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糖尿病非药物疗法
7638700000032

第32章 警惕糖尿病的并发症(4)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肾小球硬化,且往往与视网膜病变同时存在,是微血管病变的主要表现,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歇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发展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通常分为5期,约每5年进展一期。Ⅱ型糖尿病肾病过程也与此相似,只不过Ⅱ型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比Ⅰ型糖尿病快(约每3~4年进展一期),这可能与Ⅱ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肾脏已有退行性变,且多并发高血压及与血脂紊乱相关。糖尿病肾病5期分型如下。

(1)肾小球高滤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如果及时纠正高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仍可逆转。此期病理检查除可见肾小球肥大外,无其他器官生病变。

(2)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此期可出现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20微克/分或<30毫克/天),应激时(如运动)增多,超过正常值。在此期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可仍较高或降至正常,血压多正常。此期病理检查可发现(常需电镜检查确定)肾小球早期病变,即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及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此期以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标志,但是尿常规化验蛋白仍阴性。此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大致正常,血压常开始升高。病理检查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宽及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更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一般认为从此期起肾脏病变已不可逆。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常规化验蛋白阳性即标志进入该期,此期病情进展迅速,三四年内出现大量蛋白尿(>35克/天)及肾病综合征。严重肾病综合征病例常呈现大量腹水及胸腔积液,利尿治疗疗效差。此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已降低,血压明显升高。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已硬化,且伴随出现灶性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5)肾衰竭期。从出现大量蛋白尿开始,患者肾功能加速恶化直至肾衰竭。患者出现肾性贫血。糖尿病肾病与多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不一样,患者虽已进入肾衰竭期,可是尿蛋白量却不减,可呈现肾病综合征。这将增加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困难,因为患者更难维持营养,更易出现并发症。此时若做病理检查,将只能见到晚期肾脏病变,即多数肾小球硬化、荒废、多灶性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广泛纤维化。

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注意控制好血糖,因为在糖尿病并发肾病时经常出现下列情况:肾糖阈明显提高,增高调节胰岛素和降糖药剂量的困难;患者常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且肾脏本身对胰岛素灭活下降,胰岛素需要量减少,若不注意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易引起低血糖,所以血糖波动较大。

Ⅱ型糖尿病应用口服降糖药者应特别注意,因为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降糖灵口服后吸收迅速,24小时有90%药物从尿中排出,此药促进无氧酵解,产生乳酸,糖尿病肾病时乳酸排出障碍,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氯磺丙脲主要经肾排泄。优降糖在体内半衰期长,降糖作用强,易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因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上述药物不宜应用。糖适平为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它的代谢产物有95%从胆管经肠随粪便排出,仅5%从肾排出。故糖尿病并发肾病时应首选此药,即使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毫升/分者亦可应用此药,但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毫升/分者仍采用胰岛素治疗为妥。糖尿病肾病应用胰岛素时,最初剂量不宜太大,可予早、晚餐前各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4个国际单位,或早、中、晚各4个国际单位。以后根据血糖进行调整。

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苦恼

阴道炎是很常见的妇科疾病,由于具有外阴瘙痒、灼痛等症状,常常令女性患者坐卧不宁,非常苦恼。由于女性糖尿病患者特殊的身体状况,使得她们更加容易受到阴道炎的困扰。

作为常见的妇科疾病,阴道炎往往表现为阴部瘙痒、分泌物增多,一般通过局部外用药和口服药物,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就会有比较好的疗效了。如果瘙痒久治不愈,则可能就和患者的血糖异常有关。

霉菌性阴道炎是妇女最常见的阴道炎,80%~90%的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故又称为念珠菌阴道炎。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约10%的妇女阴道中有此菌寄生,并不引起症状。但霉菌喜欢酸性的生长环境,当阴道内糖原增加、酸度增高、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时,念珠菌便会大量繁殖而引起炎症。有糖尿病的女性,由于自身的代谢紊乱,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会使得阴道内糖原增加,糖本身就属于酸性物质,这样会改变阴道内的pH值,使酸度增高,霉菌大量繁殖。故妇女患有糖尿病时,容易并发霉菌性阴道炎。

糖尿病妇女并发霉菌性阴道炎,常出现在血糖控制不好,感冒和并发其他感染性疾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时,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异常痛苦,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和性交疼痛。急性期常有白带增多,呈白色黏稠或凝乳状,豆渣样。检查可见阴道黏膜附有白色膜状物,伴有糜烂及浅表溃疡。确认霉菌性阴道炎需依靠细菌学检查,可在显微镜下找到孢子和假菌丝,很容易作出诊断。

