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
7721700000012

第12章 历史人物中的博弈(3)

果然。子楚在醉眼蒙咙之际,爱上了这个绝色的女子。借着酒劲,他请吕不韦把那个漂亮姑娘送给他。

吕不韦故意地表演了一番很吃惊、很愤怒的把戏以后,马上就答应了下来。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说成功的基础已经结结实实地打好了,以后的发展已经逃不出吕不韦的算计。

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正月,这个女人生了个儿子,取名叫政,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其实政是吕不韦的儿子。秦孝文王元年(前250),安国君即位为秦孝文王,但登上宝座刚三天就去世了。于是就轮到了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按照原来的约定,就让吕不韦任相国。这样一来秦国的大权开始操在吕不韦手中了。

吕不韦,我们作为现代人来分析,他是极具有商业眼光和投资勇气的商人。用博弈的观点来看,他所做的一切都存在着一定的博弈思想。首先是投资五百金给穷困潦倒的子楚,“为进用,结宾客”,然后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用贿赂的手段使子楚顺利成了秦国的嗣君。最后的一笔花销是当赵国要杀子楚时,吕不韦又慷慨“行金六百斤子守者吏,得脱”。结算下来,吕不韦所花费的这一千六百金,完成了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大的一桩买卖,从而使走投无路的子楚当上了最强大国家的君王,吕不韦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威势冲天的宰相。当然,吕不韦还很巧妙地让赵姬怀上自己的孩子,顺利地让自己的儿子当上了国君,可以说吕不韦的投资的收益是整个江山。

所以,一个人,要想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要么出最大的成本,要么冒最大的风险,没有其他超越经济规律的道理可讲。吕不韦就是付出了最大的成本,不仅罄尽所有的资金,还搭进了自己的爱妾,并且还冒了最大的风险。之所以说他在冒风险,是因为他所投资的对象在当时被普遍的不看好,在当时,人们都认为那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而且也不值得投资。但是,吕不韦不这么看,他还以一种过人的眼力发现了这个机会和目标,这也是他的高明所在。

朱元璋除“棘刺”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红巾军”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朱元璋是一个佃农出身的孩子,小时候为地主放过牛,17岁的时候因为贫苦无依出家当了和尚,再到以后他还成为了一支红巾军的领袖,南征北讨,摆平了群雄,推翻了元朝统治。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能从一个穷苦的牧童和小沙弥登上皇帝的宝座,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和他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许多开国功臣。但是,在朱元璋登上了皇位以后,为了防止他们功高震主,尾大不掉,于是便制造了许多的借口,开始清除那些握有军政大权的元老和重臣。

他所施的屠戮活动最重要的有两次行动:一是胡惟庸冤狱:

一是蓝玉冤狱。

胡惟庸是朱元璋的宰相,他也是很有才干的。有人告发胡惟庸谋反,勾结东方大海中的日本,准备在宴会上杀掉朱元璋,通过这所谓的告发,朱元璋把胡惟庸磔死,屠灭三族。

过了漫长的十年,朱元璋又宣称,他发现已死的胡惟庸的新阴谋和新同党,于是展开全面逮捕,连朱元璋最尊敬的开国元老、77岁的宰相李善长,都包括在内,共处决二万余人。朱元璋还编撰一本书,名《奸党录》,附录李善长的供词,昭告全国。

在过了三年以后,朱元璋又发动了第二次屠杀。有人告发大将蓝玉谋反,于是便立即逮捕下狱。然后发表蓝玉的供词,蓝玉在供词中承认准备发动兵变。于是蓝玉被磔死,灭族。根据他的口供所牵涉的。被灭族的有一万五千人,其中有一个公爵、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有的人早已经死了,但朱元璋的法律是追溯既往的,所以那些死者的子孙还要进行抵罪。

右丞相徐达,是跟从朱元璋起兵的同乡,几十年来出入战阵,屡建奇功,一直是明军的统帅,被公认为功臣之首。他对朱元璋忠顺恭谨,朱元璋多方侦伺也寻不出他的过失。然而阴狠的朱元璋,竟乘徐达身患痈疽忌吃鹅肉的时候,赐他熟鹅,徐达流涕而食,不日即死。

朱元璋通过“胡蓝之狱”,株连蔓引。几乎把开国功臣杀个净光,朱元璋这样屠戮,搞得臣下人人自危,以至京官每日早晨上朝,不知是否能够活着回来,总要先和妻儿诀别,交待后事。性情仁弱的太子朱标,看到功臣们的悲惨下场。心中不忍,曾劝谏说:“陛下杀人太滥,恐伤和气。”次日,朱元璋把一根棘杖丢在地上,让太子拿起来,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语带双关地说:“棘杖有刺扎手,我替你把刺除掉,再交给你,不是更好吗?”

朱元璋残杀忠良的做法也是处于他对利益的一种考虑,他残杀那些忠良是担心那些权力高的功臣有谋反之心,篡夺大明江山。

所以。他把功臣们比作棘杖上的刺,为了有一个比较得力的棘杖,他就采用了各种手段除掉那些忠良之臣,以此来确保大明江山的永固,这样一来才能使天下永远属于他们朱家。

武则天——实现皇后梦

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逝,第二年,太宗听说武则天美貌出众,操行方正,于是将她召进宫中做了才人。这是级别很低的嫔妃,这时的武则天只有14岁。况且一旦入宫,就相当于生离死别了,而年纪不大的武则天却把这看成是一个晋身的大好机会,并且可以离开家庭的管束了。因此,她很高兴地入了宫。

武则天为人聪慧,爱读史书,很通政事人情,性格刚毅果断。

进宫以后,太宗赐给她武媚的称号,因此人们都叫她媚娘。

由于他性格倔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宠爱。这就使得武则天进宫长达十二年,但也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自然也没有改变、提升。

太宗病重时,担心西汉吕稚专权的局面再度出现,便决定把武则天赐死。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对武则天说:“我自从得病以来,医药无效,反而越来越重。

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之后,你打算怎么办呢?”

