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7725500000013

第13章 让“伤口”开出美丽的花(1)

从捡煤屑到香港首富

香港首富李嘉诚是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汇丰银行副主席。他的成功靠的是永不停息的奋斗。

李嘉诚祖籍广东潮安县,1928年出生。李嘉诚3岁的时候,祖父去世了,从此,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了。他的父亲几次被迫丢下教鞭,到南洋去做生意,却都没有赚到钱,最后只好回家乡来继续教书,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李嘉诚放学后,也常常到码头去捡煤屑。李嘉诚14岁的时候,父亲由于操劳过度,不到40岁就病逝了,为了养家糊口,他只好辍学工作,刚上了几个月中学的他从此失学了。李嘉诚艰苦地工作了8年,省吃俭用,攒了一笔钱。他在亲友的资助下,创办了长江塑胶厂。

那时工厂很小,只能生产一些普通玩具和家庭用品。李嘉诚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根本没有节假日。由于睡眠不足,怕早上起不了床,他买了两个闹钟,放在枕边。就这样,李嘉诚一干就是7年,终于创立了长江实业公司。

就在这么繁忙的工作中,李嘉诚也不忘坚持自学。他每天在工作之后,都会自修。不断的学习开阔了李嘉诚的眼界,增长了他控制全局的能力,保证了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晚年的李嘉诚并没有原地踏步,他要为祖国教育的发展作贡献。他在汕头毅然投资2.4亿港币兴建汕头大学。他说:“汕头大学的创办是为国为民,比较我从事的其他事业都更为重要,必须千方百计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建成它,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能为国家办一点事,是我应尽的国民之天职。”

一个人的成功大部分靠的是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必须不怕吃苦,敢于向困难挑战,即使你不够聪明,资质不够高,你也会取得令别人刮目的成功,所以,奋斗精神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

林肯像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小时候,父母、亲人对他都寄予厚望。

一次,小尼克松生日时,她的外祖母送给他一张嵌在镜框里的林肯像,上面有几句诗:“伟人的一生常提醒我们,要使自己的一生崇高庄严。在去世的时候,要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你自己的足迹。”

尼克松的外祖母对他说:“孩子,外祖母希望你能学习林肯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南北战争期间,有一段时间,南方占据了优势,他们希望林肯能够放弃解放黑人的做法。可是在这样的困难中,林肯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决不向南方妥协,即使自己牺牲了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孩子,你看,林肯总统的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你应该学习的榜样。”小尼克松从此就以林肯为自己的榜样,学习他的优点,尤其是他坚强的毅力。

尼克松上中学的时候,就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他首先想要在学生会主席的选举中取得胜利。就这样,尼克松每天晚上一下课,就在自己的房间里准备竞选演讲词,并且在自己的房间里声情并茂地演练起来。

竞选的那天,小尼克松也和别人一样,在台上发表了他的竞选演说,表明他将会如何为同学们谋福利,如何兢兢业业地为同学服务。可是由于尼克松刚到学校不久,同学们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和了解他,而且那些竞选的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拥护者很多,所以最终他的竞选失败了。

回到家里,小尼克松闷闷不乐,他的父母知道后,就开导他说:“孩子,不要灰心丧气啊,这是你的第一次竞选主席,也是你第一次从事社会活动,这才是开始。”“我知道,可是……”小尼克松说不出话来。“孩子,我们知道你是以林肯为自己的榜样的,但林肯也经历过失败,你知道吗,他坚持过来了。你不要被一时的挫折吓倒,不要失去了信心,要有耐心,做事一定要执著。”父母继续开导他,“你要做一个像林肯一样伟大的人,就不能轻言放弃,就要努力去学习,去练习,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行就要努力去提高,去改正,要有针对性地做事,发挥你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能行的。这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啊,站起来,我的孩子。”

小尼克松完全明白父母的意思,领会了他们对他的殷切期望以及对他的要求。从此以后,小尼克松积极为同学们做事,赢得了大家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认识了自己。同时他还积极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不论是在平时的课堂交流中,还是在正式的演讲比赛中,小尼克松总是很积极地参加,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要在前行的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而且这个足迹要深且长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无论遭遇了怎样的挫折,都要有坚持到底、永不言败的精神。

用心写字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学成。一天,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秀才翻看了米芾临帖写的一大沓子纸,若有所悟,对他说:“想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不过,贵点,五两纹银一张。”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是成心难为人吗?”秀才见他犹豫了,就说:“嫌贵就算了!”米芾求学心切,借来五两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五两纹银买来的一张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使用。于是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书案上画来画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这样琢磨来琢磨去,竟入了迷。