糖尿病并发霉菌性阴道炎较为顽固,如果不控制血糖,单纯治疗阴道炎效果很差,可能会反反复复,久治不愈。糖尿病并发霉菌性阴道炎的防治,首先要注意监测并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稳定在目标水平上,改善阴道内环境。如果同时有其他影响因素如机体免疫及防御功能下降,应一并加以治疗。其次要注意会阴部的卫生,勤换内裤,凡已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应用开水烫洗杀菌。会阴部要经常冲洗,特别是月经期前后要保持局部干燥及卫生状况良好,必要时用2%碳酸氢钠溶液坐浴,改变阴道酸碱度,造成不利于念珠菌生长的环境。再次,若已并发霉菌性阴道炎,应在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针对阴道局部或全身用药。

情景模拟

小李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最近几个月她总是觉得私处又痒又痛,白带很多,而且像豆腐渣一样,有时候严重得令她坐立不安,无心工作。去医院看了几次,内服的和外用的药物都用过了,可是没有明显的效果。小李觉得十分苦恼。

最近一次她去医院的时候,经验丰富的医生让她去查一下血糖。检查的结果令小李很惊讶,原来阴道炎久治不愈的原因是因为她患上了糖尿病。

糖尿病与胃肠道疾病

据临床报道,糖尿病并发的胃肠道疾病可见于76%的糖尿病患者,常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糖尿病患者了解一些胃肠并发症的症状和防治方法,对于缓解病痛、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好处。

糖尿病人经常出现胃肠道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反酸、暖气、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腹泻和大便失禁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病症。

1.糖尿病对食管的影响

在糖尿病患者中,因食管症状而就诊者较少见,曾有人对14例糖尿病患者采用X线电影照相术进行食管蠕动观察,发现12例有食管运动异常,仅有3例患者有临床症状。

糖尿病引起的食管动力异常主要发生于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神经损害患者,也有的患者糖尿病食管病变是因为念球菌性食管炎。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常见的症状为烧心和上腹部不适之症状,吞咽困难比较少见。对有吞咽不畅者应注意排除食管的器质性病变及糖尿病念珠菌性食管炎。

一旦患上糖尿病引起的食管动力不要紧张,控制好糖尿病,食管动力状态可随之改善。另外要对症治疗:有烧心感可予氢氧化铝等制酸药;有吞咽困难者可予胃复安或吗丁啉;对于细菌培养阳性的念珠菌性食管炎选用酮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2.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常见于长期依赖胰岛素的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者,有周围神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很多证据支持迷走神经的神经病变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胃轻瘫胃运动紊乱的原因,称此为自身迷走神经切除。有人从胃激素的分泌对此进行解释,认为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胰高血糖分泌旺盛,高血糖素水平过高可抑制胃的收缩。肠抑胃肽亦可影响胃的收缩,也有人认为高血糖本身可以减少胃动素的分泌,影响胃的收缩,延长排空时间。

糖尿病胃轻瘫常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腹痛,呕吐物中含数小时或宿食,恶心呕吐可持续数天或数周,血糖难以控制并伴有体重减轻。

3.糖尿病性肠病

糖尿病性肠病的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腹泻或(和)便秘,这类患者一般病程长,病情重,多并发有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据报道其发病率为167%,而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约占29%。

便秘主要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据统计有88%的便秘患者同时有5种神经病变症状(体位性低血压、手足麻木或烧灼感,性功能紊乱、尿失禁和出汗紊乱),亦有人对糖尿病便秘患者远端结肠的肌电活性和运动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其进餐后肌电活性和运动性反应迟钝,严重便秘患者其反应完全消失,后者类似于慢性特发性肠梗阻,但对注射胃复安有适当的反应,说明便秘的糖尿病患者的结肠肌肉可反应感动胃肠外刺激。

腹泻亦常见于糖尿病控制不良并发神经病变患者,有人认为腹泻是由于神经病变的存在,内脏传入神经功能障碍,使交感、副交感神经间的电耦联增强,多生强烈的肠蠕动,引起迅速的排便和腹泻。亦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小肠通过时间缓慢,细菌过度生长,促使胆盐分解,引起腹泻。有人认为是促胃液素(胃必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大量分泌可抑制90%的水分,影响正常的水吸收,肠泌素亦影响空肠段的水吸收故引起腹泻。

对于便秘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高纤维饮食加对症治疗,应用促进胃肠蠕动药物如胃复安、西沙必利等。对于腹泻者主要是控制糖尿病,改善神经功能,对症治疗,应用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神经节苷等药。严重腹泻可予山莨菪碱、复方苯乙哌唑、易蒙停等药。

此外,肛门失禁也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问题,在糖尿病患者中约占50%。肛门失禁多与腹泻同时出现,少数发生于腹泻后数年,且多发生于夜间。关于造成肛门失禁的原因,目前心理专家有以下几种意见:有人认为是由于直肠内感觉失常,而不能感知直肠内存在大便,而不是由于括约肌强直所致;还有人认为是由于肛门内括约肌的功能缺陷,其原因是由于括约肌的自主神经支配问题,或者平滑肌本身病变。

肛门失禁的唯一常用治疗方法是应用止泻药,药物并不影响括约肌,而是通过治疗腹泻使大便较为成形来控制失禁。

糖尿病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