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苦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劳动成果。
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一个实验室。这名学徒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上楼梯,生怕手里的这个新玩意儿滑落。但他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紧张,手也禁不住哆嗦起来,当走到楼梯顶端时,灯泡最终还是掉在了地上。
爱迪生没有责备这名学徒。过了几天,爱迪生和助手们又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制作出一个电灯泡。做完后,还得有人把灯泡送到楼上去。爱迪生连考虑都没考虑,就将它交给了那名先前将灯泡掉在地上的学徒。这一次,这个学徒安安稳稳地把灯泡拿到了楼上。
事后,有人问爱迪生:"原谅他就够了,何必再把灯泡交给他拿呢?万一又摔在地上怎么办?"爱迪生回答:"原谅不是光嘴巴说说的,而是要靠做的。"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谁能保证一辈子都不做错事。因此,对待有过错的人才要有宽容的胸襟,不要因为对他们的期望高而求全责备。
有句话说得好,使功不如使过。对有过错的人大胆使用,下属往往更加感激领导的宽容和信任,工作也会加倍努力和认真,以求将功补过。
钟即是佛
禅思禅悟:做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
清晨,住持方丈奕尚禅师刚刚从禅定中起身,寺里刚好传来阵阵悠扬深沉的钟声,整个山谷似乎都动摇起来。禅师凝神侧耳聆听良久,待钟声一停,忍不住召唤侍者,询问道:"今天早晨敲钟的人是谁?"侍者回答道:"报告方丈,是一个新来参学的小沙弥。"奕尚禅师点了点头,吩咐侍者将这位小沙弥叫来。
奕尚禅师问这个敲钟的小沙弥,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敲钟呢?"
小沙弥不知奕尚禅师为什么特意要见他,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问他,忐忑不安地回答道:"没什么特别心情,只是为打钟而打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这不是你的心里话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只有虔诚的人,才能敲出这种深沉博大的声音。"
小沙弥想了又想,认真地回答奕尚禅师,道:"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平常听您教导说,敲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犹如入定的禅心和礼拜之心来敲钟。就是这样而已。"
奕尚禅师听了很是高兴,他进一步提醒这个小沙弥,道:"往后处理事务时,都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钟的禅心,将来你的成就会不可限量!"
后来,这位小沙弥一直记着剃度师和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禅心,终于成为一名得道的高僧,他就是后来继承奕尚禅师衣钵真传的森田悟由禅师。
奕尚禅师不但能识人,而且能从钟声里听出一个人的品德,这也因为他自己是有禅心的人。那么,现代的管理者是否也要深思:自己是否具有奕尚禅师那样的洞察力?自己是否也能从敲钟这样的小事中发现一个人是不是人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就要有伯乐识别"千里马"的眼力和能力,只有善于发现人才,并能使之为我所用的领导者,才是合格的领导者。21世纪最主要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具备伯乐的眼力,才能把更多的人才,招到自己旗下,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鲁迅无疑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支柱,可在被发现前,他籍籍无名,整天靠抄古碑打发日子。1918年春天,机会来了。正在编辑《新青年》杂志的钱玄同,与鲁迅交谈时,发现他谈吐不凡,思想激进,很有批判意识,就主动约他写一篇批判旧礼制的文章。一开始,鲁迅并不太积极,写写停停,在钱玄同一再催促下,文章才得以完成。钱玄同接到稿子后,连声叫好,即编即发,5月15日就以最快速度发表在《新青年》杂志第四卷第五号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就这样问世了。最重要的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从此正式登上文坛,一发不可收拾。
1923年,作家郁达夫在北平编杂志,收到一个陌生文学青年的来稿,文章很有灵气,他一看就爱不释手,马上前去探访。只见那青年躺在一间破屋里,裹紧被褥仍旧寒战不已,被疾病和饥饿折磨得奄奄一息,房东还要将其扫地出门。他立刻请青年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并且倾囊相赠,帮他治病、缴房租,还拿着青年的习作四处举荐,为他说项。那个青年就是后来誉满文坛的沈从文。没有郁达夫的发现,沈从文不要说当作家了,连命都难保得住,很可能会客死他乡。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大放异彩,则得益于戴维的发现。法拉第出身贫寒,没上过大学,可是酷爱科学研究,很有灵性,还有一股韧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老科学家戴维慧眼识珠,看出他是个可造就之才,就破例收他当助手,一步步带他进入科学殿堂,精心指导,既传又帮,后来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老师。晚年时,有人要戴维填表列举自己对科学的贡献,他绝口不提自己发现的钠、钾、氯、氟等元素,而只写了一句话:"最大的贡献--发现法拉第。"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时总是在自己的签名下面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他因此被同事们叫作"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时候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倒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事实证明,洛克菲勒选择是对的,上任后的阿基勃特让石油公司的财富增长了五倍多。
