地告诉自己新的狩猎地,他们还约好一起钓鱼,怎么转眼间,就变成了如此光景。

十一月初,海明威和其他人来到肯特乔姆小山岗的墓地,这里如今沉睡着他的朋友盖尔德。受盖德尔的妻子所托,海明威写了悼词。他庄严地念着这篇悼文:

“吉恩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出生在这个国家的西部,他通过作画来描绘他的祖国,通过写作来反映和歌颂他的祖国。他热爱这里的高山平地,热爱这里的一切,特别是当春天到来,积雪融化,花木吐出新芽,从蓓蕾初绽到繁花似锦的时候;他热爱阳光灿烂的夏天和高山上的牧草场;他热爱林中蜿蜒的小径和平静如镜,清澈湛蓝的湖泊……一年四季,他最喜爱的是秋天。秋天,到处黄澄澄,灰蒙蒙,棉花树上的叶子转黄了。……他喜爱万里碧蓝的晴空,那么浩瀚,虚幻……现在吉恩先我们而去。他壮志未酬,死有余辜……他的灵魂将回到他喜爱的地方,与山岳并存。”

他不想对吉恩的死做过多悲伤的煽情,他只想客观地诉说出这种遗憾就足够。

玛萨被派到芬兰去采访欧战,海明威很舍不得她走,但他没有阻拦。玛萨的事业心跟他是一样的,他知道新闻和采访对她来说意味着生命的意义。因为爱她,他支持她做的一切。玛萨一走,海明威感到很寂寞。他把他们的房间二零六号改成了“海明威游乐场”,每天邀请朋友来打牌,赌博。每天上午的写作工作一完成,下午就约上好友去打猎。

在这段时间,海明威认识了克拉拉。她是吉恩的妻子的好友,也是海明威的朋友弗雷德的妻子。克拉拉带着自己的孩子来陪吉恩的妻子度过寡居的最初几周,她是个好心又善良的女人。克拉拉帮海明威处理那些积压的信件,这对海明威是个不小的帮助。

而海明威也在文学和艺术上,给克拉拉不少启发。他告诉她,写作用词一定要规范,如果写错一个词,很有可能在稍后的写作中产生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克拉拉回芝加哥时,她忍不住流了眼泪,她总觉得,有一天海明威这个好友一定会给她人生中最大的一个帮助。

圣诞节快到了,可是海明威心情烦闷。玛萨不在,他寂寞难耐。生活像一个巨大的牢笼,苦闷得让人只想飞出去。克拉拉和哈德莉都邀请他去芝加哥过节,但他却想把小说高潮部分写好再说。其实海明威很想回去跟孩子们一起,但波林拒绝了他。波林知道,海明威不过是想回来看看孩子,他对家已经没有留恋。

十二月十二号那天,海明威离开了太阳谷。他给波林的母亲写了一封长信,表达自己想过要带孩子们去彼格特。可是家庭生活的破裂,使波林拒绝海明威的一切请求。海明威希望波林的父母明白,他对孩子们的关心一如既往,也愿意一直在物质上照顾波林。这封信感情真挚,写得十分感人。

可是波林的母亲普菲弗太太的回信让他有些惭愧,她和丈夫为海明威与波林的婚姻破裂感到十分遗憾。他们无法理解海明威和波林到底怎么了,人生还有什么事能比家庭破裂更让父母痛苦的呢。他们很担心那几个无辜的孩子会受到创伤,希望海明威尽可能稳妥地处理好家事。

也许只有内心纠结痛苦的人,才会到处寻找快乐的存在。婚姻再长,长不过爱情的维度。快乐很简单,但往往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抓住。

3.丧钟为谁而鸣

作家的职责莫过于创作优秀的作品,但作品是迎合自己的喜好,还是为读者而创作,那就要看作家个人的取舍。写作久了,自然就会和作品融为一体,在创作时加入个人的经历和观点。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要能打动自己和别人的心灵。

玛萨终于结束了在芬兰的工作,一九四〇年一月,她回到海明威身边,发现海明威的写作进度还不赖。她心爱的“大肥猪”没有在她离开时无所事事,而是工作娱乐两不误,这是她最爱他的地方。海明威已经把一部分样稿寄给伯金斯审阅,比如第一章开头那几段,还有法西斯在隆达本乡村展开大屠杀的场面描写。

