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经典阅读,不一样的人生智慧
765800000029

第29章

第6章在寓言故事中寻觅现代元素

第1节在寓言故事中寻觅现代元素

——解读《凿壁偷光》与《曹冲称象》

经典点击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此成语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作为礼物。北方是没有大象的,曹操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问送大象来的人说:“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呢?”来人回答:“我国从来没有称过大象,也没有办法称,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听说魏王才略过人,手下谋士众多,个个都智慧超群,就请您想个办法称称大象的重量。”

正在谋士们一筹莫展之际,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忽然走到曹操身边说道:“父王别着急,我有办法,我们可以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作个记号,再将大象牵走,把石头运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达先前作的记号为止,这时石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后,我们再把石头分别称一称,把这些重量加起来,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曹操听了大喜,众人也对曹冲的聪慧赞叹不已。就这样,大象的重量终于被称出来了。

传统观点

在传统观点中,“凿壁偷光” 与“囊萤照读”一样讲述的是清贫家境下的勤奋苦读;“曹冲称象”体现的则是曹冲的聪慧与机智。

另类解读一

看看在现在的孩子们眼中,这两则寓言故事又产生了哪些疑惑呢?

国庆节放假,我被姐姐安排了一项任务,哄上小学的外甥。

姐姐叮嘱说:不能让他玩游戏,少看电视,要以课外教育为主。我拍着胸脯答应下来,因为这可是我的长项,反正把脑子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出来,启发启发他也就是了,于是我们的对话就开始了。

故事一:凿壁偷光

我:汉朝时,一个少年叫匡衡,他非常好学。晚上,因为家里穷,点不起蜡烛,他就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用邻居家的烛光看书。

外甥:等等,他为什么不开灯呢?

我:因为没有电。

外甥:是因为电力紧缺?

我:(气喘吁吁)不是,汉朝离现在两千年了,那时还没有发明电。

外甥:哦。(停顿)他什么时候凿的洞?

我:(愣)嗯?晚、晚上吧。

外甥:晚上?晚上他不是看不见吗?怎么凿的?

我:(语塞,停顿)那、那就是白天吧?

外甥:白天还有工夫凿洞?干吗不用这个时间看书?

我:(再语塞)这个我记不清了,咱换一个故事再讲。

故事二:曹冲称象

我:三国时期,有个小孩子名叫曹冲。外国人送给他父亲一头大象,父亲想知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就叫曹冲来称。

外甥:舅舅,停停,我知道。把大象杀了,割成一块一块称完后加起来就行了。(得意洋洋)

我:(瞪大眼珠子)你太残忍了!捕杀大象是犯法的,何况那是礼物,不能杀的。

外甥:(这下轮到他语塞了)那大象是怎样送过来的呢?

我:(有些恼火)可能是用车吧。

外甥:那肯定超载了,看看司机的罚款单就知道重量是多少了!

我:(声音发颤)再……再换一个。

(沧海一笑)

听到孩子的打岔,大人们或许会哭笑不得,但这也正是脱离了特定环境之后孩子的真实想法。或许他只是为了捣乱,或许他是过于紧密联系实际了,但学会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社会巧妙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看来,讲故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孩子对事物总有自己的理解,中国式教育总是用“统一”的思想来教育启发孩子,却抹杀了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大画家詹姆斯?惠斯勒年轻时曾被西点军校录取,那是19世纪50年代。有位工程学教授让学生们设计一座桥。惠斯勒的设计图上是绿草如茵的河岸,一座充满浪漫色彩的小石桥,还有两个小孩子在桥上垂钓。教授命令惠斯勒重画,给他的批示是:“把那两个孩子给我从桥上撵走,这是军事桥梁!”几天后,惠斯勒交回作业。这次,钓鱼的孩子被从桥上转移到了岸边。教授气急败坏地批示道:“我叫你把这两个孩子去掉,把他们从图上彻底删除!!否则你的成绩将是不及格。”当天下午,修改过的图纸就出现在教授的办公桌上。教授一看,图中果然不见了小孩的踪影,心里正高兴,突然发现河岸边多了两个小坟头,墓碑上刻着:“永悼被独裁者谋杀的小天使——吉姆和埃娃。”

相信,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N个“小天使”,即便孩子总是无法理解大人讲述的故事,大人也不要做那个谋杀的独裁者。

另类解读二

提到了“曹冲称象”,便想到了一篇有趣的报道,标题为“现代‘曹冲’弹簧秤称大象,没道理赢了有道理”。

据《晶报》报道,深圳市民王东儒参加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在云南野生动物园举办的用弹簧秤称大象比赛,夺走了大奖。

央视主持人表示,王东儒的称象方法‘最没有道理’,他将大象前后脚重量相加,就是大象体重的一半。然而清华大学等几所高校教授的称象原理讲得头头是道,只是结果与实际重量相距甚远而败北。

王东儒的方法很简单,先让大象的一只前脚踩在自制的秤盘上,弹簧秤得出的数值为3公斤,再让一只后脚去踩,数值为35公斤。3加上35后乘2,再乘 160就是大象的重量(秤盘下面有两个分力装置组合,一共能分解大象体重的1/160),由此得出象的重量是208吨。这一结果与大象标准体重21吨最接近,现场其他参赛队测量的结果大多相差半吨以上。

有位网友依据自己的理解和初中的一道物理题,解释了一下这种“没有道理”的计算方法。

设有一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棍,长度不详。有一重量弹簧秤,木棍重量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问:如何称重。

解决的方法是利用杠杆原理。

设棍长为L,重心G距离棍端A的距离是L1。现将棍的两头分别置于地面,以弹簧秤拉起另外一端,记下结果分别为F1和F2。棍所受重力为G

据此,列三元一次方程组。根据杠杆原理有:

将(1)带入(2)得到:

同消去L得:

G=F1+F2

即两次称重之和为棍重。

王东儒则是用大象一侧的前后腿分别称重,把大象当成两个“并联”的杠杆,F1+F2则等于一半身体的重量。关于160倍,或许是出于精确度的考虑吧。

任何弹簧秤在接近0和最大刻度的时候,都是不准确的。因为型变不够,或者太大。网友猜测那个秤是5公斤的。刻度范围20%以下和80%以上的重量部分都可以视为不准确,或者精确度不高。即有效范围应该在1-4公斤之间。假设大象的体重在1.5-2.5吨的范围,那么160倍是个比较合理的比例,折算下来,在弹簧秤上的指示数值刚好是:0937-325。

这位成功称象的普通市民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演绎了“曹冲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让人有些汗颜的是,名牌高校的纸上谈兵居然也没能战胜在他们眼中看似无稽之谈的操作。如此看来,这些高校教授竟有些像曹操身边的谋士。

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地学会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只要用心寻找答案,你便可以找到真理的藏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