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遇见,海明威:“迷惘一代”的永恒绝唱
7510500000008

第8章 欲望并非痛苦,是一个人青春的内在标志(1)

1.滔滔的双心河

灰色的多伦多让人不堪回首,被禁锢已久的心灵终于逃出生天。一米阳光射了进来,一切都是美好的,海浪拍打着油轮,起起伏伏,就像在摇椅上一样惬意,时不时有一群海鸥展翅翱翔,或结对,或成双,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荡漾着潮湿的海风,偶尔会有飞鱼窜出海面,左右各跃出一条,在阳光的映衬下画成一个心形。

在去往巴黎的船上,海明威显得自由自在,就像刚从监狱里出来一样,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这是夫妇俩第一次带着婴儿踏上旅程,心情格外不同,虽然还在吃奶的宝贝对夫妇俩是个不小的麻烦,但他们想让婴儿感受到大自然所有的美好。

巴黎的房子已经到了租期,现在的首要问题是找房子,原先的地方过于嘈杂,且潮湿,不适合婴儿的成长,他们心里很清楚,婴儿的出生意味着生活的新生。

在城郊的一座山坡上,有一幢房子的二楼有空房出租,夫妇俩认为那里不错。那里有清新自然的空气,附近就是爱丁堡公园,哈德莉可以经常带孩子去那遛弯儿。

世界上的确没有完美的选择,遗憾的是,他们的新家对面有一个锯木厂,整天交杂着马达的轰鸣声和堆砌木板发出的声响,这使海明威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写作。

他们的孩子可爱得让人爱不释手,喝橙汁的时候总是嘟着个小嘴吐着泡泡,海明威给婴儿取了许多外号,像加里多,梅特和佐等等。但“波比”这个外号似乎更吸引人。因为这是哈德莉给她那长得胖乎乎,暖融融,像小狗熊一般的宝贝儿子所取的绰号。

福特·马多克斯在巴黎创办了一本新的杂志叫《美洲评论》。杂志社就在“三山出版社”的后面,海明威还在多伦多的时候,福特就曾提过这个事情,但海明威以为他是夸海口的,这次行动还真令海明威惊讶。

福特在某一天举办了一个文艺茶会,不修边幅的海明威带着哈德莉前去参加。他穿着旧运动鞋,褪色的牛仔上衣依稀可见几个补丁,这次会上,他认识了一个彬彬有礼,衣冠楚楚的青年,名叫哈洛德罗布,是普林斯顿学校十一年前的校友。

海明威夫妇现在的经济状况出了点问题,海明威在福特那一分钱也没拿到,《明星报》那也没有钱给他,哈德莉原先的基金委托给一个朋友。经营不善,几乎损失了一半的钱。波比出世,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夫妇俩愁上心头。

《印第安人营寨》这篇小说是海明威从多伦多回来后一直在创作的,小说主要描写了北密执安的印点人发生的恐怖事件,整个故事是以瓦伦胡为背景的,显然是曾经夏天的度假生活给了海明威以灵感,故事中还有一位医生,医生的弟弟及儿子。这明显是以海明威医生,叔叔乔治和海明威自己为蓝本的。

这篇小说的开头原先有一个长达十多页的序曲,但在修改时被删掉了,至于原因,有很多种说法,可能是为了适应出版社的字数要求,不过更有可能的是在实行他主张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删掉这一部分,不但使行文简洁,而且使文章更有力,更引起读者的兴趣,玩味和深思;也可能是作者认为故事中若保留这段序曲就会大大削弱故事的主题--生与死,从而使故事的高潮--暴力摧残受到弱化。

波比五个月大了,夫妇俩带他去教堂做了一个简短的洗礼仪式,完毕后这小宝贝立刻被尊称为“圣子波比”。

看着小波比一天天茁壮,海明威内心希望自己可以为了小波比艰苦卓绝地奋斗。他经常问福特一个问题,“人要成名,非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吗”。其实福特内心真心佩服这个副编辑,他有强壮有力的体格,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坚毅勇敢的性格。所以,只要是海明威寄来的文稿,他看几眼就会马上决定发表,他坚信这个特别的年轻人将来必定一鸣惊人。

天赋再出色,没有坚实的奋斗是不可能成功的。海明威心中深谙此理,他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先把波比的奶瓶消毒,再调配奶粉,冲完奶,细心的他还亲自抿了一口,深怕烫着小波比,他每天也就这个时间能做家务了,但作为一个父亲,他认为自己必须表达对孩子深深的爱意。

每日清晨的操劳让他这才体会到操持家务的辛劳,这段时间,他准备创作一个篇幅比较长的短篇小说,名字也想好了,叫《滔滔双心河》,写的是关于《印地安人营寨》里的男孩尼克阿丹斯事迹。现在他已长大了,能单独到密执安北部高原悉尼附近的福克斯河去钓鱼。后来他参军到前线打仗,负了伤回来。但是故事并没有正面明指战争和受伤。

其实海明威是在影射自己,对当初乳臭未干的不成熟行为感到可笑,如今他才体会到父母的滔滔双心对自己的期许和牵挂。所以用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同时他也把自己和哈德莉这两颗滚烫的爱心献给小波比。

