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普法泛言录
7551700000036

第36章 域外纪行(3)

如今印度共和国独立六十多年了,它的国营企业的重心是重工业,而轻工业被私人大财团的垄断资本和西方外国资本所控制。据20世纪90年代初统计,在众多家私人财团中最大财团有9家:塔塔财团占第一位,比拉财团占第二位。这两个大财团控制着印度的5家大银行的存款,占印度全国银行存款的67%。然而,印度的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却十分贫困。笔者在旅美期间看到一篇美籍华人女士随她的印度丈夫回印度探亲过程的报道,称印度的火车不仅速度慢,而且常常误点,车厢内的旅客拥挤不堪。它的许多中小城镇到处是便溺留下的污垢,苍蝇阵阵,老牛卧在公路上阻碍交通,无人问津,应该说印度式的民主是低效率的民主。即使这样,印度的经济快速崛起是肯定的。据报载,印度经济进入2010年,其年增长率为8.5%。又据摩根斯坦利专家预测:在未来3~5年内其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中国。但因市场经济改革起步晚,底子薄,GDP只是中国的1/4,故经济总量想要超过中国还需时日,但它有许多崛起的主客观条件:

一是印度有得天独厚的英语智力资源,为印度现代经济发展架起了国际通用语言桥梁。印度是印欧语系国家,国语为印地语,官方语言为英语。印地语的发音与纯正的英语相接近,何况昔日曾是老牌帝国英吉利的殖民地,语言的影响一直沿袭。现今的印度政界、知识界,甚至劳工阶层都把掌握英语作为迈向上层社会的重要工具。据统计,在印度,约有3亿多人能讲英语,占全国总人口的1/3。许多西方人很愿意去印度观光、旅游或经商,在这里找导游、问路、谈商业事宜语言方便。而今,印度国内大专院校每年有英语娴熟的50万名毕业生,其中40%具有工程或自然科学的学位。在西方国家有成百上千种热线服务电话,聘用印度人讲纯正英语为客户服务,他(她)们热情周到地向你介绍有关的商业信息。据报载,截至2010年,印度《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权利法》正式实施,预计该国将有1000万名辍学儿童直接受益。2008年,印度时任总理瓦杰帕伊提出了印度要成为“知识大国”和建立“知识社会”的主张。遂后发表《印度2020年愿望》,勾勒出印度致力于发展知识经济的基本设想。并将空间、核能、生物和信息技术作为印度高科技发展的重点,政府将大力扶持其发展。

二是印度的软件业发达,用软件业助推外包服务经济。这个国家把信息科技列入支柱产业,能编制软件程序的科技人员较多,这些科技人员在美国和欧洲就业很受欢迎。印度的软件产值约八成贡献给印度外包服务,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的办公应用软件都是由印度信息技术公司负责研发和售后服务。另外,印度人很注意保护知识产权,这对其高科技的发展与国际合作起到了助推作用。我在旅居美国期间发现,过去,美国银行对于来自民间众多的按揭贷款申请业务都由美国人自己干,现在信任并聘请印度人负责评估。在美国的印度人可以像美国人一样熟练地核对成百上千个美国乡村住宅的估价,核对无数家美国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文件资料等。近年来,许多西方高科技企业迁徙到印度搞科研,这是因为印度有很多廉价的软件科技服务力量,追求利润的外国科技开发商们感到在印度兴建类似美国硅谷的科技工业园很划算。目前,在印度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所占份额超过50%。印度外包服务业,包括软件外包在内的服务外包产业为该国创造就业岗位逾230万个,产值占印度生产总值的7%,占印度出口总额的近四成。被誉为“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成了印度外包的代名词。美国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说,21世纪软件大国可能是印度。截至2009年,印度已占据世界离岸信息服务业份额的65%和外包业的46%,致使近年来印度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三是印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电影业闻名于世。着名的宝莱坞(Bollywood)每年制作出的大片比美国好莱坞多,电影制片工业公司始终是印度招财进宝的稳赚行业。不仅如此,由于宝莱坞的名气大、工资低,吸引西方的许多电影公司来印度拍片或招收动漫、电脑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电影专业人才。这样,印度又可以获得大笔外汇收入。

四是印度医疗医药业对外开放,如今已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医疗机构与设施。印度是穷国,对本国没有过多的法定的医疗福利规定。

