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杰出孩子的30种表现
7552500000031

第31章 他的幽默感经常惹得大人捧腹大笑

在人群中,你的孩子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开心果,还是谁都不能碰一下的小哭包?适当的幽默感能给生活带来情趣,保持孩子的乐观心理。不是所有人生来就具备幽默细胞,家长应该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懂得幽默、接受调侃、变得更达观。

让孩子变得幽默一点

超超今年九岁,刚上小学三年级。在家里有一个习惯,就是父亲的茶都由超超来倒。有一次由于急于上学,超超倒完水后就直接端起杯子,完全忘记了水的温度,只听他“哎呀”一声,他被烫得叫出声来,杯子落在了地上,茶水到处流动。超超十分害怕,因为父亲对他很严格的,这次摔坏了杯子,不知道父亲会怎么对待他?他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等靠近父亲了,超超开口说,“爸,我为你倒了五年的茶水,打坏了一只杯子……”

父亲被超超的话逗笑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很和蔼地说:“那你就再为我倒五年的茶水作为补偿吧。”见父亲没有生气,超超悬着的一颗心总算平静下来。

如果你的孩子有幽默感,没事就跟你开个玩笑。恭喜你,这个孩子有超级良好的心态,他的人生不论成功与否,都会是快乐的。比起那些动不动“酸脸子”的孩子,会做鬼脸、会开玩笑、会逗人开心的孩子太可爱了。就像故事中的超超,以自己的聪明幽默化解了可能到来的责备,真实个小机灵鬼!当然,父母的配合也很重要,试想超超的父亲如果板起脸说:“做错事竟然还耍贫嘴!”超超恐怕再也不敢卖弄他的幽默细胞了。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懂幽默,不是所有孩子都想幽默。有些孩子总是愁眉苦脸,小小年纪就开始伤春悲秋,让你不禁郁闷:“这么点孩子,能有多大的愁事?真是没事闲的!”俗话说:“积极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要引导孩子具有幽默感,首先父母就要有笑对一切的能力,爱笑的父母能够让孩子看到省中轻松快乐的一面,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心态,并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向幽默方向发展。

日本着名的作家大江健三郎就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养成了幽默感,他在文章中提到:在他很小的时候,他非常惧怕死亡。有一次因为生病住院,他哭闹不休,不让家人离开。无奈,母亲只好对他说:“放心吧,如果你真的死了,我会把你再生出来。”于是,他有点安心,他甚至跟母亲说:“假如将来的我出生后,我会叫他好好学习现在的我。”那次病后,他就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辞举动,为将来的“自己”做个好榜样。母亲这样智慧的教导孩子,最终使孩子摆脱了害怕死亡的阴影,而且培养了孩子的幽默。一句话,孩子的幽默,还是要靠父母来培养。家长应该争取做好下边的工作:

1.轻松的家庭氛围

创造一个幽默的家庭氛围,首先要从父母做起,父母常常面带微笑,对孩子的失误,善意的调侃,而不是严肃的批评,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有些人天生没有幽默细胞,不必勉强自己去讲一些半生不熟的笑话,只要保证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和谐、理解、轻松,就是滋生幽默的土壤。

2.喜剧教育

现在的父母喜欢危言耸听,动不动就吓唬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扫大马路。”这就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式,生命如果总是被压得紧紧的,连喘口气都不行,这样的孩子从小就有一种强迫感,虽然会对自己要求高,但也容易心理失衡,经不起失败。

最好的教育应该让孩子懂得生命的本质:不论是拼搏还是漫步,无论成功失败,都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可以是一种享受。而面对生命中的苦难,则需要乐观向上的精神。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们这没什么,人生的乐趣就在于一次次重新开始,何况“有的人还做不到你这种程度”、“你只是没走稳摔了跟头,不是不会走路”,让孩子的内心永远是光明的,勇敢的,这就是“喜剧教育”。

3.收集幽默素材

想要学习真正的幽默并不容易,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见闻,幽默起来才能让人接受,让人愉快。平日就要注意收集幽默素材,觉得好笑的句子,好玩的事,都可以让孩子记下来,还可以经常看看笑话书、幽默大全之类的书籍,让自己的思维更活跃。没有人能一开始就达到妙语连珠的效果,需要长久的收集和积累。

4.学习自嘲

自嘲,就是自己跟自己开玩笑。在人群中,懂得自嘲的人一般人缘都特别好,一来,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失败,并用幽默的方式与人分享,让人觉得开心之余又很开心;二来,嘲笑自己总比嘲笑别人好,特别是当别人倒霉的时候,用自己的倒霉事冲淡一下气氛,逗别人破涕为笑,这样的人怎么会不受欢迎?

