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心中想法表达自我,是自主学习的第一个步骤。要鼓励孩子多说话,敢说话,即使他说出的话引人发笑,或者荒诞不经,也不要斥责他“胡说八道”,孩子能够说出心中的想法,证明他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意识。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说话,当你发现他对某个事物感兴趣,就要主动和他交谈,启发他说出对事物的看法,这个时候,讨论是最好的方式,能引起孩子最多的思考和表达。对于他想法中的不恰当之处,不要直白地说明,而要委婉的提醒。对于孩子的疑问,更要耐心解答,这样孩子才更愿意对你表达心中的想法,进而形成表达的习惯。
2.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少成年人都体验过某种遗憾:想要去看的电影,没在最适合的年龄看,以后再看,就再也没有那种感觉;想玩的游戏,因为太忙没有时间去玩,过后再也找不回那种童真……想做的事,就要马上去做,这是很多成年人对人生的感悟。
把这种感悟告诉你的孩子,让他从小就能牢牢把握自己的生活。不论他想做的是什么,只要力所能及,都要鼓励他尽快尝试,这会让他养成想到就做的习惯,摆脱延迟症,而且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喜欢拖拉,有超前意识,他们最知道在什么时间,自己该做什么。
3.对待错误,技巧教授处理方法
让孩子主动改正错误,也是培养自主性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当你发现孩子偷了别人家的东西,直接打骂固然有效,但如果给他多讲几个关于诚实的故事,告诉他:“拿了人家的东西记得放回原位。”他自己就会偷偷摸摸把东西放回原处,既达到目的,又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父母要明白,让孩子自己学会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好过随时在他身边监督,提醒,强迫他改正。
4.锻炼意志
有志者事竟成。想要为自己做主,就要有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否则,自主就是一种空想。教导孩子不要受别人的影响,也不要被他人干扰。
意志力的本质,是一种“自我管理”,是目标与决心的结合,中间过程则要注重计划性和统筹性。要从小事上锻炼孩子的意志,定下一个相对有难度的目标,然后制定计划,克服中途的惰性和困难,按时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已经理解了意志的重要。
父母还要注意,当有些事你确定孩子不能做,孩子又偏要去做的时候,不要粗暴地喝令他,而要用讲道理的方法,告诉他为什么不适合做这件事。例如,五六岁的孩子想要试着做家务,你可以让他扫扫地擦擦桌子,如果他非要去倒开水,你就需要告诉他:“你的力气太小,手劲不够,也许会把壶打翻,烫到自己。再过一年,你长高一点,就可以做这件事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做主,是要量力而行,而不是逞能。
不要剪掉孩子梦想的翅膀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妈妈在屋里做饭。等饭熟了,妈妈大声呼唤孩子回来吃饭,孩子对着月亮信口回答,说我要去月亮上玩。妈妈听了认真回答:去吧,我的孩子,可是别忘了回来吃晚饭。
这个小男孩后来真的上了月球,他就是前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
每个孩子都是爱做梦的,有的梦亦幻亦真,有的梦天马行空,有的梦奇思妙想……对于这些千奇百怪的梦,大人也许认为他们很幼稚,但在孩子眼中,它们个个如珍宝。做父母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好孩子的梦,也许他们的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是只要一个孩子始终有梦存在,他就是值得保护和珍惜的。
孩子只有有了梦想的翅脯,才能展翅高飞。着名诗人纪伯伦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面对孩子的梦想,很多父母不但不加以鼓励,反而说那是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原是这些父母忽视了一个道理,即人们正是有了梦想,不切实际才有可能变为实际。
一个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一日整理陈年旧物时,发现了一叠五十多年前幼儿园31位孩子的作文,题目名为《未来的我是……》。老教师随手翻了起来,很快他想起了当年的事,甚至仿佛记起了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小脸蛋。他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设想迷住了:
一个叫彼得的孩子说,未来他是一个国防大臣,日夜保卫这祖国的安全;一个孩子说他自己将来是英国首相;他似乎看见一个生下来没有右手的孩子,正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将来一定会进入英国内阁,因为当时英国的内阁还没有一位残疾人进入……老教师数了数,一共31个孩子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未来,那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老教师立刻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要把这些梦想重新发到同学们的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五十年前的梦想。为此,当地一家报纸帮他发了一则启事。没想到,几天不到,书信便纷至沓来。其中,有富甲一方的商人,有名气颇盛的学者,有政绩颇深的政府官员,更有许多是贫民百姓,他们都表示想知道当年儿时的梦想。于是,老教师按照地址将作文一一寄了出去。
一段时间后,老教师居然收到内阁大臣的信,信中说,那个当年右手残疾的人正是他,他一日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直到今天,他还记得本子上清清楚楚的字迹。今天他要回他的梦想,而且要告诉那30位同学和所有人,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别小看任何一个梦想,假如你不把三岁时的梦想当做一个笑谈,恐怕这时的你已经是国家元首了。
我们不可否认,许多父母都听不得孩子过于荒谬和低级的梦想。有的孩子会临场发挥,说自己长大要卖包子,将来做好多好多的包子给妈妈吃。面对这么有爱心的梦想,妈妈却嫌孩子没出息,说要做就做大企业家,挣大钱。还有的孩子说将来要去火星,父母却打断孩子的设想,说火星根本不可能去。其实。谁又能保证,将来某一天,人类不会登上火星呢?
梦想是孩子对自己未来的美好设想,也许他只是一时兴起,也许他都还不了解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这是孩子一颗赤诚之心所散发出的想象力。殊不知,家长随随便便回答孩子,不只是在破灭孩子的梦想,而是在毁灭孩子的想象力和未来。
有一位母亲带着她五岁的儿子去见一位着名的化学家,想让孩子从小接触大人物,还想通过对这位大人物的了解来教育孩子。于是,他见到了化学家想让对方将自己的奋斗经历和成才经验讲一讲。
结果,化学家二话不说,只是要求他们随他一起去实验室。来到实验室后,化学家将一瓶黄色的溶液放在孩子面前,孩子十分好奇地看着它,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兴奋和好奇,伸手去抓瓶子盖,想要将其打开。只听背后突然传来一声急切地断喝:“不许动!”只见说话间,那位母亲急忙走到孩子身边,向孩子的手拍了一个巴掌,孩子吓得急忙将手缩了回去。
化学家这时哈哈大笑,对那位母亲说:“我已经做完我该做的了,你可以离开了。”母亲疑惑地望着化学家,等待对方的解释。化学家漫不经心地将自己的手放入溶液里,然后笑着说:“其实这不过是一杯染过色的水而已。而你的一声呵斥,赶走了一个天才!”
孩子的好奇心是想象力的基础,而想象力是实现梦想的前提。梦想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有着无穷的魅力,对孩子的成长也具有强大的牵引力和激励作用,梦想也是孩子自我形象完善的开门钥匙。因此,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的梦想“完好如初”?
1.记录
帮孩子记录梦想是父母的责任。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相册或者一个笔记本。记下孩子说过的每一个梦想,并且“跟踪记录”,看看孩子有没有取得成就。当孩子为梦想努力的时候,他根本不会有记录的意识,父母理应为他们的成长做一个忠诚的见证,以供他们回忆。
2.保留激情
孩子的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就算你明白不是每一个梦想都能实现,也要争取为他保留对梦想的激情。当他为某件事消沉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当初你做XXX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然后给他描述一下他充满激情的样子,当时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孩子受到鼓励,就会有动力,更快走出低谷期。
3.给予肯定
对于孩子的梦想,家长还要给予肯定。据考察,爱迪生、毕加索、达尔文等杰出人物,他们在童年时期都有一个绚丽多彩的梦想,并且时刻将这一梦想铭记于心,一生为之奋斗直到视线早年的梦想。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梦想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因此,哪怕孩子的梦想有些不可思议,父母也应该感到高兴,并为之自豪。
梦想,不仅要靠孩子的努力,也要靠家长的努力,要知道,孩子很多的梦想只有你一个人知道,你是唯一可能支持他的人。不要小看孩子每一个想法,尽自己的力量鼓励孩子,也许某一个梦就成了璀璨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