真正的人才,永远是稀有金属,深埋在地下,很难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的伯乐,首先要有发现人才的眼光。如果人才已露出水面了,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是人才,你也跟着说,那不叫眼光。只有当人才还默默无闻,被人当一块顽石扔在一边时,你却独持异见,力排众议,看出其与众不同的特质,那才真叫眼光。
借花献佛
禅思禅悟:巧借"东风",让贵人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你
从前有一个小镇,闹蝗虫闹得很厉害,所以,不管种什么植物都长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兽下山吃鸡鸭,让镇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释迦牟尼佛特地从天上降临人间,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虫,也驯服了猛兽。
镇上的人十分感谢佛祖,其中有一位穷人特地为佛祖献上一束鲜花。当释迦牟尼看到送花的人穿着破烂的衣服,浑身脏兮兮的,却捧着一束美丽的鲜花,忍不住就说:"你家需要我帮忙吗?"献花人说:"佛啊,我不敢欺骗您,我家里是很穷没错,就连这束花都是我去借来的,可是,这是我一片诚心,所以,请您一定要收下。"释迦牟尼十分感动,便让镇上所有的穷人都摆脱了贫穷,从此大家过着幸福的日子。
穷小子借花献佛,没花一毛钱,却感动了佛祖,让自己永远摆脱了贫穷,可见其聪明之处。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迅速发展,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的。因此,必须借用别人的力量,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就和创造灿烂的人生。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能得到贵人的相助。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扶助,必须具备被别人认可的能力。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即使你"十顾茅庐"也不见得会得到他的帮助。这时候,你不妨发散思维,用一些"特别"的手段,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你。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住在一起,父子俩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老头气愤的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
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
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
老头又想了想,终于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女婿的这件事打动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
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呢?"
洛克菲勒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任命一个副总裁。"
总裁先生摇着头说:"不可能,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呢,而且还是马上?"
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总裁先生当然同意了。
这就是借力打力的妙处。社会乃至人生中的很多难题,只靠自身的元素或力量有时是难以解决的。这时,若能打开我们的视野,善于借助外来的力量,难解的问题也许会变得出奇的简单。
得到贵人提携是成为新"贵人"的最佳方式,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需要我们花什么钱。俗话说物以类分,人以群分,贵人往往会垂青那些值得他们垂青,而且常和他们接触、有共同喜好的人。所以说,只要我们能进入他们的生活,让其接受,那么即使不花钱也能得到他们的提携。
在鸡尾酒或者婚宴场合,西方人出发前都会先吃点东西,并提早到现场。因为在那里,他们有认识更多陌生人的机会。但是,华人社会里,大家对这种场合都有些害羞,不但会迟到,还尽力找认识的人交谈,甚至好朋友约好坐一桌,以免碰到陌生人。因此,尽管许多机会就在你身边,但不少人总是白白让它流失。
你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得到认识贵人的可能性。法国亿而富机油前总裁就是一个善于跟陌生人沟通的人。他每年总要定下目标,要与1000个人交换名片,跟其中200个人联络,并跟其中的50个人成为朋友。
一个平头百姓哪怕只是和一位名人握握手、合张影,也能使自己的身价骤增。这就是"攀龙附凤"的神奇力量。想想看,如果你办公桌前有一张你和李嘉诚的合影,会是什么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