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这方水土
7698900000011

第11章 三峡黄陵庙

“古传所载,黄牛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诸葛亮《黄牛庙记》

有一位老人,从北方来到南方,从黄河来到长江,朝朝暮暮,站在江南黄牛岩山麓,日夜倾听着峡风江涛,凝视着沧海桑田,任凭雷鸣电闪,风吹浪打,上下几千年来岿然不动。他是长江三峡的开拓者,守护神,穿越悠悠岁月,至今仍在黄陵庙闲庭信步。在他身边,有一头拓荒的黄牛,伴随他在这里度过了春夏秋冬。他是谁?他就是炎黄先祖,治水英雄,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他享受香火的黄陵庙,被世人称为三峡第一庙。而那头拓荒牛,也被世人尊为黄牛神。清代诗人朱尔迈《黄陵庙》诗云:“日夜黄陵庙,滩声转不休。流来蜀帝恨,散作楚宫愁。俎豆垂江石,兴亡问野鸥。应知明德远,犹为禹功留”。从古至今,谁人来此不引发思古之幽情、不感慨大禹之功德呢?

黄陵庙坐落在西陵峡中段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脚下,坐南偏西,巍巍然屹立于长江之滨。它是三峡地区惟一保存较好的纪念大禹开江治水的古建筑群。据《宜昌府志》载,此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东汉时期,诸葛亮率师入蜀途中重建此庙。唐代增建禹王殿,主祭禹王,名黄牛峡庙。明洪武初,正式封黄牛庙所祀之牛归神,此后称黄陵庙。清代嘉庆、光绪年间,两次维修禹王殿并重建武候祠。新中国成立后,禹王殿落架大修,迁建武侯祠,并新建九龙榭。黄陵庙历经兵火水患而依然屹立不覆,大禹走过千山万水而始终被百姓拥戴,这不能不叫人沉思再三。铎铎风铃声,巍巍禹王殿,不仅向我们述说着历史的来龙去脉,而且见证着长江从远古流来的悲欢离合与惊涛骇浪,其中包括三峡的梦,那个长若百年的梦。

初夏时节,乘船上行,专程去拜望黄陵庙。没想到峡江水已由过去的浑黄变为碧绿,水流也平缓多了。阳光灿烂,云开雾散,两岸看山,景致醒目。自三峡大坝蓄水后,水位抬高,多滩多礁多险的流域,如今变成高峡平湖。有人说这表明长江流速减慢,泥沙沉淀,河床抬高,很可能会潜伏病灶。也有人说泥沙完全可以清除,现在这峡江更便于防洪、通航、发电、旅游,总体看来利大于弊。议论间,西行不久,便进入黄牛峡。远远地,见黄陵庙临江而立,红墙黄瓦在阳光下流金溢彩。庙背后黄牛岩顶那四座灰白色山壁,被阳光映得晃眼。在大江高崖衬托下,黄陵庙显得威严而又尊贵,不仅气势凌人,而且伟岸壮观。我眼睛一亮,在心里呼唤着:大禹,别来无恙?

从游船登岸拾级而上,抬头便见黄陵庙的山门上书“老黄陵庙”几个大字。为什么要叫“老黄陵庙”呢?这里有个典故。据当地老百姓广泛传说,庚午年(1870年)大水,禹王殿虽未被冲毁,但殿里木质大禹神像却被洪水冲到了宜昌的西坝,宜昌人把大禹像捞起,为了供奉,只好又在西坝建了一座“黄陵庙”,这就是现在西坝庙咀子的由来。难怪光绪十七年(1891年)罗缙绅在维修黄陵庙时于山门门额“黄陵庙”庙名三字上端加书了一个“老”字,即“老黄陵庙”,以示此庙为正宗。

进入山门便是一座古代戏楼,戏楼对面是黄陵庙的主殿禹王殿。禹王殿最有意思的是那36根楠木立柱,特别是左后立柱上分别标记着1860年和1870年两次长江洪峰的水痕。这是特大洪水的历史记录,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三峡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历代重要水位变化的极其珍贵的水文资料。大殿中堂立有大禹雕像,殿堂面额高悬“砥定江澜”、“玄功万古”两块珍贵大匾,出自明清两代皇室王族之手。后上檐悬“明德远矣”一匾,系本地清代大儒顾嘉衡所书。这些颂词使我想起刚刚在山门前看到的那副楹联:神佑行人布帆无恙,踵成善举栋宇维新。黄陵庙激发了人们多少神思遥想啊!

