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这方水土
7698900000012

第12章 三游品三味

“先是游者,白乐天兄弟元微之,后是老泉三父子,故号“三游”。今惟余在焉!”——明·林俊《三游洞记》

登高望峡,长江看水,宜昌三游洞是最佳去处。每每有亲友自远方来,我都要陪他们到此一游,少则半日,多则一天,不仅不觉厌倦,而且去得愈多愈生眷念之情。那么,三游洞有何特色使我乐而忘返,返而又游呢?

是巴蜀荆楚之间的山水、元白苏黄而后的旅游所诞生的灿烂史诗呢?是山重水复的峡江画廊、举世闻名的葛洲坝雄姿所造成的壮阔景观吗?是欧阳修作记的至喜亭、张翼德点兵的擂鼓台所显示的文采雄风吗?……

每次游三游洞,我听到的还有楚塞楼的编钟扬琴,看到的还有西陵峡的峭壁烟波,感受到的还有令人再三咀嚼的深邃的文化意蕴,欣赏到的还有三游洞作为历史和现实的存在给我们带来的快感和启悟。统而言之,我将这些概括为三游洞的三味:文化味,仙家味,现代文明味。

我们一脚踏进三游洞,扑面而来的浓郁的文气,把一颗心便吹得醉了。其实,三游洞本无甚奇,但一个小小山洞却收藏着长江三峡的诗歌与散文之精华。也许是一块碑刻,一篇游记,一尊塑像,一首古乐,一个故事与传说,石板上一片阳光与山脚下一阵涛声,与唐诗宋词碰撞了,与人生经历融汇了,便与游人心境联结在一起,心的震颤和诗的气息以及人生酸甜苦辣的滋味便从中流淌出来了。

想那唐代大诗人元白,春夜相逢于峡中,停舟夷陵,三宿而别,言不尽者以诗终之,高山流水,何等感人!又想那宋代文学家苏氏父子,冻雨欲雪,夜宿崖底,叹息烟云立,追思岁月遐,其情其景,怎不叫人歌之赋之。三游自千古,唐宋留片土。我以为,这沉积诗书的文化味,便是三游洞的灵魂与骄傲。

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三游洞山峻水美,令仁者智者皆乐。西望峡谷,东看大坝,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正面俯瞰碧溪,背后雄视峡江,刚柔相济,阴阳合一,乃知画非妄,赢得了多少知音!于是古人今人,都把此地当作仙境。古人说:“仙境难寻复易迷,山回路转几人知?”今人说:“一出三游便成仙,自觉体态亦飘然。”

我想,正是三游洞脱尽浅表不拘俗常的大观,才与游人的情感水乳交融。站在山顶上远望三峡,则景与心同登高格,诗经楚辞直入灵魂深处。俯身下牢溪掬水洗尘,则喧哗与骚动逃无影踪,人便超脱了红尘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若是皎月东升,则天高气清;峡风鼓荡,则排空动地;其仙风道骨,确乎源远流长,透视千古。我感叹,这缭绕山川的仙家味,该是三游洞为人类提供的心灵与山水对接的空间、一方诗意的栖息之地吧。

在三游洞,我的快乐除了襟怀里燃烧着古诗人最具真挚的友情之外,除了山势突兀山路盘旋染有仙家气味的名胜风光之外,其现代化建设的景观也是最诱人之处。继葛洲坝之后又有三峡大坝,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其宏伟之事业不让世界各国,其民族之振兴不亚巨龙腾飞。难怪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旅游商品琳琅满目,游人至此,谁个不欢欣鼓舞浮想联翩?或驰车高速公路,或乘船黄金水道,或于三峡机场飞往北国江南,谁个不心怀浩然正气,手握旷世珍宝?何虑汉唐雄风不再?于是,我欣然,这弥漫时代的现代文明味,就是三游洞叙事长诗之新韵,宜于昌盛之蓬勃生命力!

三游洞,真的是人见人爱。诚如陕北民歌所唱:“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五十里路上看一回你。”它是天下经久耐读的不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