但在那里以最大的私立医疗机构阿波罗连锁医院为首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医护体系,医术质量较高,成本低廉,专门招揽西方患者赴印度医治、疗养、旅游、消费。近年来,西方的病患游客越来越多地涌入印度。仅此一项,印度年收入约15亿美元。例如,心脏病患者,选择在英国国民保障体系进行心脏搭桥手术,需要等半年时间,如需很快手术则需支付1.9万英镑(约合3万美元)。而到印度手术治疗,仅需花费约5000英镑(约合7700美元)。除医疗成本低之外,印度医护人员的英语很好,无语言障碍等,也是促使外国病人携家带口来印度医病、旅游的原因。

2007年,印度接待了45万既旅游又看病的外国人。印度医疗旅游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也有可能会使本国医疗成本上涨,让印度的穷人更加看不起病了。

印度当今被称为“金砖五国”之一,它是除中国之外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印相比邻的边界线很长。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上称印度为“身毒”,中国佛教是从印度传入的。改革开放后,我们为了发展自己的经济,习惯于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对近在咫尺的印度在国民情感上有所疏远,这也许是因其长期豢养与支持达赖叛国集团搞分裂中国的活动;也许是因为它狮子大张口吞噬属于中国的大片边境领土,并喋喋不休地反华所致。但中印两国人民毕竟要世代友好相处下去。毛泽东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明确指出:“印度人民是亚洲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伟大民族之一,它的过去的命运和将来的道路和中国有许多类似之点。”

古老而多舛的土地

从地形地貌上看,印度属于独立地理单元的南亚次大陆。从地图上看,它是一个倒三角形状,故有的学者将印度比喻为一只硕大的牛乳房,并将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兰卡比喻为从这个乳房中流出的一滴乳汁。其实,印度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印度在宗教、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众多领域的辉煌成就,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与印度虽然毗邻,但因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相隔,构成两种不同的文明,致使两国在历史上很少交往。许多中国老百姓仅知道中国佛教是从印度传进来的,至于说,古印度是怎样不断地遭遇外族入侵的,又是怎样的历经磨难,踣而复起的,知之不多。

一是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印度土着人已经创造了古老的农耕文明。约在前1700年,白种人的雅利安游牧民族由欧洲经中亚涌入古印度,先是定居于西北部的旁遮普一带。这时的雅利安人尚处于原始公社时期,初创“吠陀”文明。至公元前1500~前1100年,雅利安众部族又从印度河上游向印度东南方向征伐,抵达整个恒河流域,使身材矮小、黑皮肤曾创造古老农耕文明的印度土着民族,沦为白种雅利安人的奴隶,从而进入印度的吠陀文明的奴隶时代。这一切都在印度古老的诗歌、宗教典籍的《梨俱吠陀》中可见端倪。大约从公元前1000~前600年,印度社会所独有的种姓制度开始定型。根据雅利安人的婆罗门神教的教义,将印度社会分成四个“种姓”阶层,即掌握祭司作为神代言人的第一种姓“婆罗门”;军事、行政贵族为第二种姓“刹帝利”,这两个种姓为统治阶级;普通自由民为第三种姓“吠舍”;最低种姓“首陀罗”是由庞大的原土着民、战俘和犯罪的雅利安人组成,为附属于前三种姓的贱民。婆罗门教为巩固种姓制度,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例如,对古今印度都有很大影响的《摩奴法论》,它共有12章2070条,是印度人世世代代与生俱来的行为规范。其核心是种姓世袭、等级森严、互不通婚、贱民不可接触等。例如,“辱骂婆罗门种姓者,刹帝利应(罚金)100,吠舍(罚金)150~200,而首陀罗(最低种姓)应受肉刑”,等等。两千多年来,《摩奴法》曾经长期是印度教社会的法制权威,对于现代印度民间生活仍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波斯人入侵印度,印度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成为波斯属国,直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公元前326年3月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征军队践踏印度19个月,烧杀抢掠,但未能对印度进行有效统治。亚历山大在印度西北部的征伐削弱了这里众多部落势力,却为孔雀王朝建立与统一印度铺平了道路。

二是反对婆罗门教的佛教的兴起。公元前7~前4世纪是印度史上一个列国纷争、攻伐不休的年代。在16国不断争斗中,摩揭陀国逐渐崭露头角,最后力挫群雄,建立了孔雀王朝。这一王朝一统印度之后,国内呈现久违的和平景象,有利于思想、宗教界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也为佛教的诞生与发展造就了有利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佛教的兴起,其矛头主要指向波罗门教世代尊崇和维护的“种姓”等级制度。佛陀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3年,他早期传教活动地是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他作为佛陀首先从瓦解婆罗门教教义入手。婆罗门教义主张“梵”

