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遇上禅
7628400000024

第24章 禅与修身之术(1)

过午不食

禅思禅悟: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在佛教关于僧人饮食的制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规定,就是"过午不食"。这一条在佛教的戒律中称"非时食戒"。

过午不食这条规定的来历,在佛经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增一阿含经》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佛教创始时,并没有关于非时食的禁戒。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迦留陀夷,据说是释迦牟尼未出家前的老师。这位僧人脸色极黑,两眼赤红,穿一身杂色僧服。有一天,天很晚了他才出门乞食,当来到一家门口,天色昏暗,又雷电交加。这一家的主妇,已经怀有身孕,在电闪雷鸣中看到这位僧人的凶相,以为是见了鬼,十分害怕,以至于流产。为此,她大声责问来者是什么鬼。僧人连忙解释,说自己不是鬼,是佛门弟子,前来乞食。妇人听后,十分气愤,破口大骂。释迦牟尼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狠狠地斥责了这位僧人,并规定,自此以后,过了日中,就不能再乞食和进食了。

而《毗罗三昧经》则是这样说的:释迦牟尼在世时,摩竭陀国国王瓶沙王有一天问佛陀,为什么要在日中吃饭。佛回答说:"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教认为,日中进食是和三世佛祖一起吃饭,而过了中午就是和畜牲一起吃饭了,到了晚上就是和鬼神一起吃饭了。

佛教关于过午不食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舍利弗问经》上说:如果僧人在非时向人乞食,就是破戒,如同盗窃了人家的财物一般。而如果施主在非时向僧人施舍食物,僧人接受了,也是犯戒,而施主也不会得到任何福德。如果僧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乞讨得来了食物,但等到非时再吃,那罪过就更大了。这种行为犹如"饿鬼",决不是佛门弟子能做的。佛经上描述了如果在非时进食的可怕后果:哪怕只吃了一点点东西,死了以后就要堕入焦肠地狱,吞烧红的铁丸。从地狱出来,要托生为猪狗,吃污秽腥臭的食物;再托生为恶鸟,声音讨人嫌;此后再托生饿鬼,呆在厕所里,吃人粪便;最后托生为人,贫穷下贱,为众人所歧视憎恶。无疑,对佛教弟子而言,这是极恐怖的。

那么,过午不食有什么好处呢?《佛学问答》写道: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是故佛陀制定之:

一、食欲少,能减低男女爱欲之心。

二、能得身心轻安,让肠胃得到适当休息。

三、易入禅定。

四、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修行悟道。

五、欲得解脱,食欲必然净化故。

六、三世诸佛皆依过午不食。

持过午不食有如上所述之好处,有理念而持午,人人皆可行之,持之以恒,即可得到持午之功德与利益,无有限制。

诚如佛经所言,保持饥饿感确实有诸多好处。动物学家在观察狼群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多数狼平时都是饿着肚子,很少有吃饱。有时候明明狼窝里有死的猎物,头狼也不让其他狼吃饱。这是什么原因呢?动物学家一开始也是想不通,后来稍不琢磨就明白了,狼一旦吃饱了肚子,可能就跑不动了,最可怕的是不想跑了。只有当狼充满饥饿感时,才有进攻猎物的冲动。

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成为猎人,也注定是猎物,只有保持适当的饥饿感,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猎人、一个不被猎杀的猎物。动物园的狮子为什么早就没有了动物之王的威严,只是因为它被关得太久,吃得太饱,早就丧失了饥饿感。于是,看起来更像是一只超级大的猫。人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感觉生活无趣,只是因为他吃得太饱,没有了饥饿感,对事物丧失了兴趣,人是有好奇心的,当得不到的时候总觉得那件事物很新奇,但是当得到很多的时候,就没有了最初得到的那种心情。

甲午战后,中日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双方的签字人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台湾问题上,李鸿章软磨硬泡,要求延长台湾交割时间,伊藤博文不肯,李鸿章说:"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博文道:"尚未下咽,饥甚。"

正是这种饥饿感,才使得日本人的侵略意识越来越旺盛,竟以弹丸小国之力侵我泱泱中华。而当下年轻人最缺的,恰恰就是这种饥饿感。奥里森·马登说过:"如果一个年青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工作,让他感到生活上的不满足,那么他就不会再努力奋斗。"这句话真是精辟。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成了当下年轻人的通病,这种病会渐渐磨灭我们心中的狼性,使我们变成一头任人宰割的绵羊。

