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这方水土
7698900000072

第72章 回望乡土

都说,我的故乡是一首民歌。她给了我对于漫漫人生路的感悟,对于岁月、自然、生命、历史的透解。群山孕育着清江。清江滋润着群山。这,就是关于龙船调的全部故事。

在山地与河流之间,在山歌与爱情之间,在山寨与风俗之间,始终生长着关于生命与艺术的诗意情结。

鄂西,一部散文长卷,一部永恒诗典,一部生命启示录,一部民族心灵史。她在我心里,我在她怀里。

于是,我的山民笔记洋溢着下里巴人的蓝色花围裙一般的滋润与灿烂。

想念故乡。我把书房叫作格子寨。

走进格子寨,便走进岁月深处。生活、文化、友情、创作,恰似秋色斑斓。

坐井谈天也罢,往事如烟也罢,俗人愚人也罢,都是我手写我心、肝胆照日月。

在书房,我的心头常常涌动着一种百年老窖般的苞谷酒香。

灯火阑珊处,多少剪影纷至沓来。有老一辈人,有良师益友,有启明星和三月风。我推开记忆之门,向他们走去。我的感情沉浸在憧憬与追求、生活与艺术的氛围中。寒夜里,火塘茶话,一片温暖。

回望乡土。回望风情。回望巴人后裔。

母亲河与女儿寨,是我心灵的守护神。哭嫁与跳丧,摆手与招魂,是我寻觅的精神家园。最后一只白虎,长啸清江吧。

望乡,望乡,我望成冰川纪遗留植物水杉树,望成古生物化石百鹤玉。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半个月亮,几颗星子,照着我回家的路。

回家的人,难圆的梦,卧铺客车行驶在弯弯的山道,伴着凉凉的秋风……

我们一生都在路上。一生都想回家。

其实,我在写那本名叫《龙船调的故乡》的书时,就清楚地意识到我已经离开故乡了。几年之后,我再次踏进这个成为我籍贯的山城。通常的情形是,人们只要一提到故乡,故乡已成他乡。这明白无误的逻辑使我内心伤痛。

有位作家说过:“连接我们生命从起点走向终点,又从终点回归起点的唯一坐标是由一个个驿站构成的故乡,故乡只是土地馈赠的世俗形态。”可对我来说实在不该不对龙船调的故乡充满感恩。流浪的清江给了我流浪的情怀,我在流浪之后重归故土。

现代人需要流浪,更需要流浪之后回归。

走在恩施城的感觉与我在宜昌几年来从生活中体味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在这里我觉得自己似乎变得年轻起来。大街小巷处处都弥漫着熟悉、亲切、温暖的气息。

东门渡口那个在风雨中撑船的老艄公早已作古,他的儿子把我这个本地口音的异乡人从此岸摆渡到彼岸。那一瞬间我想起一句话:

让灵魂上岸。

莫言先生笔下丰乳肥臀的母亲和张炜先生叙述的家族故事曾经激动得我彻夜难眠。

我之所以对老城、老街、老屋、老巷、老人们兴味盎然,是因为我知道这里面闪烁着我们家族和我们民族说不完道不尽的史诗片断。当然还有古典和现代的爱情,那些****如火灵魂像风的****画廊,那些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的传奇小说,全部包孕其中。

而我离开故土,踏上了长江的一个码头。我像一颗随风而逝的苍耳子,哪里适合生存就在哪里落脚。于是回家的人就有了伤感有了惆怅,如歌所唱:太阳下去明早一样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地开,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十一

回家的路,回家的人,回家的日子。

那波翻浪涌的情思在灵感闪电的照亮下奔流不息形成壮景,这便是对寻找家园者生命的自我安慰。故乡托起不落的太阳,使回家的人变得宽广和厚实。

十二

又有好几年没回乡过年了,虎年春节我便拖儿带女回老家过年。临走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了利川翻车的事,汽车是不敢坐了,家却是要回的,只好一咬牙,飞!

从宜昌飞往恩施,航线290公里,最高6000英尺,40分钟就到了,人不吃亏钱吃亏,怎么算也是值得的。钱算什么?钱是个王八蛋,用了再去赚嘛。特别是在空中俯瞰群山残雪未消,我竟为选择了飞机而得意洋洋。

飞回故乡,我像鸟儿一样。

十三

恩施过年还是很有气氛的。不禁烟花爆竹,除夕之夜闹翻了天,噼噼啪啪炸到灭亮,满城大街小巷落红缤纷。喝苞谷酒炖腊蹄子。亲戚朋友吃转转饭,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几年恩施变化很大。老飞机场已经建成了一座城中之城。我曾经在散文中几次写到的老城东门渡口,艄公和渡船不见了,正在修桥,三个桥礅矗立在那里,威风凛凛。过年时走亲串友,几乎家家都装修一新,吊顶的吊顶,铺木地板的铺木地板,墙上挂着牛头、斗笠、腰刀一类装饰物,不仅透出现代气息,而且还散发着民族艺术的芬芳。还有位朋友家里摆满了根雕和盆景,有位退休司机自己买了一辆兰鸟轿车跑出租。这说明恩施人很会过日子,很讲究过年。

欢欢乐乐过日子!山山水水带笑颜!

十四

不过,恩施人爱炫耀的脾气依然如故。在机场碰见某老师,问他,您来买机票?他答,送我儿子到北京读博士后。本来他回答“送我儿子”四字足矣,“到北京读博士后”实则是他画蛇添足而故意传递给我的信息。

“您长胖了,发福了。”

“唉,一天小车来小车去,没走什么路嘛。”

“听说您儿子也回来了?”

“他从深圳赶回来的,把一个日本媳妇也带回来了。”

这段对话绝不是我编出来的,原话照录,还有点意思吧。从语法和文法看,这种答话很不节约。但人逢喜事精神爽,又加上过年,浪费一点语言是无可指责的。何况我也是个恩施人,也有经常露出狐狸尾巴的时候。所以我回到宜昌后,每每想起恩施人炫耀在自卑与自足之间的那份错杂心情,便久久不能自释。

当然,回乡过年,始终是中国人的习惯。若追动机,也不过是满足感情的一种方式。只是年过完了,又离乡了,那份感情反而越去越远越牵挂了。

十五

我回望乡土,对这样一方水土,视线久久不能移开。看了一眼,又看一眼,看得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乡土乃我生命之源,镌刻在心灵上,永远美丽而凝重。

如作家韩少功所说:“回望故乡,是每一个人自我辨认的需要,也是远行的证明。”

我作为一个故乡人,将永远年轻于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