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别让管理败在不会用人上
7552000000004

第4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管人用人必备的识人技巧(3)

作为管理人员,你要记住,工作是工作,不要把个人感情或者喜好掺杂到工作中,这是一个职场人士具备的常识。选拔人才以自己的好恶为主,合乎自己心意者就是人才,不合乎自己心意者就是庸才。那么管理者就会陷入了糖衣炮弹中,必将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所以,选贤用能,就必须保证选拔的公平公正的原则,把个人感情和好恶全都抛开,以公司的利益为主,按照公司的岗位要求选择合理的人才,并以实践加以检验,这样才能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招式6德才兼备才是真人才

一位企业家在选择、录用员工的时候,用的方式很是耐人寻味,企业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孝顺双亲?

在这位企业家看来,不孝顺的人就没有好的品德。没有品德的人,即便再有才能,也不能得到信任和录用。所以他们公司在选人的时候,首先看重的是德行。

当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人才,人才就好比是企业的发动机,少了它什么都运行不了。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一定切记,用人一定用德才兼备的人才,决不能让小人进入企业的核心层,即使这个小人身上有很多别人难以超越的才能。

人才是任何一个团队和任何一家企业发展的根本,和其他方面比起来,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强大力量,也是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努力开发的最核心资源。然而,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景象呢?很多企业并不缺能力高、学历高的人,甚至有的企业精英荟萃,可是让人迷惑的是,在这样的企业或者团队里,却面临着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甚至有的还惨遭淘汰。

仔细挖掘其中原因,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企业虽然能力高、学历高的人不稀罕,但是他们大多缺乏诸如忠诚、敬业、服从、正直、诚信等优良品德,而一个优秀的员工,是必然要具备这些品质的。试想,一个员工人品普遍低下,企业充满重重矛盾、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损公肥私,又怎能发展壮大呢?

在用人唯德这一点上,晚晴着名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就有一双能够看清手下的人的眼睛。

曾国藩提出的“德”,含义十分广泛,包括:忠诚、踏实、正直、勇敢等。他一再强调,要“于纯朴中选拔人才,才可以蒸蒸日上”,他所说的“纯朴”,指的就是朴实、诚实等优秀品质。他曾经指出:“德,就要能够在政治上,忠于自己的信仰与事业,并心甘情愿地为这个信仰和事业竭尽全力;生活作风上,要能够质朴实在,吃苦耐劳;精神面貌上,要能够有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

一天午后,曾国藩的府邸来了3个年轻人,但是曾国藩没有立马就接见他们,而是将他们“晒”了一段时间,故意让他们在大厅中等待,直到黄昏,曾国藩才出来见他们三人。

经过一番了解,曾国藩知道了,这3人都是曾国藩学生李鸿章举荐过来的,希望曾国藩能够重用他们,为大清朝做出一番业绩。而曾国藩有意迟迟不见他们,就是想对他们三个人进行一番考察,来了解三人。

他在暗处观察他们的一举以动,发现三人有不同的举动:第一个人在屋子内四处观望,第二个人老老实实地坐在椅子上,第三个人一直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天际流云。时间久了,前两个人露出不满的神色,第三个却一如既往,十分平静地观赏周围的景色。

这一切让曾国藩对他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随后便走到大厅,和他们交谈了起来。经过一番谈话,曾国藩对他们又有了新的看法:不住观察屋子中摆设的年轻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那个一直坐着的人,一言不发;四处欣赏风景的人,是不发言则已,只要一出口,都是些惊人言论,见解十分之高,偶尔还会出言顶撞他。到天色渐晚之后,他们就起身告辞了。

等到他们离开之后,曾国藩对他们职位的安排心里有了数,结果让人很是意外:那个敢于出言顶撞自己的被派往军前效力;那个沉默寡言的人负责管理粮草;而那个说话滔滔不绝的年轻人,则被安排了一个闲职。

对曾国藩的安排,众人十分的不解,就来问他原因。曾国藩解释说:“那个和我聊得来的年轻人,在大厅等我的时候,就在四处打量屋里的摆设,以此揣测我的喜好。大家等久了,只有他抱怨最深,但见了我之后,却对我十分恭敬。可见,此人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物。所以,不能委以重任。而那个沉默寡言的人,虽然对我唯唯诺诺,全没半分魄力,但性格沉稳,正好可以用来管理钱粮。而那个敢于出言顶撞我的人,我让他等了那么久,他却毫无怨言,甚至还有心情观赏天际浮云,可见他的淡定从容,有大将之风。同时,面对我这样的高官,他还能不卑不亢的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见道德高尚,是罕见的人才,我当然要提拔他。”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眼光是十分独到的,被他提拔的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曾国藩在用人上,能够意识到识才、选才、用才的相互作用。对一个人才的任用,首先懂得识别,进而根据对人才的了解,进行甄选人才,最后再任用人才,将他们分配到合适他们工作的岗位上。

曾国藩识才、用才的标准是以德为首,他的做法值得当今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借鉴。作为企的管理者,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就要学习曾国藩这种“先重德,再重才”的原则。假如,企业的管理人只单单的重视员工的才能,却忽视了员工的品德,只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意大利着名诗人但丁,曾经留下过一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一个人知识不全的话,可以用优良的道德品质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无法用知识面去弥补。”才能的缺失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他人的教育来提升。但是道德的低劣,不论是怎样都无法弥补的,因为一个人的管理,要是在心中根深蒂固的话,就很难改变了。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在选用人才时,不要一味的重视才能。

招式7请相信那些有信用的人

小王是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工作已有两年,因为厌烦公司的种种制度,于是想再换一家单位。因为他有研究生的学历,并且也有工作经验,于是很快就被天津某教委直属教学研究部门看中,前期月薪为三千元,二个月后上班,小王高兴地签下了聘约。

这两个月的时间,小王来到了北京游玩,同时顺便到几所大学询问招聘教师的情况。非常凑巧,北京正有一所大学需要小王这专业的研究生,月薪可达四千元,并且提供教师宿舍等。面对这个诱惑,在进行一番权衡比较后,小王动了毁约的心思。第二天,小于给天津那家教学研究部门打去电话,说自己不想去干了,并愿意交纳违约金,天津这边回复说没什么意见。

然而,正当小王高兴地到北京这所大学签约时,人事处长看完他的求职信后,当即将其个人资料输进了人事管理档案。处长通过联网查看小王档案后后,立刻对小王说学校不能录用他。小王急了,就问原因,原来天津那家单位也将小王的签约情况输进了档案。处长说,你在那边签了两天就毁约,我们学校不会录用随意毁约的人。

这个时候,小王才感到了后悔,然而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怨自己太重待遇,随便毁约,忽视了信用,以致得到了这样的苦果。

宋朝周敦颐说:“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那么,一个公司如果缺乏具有信用的员工,那么这个公司的发展将会举步维艰。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员工的信用问题越来越引起领导的重视。作为管理人员在辨别人才、应用人才的时候,那些有信用的人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般来说,失信于人的人不仅显示你品行不端、人格卑贱,即使这是一种自毁前途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失信者或许得到了一定的利益,但从长远看来,只是种不顾长远的近视行为,最终只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试想,一个对自己亲人都不诚信的人,让管理人员如何去相信他。做人之道,靠的就是诚笃守信、取信于人。在与人交往时,如果一个人说话算话,诚实守信,那么其他方面的缺点我们可以选择忽视,当然这只是一些不会危及根源的缺点,反之,如果失去了信用这个屏障,那么就没人愿意与他共事和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