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童心永在
7515500000018

第18章 行为的力量(2)

每个周日,我都到花园里查看南瓜蔓,每一次都看到长出的南瓜又多了。

“南瓜长出那么多,是因为我照料得好吗?”我问。

“是的,”奶奶说,“只要悉心培育,美好的事物就会成长。记住我的话。”

“只要悉心培育,美好的事物就会成长。”我重复道。

从此我对南瓜的照料越发周到,随时摘除枯叶,有的瓜蔓偏离棚架,我就把它挪近些——奶奶就是这样侍弄番茄的。后来有一个周日,我看到她拿着大剪刀,把一根番茄枝整个地剪了下来。

“奶奶!”我惊骇地捂住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株番茄不够强壮,支撑不了两条长满果实的大枝,”她说,“必须剪掉一枝,才能让另一枝长得更好。”

“将来有一天,你可能要做同样的选择。”她说。

“什么意思?我也要把什么东西剪掉?”

“不,亲爱的,”她笑出声来,“你可能需要做出决定,因为有时你必须放弃什么。”

“我一定会记住。”我说。一连几个月,每个周末我都去看南瓜长势如何,每一次都欣喜地看到南瓜又变多了。直到有一天,不再有新的南瓜长出,几星期后,南瓜全都不见了。它们被摘走了。

“奶奶,我的南瓜怎么了?”我含泪问她,“它们怎么不长了?它们去哪里了?”

“就该这样,亲爱的。万物有生必有死,没有什么能永生不死。”

“可是我把它们照料得那样好。”

“没错,”她说,“但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我也该记住这个吗?”

“是的,”奶奶说,“季节会改变,但是一切消失的事物,都会被新的事物取代。”

“我一定会记住。”我说。我开始照料其他的植物,但是有一天我终于对奶奶承认:“我真的想念南瓜。”我接着说:“奶奶,我们让爸爸建一个温室怎么样?那样一年到头都可以种南瓜了。”“我不知道,”她说,“也许我们应该等待种南瓜的季节来了再种。”

“为什么不试试呢?我去找爸爸好吗?求你了奶奶。”

“我想可以试试。”她答道。爸爸同意了。下周我来到花园,发现温室已经建好。最妙的是,温室里搭好了棚架。

我们把南瓜种在一侧,番茄种在另一侧。时间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地过去了,南瓜的长势越来越好,西红柿也很棒。后来,南瓜开始结果了。

“奶奶你看,”我说,“我有了一个小南瓜,还有几百朵花,收成肯定比以前更好。”

“你的主意真棒。”奶奶说着,握了握我的手。

“奶奶,”我说,“我想你应该记住。”

“什么?”

“如果你真想做什么,总会找到办法。”

奶奶转过头看着我,在她眼中看得到星星点点的泪花,一时间我以为她要哭了,但是她笑起来,我从没见她笑得这样灿烂。她轻轻地摇摇头,再次紧握我的手。

“谢谢你,亲爱的,”她说,“我一定会记住。”

意林札记

诗人从自然学到宗教,世人从植物悟到生存。只要我们有心观察、领悟,善待世间一切生命,即使植物也将给予我们关于生活和生命的点滴启迪。

“只要悉心培育,美好的事物就会成长”,“万物有生必有死”,“一切消失的事物,都会被新的事物取代”......奶奶这样从植物生长中感悟并教导后代,她真想做什么,怎不会找到办法?聪明而豁达的生存之道,仅凭我们用心去对待。(朱朝敏)

天才的幸运

崔鹤同

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他从小就喜爱绘画。他的父亲便对他的母亲说:“给他笔和纸,让他画吧。”当然,他的父亲作画身旁也多了个小崇拜者。

可惜的是,当他被送进学校后,人们发现这个能灵巧地画毛驴和狗的“小神童”很不正常,逃学和旷课成为家常便饭,而且非常厌学。此后,不仅美术课,任何课他也都画个不停,只要有空白,课本也好,他都画满各种各样的人和动物,甚至在课间在黑板上画了两只正在交配的毛驴。老师和同学们对此非常震惊,这个10岁男孩子的脑子里究竟装满了什么?

于是,这次他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被单独关进了专门惩罚“坏学生”的禁闭室,希望他能够认真自我反省,懂得捣蛋的可耻。有趣的是、他竟在这间空无一人的禁闭室里作起画来,画了一张又一张,简直到了“忘我”的境界,等老师来放他出去时,他竟有一点恋恋不舍。从此,他常常故意惹是生非,热切盼望再度被关进去。“这真是一个白痴!”老师和同学都这样嘲笑他。

在他的心目中,世界上最难受的事就是在枯燥无味的学校上课。他的眼睛老盯着那只挂钟,盼望那该死的指针能走得快点。“先生,我得上厕所。我要请一会假。”“不是刚上课吗?”被打断了的老师非常恼怒,“去吧去吧。”

他很快地溜出教室,东逛一会儿,西逛一会儿,实在无处可去了,才回到教室,可是要不了多久,他又坐不住了。

“先生,我能为您画像吗?”他脱口而出。

“什么?你能给我画像?”老师简直气坏了,瞪着他说道,“去吧,去吧,上厕所去吧!”

