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杰出孩子的30种表现
7552500000023

第23章 喜欢冒险,尝试用不同方式去做同一件事(2)

整天跟孩子灌输“有勇有谋”是没用的,孩子未必能听懂,你说的多了,他们还会觉得你轻视他们,遇事更爱逞强。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做事有胆子却没脑子的时候,要挑最恰当的时机给他指出来。

讲故事也是一个好办法,找那些因为谋略不当而失败的故事,让孩子分析“这么勇敢的人,为什么会失败?”故事结局的悲惨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在惋惜之余重新思考“勇气与谋略”这个命题。

2.指导孩子三思而后行

孩子常常会对自己的失败原因百思不得,自己肯定是有勇气的,而且有别人不具备的想法和勇气。也不能说是头脑发热,做事之前也有想过。孩子迷茫,家长就该出场了,要告诉孩子,做事前转转眼珠,想几分钟未必叫做“想”,“想”要全面,要有目的。

三思而后行才是最佳的做事态度。三思,就是指做事情之前多想几次,多思考一些。想想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什么样的结果是能够接受的,怎样才能避开最多的困难,节省最多的时间……如果孩子在行事之前,首先考虑这些方面,并定下计划,他就能给自己的勇气套上一层“盔甲”,保护他的决心能够顺利进行。

3.多经历一些挫折

智慧这种东西不是别人讲出来的,父母总想把自己的经验全都教导给孩子,但是,一来你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孩子的情况;二来人与人个性不同,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处事方式。让他多经历一些挫折,能够加速他的成长。

当你的孩子一次次鼓起勇气,又一次次遭遇失败时,你可以帮他分析错在哪里,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在打击面前,孩子很容易听懂接受,再做事的时候,他会自己提醒自己不要那么急切,凡事要有计划,要仔细,而不是凭借勇气一个劲向前冲,没准前方就是死胡同。

另外,要让孩子明白勇气的真实含义,有些孩子看上去懦弱,但在关键时刻他却能像个大人一样,有担当,有勇气——勇气应该用在最关键的地方,而不是血气方刚的逞强。还要鼓励他多试几种方法,哪怕是听上去根本没有道理的方法,另辟蹊径,有时也能带来不一样的成就。

让孩子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厌烦这样一种人:他们说不上有多坏,也没做过坏事,但他们没有原则,别人说什么他们都附和,不论是好是坏,也不敢发表一句言论,就怕说错话得罪人。他们时而在别人的矛盾中和稀泥,充当和事老;时而左顾右盼,两边观望,做根墙头草。他们的一生都在懦弱与观望中,小心翼翼地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假如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也成了一个老好人,在人际的夹缝中憋屈的生活,你是不是觉得无法忍受?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他有没有这方面的征兆?在父母责备他的时候,他是不是明明委屈,也不敢顶嘴?在和小朋友吵架的时候,他是不是不敢说出自己的看法,就怕别人生气?

虽然现如今中庸的思想充斥着这个社会,也有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乖乖的听话,不去招惹是非,听话的孩子很受家长的欢迎。但这其实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因为孩子还小,独立完善的性格还没有养成,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听话,不要惹是生非,会淡化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即使在将来长大后,往往会对事情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很容易受到别人观念的影响,性格也会留下缺陷。

而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孩子,也许会给家人带来一定的麻烦,但孩子能够在这些麻烦中快速成长,甚至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培养孩子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则会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分辨方向,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人的一生要学会爱恨分明,敢做敢恨,做一个菱角鲜明的人,这样才能完善人的性格,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一个“傀儡”。

丘吉尔是一个混血儿,也是后来英国颇受争议的首相,因为丘吉尔的性格过于鲜明,他敢爱敢恨,后来就是在这种性格的带领下丘吉尔引导英国走出困境。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是英国着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性格爱恨分明的人,他不惧怕嘲笑自己的对手,也敢于口吐狂言,他曾经说过,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当上英国的首相,被人们戏称为“伟大的急于求成的年轻人”。丘吉尔敢爱敢恨的性格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形成的。

