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杰出孩子的30种表现
7552500000030

第30章 你永远不知道,在老人面前他是多么乖巧可爱

百行孝为先,不论家长还是孩子,都要尊重、爱护老人。让孩子多多接触老人,既能安慰老人寂寞的晚年生活,又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培养孝心。而且老人经过一生的努力和拼搏,往往对社会和事情有着独特而成熟的看法,值得孩子们学习。

多让孩子陪在老人身边

你也许已经发现,我们国家正在进入老龄化阶段。可是,因为生活的忙碌,我们陪在老人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对于退休的老人而言,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孤独的感觉也越来越深。如果常常让未成年的孩子陪在老人的身边,既免除老人孤独寂寞的感觉,也使孩子的父母减少对孩子的担心,更加专注于工作。

前边已经说过,孩子的学习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孩子之所以在某些方面与父母是相似的,就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和父母一致的处事观念和生活习性。让孩子多陪在老人身边,模仿老人们经过一生的奋斗磨炼出的思想和行为,这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李先生和李太太结婚后,一直恩爱无比,但是,最近却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了口角。李先生坚持让五岁的孩子多多待在老人身边,建议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帮忙带孩子。李太太却认为老人们的观念太落伍,而且有溺爱孩子的可能,她说为了孩子的将来,应该自己带在身边才能放心。夫妻俩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将孩子送到老人身边一段时间,看看成效如何。

孩子在爷爷奶奶身边一待三个月,李太太发现,孩子似乎懂事了不少,特别知道心疼爸爸妈妈,打电话的时候也会用软弱的声音嘱咐爸爸妈妈注意身体。每次回家,还会把爷爷交给他做的木工活带回来,给父母当礼物。说起话来也像个小大人,头头是道。

李先生说:“怎么样,我就说我父母虽然不是教授,但一辈子的经验,怎么会不懂教育孩子?”李太太也收起了自己的疑心,安心地将孩子寄放在老人那里,专心打拼事业。

俗话说:“姜是老的辣。”存蓄时间越久的酒,打开时其味道就越迷人。老人就是这样的一桶酒,在多年的社会历练和职场生涯中,老人在时间中渐渐掌握了一些世事发展的规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这些方式都是经过时间的考验,是成熟有效的方式。

所以还在待在老人身边,有利于孩子模仿老人的为人处世方式,并从老人丰富的社会经验中汲取营养,在老人的影响下培养自身健全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为孩子的成长垫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老年人往往有经验有能力去帮助孩子摆脱身上的缺点,让孩子朝着幸福完美的方向进步。孩子在老人身边的时候,父母应着重教育以下几点:

1.尊敬老人

不要光想着享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宠爱,时不时帮老人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多让他们讲讲自己的过去,记得给他们买一些小礼物,这些事都能让老人笑逐颜开。

小孩子喜欢撒娇,喜欢缠着老人,有时候会叫老人“老头”、“老太太”,在孩子看来,这是一种亲热的叫法,不过,父母必须马上纠正他们:亲热可以,但要在礼貌的范围内亲热。不然外人听上去,还以为这个孩子多没教养,这家的老人多受气。

2.听老人讲那过去的事情

孩子的记忆往往会随着年龄加深。相信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别人说起几十年前的事,你会跟着说得起劲,还会补充不少细节,加入不少见解,细细回味才知道,这些都是小时候爷爷奶奶讲给自己的,原本以为忘记的事,原来就睡在潜意识当众,一点刺激,它们全都苏醒过来,成为你的知识。

老人的回忆就是一部历史,多让孩子听听老人们经历过的事,这些东西比历史书上讲述的更加和蔼可亲,外加可信。孩子就算当时不理解,也会牢牢记在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有新的认识和发现。而且,老师讲过去,常常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让这些过去富有哲理性,给孩子更深刻的熏陶教育。

3.不要嫌弃老人的唠叨

孩子们稍微长大一点,就会觉得老人们太喜欢唠叨,管的事情太多,太细。这个时候,你需要给孩子补一节课。要让孩子知道唠叨是老人的特性,所有老人都会唠叨,作为小辈,不应该在老人唠叨时大喊大叫,表示自己不耐烦。

还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会变唠叨,如果不想将来被自己的孩子嫌弃,就要在现在学着有耐性。至少,要让孩子做到不去当面顶撞老人,不和老人对着干。可以教导孩子一些“阳奉阴违”的技巧,既让老人开心,又让孩子高兴。

4.警惕溺爱

隔代最亲,老人对孙儿辈的孩子有难以控制的保护欲和喜爱,最显着的体现是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老人们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有错,明明哭的是别的小朋友,他们还是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不分青红皂白的溺爱,刺激了孩子飞扬跋扈的心理。

更可怕的是,孩子们会因为爷爷奶奶的宠爱,开始不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他,他就去老人们面前诉苦,让老人们“做主”,让你哭笑不得。记住,绝对不可以助长这个风气,要让他们知道父母的权威,做错事就要被批评受罚,即使老人们出面干预,也不要手软留情面——如果他们去老人面前告状,你要处罚得更严厉。几次之后,孩子们再也不敢跟你打“老人牌”。如果因此得罪了老人们,你也要做好挨说的准备,谁让你动了他们的心肝宝贝呢。