是宇宙灵魂唯一的真实,自我或个人灵魂来自“梵”,整个客观物质世界都是一个幻觉,自我造就“业”:行恶业死后转生为第四种姓的贱民首陀罗,甚至转世为畜生;只有遵循婆罗门教的神规,行善业才能来世转于较高种姓,以至最后归于“梵”。新兴的佛教极力反对这种说教,认为一切众生在灵魂上平等,不需要通过特殊阶层引导,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修行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最低种姓的贱民也可以加入佛教修行。原始的佛教从性质上看属于朴素的无神论,很容易为广大奴隶阶层群众所接受。孔雀帝国传至阿育王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59年),大力支持并施舍钱财给寺庙,致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教派迅速发展成为徒众遍布印度境内的大教,并开始走向世界。这已是释迦牟尼圆寂几百年之后的事了。佛陀释迦牟尼圆寂后,佛教又发展了千余年,但因其部派纷争,宗出多门,加上婆罗门教的社会影响根深蒂固,受佛教冲击后适当地吸收了佛教的少许教义,演化为正统的印度神教,继续尊崇并保持传统的“种姓”制度。而佛教虽然在印度创始,但在这个国度里衰落得也很彻底,到我国宋朝,印度本国已无真正意义上的佛教了。

三是伊斯兰势力深入印度。公元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阿拉伯半岛统一为阿拉伯帝国,第二任领袖哈里发开始向外扩张并导致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公元711年穆罕默德·卡西姆攻下印度河流域信德等地进行统治。自公元1001年起,新兴于阿富汗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伽色尼王朝,在马穆德当政的26年当中,曾先后入侵印度17次,每次都大肆烧杀抢掠,许多城镇夷为平地。1186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廓尔王朝灭亡伽色尼王朝,使伊斯兰势力深纵到了印度的恒河流域。从13~16世纪,印度德里地区始终在外族殖民统治之下。此时的佛教已衰落,而印度教在与外族伊斯兰教的对立与冲突中,始终保持了“种姓”制度,固本不变。然而,伊斯兰教对印度文化,特别是在建筑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是沦为英国殖民统治190年。16世纪初叶,西方列强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开始东进染指印度。葡萄牙殖民者于1510年征服了印度果阿。进而荷、法、英在印度角逐。最后,英国殖民主义者胜一筹,在印度成立了东印度鸦片公司,并进行侵略。1757年6月23日发生了印英在印度普拉西之战,印度战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完全吞并了印度,形成了庞大的英印帝国,并培植了许多印度新生地主阶级,作为其在印进行殖民地统治的社会支柱。而印度抗英浪潮此起彼伏。特别是被印度人称作“圣雄”的甘地,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斗争策略的独立运动,旷日持久地游行、示威和静坐,从而动摇了英国殖民地的统治。1947年6月,英帝国主义在印度推行“分而治之”的“蒙巴顿方案”,公布了把英属印度分为印度斯坦(8月14日自治)和巴基斯坦(8月15日自治)两个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独立为共和国,从而结束英国在印度190年的殖民统治。

五是影响现代印度经济发展的两个瓶颈。首先从印度的历史变迁和宗教沿革来看,其阶级矛盾、宗教和教派矛盾是印度发展现代化经济最突出的瓶颈。印度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并为教派在议会中保留一定席位,联邦政府还为低种姓议员和学生预留一定的名额,旨在缓和社会矛盾的发生。但由于剥削制度和教派势力根深蒂固的影响,特别是自古以来存在的世袭种姓制度,不可能因此导致约7000余万最底层的贱民的被剥削阶级地位发生根本变化。实践证明,此举遭到了高种姓民众的强烈反对,并引发了巨大的政治危机。第二个瓶颈是这个国家家底薄、穷人多,拖延了印度的经济发展。据印度2010年4月18日公布官方评估数据,该国现有4.1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每天1.25美元贫困线以下。这几年印度总人口比以前多了1亿人,这就需要政府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扶贫。上述的历史与现实的两个包袱,对印度来说是个不轻松的课题。

印度统治阶级是中印关系的麻烦制造者

印度于1950年1月26日宣布独立伊始,便喜形于色地继承英国殖民主义在中国边界问题上书写的不光彩历史,至今还在顽固地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