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
7721700000011

第11章 历史人物中的博弈(2)

营门外有儒生求见,刘要军士告诉求见者:“现在是战争时期,不见知识分子。”不料,这位知识分子不经同意,直闯营门,冲着刘邦的面说:“你为什么这样轻视读书人?”刘邦说:“天下可以从马上得之。要读书人干什么?”这位读书人当即反问他:“天下可以从马上得之,天下也能从马上治之吗?”刘邦听后,深受触动,立即和颜悦色,向这位读书人施礼道歉,并请他坐上座。还有。刘邦胜利之后。有一天问左右臣子:“你们直说,我为什么能打败项羽?”这些臣子只是说些拍马奉承的话,刘邦听后摇头说:“我所以能打败项羽,主要靠三位人才。”接着他又说:“出谋划策,研究正确作战方针,保证打胜仗,我不如张良;制定典章法令,管理政务,筹集军费粮草,我不如萧何;身临第一线带兵打仗,做到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为人中豪杰,均能为我所用。这是我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也不能用。所以他注定要灭亡。”

现在再说范增其人,范增也算得上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能人,他70岁投奔项羽,为项羽出了不少好点子,开始项羽对他还尊重,但在关键问题上总是不采纳范增的意见。一次是鸿门宴上,范增劝项羽除掉刘邦,项羽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结果让刘邦逃脱。又如。项羽打进咸阳以后,大烧大抢,当时范增和其他一些谋士力劝项羽在咸阳建立政治中心,进而统一天下,项羽拒不采纳,并滑稽可笑地说什么:“做官发财之后,不回家乡,好比穿着绸缎衣服黑夜走路,谁看得到?”因而一意孤行回他的老家彭城即现在的徐州,建立西楚王朝,自称西楚霸王,最后落得个洒泪别姬的下场。项羽不仅听不进不同意见,甚至还把讲他缺点的人置于死地,如:有个谋士,由于不满项羽的无能,曾说:楚人“沐猴而冠耳”,意思是楚人如猕猴带帽虚有其表。项羽听到后,竟将此人放在火炉上活活烤死。而范增由于向项羽建议太多,使他感到很烦。从而对范增由信任到冷淡,最后竟怀疑范增里通刘邦,气得范增辞职,中途生病致死。至此项羽离乌江的路程已经不远了。

从项羽和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两个的成败主要是因为一个能够知人善用,而另一个却把人才失掉。这也是他们两个在最后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的原因。

博弈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智力较量和竞赛,就像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斗争一样,结果的胜负是因为他们所采用的策略。在这里最主要指的是用人的策略,用人的策略也可以用一种博弈的理论宋思考的。在这个用人的过程之中,有这样的现象,管理者一心都在想用“完人”,其实在这个用人的过程之中,其实用“完人”是不符合实际的,并且从中所得的利益也不是最大化的,但是从现在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有很多的管理者一心总想用“完人”,苦心寻找“完人”。在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管理者并没有权衡好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关系,他们在用人的时候只是采用自己的主观标准。在他们主观意识中所谓的“完人”

指的是那种“听话、顺从”的人,在他们的眼里,这种人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其实,从博弈的理论来看,用这样的人,是得不偿失的,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有些小毛病都是在所难免的,对所有的人才不要苛求完美,只要所用的人才的缺点无碍大局,就用不着过分地计较。这也是管理者真正得到人才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所以,从博弈的出发点来看,当管理者在用人的时候,用人的重点要看他能做什么,而不是看他不能做什么,所以管理者重视的应该是人才能为你做出什么成果,而不是他本身有什么突出点或缺点。任何想在组织中任用没有缺点的人的想法,最终造就的只能是一个平庸的组织。因为人只能在某一领域达到卓越,最多也只能在几个领域达到卓越,各个方面都优秀的人才根本没有。

人无完人,特别是管理者聘用的强人,在工作中缺点与优点同样的鲜明。比如:北欧联航的卡尔森,由于他喜欢出风头,所以有很多董事都不喜欢他,但是他们还是愿意选他当总经理;德国大众公司的皮埃切,骄横跋扈,但这同样无碍于他继续做大众公司的领路人。虽然在他们的身上有缺点,但是管理者要清楚,在选人才的时候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既然如此,首先就应该关注人才能为企业贡献什么。过分地关注人才的缺点。这样只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自信心,那么他自身的才能也不会发挥出多大的作用。管理者只想着克服人才的缺点,这样的话企业目标就会受挫,而且企业的利益也不会达到最大化。