在非洲的原野上,生活着狼群和鹿群,每天,人们都能看到狼群追逐鹿群这样一种壮观的生存竞争的场面。

后来,动物学家开始干预了,他们想消灭狼群,发展鹿群。不久,原野上的狼群都被消灭了。

自从没有狼群的追逐之后,每一头鹿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开始吃,吃饱了倒头就开始睡,这些鹿长得又高又肥。但由于长期不奔跑,它们的奔跑速度越来越慢,而且,由于缺乏运动,这些鹿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得了冠心病,死于冠心病。由于这些鹿又肥又虚弱,生育的能力很差,繁殖的速度很慢。

若干年之后,动物学家又回到这片非洲的原野上,想看看没有狼群之后,鹿群的数量到底有没有增加。让动物学家们失望的是,自从没有狼群之后,鹿群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还在减少。

动物学家开始寻找治疗鹿群冠心病和生育无能的药物和办法,却没有找到。最后,动物学家采用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那就是重新把"狼医生"给请了回来。

不久,动物学家又在非洲的原野上繁殖了狼群。自从有了狼群之后,每一头鹿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在想:今天我一定要跑得比狼还要快,这样我才能逃脱,才能生存下去。所以,鹿越跑越快,越跑越强壮,越跑生育的能力越强,繁殖的速度越快。每一头狼早上一睁开眼睛也在想:今天我一定要跑得比那些最慢的鹿还要快,这样我才能追上它们,有东西吃,才能生存下去。所以,狼也是越跑越快,越跑越强壮,越跑生育的能力越强,繁殖的速度越快。因为有生存的竞争和压力,双方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日本水泥大王"--浅野水泥公司的创办人浅野总一郎,在他23岁时,曾经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落魄潦倒地从富士山一直走到了东京。因为身无分文,又找不到工作,所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每天都是处于一种半饥饿状态,但是饥饿并没有将他的才智以及激情吞噬,反而更激励他奋发向前。

某一天,浅野突然灵机一动,在路的旁边摆起了一个卖糖水的摊子,虽然他的生财工具大部分都是捡来的,但是他每天清晨都会满怀信心地开始为自己的糖水叫卖:"来!来!来!清凉的甜水,每杯一分钱!"周围的人们或许是受到浅野的那份活力的感染,渐渐地,很多人慢慢开始习惯了在路过时向他买杯糖水喝。就这样,简单的卖糖水生意,总算让浅野不必再忍受饥饿之苦了,基本上也能满足自己的温饱。

当浅野成为了一名大企业家之后,有时回忆起年轻时的那段日子他会说:"那段困厄的日子使我发现,任何事物其实都是可以善加利用的,而人生中所遇到的那些危机,其实都是一个转变自己地位与身份的绝佳机会。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正在处于困厄中时,想法就会有所改变,甚至变化还会很大。而当一个新的转机出现时,他就会立刻充满无比的勇气,当然也会更加懂得思考,更加能够勇往直前。因此我们对人生的困厄根本就不必恐惧,反而应当好好感谢这些困境才对。"

有人认为癌症、尿毒症、艾滋病等疾病是最可怕的,但现在证明,最可怕的疾病是顽固性厌食症。中国名医金元四大家之一刘纯说:"胃气者。知饥也。"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饥饿感,吃饭才能被消化吸收;否则,吃饭就是酒肉穿肠过。保持旺盛的饥饿感是求生的先决条件。一个人没有饥饿感就要生病了,一个病人没有饥饿感就要死了。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这句话从苹果CEO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后扩散到全球,联想的柳传志引用过,阿里巴巴的马云引用过,《中国企业家》的牛文文引用过,连王小丫也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句原创者于《全球目录》杂志创办人斯图尔特·布兰德的名言,引起众多商界领袖的共鸣,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更值得仔细咀嚼。

挖井

禅思禅悟:八小时内决定现在,八小时外决定未来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两座相邻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

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因此也没有太过在意。只是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

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应该要去探望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他来到寺庙,看到老友时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星期没喝水的样子。

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带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5年来,我每天练完太极拳后都会抽空挖井,即使再忙,我也会多少挖一点。如今我终于挖到了井水,所以以后就不必再辛苦地下山挑水,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练太极拳了。"

有一个著名的关于时间的理论:每天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这是人人都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于剩下的8小时是怎么度过的。正如胡适先生所说:人与人的区别在于8小时之外如何运用。

8小时之内决定现在,8小时之外决定未来。

1801年,意大利中部的小山村,有两位名叫柏波罗和布鲁诺的年轻人,他们是堂兄弟也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很聪明而且很勤奋,雄心勃勃,是大梦想者。

他们不停地商谈着,渴望有一天能通过某种方式,让他们可以成为村里最富有的人。

一天,机会来了,村里决定雇两个人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广场的水缸里去。这份工作交给了柏波罗和布鲁诺。两个人都抓起两只水桶奔向河边。一天结束后,他们把镇上的水缸都装满了。村里的长辈按每桶一分钱的价钱付钱给他们作劳酬。

