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向老庄学管理:最有中国味的管理之道
7549700000007

第7章 白驹过隙:驾驭好时间这匹白龙马(2)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沉没成本往往就是这么产生的。如果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找出解决方案,避免损失,甚至化被动为主动,化险境为机遇,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但事实往往不会尽如人意。即使是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碰到类似的状况。比如你费了很大的劲才买到一张热门电影的首映票,但天公不作美,当晚下起了瓢泼大雨。如果你不去看的话,买票花去的五十元就打水漂了,成了所谓的“沉没成本”。如果你决意要去,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下雨路上的消耗。也就是说,挽救“沉没成本”,将花费你更多有形和无形的新成本。

在企业中,正有部分管理者,是偏好“不断追加错误投资,最终陷入沉没成本怪圈”的。这多半是人们“不服输、不愿面对现实”的心理特点作祟。然而,从理性角度考虑,与其在“沉没成本”上投入更多的新成本,还不如及早放弃,避免更大的损失。正所谓:“拿得起,放得下”。

某专业芯片生产公司,在详细考察了PC市场后,决意针对低端PC市场,设计一款整合型芯片。谁知该项目上马后不久,芯片市场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本他们断定的是,行业内会通过高度合成来降低PC成本,但其他公司却设计出了新系统,更好的达到了压缩成本的目的。这样一来,按照原定计划生产的芯片,根本不具市场竞争力。对此,公司高层讨论后,决定放弃沉没成本,下马该项目。最终,该公司在避免更多损失的同时,也为寻找新机遇、研发新技术节省了时间和资本。

第二,如何避免遭遇“沉没成本”。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说的是,不论做什么事,只有事先准备,才能获得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对于企业而言,在做任何重大决策的时候,预先进行市场调查都是必要的。

1、避免“沉锚”陷阱。

人们在做决定的时候,脑海中往往会很快浮现出一个方案,而大脑的潜意识也非常重视这第一反应,从而使人产生思维定势。需要提醒管理者的是,应当避免类似的“沉锚”陷阱。决策前,切忌独断专权、一意孤行,而要集思广益、耐心倾听,尽可能的得出客观有效的分析,避免掺杂过多的私人感情。最后,综合大家观点,得出最优决策。

2、避免“现状”的陷阱。

安于现状也是企业的祸端之一。作为管理者,你的每一项决策都很有可能成为企业前进的风向标。但人们在利益面前,往往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心态,那就是保护既得利益,却停止了对新利益点的挖掘。如何拨开现状营造的重重迷雾,带领企业创造新的辉煌,才是管理者应当重视和深思的问题。一旦掉进“现状”的陷阱,就会止步不前。而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早晚会被竞争现实的残酷所淹没。那些年跟不上潮流的产品和服务,那些年落伍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那些年残缺不全的市场意识和应变姿态,若不及时更新,将会很快丧失竞争力,淹没于市场浪潮之中。于是,昨日的辉煌业绩,演变成今日的“沉没成本”。

3、避免“所有人都赞同”的陷阱。

所有人都赞同,往往是对错误的姑息。当你发现自己做任何决定,迎来的都是拍手称赞时,不仅不能沾沾自喜,反而要意识到这是危险的陷阱。因为你的人才库中已经没有了真正与你一同打拼的下属。要么是他们对工作都不够了解,要么就是安于现状、不愿思考。你要做的就是寻找“忠言逆耳”,招聘新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更新鲜更有干劲的血液和能量。

第三,从“沉没成本”中寻求教训。

“殷鉴未远,在夏后之世。”意思是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沉没成本”的形成不是偶然,其中必定存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果处置得当,反倒会转变为宝贵的经验,帮助管理者在将来的工作中降低错误率、避免走弯路。牛奶被打翻的原因,要么是放置的地点不合适,要么是当事人过于粗心。管理者要做的是,在不脱离实际情况和摒弃主观意识的前提下,找出原因,总结教训,寻求突破。

不要被“沉没成本”控制。在你叹息、懊悔的那一瞬间,崭新的光阴又从身边匆匆溜走了。从头再来、从零开始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为当下情形做出最佳决策。过去的是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就让它成为供将来借鉴的历史。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是管理者从“沉没成本”中获得的教训。

策略4:改变时间管理中的不良习惯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有效的管理,应当坚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并且每次只专注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说,做事情要有主次、轻重、缓急之分。想要在短时间内就把所有事情处置妥当是十分困难的,反而容易产生时间永不够用的困惑。通常,在强大的时间压力下,一些不良的工作习惯就成为了阻碍效率提升的罪魁祸首。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这些不良习惯一一清理掉。