生活中,有些父母出于爱惜孩子,不舍得孩子受伤或者受别人的影响,而一再教导孩子做一个“好好学生”,天长日久,这些孩子也就慢慢地失去了其鲜明的性格,成为“没主见”的人,甚至见到一些让人愤怒的事情,孩子的脸上还是面无表情。错误的教育方式,扭曲了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留下了缺陷。因此,为了孩子着想,每位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对社会发生的事情孩子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着自己的爱恨,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地汲取知识和增长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其好处的。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众星捧月的环境里,被父母层层保护起来,性格当中缺乏一些品质,如勇敢、坚强、冒险精神等。随着孩子的慢慢成长,孩子性格里的胆小和懦弱慢慢暴露出来,比如怯弱、腼腆,不爱说话,在幼儿园中和小朋友在一起也比较孤僻,不大合群,甚至上课连举手回答问题都不敢,遇到困难只会哭哭啼啼的,当父母意识到这些危害的时候,再去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多数时候为时已晚。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要全面保护孩子,甚至禁止孩子伸出正义之手,父母在平时应该给孩子灌输一些勇敢的理念,让孩子知道,很多恶势力并不可怕,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在吓自己,鼓励孩子不管其他孩子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还是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都要积极地伸出正义,鼓励孩子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有克服胆怯的勇气,会给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那么,如何培养孩子敢爱敢恨的性格?

1.说出自己的感想

有些孩子从小就显露出温吞的一面,当别人招惹他,明明别人不对,他基于“不想惹事”、“害怕”等等想法,不去制止别人,这就让别人觉得他软弱可欺;还有在谈论问题的时候,他们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害怕会与上一个人不同,被人觉得是在唱反调,这就让人觉得他毫无主见……这样的事越来越多,孩子渐渐习惯了缩头。

想要孩子敢爱敢恨,先要孩子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让他明白,只要有礼有节,直白并不会伤害别人——即使会伤害别人,也不能因此放弃自己表达意愿的权利。喜欢、讨厌、坚持、反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放在心里,在多数时候,不妨坦白地说出来,这样别人才会了解你,意识到你的存在,知道下一次应该听你的声音。

2.要有正义感

多数孩子都有一种朴素的正义感,虽然胆子小,却总能在关键时刻伸张正义。但是,由于过分担心危险,当孩子想冒险时,有些家长会大声地训斥道:“掉下来就没命了!”“你想找死啊!”这很容易扼杀孩子的冒险精神,也就剥夺了培养孩子勇敢品质的机会。

在遇到不公平的事情的时候,家长不应该阻拦孩子,但一定要对危险成分做一个客观的估计,保证孩子的安全。有正义感的孩子常常成为孩子们的“领袖”,因为正义感让孩子更有责任感,更有原则,并让他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会做出格的事。

3.明白自己的实力

佛里察说:“小心就是勇敢的一个重要部分。”培养孩子爱憎分明,也要让他学会估量自己的力量,不要鸡蛋碰石头。例如,看不惯一种行为,说出来固然是一种方法,如果说出来不能改变情况,或者只能使情况变得更糟,还不如不说,等到自己有实力的时候,亲自改变。在敢爱敢恨的基础上,如果加上智慧,孩子就拥有了健全的人格。

做人也是如此,不论什么时候,有自知之明的人,总是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因为他们不会冒进,不会贬低自己,他们在做事之前,就能把事情结果预料到十之八九,这样的人也会冒险,但这冒险是有胜算的,而不是像一个赌徒,等待未知的命运。你的孩子现在也许不懂这个道理,但是,让他知道自己有多少知识、多少力气、多少能量,可以大大减少他闯祸的次数,在他“见义勇为”的时候,也能增加他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