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黄炎培在旧中国是拒绝做官的。北洋政府曾请他担任教育总长,他拒绝了。1946年,国民党几次请黄炎培参加“国大”,然后到政府中任高官,但他“笑而谢之”。他1949年来到解放了的北平,也表示无意仕途。周恩来做了许多工作后,他终于同意出任政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的职务。报上发表这条消息后,他儿子黄大能看了感到很纳闷。
1950年,黄大能从大连出差到北京,见到父亲黄炎培,就问“您一生不做官,怎么年过七十反而做起官来了?”
黄炎培把周恩来如何动员自己任职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儿子,并严肃地说:“以往坚拒做官是不愿人污泥,今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啊!”
当时,黄炎培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永远纪念着的1949》。文章说:“我生已七十岁,已过七十二个年节,何以独要纪念1949呢?因自2月15日从上海脱离国民党的监视来到北京,筹备政协、参加政府以来,无一不新颖,无一不感动。其尤为突出的感受,人的地位被发现了,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在物色农业部长人选时,周恩来想到了李书城。李书城是同盟会早期会员之一,辛亥革命起义后在武汉当过黄兴的参谋长,继之又参加过讨袁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起过很大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是在他家里开的会。他的胞弟李汉俊是中共“一大”代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解放斗争做过有益的工作。
1949年武汉解放前夕,李书城同张难先等人在中共武汉地下市委的帮助下,将原来的和平促进会改组为武汉临时救济委员会。该委员会在白崇禧撤出武汉前后,进行了保护水电厂、张公堤等重要设施,阻止搬迁物资档案,维持市内秩序以迎接解放军入城的工作。
武汉解放后,李书城接到毛泽东的亲笔信:“李老先生:见信后速来京共商国家大事。”不久,他即赴北平参加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随即被任为农业部部长。
在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共中央的精心安排下,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主要领袖、社会贤达、知名人士差不多都安排进人民政府了。
这种广纳民主人士参政执政的做法,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谋党派和个人私利的坦荡胸怀,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衷心拥护和高度赞扬,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
对此,许多民主人士感动地说:“啊!”后面这个‘周’是周到的意思。周总理真不愧为‘周总理’这实际上是民主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高度称赞。
10月21日,周恩来召集第一次政务(扩大)会议、宣告政务院成立。
中央人民政府的其他机构在此前后也分别建立,并开始工作。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务院建立后,立即开始着手进行新中国的内政外交事务,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器正式运转起来。
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民族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共和国如巨人耸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过去那种遭侵略受欺凌的悲惨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4.中南海的新主
共产党人进城了,先住在香山,终非长久之计。应该给中共中央找一个办公的地方,周恩来选中了中南海。于是对中南海进行了大清理、大修缮。共和国的领导们陆续进入了中南海,毛泽东住丰泽园、朱德住含和堂、刘少奇住福禄居、周恩来住西花厅、任弼时则在景山东街养病。
4.1紧急疏浚中南海
北平和平解放入城仪式上,叶剑英将周恩来追发的一份电报递给齐燕铭,齐燕铭当即向程子华了解中南海的情况。于是统战部秘书长“越权”调动部队,疏浚中南海工程迅速展开。
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传到西柏坡,此时西柏坡正是夜深人静之时。
周恩来看完电文,当即叫来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统战部行政处长周子建、统战部交际处第一处长申伯纯、统战部交际处第二处长金城。周恩来叫他们连夜出发去北平,为党中央迁入北平打前站。
这四位年轻人带着周建人、吴晗等民主人士乘坐的三辆半新的卡车在凌晨3点钟驶进了睡梦中的华北平原。
已经就任北平市市长两个月零三天的叶剑英听说中央派来打前站的人到了,赶紧从他住的德国饭店打来电话:
“你们来得太巧了,今天上午举行入城式,就由你们四人代表中央吧。”
在入城式进行时,一个人匆匆跑上楼来,递给叶剑英一份电报,叶剑英看了一下,塞给了齐燕铭。
电报是周恩来发来的。齐燕铭他们刚从西柏坡出发不久,周恩来就想起忘了强调一件很重要的事,必须让这几位替党中央打前站的同志先把中南海和北京饭店接收下来,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迁入北平做好准备,筹备新政协事宜。中南海将作为政协会场,北京饭店作为政协代表下榻之地。当初跟他们交待只是笼统地让他们先期进城筹备新政协,并且为党中央迁往北平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并没有讲具体接收的地点。
齐燕铭看完周恩来发来的电报后,赶忙向也在前门箭楼上检阅入城式的北平市警备司令程子华打听中南海的情况。
程子华说:“关于中南海的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我们主要是负责市内的名胜古迹、仓库物资、公共建筑一类的,至于中南海,大概是张明的纠察总队去接收的。”
按说,中南海作为历代帝王的御苑,实属名胜古迹之例,应该由执行北平警备任务的程子华部队负责。但是,中南海的性质在北平解放前夕发生了变化。
身份为剿总总司令的傅作义原本怕部队被花花北平腐蚀掉,但他见解放军逼临北京城下,便改变了坚决不进北平市区的初衷,而匆匆地将指挥部连夜搬进了中南海。傅作义进驻中南海,设华北剿总司令部于居仁堂,这就使中南海由名胜古迹变成了重要的军事机关,这自然也就不是程子华的事了。
程子华作为东北先遣兵团司令员率领美式装备的10万大军人关后,很快打到了北平西郊。
毛泽东高瞻远瞩,为了防止进北平发生李白成那样的失败,不仅要求全党去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而且严令进城部队,除了卫戊部队外,所有的城外部队,一律就地驻守,不许进城。这样,程子华的部队接管了北海和故宫等地,却没有得到接管中南海的指令。
齐燕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来到了纠察队总部,找到总部领导张明河。
张明河得知党中央要安排毛泽东住中南海,连忙说,这怎么能行呢?