第一,办公室不够整洁。

繁忙的工作让很多人疏于对办公环境的整理,以至于杂乱的文件、报纸、备忘录、工作日志、烟灰缸等常常堆的到处都是。据心理专家分析,工作和生活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容易引发人们焦虑、急躁、疲劳等一系列有害情绪。如果长期被负面情绪主导,则很可能患上抑郁症、焦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甚至引发心脏病、高血压以及胃肠类疾病。

第二,一味埋头苦干,做事没有轻重缓急。

许多管理者看似身负千斤、日理万机,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秘书拟好的工作计划表按图索骥。虽然整日里忙的焦头烂额,工作成果却并不显著。可见,一味地埋头苦干,并非最优工作方式。就像人与人的交往有亲疏远近之别一样,繁重的工作任务也必有轻重缓急之分。优秀的管理者总是先把工作分清主次、理清重点,再依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依次完成。

第三,不会合理授权。

合理授权是一剂优质催化剂,用对了就能够更好地发挥每位员工的效能。毕竟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光杆司令独当家是做不成大事的。凡事大包大揽,整天埋没在琐碎事务中的管理者,不仅为自己徒增烦恼,还对企业发展毫无裨益。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懂得掌控大局,通过合理授权,有效调动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每位员工的专业特长,形成团队力量,完成工作任务。

第四,工作拖拉。

优秀的管理者绝不是遇事犹豫不决、缺乏主见之人,而是办事利索、决策果断,在关键时刻能够快刀斩乱麻的领导者。如果管理者在接到下属请示时,总是犹豫不决,令下属不敢轻举妄动,长久以来,整个团队都会养成拖拖拉拉的办事习惯。生活中也是一样,有些人遇事总是不急不躁,“慢工出细活”。慢性子的优点是相对稳重,不易出错,容易让人产生信赖感。而急性子的人,办事麻利,快言快语,工作效率较高,却也会因冲动而出错。若是将两者结合,就更稳妥了。

人们通常把良好的习惯称之为“成功的方法”,糟糕的习惯称之为“职业病”。理论上讲,小习惯的养成只需三天,而大习惯的形成也只需三周。往大了说去,成功抑或失败,很可能就由这短短的二十一天决定。

如果能在工作与生活间找到合适的临界点,养成劳逸结合的优良习惯,使工作、休息两不误,便可称之为高明的管理者。

第一,制定合理高效的工作计划。

合理高效的工作计划,能够协助管理者更快捷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依据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计划,就是每日工作的第一项。做到了这点,就能实时掌控工作进程,省时省力,提高效率。要避免忙中出错、被无关紧要的事情打断,就不再是难事了。

第二,合理、迅速地分配任务。

工作计划制定后,就要根据岗位分工和员工能力,合理、迅速地把任务分配下去。切忌分配时间拖的过长或分配不均衡,这样会影响工作时间,引起员工不满。

第三,合理规避外界干扰。

工作开始后,为了提高效率,就要懂得合理规避外界干扰。一边要避免工作思路被无聊或非紧急的邮件、电话、会议等打断,一边又要防止漏掉有价值的外来信息,这看上去是个头痛的问题。具体的操作很简单,将电话与邮箱按公用、私用分开,各准备两个。把公用的交给秘书处理,让他筛掉垃圾信息,记录重要信息,并分类排序;包括一些形式会议,如不需发言,也可请秘书代劳。而自己的私人电话和邮箱可调为静音,下班前一小时再查看。

第四,合理加班。

遇到当天工作实在无法完成的情况,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就尽量把加班安排在第二天早上上班前。早晨加班的好处是,经过整晚休整,精神状态最佳,工作效率较高。而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心加班熬夜,不仅效率低下,还会导致休息不好,影响次日的工作状态。

第五,把手表调快十分钟。

把手表调快十分钟,已经是个流传已久的优良习惯了。它会让你不自觉地将时间观念提早植入到大脑中,帮助你更好地把握时间,避免迟到误工现象的发生。

策略5:做事当机立断,节省时间

如果你在需要决策的时候拿不定主意,那么给自己两秒钟时间,毫不迟疑地做下决定,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花再多的时间,做再多的研究,结果往往都是一样的。”

时间管理并非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所有事情,而是要管理者合理安排工作、巧妙利用时间,同时善于借助外界力量,将工作圆满完成。懂得时间管理的领导者,必定会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必须做的事,什么是可以做的事,什么是能够让人协助完成的事。他们往往是从结果出发,事先对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对于没有方向的船来说,遇到任何风向,它都是逆行。有了工作目标,管理者就能够以结果为导向来实施工作计划,做好时间安排。以结果为导向,要求管理者具备良好的前瞻性,使整个工作流程都尽可能地为结果作支持。

下面就让我们从心理特点、目标设定、结果安排等方面,学习如何以结果为导向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工作顺利实施。

第一,从心理上重视时间管理。

人的行为遵从于心理导向。只有心理上真正重视问题,才能行为上圆满解决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寻求心理认同。