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却一字未写,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一惊,如梦方醒,才想起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道:“我,我怕弄废了纸。”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秀才拿过来一看,这个字写得大有进步,漂亮极了。这才问道:“为什么三年写不好,三天却能写好呢?”米芾小心答道:“因为这张纸贵,我怕浪费了纸,不敢像先前那样信笔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对!”秀才打断他的话说,“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我该走啦。”说着挥笔在写有“永”字的纸上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五两纹银

还给米芾,便出门上路赶考去了。

米芾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这位苦心教诲的启蒙老师,并激励自己勤学苦练,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无论什么事情,只要肯用心,肯琢磨,就会了解到事情的真义,从而得到满意的结果。米芾能把字写好,关键就是因为他对写字肯用心,所以终于悟到其神,最终心领神会,成为名家。

一个真正的强者

丹尼斯·罗杰斯上高中时,只有1.5米的身高,36公斤的体重,是一个地道的“矮子”。他的脊柱有些弯曲,整个上身看上去弯成一个问号的样子,那也是他面向自己将来人生的疑问:“我是谁?我将来能干什么?”他不知道。唯一确知的事是:自己是一个矮子,他的身高连普通标准都达不到。

由于罗杰斯身材矮小,势单力薄,学校体育队的队员们老叫他“侏儒”。他们常拿他取笑,知道他打不过他们,便常来欺负他,故意绊倒他,抢他手里的书。罗杰斯经常生活在被恐吓的阴影之中。而且,学校里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恐吓者。体育课是他最难受的一门课,有竞赛的项目,哪一方也不愿要他,他常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一天,老师把罗杰斯叫到一边:“丹尼斯,我们决定替你转一个班,从现在起,你到特殊教育班去上课吧!”

“特教班?可那是为残疾学生开的班呀!”

“我很抱歉,”老师说,拍拍罗杰斯的肩膀,“但是我们是为你着想。”

放学了,罗杰斯回到家,“砰”地一声关上房门,在镜子前仔细端详自己:弯腰驼背,手臂细得像牙签。他失望地倒在床上。“为什么?为什么我会长成这样?”罗杰斯站起身来,望着父亲在院子里干活的身影发呆。父亲虽然也是小个子,却曾在海军里服过役,人虽矮小,但身上肌肉发达,没人敢欺负他。罗杰斯暗自下了决心。

父亲帮助他自制了一个举重用的杠铃。每天晚上,他都到楼下的储藏室去练习举重。一次次地,罗杰斯逐渐能举起杠铃了。他又不时往上加重量,往往一次加上5磅,他必须要拼足全部力气才能举起来。对罗杰斯来说,这不仅仅是举杠铃,更是向自我挑战。他要改变自己弱不禁风的形象。但不管罗杰斯能举多重,他总觉得自己仍然不行,因为他的个子太小。怎么办?他狂吞富含蛋白质的牛奶、鸡蛋等营养品,在各种健美杂志中去寻求帮助。6个月后,在罗杰斯17岁生日的这一天,他仍然只有1.52米高,体重40公斤。

父亲替人做船上用的帆布帐篷。罗杰斯常帮父亲干活。一天,他把一卷帆布从汽车里搬到山坡上的工场去。这卷帆布大概有6英尺长,80多公斤重。他把它扛上肩,往前迈了一步。哟!真重!但是,他不能扔下!他踉踉跄跄地爬上山坡,累得满头大汗。但是,最终他一个人把这卷帆布扛上了山坡!他惊讶不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锻炼已经初见成效!

罗杰斯做了一个实验:在杠铃上放上迄今为止举起的重量,然后再加上额外的50磅。“不要去想你的个子,”他告诉自己,“举就是了,你能行。”他举了,居然举起来了!他知道为什么自己能举起这么重的东西了。过去,他总认为自己的个子小,越是这样,就越是限制了自己潜能的挖掘,更说不上发挥了。

从此,罗杰斯开始正规地学习举重,每天都去体育馆训练。他的肌肉增加了,力气增大了,微驼的脊背伸直了。有不少在这里锻炼的人都爱掰手腕,他也加入进去。最初,当罗杰斯在他们面前坐下的时候,他们都以嘲笑的眼光看着他。罗杰斯不理会这些,他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都打败了。但是,罗杰斯输给了一个叫鲍勃的人。

一天,罗杰斯在健美杂志上看见一则东海岸将举行掰手腕比赛的广告,欢迎各路精英参加。他告诉鲍勃,自己也想去参加比赛。

“想都别想,”鲍勃说,“那都是一些专业人士,他们一年到头都在训练。弄不好,你还会受伤的。”