“怎么不行?”齐燕铭问。
“中南海不清理不行,全是垃圾。再说,水里有没有炸弹什么的也不知道。”张明河显得有些着急地说。
为了解情况,齐燕铭便和张明河一起来到了中南海。齐燕铭来到中南海,放眼望去,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萧条破败的图景:太液池中尚未开化的冰块呈现一片黑紫色,枯叶和废品铺天盖地,似乎这里已是几十年没有人烟了。绝胜烟柳的皇家宫苑居然成了这么一副模样!
齐燕铭转遍了整个中南海,没有看到一块干净之地,他与张明河对视了一下,说道:“看来,只有向彭真报告,请他出面了。”
齐燕铭很快找到了彭真,向他汇报了中南海的情况。彭真对张明河说,找部队把中南海和北海挖一挖。因为齐燕铭对张明河没有隶属关系,要调动张明河的部队,必须经过北京市。
毛泽东要来中南海住,不彻底把中南海挖一挖不行。北京那时流行大脑炎。这种病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不彻底打扫二下中南海的水域,怎么敢让毛泽东来住呢!
中南海的清扫工作由周子建负责。张明河的那个部队,集中全部力量挖中南海和北海。华北军区专门派来了一支卡车队,夜以继日地往城外拉太液池里的淤泥。至少有上百年没有动过这些淤泥了,中南海被一团腥臭的空气笼罩着,污水成了不透明的灰黑状。
中南海紫黑的底被大自然稍稍风干后,华北军区派了几百名壮实的士兵与张明河部队的士兵一起开挖淤泥。边上挖两米,中间挖一米深,里面子弹、手榴弹也不少,甚至还有枪,足足挖了3个月,这昔日皇家御苑逐渐恢复原貌。
4.2修缮中南海
中央机关搬迁北平,周恩来率先住进中南海,开始筹备建国工作。工作之余,他对中南海的各个角落进行了考察,在召集修建科研究修建中南海的会上,他胸有成竹,点面俱到。
一天,中央机关行政处修建科的人来到中南海。周恩来知道后,马上召集田畴局长和修建科的人研究中南海的修建工作。
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室、住宅到中央各部的办公地方,到中央领导人会客开会的地方、就餐的地方,周恩来都一一提出了修建意见和方案。
在研究中南海修建的时候,有人提出,中南海是过去帝王的御苑,其任何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一般的修建工人对其古建特色不是很熟悉,能否请一些古建学家来,在其修建时给予指正。
周恩来听后,表示同意,并将此事交给了田畴局长办理。最后,周恩来郑重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中央机关要搬到中南海,中南海将要成为党中央办公的地方。因此要抓紧修建,要争取在两个月内完成房屋的修建工作,为党中央、毛主席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在修建工作上,我刚才提供的意见可作为参考,在具体修建中,有些问题你们可以灵活处置,我提的不妥的地方,你们还可以修改。
修建科的人根据周恩来提出的修建意见,又一次进行了研究布置,但毕竟对中南海的具体情况不是太熟悉,为此决定,修建科的同志,到中南海所有要修建之处进行现场勘查。
修建科的人从瀛台到怀仁堂,从紫光阁到颐年堂,一地一处深入细致地勘查,当他们将勘查的结果汇总之后,发现周恩来提出的规划布局合理,非常便于领导同志们的工作和生活。当时,他们感到纳闷,后来才知道,周恩来在率先进驻中南海之后,他早已在工作之余,对中南海的整体布局、中南海的各个建筑、直至每个角落都进行了考察。
修建科的人在经过几天的现场勘察之后,制定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案,方案上报周恩来,周恩来在他的名字上画了个圈,并写上“同意”两字。
施工方案批示下来后,修建科聘请了工人,购买了建筑材料,接着,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紧张的抢修工作开始了。
一天上午,修建科的同志们正在修建颐年堂。颐年堂是丰泽园的主体建筑,院内东西厢房上悬挂横匾“云山画”、“烟雨图”,这是慈禧太后的字。颐年堂在清初时称为崇雅殿,后为澄怀堂,是康熙初年儒臣给皇帝进学之处,后澄怀堂改名颐年殿,到民国初年改名颐年堂。世事沧桑,当年富丽堂皇的颐年殿,因年久失修,如今已是破败不堪了。也正是在修建颐年堂时,周恩来来到了施工现场,他微笑着向每个人打招呼,并问候同志们辛苦了。