所以,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要从博弈的理论来全面权衡各方面的关系,学习正确的用人方法,这样的话管理者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的收获,而那些不注意用人的管理者虽然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大的灾难,但是也肯定不会给企业带多大好处的。

貂蝉为民除害

汉献帝9岁登基,朝廷由董卓专权。董卓为人阴险,滥施杀戮,并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又恨又怕。

司徒王允,十分担心,朝廷出了这样一个奸贼,不除掉他,朝廷难保。但董卓势力强大,正面攻击,还无人斗得过他。何况董卓身旁有一义子,名叫吕布,骁勇异常,忠心保护董卓。

王允观察这“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都是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计”,让他们互相残杀,以除奸贼?

王允有一义女,名叫貂蝉。不但色艺俱佳,而且深明大义。

王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貂蝉为感激王允对自己的恩德,决心牺牲自己,为民除害。

在一次私人宴会上,王允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见这一绝色美人,喜不自胜,十分感激王允。二人决定选择吉日完婚。第二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来,酒席筵间,要貂蝉献舞。董卓一见,馋涎欲滴。王允说:“太师如果喜欢,我就把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老贼假意推让一番,高兴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去了。

吕布知道之后大怒,当面斥责王允。王允编出一番巧言哄骗吕布。他说:“太师要看看自己的儿媳妇,我怎敢违命!太师说今天是良辰吉日,决定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吕布信以为真,等待董卓给他办喜事。过了几天没有动静,再一打听,原来董卓已把貂蝉据为已有。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

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见身后的吕布,心生疑虑,马上赶回府中。在后花园凤仪亭内,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他顿时大怒,用戟朝吕布刺去。吕布用手一挡,没能击中。吕布怒气冲冲离开太师府。原来,吕布与貂蝉私自约会,貂蝉按王允之计,挑拨他们的父子关系,大骂董卓夺了吕布所爱。

王允见时机成熟,邀吕布到密室商议。王允大骂董贼强占了女儿,夺去了将军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咬牙切齿说:“不是看我们是父子关系,我真想宰了他。”王允忙说:“将军错了,你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再说,他抢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杀你,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的提醒,不杀老贼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已下决心,便立即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

董卓耀武扬威,进宫受禅。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贼咽喉。

奸贼已除,朝廷内外,人人拍手称快。

貂蝉的舍身,可谓是“义烈”,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貂蝉放弃了个人的利益,以身报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而达到目的。

(第二节)权力第一

赵高指鹿为马

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继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后,又有许多义军争相起兵灭秦,着名的有项羽、刘邦等人。此时宰相李斯等人被秦二世疏远,宦官赵高越发专宠。

这一年八月,赵高诬陷李斯想割地称王,并派人四处搜捕李斯的宗族,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被迫认罪,被腰斩于咸阳,并灭其三族。李斯死后,赵高升迁宰相,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丞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丞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什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

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糊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

赵高的此种行为,是因为他一心就想着谋取利益也就是希望能够掌权。

博弈是一种策略的相互依存状况,你的选择将会得到什么结果,还取决于行动的实施,在实施过程度中,仍有许多变数需要考虑。从赵高的指鹿为马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出。

吕不韦的投资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秦昭王四十年,秦国太子死。秦昭王四十二年,立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女20余人。其爱姬被立为正夫人,赐号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安国君有一排行居中的儿子子楚,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子楚就是秦昭王的孙子,即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子楚的母亲夏姬不被安国君宠爱,子楚又在安国君20多个儿子中排在中间,不是长子,所以地位很低,挑选人质时便选中了他。

子楚在做人质的时间里,经济拮据,日子过得很不称心,天天借酒浇愁。当时的人们都不大看得起他。

有一次,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见到子楚被酒家揪着衣服要索债,他很感慨地说:“这真是一个难得的可积存的财货啊”!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个谱。当他知道子楚就是他弃商从政的切入点,自己利用子楚不仅可以改换门庭,还可以赢得政治地位时,他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一次,子楚遇到了一点儿麻烦,正好被吕不韦碰到,于是吕不韦就帮他解了围,子楚自然是感激不已。这时,吕不韦却说:

“我能让您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子楚听后,讥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你先自己富贵了再说吧!”

