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梅庵史话:东南大学百年
7512400000070

第70章 我国的卫星老总阂桂荣校友

在南工建院初期,即1952年至1957年,这一时期培养的毕业生,都有这样的特点: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组织纪律性好,业务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有创业献身精神,工作上苦干实干,在社会上赢得了“南工学生多实干家”的美誉。有一大批毕业生担任了大中型企业的总工程师、厂长、经理和高校教授、校院长,出现了一些业绩卓著的栋梁之才。人们称之为“中国的卫星老总“的阂桂荣校友,就是其中的一位。

阂桂荣校友,福建蒲田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南工动力工程系,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工作。1959年赴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留学,从事传热学研究,1963年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当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任传热研究室副主任。1965年底,32岁的他担当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和温度控制攻关的重任。在两年时间内,他和同伴奋力攻关,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不计任何报酬,终于解决了一个个关键的技术问题。1968年成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担任卫星热控制研究室主任。在这期间,又攻克了不少技术难关,先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继而,1975年11月26日,他们精心研制的返回式遥感卫星,首次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颗卫星重1800公斤,是东方红一号卫星的10倍多,卫星在空间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照预先计划落在了中国的国土上,带回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这颗返回式卫星的首次飞行和回收成功,标志着我国继苏、美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回收卫星能力的国家,因而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动。

1980年,阂桂荣任该院卫星总体部主任,1985年起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直到90年代末。1998年,他还主持了我国“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的成功发射。

由于阂桂荣校友在空间热物理与卫星总体方面的重大贡献,1985年、1990年他作为主要获奖人,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两次评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

又由于阂桂荣在空间技术研究中已达到国际领先的学术水平,1987年他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1994年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有国际同行不解地询问:“你们条件这样艰苦,到底用什么办法干了这么多(卫)星?”

思忖片刻,阂桂荣答道:“我们靠的是一种精神力量。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甘愿不计报酬,无私奉献!“1992年仲夏季节,阂桂荣校友专程回南京参加母校九十周年校庆。他在校庆大会上讲话,把事业成功的奥秘和源泉都告诉了大家,并向今天的青年学子提出了希望。这段话不仅对求学者是重要的,而且对办学者也是重要的。

阂桂荣校友说:我本人是动力系1956年毕业生,回忆在校学习期间,不仅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还从老师身上学到许多好的思想品质,包括极为重要的艰苦创业的精神。记得有一次,一位新闻记者采访我,他间我:“你在航天事业中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从哪里来的?”我说:“这是学校的老师言传身教的结果。”回忆50年代初,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国家经济又刚刚恢复,经费有限,新组建的动力系困难重重。但是,全体老师,从院系领导到许多讲师、助教,齐心协力,发挥艰苦创业的精神,建成了一大批教研组和实验室,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他们这种可贵的精神无形中也传播给了他们的学生,学生又把这种精神带到新的工作岗位,继续发扬,并结合老师教给的科学技术,作出了许多重大的成就。因此,今天的青年同学不仅要向老师学习科学技术,还要把东大的优良传统、东大老师的艰苦创业精神学到手。

这样,将来一定会取得伟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