5.纠正常识

有时候,老人的教育会让你无比头疼。他们会把五十年前的常识灌输给孩子,你会觉得你与孩子本身就隔了二十几年代沟,现在,你的父母再给这代沟增加一倍的时间。

对于老人的错误,要技巧性地跟孩子说明。要告诉孩子在“爷爷奶奶的时代”,生活是什么样子,在“爸爸妈妈的时代”,生活又是什么样子,而现在是“你的时代”,你应该探索自己最应该做的是什么,而不是盲目地听别人的教导。

父母做出好榜样,要懂得尊重老人

有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恶媳妇总是敲诈自己的公公婆婆,不但从他们那要东要西,还动辄责骂他们不干活、老不死。不过,这个恶媳妇对自己的儿子倒是好得不得了,有什么吃的穿的都先给孩子,所有的钱都想给孩子留着,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有一天,这个女人问自己的儿子:“妈妈对你这么好,长大了,你怎么报答妈妈?”儿子顺口说:“当然是让你住在最小的屋子,给你吃剩饭,还要每天骂你。”女人勃然大怒,训斥孩子,孩子哭闹道:“你不就是这样对待爷爷奶奶的!”

从此,恶媳妇再也不敢随便欺负公公婆婆,她突然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看在孩子眼里,都是孩子效仿的对象。

虽然是个笑话,却折射了一部分人的心态:人们不重视老人的时候,却总是希望孩子孝顺自己。其实孩子不懂得尊重老人,虽然其自身性格因素也是影响的一部分,但重要的还是父母的教育,如父母太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只会接受爱,而不懂得给予别人爱,不少父母自己本身就缺乏爱心,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当然就不会有爱心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其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在孤独中长大,造成了性格上的缺陷。所以要想孩子尊重老人,首先就需要父母做出好的榜样。

孝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人们提倡孝道,提倡人伦,提倡父慈子孝。外国人经常诧异于中国人浓烈的亲情意识,那斩不断的血脉纽带维系着人们的关系,让人与人之间始终温情脉脉,而西方人过于强调独立和自由,父母孩子之间权利、义务明晰,互不相涉。很难说清哪一种亲情关系更理想,但东方人更习惯享受温情,希望自己是孩子的避风港,也希望自己能够“老有所养”,把孩子当做将来的依靠。

从小就教给孩子“孝顺”的观念,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孝顺父母;二是要让孩子尊重上一辈的老人,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心。懂得教育的父母要求孩子尊重老人,甚至在表面上来看,孩子对老人的孝顺,比对父母都多。

孩子的习惯来自父母,今天,你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明天,他们就会如何对待你。如果母亲是个孝顺的女儿和媳妇,即使家里生活困难的时候,她也不会忽略对双方老人的礼数,会专门攒钱为老人们购置换季的衣物、生日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那么孩子也会效仿她的做法,今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父母。有些传统,就是一代传给一代,什么样的上梁,才有什么样的下梁。那么,如何教导孩子孝顺老人?

1.什么事先想着老人

供养和孝顺父母是儿女的责任,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给他灌输“孝道”。例如,孩子与老人住的近,家里不论做什么好吃的,都要对孩子说:“别吃,先给爷爷奶奶送去!”用不了多久,只要有什么好吃的,孩子第一个念头都是:“先给爷爷奶奶!”而且不要小看小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给了爷爷奶奶,他们也会想到爸爸妈妈。当老人们看到自己的孙子孙女有什么事都想着自己,心中的欣慰可想而知。

2.帮老人做事

老人家年纪大了,难免有个头疼脑热,手脚不方便,做家务也不那么利索。如果在同一个城市,子女应该定期带着孩子去老人家,帮老人大扫除,帮老人买菜,帮老人做一顿喜欢吃的饭菜。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知道有小辈在的时候,不应该让老人动手。

有的老人疼孩子,一看到孩子来自己家,什么都舍不得让孩子做,这时候你就要劝父母:“孩子虽然小,也应该让他学着点,何况孝敬爸爸妈妈是天经地义的。”绝大多数老人都不会反对“被孝顺”,自然也就由着你,还会在心里夸赞你。

3.什么事先和老人商量

为人儿女已经成人,很多事根本不需要和父母商量,但是,如果做事之前先参考一下父母的意见,也许能得到很多有益的提示。就算父母说的没什么用处,你提前问一声,也是尊重了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大慰老怀。

父母做什么事先和老人商量,也会影响到孩子,他们有事也会先问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亲子间的贴心程度,而且,人多智慧多,多一个人商量,想到的主意也许更实用,更有效。

4.照顾好自己

老人操劳一辈子,很大程度都是为了子女,子女有稳定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想让老人放心,就要学会照顾好自己,对待孩子也要同样要求。尽量在老人面前表现出他们成熟、稳重、聪明的一面,会让老人不操那么多的心,这就是最大的孝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想要有孝顺的儿女,首先就当个孝顺的儿女,想要孩子今后怎么对待自己,现在就怎样对待家里的老人。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父母的优点与缺点,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尽量“表现”得好一些,你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