武则天听了,吓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就镇静了下来。对太宗说:“我本来是应该以死来报答皇上的,但你的身体未必不能好。所以我也不能马上就死,我情愿吃斋念佛为皇上祈祷来报答”

武则天的回答很是机智,她选的是一条最好的路,也是唯一的一条能活命的路。太宗想了想就答应了她。

然而事情总是有所转变的,在太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便和李治产生了感情,贞观二十二年之时,也就是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了。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他们都是皇帝的“东西”,就是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动。

武则天虽然到感业寺出家了,却没有安心念佛,而是处心积虑地思索如何才有出头之曰。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业寺里来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她使高宗又回忆起了先前的恋情,武则天的美貌加上旧情,促使高宗不再顾忌佛教教规和礼教的约束,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这也就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权力的一次极好的表现,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便祖先有过训令禁止,也照样能找个借口去做。

再次进入皇宫时,武则天已经是28岁的人了,依照一般的理论,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上是半老徐娘,毕竟不比十几岁娇艳的女子了,但武则天的心计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再者,她的美貌也的确出众,另外还有高宗对她的感情做基础,又是久别重逢,这就更能抓住高宗的心。

武则天这次能再入宫和宫中的斗争也有关,当时的王皇后为了和萧淑妃争宠,鼓动高宗接武则天进宫,她还自己做主让武则天先蓄发,然后再入宫。但王皇后没有想到自己在引狼入室。入宫后,武则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顾。

她对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这使高宗很高兴。皇帝和皇后都高兴了,武则天的嫔妃地位也就很快升到了昭仪,这可是正二品的级别。

超过了其他的8个嫔妃,是九嫔之首,在她的上面,也就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自武则天进宫之后,基本上让高宗只宠爱她一人,先后生了4男2女。而且高宗总共才有12个子女啊!后边的6个都是武则天生的,由此可见,武则天的受宠程度是其他嫔妃无法相比的,就连主张让她进宫的王皇后恐怕也没有料到,结果让自己也吃了大亏。

武则天的性格注定了她不甘居人之下,她的最终目标是当皇后。等她的地位稳固之后,便开始有心计地活动了。她在后宫里想方设法笼络太监、宫女,特别是和皇后、萧淑妃关系不好的人,她总要设法接近拉拢,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她们监视皇后和淑妃的行动。先是武则天联合王皇后打击萧淑妃,等高宗把萧淑妃废成庶人之后,武则天便又将矛头对准了王皇后。

武则天生下的第二胎是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儿,王皇后也非常喜欢,经常去看望,等高宗快宋的时候就又知趣地先走了。武则天为了皇后之位,便利用这个机会对亲生女儿下了毒手。

武则天在皇后刚走,就将女儿掐死,然后盖好被子,伪装好。

高宗来了,假装笑脸相迎。等再看到女儿时,武则天痛哭失声。

不知道当时的她是不是会有些许后悔,虎毒尚且不食子,难道武则天竟会连野兽也不如?难道权势真的能让人丧失理智,以至于六亲不认。

武则天也正是利用这样一般的推理,来嫁祸皇后的。可爱的女儿,又是公主,谁也不会怀疑是武则天所为。高宗也是这样考虑的,因此高宗听说刚才是王皇后来过时,便肯定是皇后下的毒手,不由得大怒,而且王皇后也一直没有生育,因此高宗便下决心要废掉她。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对于皇后的废与立都是国家大事,必须与大臣们共同商议。这里面的阻力主要来自于重臣、国舅长孙无忌,宰相褚遂良等大臣也强烈反对。

朝廷的大臣们分成了两个派别,除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之外,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为了在高宗和武则天面前争功邀宠,就站到了长孙无忌的对立面,支持武则天做皇后。高宗把长孙无忌等反对的人召到一起,商量皇后的废立问题。武则天坐在帘子后面监听。长孙无忌极力反对,为王皇后辩解,说她出身高贵,忠厚贤惠,没有什么大过失,不该废皇后之位。但是武则天出身贫寒,而且曾经侍奉过先帝太宗,如果再立为皇后恐怕违背了礼制。

褚遂良也在一旁极力反对,而且还磕头,磕得头破血流,一气之下提出辞官回家。武则天见了,怒火顿生,大声呵道:“怎么不把这种臣僚乱棍打死?”其他人见状,赶忙替褚遂良求情,性命虽是保住了,但却被贬官,去了谭州也就是现在湖南长沙任都督。

最后。还是开国的功臣李积给高宗出了一个主意,他说皇后的废立乃是皇上的家务事,没有必要和大臣们商量。同时,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们中间大造舆论,支持武则天。终于,在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诏书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六天后,即十九日,正式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对王皇后、萧淑妃也没有放过,之后将二人各责打了一百杖,而且残忍地砍去双脚,泡在酒瓮里活活折磨致死了。

武则天做了皇后之后,首先,就是要清除仍存在威胁的长孙无忌。她指使许敬宗等人,捏造罪名、制造朋党案,然后将长孙无忌牵连进去,把他流放外地;后来许敬宗又逼长孙无忌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