修建科的王保成同志见周恩来来到工地,便急忙迎上去,向周恩来汇报施工进展情况,并将修缮颐年堂的具体计划给周恩来看。周恩来边看边高兴地说,你们的计划很好,想得也很周到。中央机关搬来后,不但要有地方办公、开会,而且还要有接待客人和吃饭的地方,因此,要先修好颐年堂、春耦斋会议室和小灶、饭厅。
王保成说:“我们保证在一个月内完成颐年堂的修建任务。”
和春耦斋及小灶周恩来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他又走进颐年堂,看了看室内的装修,摸了摸装修好的墙面说:“要处理好防潮问题。”修建科的同志便向周恩来汇报说:“中南海潮湿,修整房屋关键我们采用‘三毡两油一水泥’的防潮法,从试验后的效果来看很好,又很经济。”站在周恩来身旁的一位工人补充说:“三层油毡、两层沥青、一层水泥。”
三毡两油一水泥,就是周恩来听后,再次满意地点了点头。并说道:“无论干什么工作,就应该这样,既要讲效果,又要厉行节约,这要形成风气,你们这样做很好。在修建过程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可以直接找我。如果人手不够,可以从香山再调一些”
在周恩来副主席的亲切关怀下,中南海地面房屋的修建工作进展很快,到了6月底,各部的办公室基本修完,部分中央首长和机关的同志陆续从香山或其他地方迁到了中南海。这时,修建科的同志们又接受了修建居仁堂和菊香书屋的任务。菊香书屋在颐年堂东侧,是丰泽园的附属建筑,清时名为菊香书屋,系藏书之所。菊香书屋将作为毛泽东的住所,为此,修建科的同志们感到能为毛泽东做点事,而特别高兴。
通往菊香书屋的小路和院落,由于多年失修,路面上的方砖有的成了深坑,走起路来一高一低,很容易打趔趄扭伤脚腕。为此,许多同志建议干脆拆掉修成水泥路。周恩来闻知此事后,特意来到菊香书屋,检查修建科的施工情况。在检查时,他说:“中南海的建筑反映着我国近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里的一砖一石,一雕一刻都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我们要保留中南海的固有特色,让劳动人民享受到自己的艺术成果。”
周恩来说到这儿,转过头来对王保成说:“小王呀,你一直在主席身边工作,非常了解主席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要按主席的习惯安排住房。主席喜欢读书,书房就设计得大一些;主席要经常接见客人,客厅要布置得美观大方。主席是十分珍惜古文化和古建筑的,整修书房既要保留原有风貌,又要适合主席的生活习惯,尽量做到两全其美!”修建科的现场同志们无不为周恩来副主席那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所感动。从此,修建科的同志们更加爱护珍惜中南海的一草一木,在修建中特别注意保护古物。
在当时,由于没有方砖和琉璃瓦,修建科的同志们就到砖厂联系仿制,解决了急需,使一切装饰都保持丁原有特笆。园林队的工人们发现有的古槐古柏的树干流“脓”腐烂,就及时用水泥将伤疤封住,还用石头和泥土把树根都圈起来,加以保护,使这些古树木焕发了“青春”。
4.3菊香书屋的新主人
“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净香”。古朴敦厚,不尚华丽的丰泽园,因“菊香书屋”更显清幽典雅。乾隆年间,大学土傅恒定平定金川,凯旋回京,乾隆特别在丰泽园赐宴诸将,他自己还赋诗记盛。乾隆在写丰泽园记里说:瀛台“较之此园固为美观,而极土木之功,无益于国计民生”,丰泽园则“行一事而合于天心,建一园而合于民情”。当然这话里渗透着封建皇帝的十足虚伪,丰泽园的建筑也绝不能说明封建皇帝的上仰天意,下俯民情。但如果说瀛台上的建筑是飞阁流舟、金碧辉煌的话,比较起来讲,丰泽园里的建筑却还古朴敦厚,不尚华丽。毛泽东进驻中南海,便在“菊香书屋”工作生活了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