"我们的梦想实现了!"布鲁诺大声地叫着,"我们简直无法相信我们的好福气。"

但柏波罗不是很兴奋。他的背又酸又痛,提那重重的大桶的手也起了泡。他害怕明天早上起来又要去工作。他发誓要想出更好的办法,将河里的水运到村子里去。

"布鲁诺,我有一个计划。"第二天早上,当他们抓起水桶往河边奔时,柏波罗说,一天才几分钱的报酬,而要这样来回提水,干脆我们修一条管道将水从河里引到村里去吧。

布鲁诺愣住了。

"一条管道?谁听说过这样的事?"布鲁诺大声嚷嚷着,"柏波罗,我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我一天可以提100桶水。1分钱1桶,1天就是1元钱!我是富人了!1个星期后,我就可以买双新鞋。1个月后,我就可以买1头母牛。6个月后,我可以盖1间新房子。我们有全镇最好的工作。我们1周只需工作5天,每年2周的有薪假期。我们这辈子可以享受生活了!放弃你的管道吧!"

但柏波罗不是容易气馁的人。他耐心的向他最好的朋友解释这个计划。柏波罗将一部分白天的时间用来提桶运水,用另一部分时间以及周未来建造管道。他知道,在岩石般硬的土壤中挖一条管道是多么的艰难。因为他的薪酬是根据运水的桶数来支付的,他知道他的薪酬在开始的时候会降低。而且他也知道,要等一至两年,他的管道才会产生可观的效益。但柏波罗相信他的梦想终会实现。

布鲁诺和其他村民开始嘲笑柏波罗,称他为"管道人柏波罗"。布鲁诺赚到比柏波罗多1倍的钱,炫耀他新买的东西。他买了1头驴,配上全新的皮鞍,拴在他新盖的二层楼旁。他还买了亮闪闪的新衣服,在乡村饭店里吃可口的食物。村民们称他为布鲁诺先生。他常坐在酒吧里,为人们买上几杯,而人们为他所讲的笑话开怀大笑。

当布鲁诺晚间和周未睡在吊床上悠然自得时,柏波罗还在继续挖他的管道。头几个月,柏波罗的努力并没有多大进展。他工作很辛苦--比布鲁诺的工作更辛苦,因为柏波罗晚上和周末都在工作。

但柏波罗不断地提醒自己,明天梦想的实现是建造在今天的付出上面的。"短期的痛苦换来的一定是长期的回报。"每天完成工作后,筋疲力尽的他跌跌撞撞地回到他简陋的小屋时,他这样提醒自己。他通过设定和达到每天目标来衡量工作的成效。他知道,终有一天,回报将大大超出付出。

一天天,一月月过去了。有一天,柏波罗意识到他的管道完成了一半,这意味着他只需提桶走一半路程了!柏波罗把额外的时间用来建造管道。完工的日期终于越来越近了。

在他休息的时候,柏波罗看到他的朋友布鲁诺在费力地运水。布鲁诺比以前更加的驼背。由于长期劳累,步伐也变慢了。布鲁诺很生气,闷闷不乐,开始为他自己一辈子运水而深感愤恨。

他开始花很多的时间在酒吧里。当布鲁诺进来时,酒吧的顾客都窃窃私语:"提桶人布鲁诺来了。"当镇上的醉汉模仿布鲁诺驼背的姿势和拖着脚走路的样子时,他们哈哈大笑。布鲁诺不再买酒给别人喝了,也不再讲笑话了。他宁愿独自坐在漆黑的角落里,被一大堆空瓶所包围。

柏波罗的大喜日子终于来到了--管道完工了!村民们簇拥着来看水从管道中流入水槽里!现在村子源源不断地有新鲜水供应了。附近其他村子都搬到这条村来,村子顿时繁荣起来。

管道一完工,柏波罗不用再提水桶了。无论他是否工作,水源源不断的流入。他吃饭时,水在流入;他睡觉时,水在流入;当他周未去玩时,水在流入。流入村子的水越多,流入柏波罗口袋里的钱也越多。

管道人柏波罗的名气大了,人们称他为奇迹创造者。政客们称赞他有远见,恳请他竞选市长。

什么是真正的事业?真正的事业就是你将来有一天不工作了,也有可观的丰厚收入。偶然1小时赚取1万元并不很难,找到一种永恒的每小时都能挣那样多钱的方式却很难!所以说,赚小钱靠智慧,赚大钱就要靠模式和系统了。

人有两亩田,白天是果腹的,晚上是耕种未来的。

工作的8小时,决定了你的专业知识,你赚钱吃饭的能力,以及你支撑你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全部支点;而工作外的8小时,才能决定你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求人不如求己

禅思禅悟:天不救人人自救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

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