那年七月,海明威准备带哈德莉再去一次西班牙,收集些写作资料。把小波比拜托给邻居波巴奇太太照料后,海明威夫妇开始他们的第二次(海明威是第三次)的西班牙旅行。

海明威总能做出常人不敢为之事,这次西班牙之旅,他的最惊人之举莫过于单独斗牛。他真的太勇敢了,当一头蛮牛向他猛冲过来,全场的观众都屏气凝神,海明威仍然镇定自若,颇有大将风度,最终他被蛮牛撞倒,断了两根肋骨。这场经历令他永世难忘。

哈德莉心疼极了,她不停地低声责怪自己心爱的男人。海明威毫不在乎,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大丈夫所为,是一个英雄所为,如今所做的一切,小波比以后都会懂得。他希望波比长大后能和父亲一样伟岸,勇敢,坚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父爱如山。他用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任岁月和磨难,在肩上磨起厚厚的茧。正如一位中国文人说:“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起初读来没有太多感触,可能是还没弄懂,什么是真正的父爱。

6.决战美洲评论

英雄的梦想人人可以拥有,只是冲动需要付出代价,比如那一次斗牛后的负伤。抚平伤痛的唯一解药是时间,在光影交错中,这个骄傲的男人等待着伤口结痂,脱落,变为丑陋但又伟大的伤痕。

那仿佛是一种勋章,刻在他的皮肤上。尽管会在雨夜里暗暗发痒,但也时刻提醒着他,他要做一个硬汉,勇敢,无所畏惧。

等海明威的伤势明显好转了,海明威夫妇立即返回了巴黎。他们离开小波比好几个星期了,脑子里全是那小家伙的身影在浮动。家里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小波比每天都会给人惊喜,他正在长牙,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会哭闹,惹得全家人不得安宁。海明威为此调整了晚上值班的时间,他两三点钟起来干家务,这样即使波比闹得再凶,夫妇俩也能睡得着。

八月份本来应该是海明威感到兴奋的时候,这是一个适合外出徒步旅行的季节,但看了八月刊的《美洲评论》后,这种心情完全消失了。在福特离开的那段时间,海明威尽心尽力地帮他安排好社内的一切事务,他早已把八月份的内容完全编排好。

福特回巴黎时,海明威在西班牙斗牛,福特没有同他商量就擅自加了一条编者按语,恶意地指责海明威私自把一个美国青年作家的长篇文章塞进第八期里。海明威觉得这是一种被伤自尊的行为,极其愤怒,实际上他为了帮助福特,自己还作出过较大牺牲。

过了一段时间,福特才亲自对海明威表示歉意,并告知他杂志的经费快用尽了,原来的资助人突发癌症病亡,所以杂志从月刊改为季刊。海明威虽然并没有完全消气,但他还是找了曾经的一个老战友帮福特度过资金的难关。

烦心事儿没有了,心境自然平和,每天的生活变得有规律起来。照顾波比,捎带做点儿家务活,剩下的时间便沉心于写作之中。那段时间,他效率奇高,一口气写完了短篇小说《滔滔的双心河》,这是海明威有史以来篇幅最长的一篇小说。他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在小说的结尾之后又加上了三千字,主要是尼克阿丹斯的内心独白以及美学原则的分析与评价。他写道:

“通过你虚构或想象所写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佐斯的弱点就在这里。在小说《尤里赛斯》中的人物达达拉斯就是佐斯本人。是个令人可怕的人。关于他,佐斯是那么的罗曼蒂克和有理性。他使布龙出了名。布龙是了不起的。他也使布龙夫人出名。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这就是迈克的创作方法。迈克的创作太接近于现实。作家要深入体验生活,然后才能创造出你自己的人物来。尼克阿丹斯在小说中不能反映出他的性格。

“当然,他从来未见过印地安人的妇女生孩子。这就是好的一方面……他看见过一个妇女在通往卡拉格齐的路上生小孩时,他主动地走过去帮忙,这样做才是正确的。

“尼克想成为一个作家。而且自己深信不疑。如果你热爱你居住的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的人,那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作家是不容易的,因为要你同时喜欢那么多的地方是困难的……有可供你写作的时间。不是良心,而是行动。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有趣的。他,尼克,想描写农村,那他就得像赛让恩作画那样,得从你内心的想法做起。他感到这件事做起来十分神圣,但又非常的难办。要是你尽力去做,你就能做好。如果你只是用眼睛观察事物,你就很难谈出什么东西来……他明白赛让恩将如何绘出这一段河流。天啊!要是他能在这里多好呀。他们死去了,真糟糕。人们工作一辈子,到后来就是衰老和死亡。”

不要忘了,此时的海明威才年仅二十五岁。他后来谈到自己的写作时,认为作者首先要有对世界的热爱,对美的追求,描写的内容虽然取材于生活,但不应该与生活等同,应该熟悉生活,然后经过作家大脑的锤炼,创造出典型,如此写出来的东西才会吸引人,不至于干巴巴的。