最终还是父亲理解儿子的心思。“既然他不喜欢文法数学和不相干的课程,那就让他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吧。”

不久,父亲把他送到当地最有名的美术学校,并亲自担任儿子的教师,对他进行严格的训练。对于美术,儿子表现出了惊人的悟性和耐力,他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不放下炭笔,这与以前的他判若两人。12岁时他的作品就在一家周刊上发表,并一鸣惊人。后来他成了现代绘画的一代宗师。他就是画坛天才巨擘西班牙的毕加索。

显然,毕加索是幸运的。当他狂热地痴迷上绘画的时候,开明的父亲并没有强迫他去循规蹈矩地接受所谓的正规教育,而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培养和激发他的绘画天赋,终于使他一了夙愿,功成名就。倘若违背了孩子时兴趣和志向,勉为其难,蛮横地扼杀孩子的潜质和才能,既使不变成白痴,也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才。

意林札记

龚自珍在他的《病梅馆记》中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诚然,只有让梅自由生长,梅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才不是病态的美。人何尝不是这样。万马齐喑的场景终究是可悲的。如果所谓的教育只是不断地去复制,让你成为我的翻版,我成为你的翻版。然后等到有一天,分不出哪个是你,哪个是我,真不知道这样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只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用尊重和理解去对待受教育者,我们的身边才能有更多幸运的天才,我们才会有存在和发展的理由。(毕曼)

要是我知道您还活着

佚名

“我本该早给您写信,要是我知道您还活着的话。我对历史没兴趣,以为您是18世纪左右的人,我一定是把您同牛顿或是别的什么人搞混了......老师提到您在美国,我就问,您是不是葬在那里,而不是葬在英国。她说,您还没死呢!我听了以后,整堂课都兴奋得不得了,以致老师课后把我留下......”

1946年7月10日,一个在南非开普敦市寄宿学校读书的英国女孩,给爱因斯坦写了上面这封信,她在信中说,对天文学很有兴趣,并常常与一个小伙伴在晚上悄悄到外面去观察天象,还多次被抓住和处罚。

一个半月后,这个幸运的女孩收到了大科学家的回信——

“亲爱的蒂芬妮:感谢你7月10目的来信。我得向你说声抱歉,我还活着,不过.一定.会有补救的办法的..希望你和你朋友以后的天文学研究,不会再被学校当局发现,或者被他们听到、看到;这也是大部分好公民对政府的态度,我认为这是很正当的。”

可以想像,蒂芬妮收到这封信时,该有多兴奋。她回信说,这件事“在学校里迅速传开来,而且成了每个人谈论的话题”。

这几封珍贵的信件收录在《亲爱的爱因斯坦教授——小朋友写给大科学家的信》一书中。书的封面上,皓发苍然的爱因斯坦,翘脚抱膝,坐在台阶上,毛茸茸的拖鞋硕大无比,俨然一个老顽童。

这本收集了60多封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和爱因斯坦叔叔的通信选编中,随处可见孩子们的天真、好奇心和永无止境的为什么:

“是什么使得太阳和行星呆在天上?”

“我想知道天空以外是什么。我妈说您能告诉我。”

“有个问题,我想请问您,你也会做错事吗?”

“我们想知道,如果四周没有人,一棵大树倒下去,会不会有声音,为什么?”

“我写这封信给您,是因为我和表弟打了一个赌。他说您智商是175,而我说是190,我们谁说对了?”

“小鸟的羽毛为什么有颜色?我有很多鹦鹉,它们的颜色非常漂亮。我问我爸爸这个问题,可是他叫我来问您。”

“我和我爸爸打算要造一艘火箭,到火星和金星去。我们希望您也一起去,因为我们需要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一个会驾驶火箭的人。您不介意玛莉也一起去吧?她只有两岁,但是很乖。每个人都要负责自己吃的食物,如果都要我们买的话,我们会破产的!希望您玩得开心,要是您真的去的话。”

1920年9月,爱因斯坦去斯图加特讲学。逗留期间,妻子爱尔莎邀请他们的表亲一起去游览,遗憾的是没有邀请孩子们。爱因斯坦知道其中有一位8岁的女孩叫伊丽莎白·雷,就给她寄了一张明信片:“亲爱的雷小姐:听爱尔莎说,你因为没有见着你的爱因斯坦叔叔而不高兴。因此我写信来,告诉你我长的什么样:苍白的脸、长长的头发和一个谦虚的肚子。另外,还有笨拙的步态,嘴里叼根雪茄——如果手边刚好有的话;手上握着,或是口袋里插着一只笔。但是这个叔叔可没有罗圈腿或是大块的赘肉,因此他还算是英俊的;而且他的手上也没有长毛,不像那些丑八怪。所以,你没见着我,还真是有些遗憾啊。”

当一个12岁的女孩写信抱怨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好时,爱因斯坦安慰她说:“......不要太担心你在数学上碰到的问题,我敢肯定,我碰到的数学问题还要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