天一寒冷,海明威就无法舒服地创作。他喜欢坐在床上写作,这样就能维持体温。最痛苦莫过于明明气温冷若冰霜,还要在作品中描述某一个酷热难耐的上午。他的创作还算顺利,因为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做只满足于当一个能忠实向读者,领导他本人的所见所闻所思的作家”。

待到二月之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海明威重新安排了生活计划,上午写作,下午两点进餐,午睡时会阅览书报。他和玛萨会跟一些巴斯克人打网球,这些人都曾为西班牙忠于共和政府派效力,但现在已遭流放。晚上大家累了就一起吃饭,喝酒。

海明威甚至买了一只大公鸡,去斗鸡俱乐部比赛。可是玛萨对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满意,女人更需要浪漫。海明威就带她去看一场电影,回来后一起喝杯红酒再入睡。

现在他越来越热爱自己的写作事业了,也许是因为他每次选取的题材都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旦提笔,他就不可自拔地陷进去。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希望朋友们能对他的书做指正。他会给朋友讲述小说情节,或让他们看样稿,想听他们的意见。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本芬奈认为,海明威是把生活经验写进了小说。但海明威说:“没什么,不完全是这样,有些地方是虚构的。”

四月初的时候,他已经写了三十二章。一开始他并不想写那么多,但现在觉得愈发收不了笔,想说的太多。书里提到很多他朋友们的名字,有的稍作了更改,有的直接拿来就用,比如杜朗,还有鲁卡兹将军。还有相当有名望的华尔特将军,在书里是高尔兹将军。那个被敌军奸污的女护士玛丽亚在这里也有了原型,但海明威暗暗把玛萨的外貌给了这个人物形象。罗伯特佐丹的形象和性格,多少跟海明威自己有些相似,尤其是他的火爆脾气。

最让海明威头疼的,是给这部杰作取什么名字。他想了很多,比如“未被发现的国家”。他在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集里仔细查阅,甚至看了《牛津英文散文集》,却还是一无所获。有一天,他随意翻看了约翰顿的诗作,一段话引起了他的注意:“无论谁死了,都使我察觉到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因为我是人类中的一员。然而,丧钟到底为谁而鸣?它是为你敲响的。”海明威大喜过望,这不就是自己的心情么,还有什么比这句话更适合给新书定标题呢。那就叫“丧钟为谁而鸣”吧!

然而海明威的生活并不平静,受了巨大创伤的波林丝毫没有更改她不依不饶的性子,总给海明威写信,让他对自己的损失负责。海明威已决意和波林分道扬镳,但答应每月给她支付五百元以抚养孩子帕特里克和格雷格里。

玛萨跟海明威的生活也不太平静。房屋漏雨,把地面弄得一塌糊涂,玛萨爱干净,这简直让她暴跳如雷。再加上美国大陆传来的消息,那些虚假的政治宣传,让玛萨对美国和世界的形势都大为不满。可海明威正在写作的收尾阶段,根本无暇顾及她。她一怒之下,收拾行李去了纽约。

六月,玛萨和母亲回到海明威身边时,发现他胡子和头发都长得可笑。海明威的习惯,一直是不写完不理发。他在路上遇到熟人就会跟他攀谈,跟别人讲述自己小说的情节,希望听听别人的意见。为此曾耽误和玛萨母亲见面,让玛萨又一次怒气冲天。

这本小说一共有四十三章,海明威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现在初稿已完成,他需要把它们用打字机打好,尽快送去纽约。为了尽早完成任务,就连在酷热的火车上,海明威都在校对稿件。

等到火车到站时,他已经神思恍惚,不知身在何处。宾夕法尼亚车站,人流如海,海明威拖着行李,行李里面装着他满腹心血的宝贝。人群有着巨大的推力,将他推向着未知的方向前行。

他为了保证自己写的内容真实可靠,尽量不出差错,甚至请书中人物原型杜朗帮他审阅这部小说。杜朗感到很新鲜,抱着好奇心同意了海明威的邀请。他看完小说,觉得很吸引人,这么有吸引力的作品一定能取得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