武候祠在禹王殿右侧,祠中有诸葛亮所书《黄牛庙记》穿孔圭形碑,有传说诸葛亮手植的铁树王,历经千年,仍茁壮茂盛。一般人只知诸葛亮是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不晓得他还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政治家。正是出于对大禹的敬仰和对洪水扰民的关切,他才在烽烟弥漫的征途上重修黄牛庙。后人对此,肃然起敬。如《东湖县志》所载,因武候立黄陵庙祀禹及黄牛神,后人因于其侧建祠。当然,大型黄牛塑像在庙里理应占有一席之地。它脚踏滚滚波涛,弓身低头,两只犄角直朝峡岩撞去,仿佛刹那间便会爆发出雷霆万钧之力,使人联想到黄牛助禹开峡的雄奇形象。诚如宋代诗人张文忠《黄牛神赞》诗云:壮哉黄牛,有大神力。其实,神牛只是古人创造的一个美好的神话故事。

说的是远古的巫峡,有孽龙作怪,瑶姬下界来,拔出金钗除掉恶龙。无奈龙骨化石,阻塞峡江,瑶姬赶忙腾云驾雾,请正在疏导黄河的大禹来帮忙。大禹奋战九载,又得土星化作黄牛,协助他用角触开夔门推出峡道。从此,峡江畅通,船帆远航,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故事正是三峡地区农耕时代人们对黄牛崇拜的民间文本,也是黄陵庙古称黄牛庙、黄牛祠的源由。三峡文化研究者黄世堂先生说:远古的黄牛崇拜确实为黄陵庙的文化之根。这一文化之根拥抱着奇特的黄牛岩和依附着大禹治水,从而获得了永恒的生机。后来,从主祀黄牛神到主祀禹王,从心怀敬畏的祭祀到怀抱希望的祈祷,标志着人类在愚昧的漫漫长梦中渐趋觉醒。黄陵庙的神话是大禹和黄牛的融合,是感动长江三峡的故事。这个初夏,它也让我再一次感动。

那天在庙里欣赏历代名人如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在此吟咏的诗句时,碰见爷孙两个广东游客。老人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对我说:我们广东也有大禹。我说:在中国,凡是有大江大河之处,都有大禹的足迹。小伙子问我:为什么?我想了想说:人体现着自然,大禹亦体现着自然。但是黄陵庙的大禹与众不同,他和黄牛神共享一庙,这是长江三峡独特的文化现象。爷孙两个连连点头说:是啊是啊,千万要把黄陵庙保护好啊!望着他们走出山门的背影,我忽然觉得有一股热流在心里起起伏伏,很久不肯停息。

好在黄陵庙地处的三斗坪镇,东距葛洲坝35公里,西距三峡大坝7公里,恰好在两坝之间,保持了原景原貌。西陵长江公路大桥又使这里与彼岸携手,去黄陵庙更加方便。作为三峡第一庙的黄陵庙,在荆楚水文化,农耕牛文化,峡江民俗文化等各方面,都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资源。那屏风般的黄牛岩,那神宫般的黄陵庙,那游龙般的长江水,那历经沧桑的大禹老人,多么美丽而又神奇!自古至今,黄陵庙风水不断,诗文璀璨。黄陵庙这永不逝落的文明,定会融动诗人、画家和所有行者的情感意绪,启迪人们的灵心慧眼。这个初夏,我在黄陵庙一天,行囊中,收获的诗情竟是如此的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