1、进行完善的心理建设。真正从心理上重视以结果为导向的时间管理。主要包括:①欲望:培养强烈的管理时间欲望,参考成功案例,了解时间管理的益处。②决定:内心认可时间管理模式,果断决定付诸实践。③实践:只有把单纯的想象和生硬的理论,与实践中领悟的技能和总结的经验相结合,才能进行真正有效的时间管理。④决心:做出决定并非难事,但要持之以恒的按照既定规划付诸实施,却并不简单。

2、享受时间管理带来的成就感。初步接触以结果为导向进行时间管理的人,往往不容易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因而容易误解其为一个空洞概念。为此,管理者可以将某件小事作为契机,将该模式循序渐进地应用到日常工作中,让员工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品味到时间管理带来的成就感。

第二,设立策略性的目标。

要把时间管理运用到极致,就要以结果为导向设立策略性的目标。

1、设定明确目标。

首先瞄准靶心,才能成功打中靶心。明确的目标,能够督促管理者不会轻易被周围环境影响或改变,这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先决条件之一。

2、公布工作目标。

管理者可以将工作目标打印成文,张贴在公司显眼、合适的位置,将工作目标公之于众。一方面能够让企业员工了解管理者对工作目标的筹划;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执行计划清晰明确地告知每一位员工,督促该目标的全员执行。

3、设立目标的原则。

设立目标既要胆大细心,又要切合实际。让他人看起来离谱,自己却心中有数,且员工了解后亦不会退缩、不找借口的目标,就是好目标。

设立目标要尽可能的做到具体化。至少要有阶段性目标的辅助,才会使高远的目标不会显得遥不可及。在实现一个目标后,就给出适当的鼓励,进而明确下一步的执行。详尽的工作计划,既是实现目标的前提要求,又是衡量效率的重要标准。

好莱坞有一位传奇人物,叫作阿诺德?施瓦辛格。他没有受过专门的表演训练,却跻身好莱坞主流影星之列。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不仅是演员,是健身运动员,还是生于奥地利的美国政治家。施瓦辛格2003年11月任美国加州州长,直至2011年1月3日才卸任,任期达7年。他一生的奋斗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好莱坞大片。

虽然最初的身份只是一名奥地利移民,但施瓦辛格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美国总统。身边的每个人都觉得这难以实现,甚至还有人笑话他痴人说梦,而施瓦辛格却从未想过要放弃。他明白,在美国,要想成为总统,要么是家财万贯,要么是出自名门望族。显然,这两个条件,他暂时都不具备。经过仔细分析,施瓦辛格觉得,要在美国成为有钱人,最快捷的方式便是做电影明星;而要成为名门望族的一员,就要娶一个颇有背景的老婆。经过再三权衡,他选择了先做电影明星。

确立目标后,施瓦辛格就开始了风雨无阻的训练。和朋友一同做俯卧撑,朋友做100个,他就一定会做上105个。对于每项运动,他都会在接近体能极限的时候,强迫自己多坚持两分钟,因此常常练到头昏、呕吐。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施瓦辛格就几乎包揽了所有世界级的健美冠军,其中包括一次“世界先生”,五次“宇宙先生”,七次“奥林匹亚先生”……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王中之王”。紧接着,凭借雄健魁梧的身躯和钢铁般坚硬的肌肉,施瓦辛格被好莱坞认定是拍惊险动作片的不二人选。果不其然,跻身好莱坞后,他便以电影巨星的身份扬名世界。再后来,施瓦辛格娶到了肯尼迪的侄女,又获得了大财团的支持,最终凭借自己强大的影响力,以一个奥地利移民的身份跻身美国政界,连任加州州长七年,圆了儿时的政界梦。

第三,避免做事情时虎头蛇尾。

从项目的启动到结束,往往是这样的:任务刚下达时,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有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心气,可越往后,大家的士气却越低落,尤其是到了快交工的时候,能够获得的或许只是一个勉强的结果,甚至可能与当初的计划相比有着天壤之别。那么,管理者应当怎样做,才能使结果更为圆满呢?

1、工作一定要有结果。

在工作中,结果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结果,工作就失去了意义,付出的努力也就白费了。因此,管理者要坚持结果导向,合理规划时间,督促员工对工作计划的执行。

2、对结果的质量负责。

一般员工的心理,都只想早日完成任务,而容易忽略质量。这时,管理者就要不断跟进员工的工作进程,要他们明白对结果负责的重要性。对结果负责,就是对工作过程负责,也是对劳动价值负责。事实上,完成了任务,并不等于实现了价值。

3、要把“以结果为导向”安排的工作落到实处。

管理者在对工作进程的监督中,要制定真实有效的衡量标准,结合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将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工作结果才会在你的真实掌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