小孩子想要学习自嘲,必须由大人在旁边示范、指导。因为自嘲者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否则就会变成抱怨。自嘲者在本质上是自信、积极的,他们以一种幽默的心态化解生活上的各种烦恼,当孩子面对烦恼时,你可以不断对他灌输“也不是很糟糕嘛”之类的观念,让他自己也学会开解自己。

5.幽默要有分寸

幽默如果失去分寸,就成了刻薄。特别是打趣别人时,如果没有掌握好尺度,很可能让别人难堪,恼怒。小孩子说话最容易没轻没重,看到个胖子,也许会说一句“不知道能不能把门塞住”,还自以为这是幽默。一定要给孩子规定幽默的范围:不要拿别人的缺陷、缺点打趣,更不能开低级玩笑。

当孩子练习幽默的时候,难免也会遇到冷场,或者不合时宜,比如别人正在烦恼,他说几句自以为幽默的话,让别人更闹心。这个时候最好告诉他别人的不悦,这样他才能知道怎样达到幽默效果,怎样说话会有反效果。

读懂孩子的冷笑话

“一块三分熟的牛排去逛街,碰到一块五分熟的牛排,为什么他们不打招呼?”

“因为它们都‘不熟’嘛!”

近年来,冷笑话成了潮流,不论是生活上还是网络上,很多人热衷讲冷笑话,挖掘冷笑话。冷笑话的本质,类似于十几年前风靡大街小巷的“脑筋急转弯”,在独特的思维回路上,透露了讲笑话人的幽默和狡黠。

也许你不是一个赶潮流的人,根本不知道冷笑话的“笑点”在哪里,当大家都在笑的时候,你只觉得莫名其妙:“这到底有什么好笑的?”但你的孩子可不这么想,他们会津津有味地互相“冰”着“冻”着,说:“好冷啊!”笑成一团。他们还会把从别人那听到冷笑话带回家,讲给你,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在犯神经,他们是在逗你呢!

强强的父母都是工薪族,平时上班工作很劳累,常常会忽略孩子的需求。有一次,强强的父亲下班后,坐在沙发上,强强欢喜地坐在父亲的旁边,他说:“爸,我学了一个冷笑话讲给你听吧。”

父亲简单的应了声。强强说:“面包超人走在路上,走着走着,面包超人就没了,为什么呢?”父亲没有回答,强强追问:“为什么呢?”

父亲还是没有回答。强强有些失望地说:“因为面包超人觉着太饿了,就把面包吃了。”父亲还是没有笑。父亲说:“强强乖,自己玩积木去。”

直到孩子上学后,和班级里的其他孩子相比,强强显得木讷,不敢与同学之间互开玩笑,强强的父亲才开始着急起来。

看,因为听不懂孩子的冷笑话,不能及时回应,或者家长认为没必要培养孩子耍嘴皮子的工夫,只要孩子把话清楚说出来,别人能听懂就行了。但是孩子往往是以父母为榜样的,一旦其冷笑话得不到父母的赞赏,孩子就会觉着索然无味,家长的反映往往会影响孩子沟通、交往甚至思维的能力。所以在平时一定注意聆听孩子的冷笑话,并作出回应。

也许在你传统的印象里,“冷笑话”与“幽默”并不搭边,甚至称不上真正的幽默,只算得上耍贫嘴。其实,谁也没有规定幽默的内涵、定义,何况,世界闻名的幽默大师卓别林,不也会耍贫嘴?我国代代相传的相声艺术,本质上不也是口头上的智慧?当你的孩子追赶潮流,试图让自己更幽默时,千万不要泼他的冷水。那么,如何听懂孩子的冷笑话?

1.主动了解

每一种潮流都有它的含义,既然大家都在赶,你也不必做“举世皆浊我独清”状,主动去了解一下,翻翻网上的冷笑话集子,下一个《冷笑话大全》在手机里,坐车的时候翻上几条,很快你就能明白什么是冷笑话。而且,冷笑话的本质是一种幽默,好的冷笑话能带给人愉悦的心情,用它们调节一下你枯燥繁忙的生活,让自己笑一下,何乐而不为?

2.主动询问

当孩子讲了一个冷笑话,你根本不知道哪里好笑、又不想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时,傻笑并不是最好的选择,那更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讲的一点也不好笑”。你可以自嘲地说:“哎呀,跟不上时代。”然后请孩子讲一讲这个笑话究竟怎么回事。孩子都愿意当“大人的老师”,他们会热情地给你讲解,并笑个不停。这时候,你就配合着笑吧,准没错。

3.给孩子提个醒

如果孩子追潮流追过了头,说话就想讲个冷笑话逗人笑,这时候你要予以制止。冷笑话虽然重要,正经说话更是要紧事,孩子年幼,脑子如果整天被这些东西占据,他也许抛弃常识,整天都在研究如何让人“发冷”。你可以善意地说一句:“太冷了,温度受不了了!”提醒他适可而止。有时候笑话内容太过荒谬无稽,你也要将正确的告诉他,不要让他被误导。

总之,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是在为孩子的未来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他们能够接受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愿意正视成功与失败。要把握其中的分寸,不要让孩子幽默过了头,变成讨人厌的贫嘴贫舌。当他非要跟你耍嘴皮子的时候,也要斥责一声:“有点正事!”不然,孩子会把你的沉默当做鼓励,更起劲地卖弄他的幽默,让你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