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者无畏:三星总裁李健熙和他的商业帝国
7530300000012

第12章 父亲的遗言

1987年,三星的第一任会长李秉喆因胃癌去世。这位“三星之父”打拼了一辈子,在为三星创下辉煌业绩之后,永远地离开了三星。李秉喆在弥留之际,拉着李健熙的手,将引领三星集团未来发展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

李健熙面对父亲的遗言,百感交集,在伤痛父亲离世的同时,也在心中构思着如何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李秉喆时代的逝去

李秉喆的逝去对整个三星集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纵观这位商业能人的一生,他在韩国初建的时代创立三星集团,并领导它成为韩国最大的企业,为三星为韩国的经济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早年李秉喆留学日本,在上大学的时候,因为民族间的差异,他受到了日本人的歧视。这种歧视身在国外的人最为清楚。当我们在自己国家的时候,我们无法感受到自己的爱国热情。等到走出国门后,我们在异国他乡最受不了的就是来自别国对自己祖国的轻视。而当时的李秉喆就深受这样的折磨,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受到日本人的歧视与侮辱,他当时愤怒的心情可想而知。在那个时候,李秉喆就怀有“实业报国”的理想。于是,毕业之后,他按照自己的理想,全身心地投入到商场中。

李秉喆坚持认为:“办企业的着眼点首先要放在国家和人民是否需要之上,之后再考虑收益、资金、人力、技术等问题,企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循着他的企业观,李秉喆在创业之初就将公司的业务放在面粉、制糖、棉纺织等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中。当时社会的特殊情况,加之正确的抓手,让李秉喆获得了成功。三星集团规模日益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韩国的市场,三星产品也成为韩国早期工业进口的替代品。

后来,李秉喆在战后韩国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将三星公司的业务发展到造船、飞机、化工、机械等重工业领域。加之韩国政府的特别眷顾,李秉喆进一步扩大了三星集团的规模。

李秉喆在商业上面的前瞻性使得三星集团快速发展,这也实现了他早年“实业报国”的理想。

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来说,人们最不应该忘记的是呕心沥血的创业者。他们最初的创业没有人作指导,完全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且随时都有失败的可能。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就是自己走出一条路的同时也为后人指引了方向,开辟了道路。如果没有他们,何谈以后的辉煌!

韩国人民只要提起三星集团,就不会忘记这位“三星之父”——李秉喆。

而对于三星集团来说,李秉喆为集团做出的最后一个贡献就是选对了下一个领导人——李健熙。

完成父亲心愿

李秉喆在逝世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一手打拼出来的三星江山。他不知道,在离开之后,三星集团能否走向辉煌,继续为韩国的经济做出贡献。

于是,在他弥留之际,他紧抓住小儿子李健熙的手,用微弱到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三星集团就交给你了!”说完后,李秉喆再也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儿子李健熙。李健熙知道,父亲紧抓着自己的手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在将三星集团交给他。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让父亲失望!

同父亲的经历有些相似,早年在日本留学的李健熙也深深地体会到日本人对韩国人的歧视。当时的日本在亚洲发展最好,很是看不起韩国这样没钱没实力又很小的国家。在日本的每一天,他都在承受着日本人可恨的眼光。第一次留学日本年纪还小,李健熙就深深地感受到了发自心底的那种愤怒。后来,再次留学日本,李健熙就想着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将日本比下去。

李健熙也在心中涌动着和父亲相似的理想:产业救国。

所以,李健熙对三星集团也是有着特殊的感情。

对他来说,三星不仅仅意味着父亲临终前的托付,更多的是他在其中寄予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在众多的子女中,李秉喆最喜欢自己的大女儿。李秉喆在一次和朋友的谈话中表示,如果她是男孩,定然会把自己的事业交付于她。可惜了,她是一个女孩。

不管这真假与否,在八个孩子中,做事风范酷似李秉喆的只有李健熙一个。

经过多年对李健熙的考察,李秉喆决定把三星集团交给他。

当然,李健熙并没有辜负父亲的重托。最初还受到大家质疑的李健熙在商场中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比李秉喆有过之而无不及,被业内称为“商业鬼才”。

他带领着三星集团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拓展三星集团的业务,将三星集团的分公司开遍了全世界。

因为李秉喆,韩国出现了三星集团;因为李健熙,世界出现了三星集团。

他将李秉喆时代还属二三流的企业一举发展成世界一流的企业,让英国《经济》为此感叹:“十年前,还仅仅依靠生产廉价麦克风维持生计的三星电子,已经完成了奇迹般的飞跃。”李健熙本人也被韩国人民称为“经济总统”,被全球称为“影响世界的100名人物”。

倾听

李健熙在任三星副会长的时候,李秉喆把李健熙叫到自己的面前,拿起办公桌上的纸笔,挥笔下去便是两个大字:倾听。

还没等李秉喆开口说话,聪慧的李健熙就已明了父亲的用意。

李秉喆说:“当领导者,凡事不要妄下定论,学会倾听。”

李健熙点头。

李秉喆了解这个儿子,其实这个道理自己不说他都明白。可是,他不仅是父亲,还是三星的会长。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谨记父亲的话,也谨记领导的教诲。

这简单的两个字寄予着李秉喆对李健熙的希望,希望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仔细聆听别人的言论,不要随便发言。

其实,早在李健熙留学日本的时候,他就学会了“倾听”。那个时候,因为性格内向,他的话很少,在和别人交流时也大多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对别人的话和看法,他会在内心细细地思考,从不妄发评论,但是,他一出口常常语惊四座,让人佩服于他看事情的角度和独特的想法。

李健熙时刻记住父亲留给他的“倾听”二字,在任三星会长的阶段,也一直奉行着这一原则。

在担任三星会长之后,李健熙一直保持着“倾听”的好品质。

虽然三星集团内部实行集权制,而李健熙本人又是一个极具威严极具决断力的领导,让所有的三星员工惟命是从,但是,他从来没有妄自下过一个定论,任何决定都是在自己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而每一次深思熟虑都在倾听完别人的意见之后才开始的。所以,每一次三星高管开会,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以一种被“忽略”的姿态听着来自高管的意见,听完之后才对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

作为子女,父母的话我们应谨记心中。尤其是父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给我们的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对于李健熙来说,父亲李秉喆留下的巨大财富他将用尽一生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