罗杰斯不相信,他走进了东海岸掰手腕比赛的现场。罗杰斯遇到了同样轻视嘲笑的目光。然而,他打败了所有的对手。那天结束的时候,罗杰斯成了比赛的冠军,一个真正的强者。

一个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看低自身的价值,他们能够控制自我的发展,即使是自身的弱点,强者也能找到突破口,从而更加奋发向上。所以,要培养自己挑战自身极限的信心,发挥自己的潜能,做个强者。

曾国藩与盗贼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不知道重复一篇文章多少遍了,却还在朗读,只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儿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很多人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大源的人。”

勤奋的人通常会比耍小聪明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因为勤奋后所得到的结果是实实在在的,即使不够聪明,也会取得骄人的成绩。所谓的“勤能补拙”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施有“法术”的曲子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大风呼啸,漫天飘舞着鹅毛般的雪花。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正乘着四轮马车赶往剧院举行独奏音乐会。剧院里早已坐满了女士和先生们,人们都想亲耳聆听一下这位被称为“魔鬼的儿子”的帕格尼尼举世无双的、神奇美妙的演奏。

到了剧院,帕格尼尼准备就绪,只见他左手挟着小提琴,右手拿着琴谱,走上了舞台。刚走出几步,不料皮鞋里的一颗小钉子从鞋底下顶了出来,戳痛了他的脚板,因此,帕格尼尼只能跛着脚,一拐一拐地走至舞台正中。这一滑稽动作引起了全场哄堂大笑。帕格尼尼却不管这些,他那不露声色的、瘦削的面庞上流露出一丝艺术家所特有的严峻。他把琴谱放在谱架上之后即开始演奏。谁知刚演奏了几个乐句,谱架旁边用来照明的蜡烛倒了,将谱子烧起来,一瞬间,只见火苗跳跃,青烟袅袅,全场又是一阵惊呼声。但是帕格尼尼凭借他那非凡的天才继续演奏着,音乐没有中断。美妙的音乐从那双瘦长的、充满魔力的手下奔泻而出,顺着激情的河床,向前驰去,好似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画:春天的原野上,一片明媚、和煦的阳光慈祥地抚摩大地,春风轻拂着千姿百态……听众们全都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湍流之中,令人心旷神怡。帕格尼尼正拉至高潮,突然,小提琴的第二弦(A弦)断了。没有了第二弦,乐曲怎么再继续演奏下去呢?天才的帕格尼尼没有中断演奏,小提琴在继续歌唱着。他运用了高超的技巧,使一场行将失败的音乐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女士、先生们都听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全场轰动,迸发出狂热的掌声和喝彩声。

在听众的一再要求下,帕格尼尼脱身不得,只好重新登台,再演奏一遍刚才施有“法术”的曲子。只见帕格尼尼一时性起,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将小提琴上的第三弦与第一弦都割断,这样在小提琴上就只剩下了第四弦。第四弦(G弦)的音色本来就是很美的,深厚而富于歌唱性。帕格尼尼运用了当时尚不为人知的技巧,这就是我们现在学习小提琴时都知道的“人工泛音”在第四弦上奏出了其他三根弦上的音。这一遍比第一遍还要动听,使人们如醉如痴。狂热的听众都为帕格尼尼的神奇美妙的演奏而欢声雷动,祝贺他的巨大成功。

一个相信自己能力的人通常会使自己的技艺发挥到最佳状态,无论客观环境是好是坏。同样,娴熟的技艺又会对一个人的自信心有所巩固和提升,所以,多一点自信,你就会多一点成功的机会。

获得知识的绝妙之法

晋代的大文学家陶渊明隐居田园后,某一天,有一个读书的少年前来拜访他,向他请教求知之道,看看能否从陶渊明这里讨得获得知识的绝妙之法。

见到陶渊明,那少年说:“老先生,晚辈十分仰慕您老的学识与才华,不知您老在年轻时读书有无妙法?若有,敬请授予晚辈,晚辈定将终生感激!”

陶渊明听后,捋须而笑道:“天底下哪有什么学习的妙法?只有笨法,全凭刻苦用功、持之以恒,勤学则进,怠之则退。”

少年似乎没听明白,陶渊明便拉着少年的手来到田边,指着一棵稻秧说:“你好好地看,认真地看,看它是不是在长高?”

少年很是听话,蹲下去认真地看,可怎么看,也没见稻秧长高,便起身对陶渊明说:“晚辈没看见它长高。”

陶渊明说:“它不能长高,为何能从一棵秧苗,长到现在这等高度呢?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长,只是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罢了。读书求知以及知识的积累,便是同一道理!天天勤于苦读,也无法发现今天的知识比昨天的多,但天长日久,丰富的知识就装在自己的大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