海明威渴望成为一名作家,一名享誉欧洲的作家。他虽然嘴上不常说,但心里还是很有把握的,他现在不像从前了,渐渐从大量的写作中悟出了点规律,觉得创作是一项抽丝剥茧的工作。

从多伦多回巴黎后,海明威连续不断地写了九个精彩的短篇小说,而《滔滔双心河》是刚写完的其中一篇。他在创作上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是十分迅速和巨大的。除了《印地安人营寨》这一篇外,还写了《医生及其妻子》、《归来的战士》、《落汤鸡》、《史密斯夫妇》等等。

这九篇小说和之前的诗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足以引起出版社的重视,有好几个出版商在联系他,相信未来海明威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新型作家。

福特和海明威彻底闹僵了,海明威写了一篇文章暗指福特不应该急着把《美洲评论》转让给他人,福特被他说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撒谎,欺骗,道貌岸然,装出一副英国绅士的模样,什么坏事儿都干尽,以此来掩盖他的无能和内心的空虚。当然,海明威的指责,是过份夸大了,这是他一向的处事风格。

福特的态度是温和的,他所说的当然也是合情合理的。除海明威外,任何人都会因福特作出种种努力使事情得到和解而原谅他。可是海明威却认为这是对他的人格的莫大侮辱。事情的起因是福特进行了公开道歉,为海明威攻击艾略特的事情做了声明,表示《美洲评论》对艾略特的诗作非常认同和佩服。新仇勾起了旧恨,想起三个月前福特的所作所为,现在事情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海明威一下子断绝了他同福特的友谊,肆无忌惮地攻击谩骂福特。

然而,一切都枉费心机。该杂志终于在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寿终正寝”。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结束了,虽然没有战火,却直捣人心。

太坚硬的事物,势必缺少柔韧。海明威自诩为无所畏惧的硬汉,但性格中终究缺失了一些宽容与大度。他敢爱,也敢恨,空气中要么是热浪,要么是寒风,让周围的人们,即钦佩,又畏惧。

3.冰雪世界里的东方王国

十一月份是巴黎的梅雨季节,潮湿的空气让古老的砖木结构的小楼总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霉变味道。海明威夫妇都对这种气候嗤之以鼻。他们计划一起去阿尔卑斯山去。

海明威曾经说过,此生一定要去白雪皑皑,雪天一色的地方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艺术。但是,他们眼下的困难是资金问题,尽管房租比之前还要便宜,但小波比的出生让这个原本也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

让海明威感到为难的时候,他的老朋友伯特拉姆霍托曼给他写了封信,信中告诉他在奥地利有个叫斯奇伦斯的小山村,位于苏黎世和莫斯布卢克之间,这个地方景色非常诱人,空气纯净,天然,生活方式简朴,不过更吸引海明威的是滑雪,据说在那滑雪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美事。他们可以把巴黎的房子租给别人,全家安安心心得在大雪纷飞的山区里度过整个寒冬。

在离开巴黎前,海明威按照惯例向新结交的朋友们道别。有一个叫珍妮弗莱那的女人,《纽约时报》的特约记者,海明威跟她来往密切,经常去她的住所谈天说地,而且每次去就坐那一把椅子。为此,珍妮还给那把椅子取了个名儿,叫“海明威椅子”。

海明威的睿智,伟岸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不是他已经名草有主,恨不得嫁给他。

在去奥地利之前,他的新作《不可战胜的人》出炉了,这个故事九月份才开始写的,十一月就收笔了,整个短篇概括了他三次去西班牙感受斗牛的领悟。他自己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题材非常新颖,别人还未涉猎,但他不了解读者也就是市场的反应如何。

令他们全家兴奋的时刻即将到来,海明威夫妇起程去奥地利了。经过步行,火车,货车和电车的几经辗转,他们终于到了斯奇伦斯山谷。他们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寒冬时节,还有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悠然地吃草,远处的山脉一片雪白,与天空连成一片,两者之间的强烈反差让夫妇俩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托布家庭旅店,一幢五层楼楼房,面朝着克奇普拉兹山,海明威夫妇住在二楼的一个套间,海明威独自住在前方,哈德莉和小波比住在毗邻花园的后房。从前房的窗口向外望去,近处的山谷中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杉树,一片绿色的海洋,山腰上星星点点地分布着农舍和草地,而远处则山峦重叠,雾雪朦胧,视觉效果极佳。

这座小镇不大,但却让海明威回忆起故乡的味道,村里有一条小河,自然地把整个村镇分割开来,有水的地方就有灵动之气,镇上的人讲蒙太纳方言,一见到陌生人就会脱帽表示问候,嘴里还一边说欢迎你。

海明威对此地好客的风俗印象深刻,他后悔之前在战场上怎么会把奥地利人作为敌人。这个地方多么好呀!住得舒适,伙食令人满意,有各色各样的啤酒,房里有一架钢琴可供哈德莉使用,还有一位住在旅店附近的漂亮女佣人。她叫玛西德布朗,从第一天见面起,她就喜欢“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