这时吕不韦露出一种很神秘的微笑,说:“您有所不知,我的富贵还是得等到您富贵了以后才能实现啊。”说完以后,便带着子楚回到自己府上。到了密室以后,吕不韦才把他的想法挑明了,他说:“秦王老了,安国君如今又是太子。我听说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如此,能推立继承人的就只有华阳夫人了。您兄弟20余人,而您排行居中,而且您长年都在外国做人质,又如何能被安国君重视?如此看来,即使昭王死后,安国君得立为秦王。您也没有多少把握和长兄及诸公子争得太子之位。”他的这些话打动了子楚,于是子楚就说,那依先生来看,我该怎么做才好呢?

吕不韦说:“现在您还没有钱财,我可以出钱去帮你铺路,让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公子为继承人。”子楚听了以后,高兴都宋不及,于是就忙说:“如果能够做得到,我当了秦王以后,我一定会和你一起分享荣华富贵的。”

如果认为吕不韦只是一时投机走上政治之路,或者只是为了谋取高官厚禄、赢得无数资财,那么也未免太小看吕不韦了。以吕不韦当时的家资来看,已经足够用上一辈子,大可不必做这笔很可能惹来杀身之祸的生意。所以说,吕不韦的兴趣不是金钱,而是一个国家!

虽然说,吕不韦和子楚已经结交上了,但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就是子楚能不能当上太子,这还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吕不韦很清楚,现在的太子已经有20多个儿子了,并且子楚还不是长子,而且长期不呆在秦国,要想让子楚能够被太子(安国君)看中并立为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吕不韦还是有他自己的一套策略的,于是他便开始游说秦国的决策层。

他知道,只要是人,肯定就有他的弱点,而且只要有弱点,就可以利用。他发现在秦国的决策层之中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贪财,只要开出足够大的筹码,就能使得秦国的上层之流都跟着他走。所以吕不韦很舍得花钱。

吕不韦拿出五百金交给了子楚,以供日常用度及结纳宾客贤达之需;又以五百金买了很多珠宝,随后返回秦国。首先,他找到当时太子宠爱的华阳夫人的姐姐,求她引见华阳夫人,以子楚的名义,将奇珍异宝转送给华阳夫人,又极赞公子子楚才高德贤,且结纳天下贤士豪杰,把子楚包装成一个贤人。之后,针对华阳夫人又搞起了精神贿赂,对女人,这一手是很管用的。

吕不韦说子楚经常说:“华阳夫人是我子楚的精神依靠,日夜泣思父王及夫人。”华阳夫人听后很受感动。

吕不韦又对华阳夫人说:“自古以来,以美色而得到宠幸的,等到人老的时候,宠幸也就不会再有了,现在您侍奉太子(安国君),也是这样!”

这句话点中了华阳夫人的要害。这的确是她的最大的担忧所在。华阳夫人露出了很焦虑的神情。

于是吕不韦便趁机说:“夫人应该赶紧选出有利于自己的继承人,这样一来,安国君在百年之后,您才能够永葆荣华富贵。”

华阳夫人也同意他的说法,便急忙追问吕不韦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吕不韦继续加紧对手中的“潜力股”进行促销,他说:“子楚对您最孝,但自知排行居中,而且按照国律,次子又不得立为继承人,其母也不见宠幸,于是便想依附夫人。夫人如能在此时立子楚为继承人,那夫人将终生得宠于秦国啊!”华阳夫人听了以后,便深有同感。

枕头风真是管用。有一次,在侍奉安国君的时候,华阳夫人就说起子楚,夸他虽然身在赵国当人质,但是他却是在诸公子中最为贤孝的,从赵国宋的人都称颂他。接着哭道:“我得大王错爱以服侍左右,却不幸膝下无子,我想让子楚立为继承人,并以此来减贱妾无后之过。”安国君见夫人为了国家如此悲切,于是就答应了。为防日后生变,又与夫人刻玉符为据,立子楚为继承人。

安国君和夫人厚赐子楚,还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并且让他时时地在他们的左右。因此子楚在诸侯之中名声大振。

吕不韦的初步目的已经实现了,下一步要解决的事情就是怎么让子楚回到秦国了。

吕不韦知道子楚是什么样的人。于是他便决定用色,在吕不韦的小妾中,有一个不仅漂亮,并且能歌善舞,最关键的是已怀有身孕了。吕不韦开始给子楚下套了:先是设了酒局——在促成男女好事的时候,酒这个东西往往很起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