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766300000026

第26章 4人生没有近路

第二卷第一章4人生没有近路

人生没有捷径,一步一步地走,才走得最快。

——季羡林

“六岁那年,我从小村庄里走出,走向通都大邑,一走就走了九十年。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跨过独木小桥。有时候歪打正着,有时候也正打歪着。坎坎坷坷,跌跌撞撞,撞撞碰碰,推推搡搡,云里,雾里……”这是季老在回忆自己的过往历程时说出的一段话,记述了过去九十多年里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当今社会,许多取得突出成绩的人,都有着艰辛的过去,季老就是其中之一。但艰辛的过往没有泯灭他们对未来的崇高志向,他们用辉煌的梦想指引自己前进,用踏实、坚定的行动,将理想在点滴中变为现实。

季老曾不止一次地告诫年轻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去就留下坚实的印记,切不可好高骛远,因为梦想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把自己看得很高,贪多求大,总想在事业起步时就能站在高起点上。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大多数时候难以如愿,甚至会因此急功近利、心浮气躁,难以完成自己的诉求。

在一座深山中藏着一座千年古刹,有一位高僧隐居在此。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有的人想向大师求解人生迷津,有的人想向大师学一些武功秘籍。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得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不是比刚才挑得更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望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这位高僧的故事和季老的人生哲学一样,暗含着一个哲理,就是“欲速则不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只知道用高目标激励自己,却不考虑自己能否实现,失败就是注定的事。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用目标激励自己的同时,也要考虑目标的现实性,不能好高骛远。要学会从最基础、最细微处做起,积少成多,才能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杰出的人物,这种愿望本身是好的,但要想真正达到这个目标,只有心高气盛远远不够,还必须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想挑一桶满满的水,必须先从半桶、多半桶开始做起。在自己还默默无闻不被人重视的时候,不妨试着暂时转移一下物质目标、经济利益或事业目标,做好普通人、普通事,视野就会因此更广阔,也能更清晰迅速地捕捉改变命运的机会。

要知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由点滴的经验和努力汇集而成的。即使季老这样的大师,也是通过自己的点滴积累和进步,一点点取得今天的成就的。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天也培养不出一个大师。只有努力、勤奋,持之以恒并脚踏实地走路的人,才能逐步走上人生的坦途。捷径常常是看似简单,实则崎岖的选择。

所以,还是季老的那句话说得好,“人生没有捷径,一步一步地走,才走得最快”。真正懂得成功内涵的人,都不会放弃这种积累的过程。努力地走好每一步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向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