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诊所
7792400000075

第75章 健康性心理问题(33)

阿尼是在读牙医学校第二年的时候结婚的,婚后一年因为学习压力较大,他开始使用大麻,每天在从学校回家之前吸食一根大麻烟卷,然后整晚地看电视。毕业后,妻子怀孕了,但是他还没有办法接受将要做父亲的事实。他深深的沮丧通过社会孤立、对事物漠不关心的程度加深以及频繁的暴怒表现出来。他需要陶醉在大麻或者偶尔使用些止痛剂来获得放松和满足。随着孩子的出生,他再也没有感到这样的“疯狂”,而与此同时,他的大麻和止痛剂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加。两年后,第二个孩子也出生了。这个时期,他的经济条件变得非常好,全家搬进了豪华的大房子,还拥有两辆车,而这时他只有二十七岁。但他觉得对未来也失去了憧憬,更加觉得孤独,以前使用的药物也不再产生作用了。

于是,他第一次使用了可卡因并很快获得了很好的感觉,“我不再觉得沮丧了。我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可卡因,因为我所有的问题都消失了,但是我必须一直使用它。可卡因的效果很好,价格也很贵,但是我一点都不在乎。当用药后短暂的愉快感觉消失后,我觉得更加沮丧和痛苦,以至于我需要尽量多的可卡因。”现在阿尼变得越来越不安和急躁,而牙医的工作对他而言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案例分析】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可卡因的成瘾作用和它对社会功能的损害性都非常的严重。使用可卡因达到兴奋高潮后,心境和体力轰然崩溃,几天之内,使用者进入长时间的疲劳、焦虑、妄想、厌倦和没有愉快感觉的快感缺失状态。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脑对滥用可卡因后的状态已经适应,而停药扰乱了脑的化学平衡。因此,戒断可卡因时会引起抑郁。

停药期间,人对可卡因的渴望是很强烈的,并可能感到自己很可怜,能生动地记得先前在可卡因作用下的兴奋状态和强烈的愉快感,对可卡因的强烈欲望呈压倒之势。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不能得到生理满足,重新强迫性使用可卡因的可能性就依然存在。一个戒断了可卡因的人,可能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重新产生对可卡因的渴望。

在本案例中,阿尼在遇到重大的生活事件,如即将做父亲,或为了克服压力、不良情绪等而开始吸毒并一发不可收拾,慢慢地,对药物的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使他无法自拔,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境地。在吸毒人群中,像阿尼这样的原因而开始吸毒的人很多,他们往往具有心理上的缺陷,遇到突发事件或不良事件时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不能应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去应对,只是退缩消极地去寻求药物的帮助,最终成为了瘾君子。

3.1.4.1.2安非他明安非他明属于苯丙胺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兴奋剂。这类药物曾被医生广泛用做减肥和抗中度抑郁的辅助药物。现在,这些用法都遭到反对,因为很多人都因合法使用苯丙胺类药物而导致药物依赖。

安非他明通过刺激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阻断这些神经递质的再摄取而起作用。应用安非他明后的感觉与可卡因类似:欣快感觉,自信心增强,警觉性增高,异常的兴奋与偏执妄想。与可卡因一样,安非他明也会产生令人惊恐的幻觉。用药者可能会看到某些人或物体在十分夸张或扭曲地活动,听到令人恐惧的声音,感觉浑身疼痛或感觉胳膊上有蛇在爬。一些用药者能够意识到这些经历都是不真实的,但是一些人却无法意识到这点,并最终发展为安非他明导致的精神障碍。

对安非他明的耐受发展非常迅速,因此用药者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对药物的躯体依赖,从开始的服用药片发展为静脉注射。有些人发展更为迅速,几天内不吃不睡,频繁地注射安非他明。当这个时期结束后,他们很快陷入躯体和情感上的抑制状态,甚至严重到发生自杀行为。这种急性戒断症状在几天之内就可以消退,但是慢性用药者会经历情感不稳定、记忆力减退、妄想思维,以及能够持续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异常感知觉。

【案例】一位四十二岁的商人,两个半月以来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能信任他的商业合作伙伴。他经常与他们对着干,敌视他们,故意反驳他们的意见,正因为如此,他失去了好几桩生意。最后,在一天夜里,他听到有声音对他说,入侵者正准备破门而入并杀了他,于是,他在院子里开枪了。

一年半以前,他被诊断患有发作性睡眠症,表现为白天不正常的睡眠和突然发作的肌紧张消失,自此他开始使用安非他明。用药后,他的病症减轻,工作效率提高了,家庭和朋友的关系也比较稳定。

但是,从四个月之前,他开始增加安非他明的使用量以保持夜间的觉醒状态,因为大量的工作不能在白天完全处理完。他反映,这期间,经常感觉心跳加快,坐不住。

【案例分析】滥用苯丙胺类药物有很多危险。随着身体耐药性的提高,为保持兴奋状态,滥用者不得不越发大剂量地使用药物,这会导致恶心、呕吐、高血压、致命的心律不齐和使人丧失活动能力的中风。

苯丙胺类药物兴奋的后效是危险和痛苦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疲劳、抑郁、做噩梦、精神错乱、不可控制的烦躁和攻击性行为。这类药物还可引起一种“与现实脱节”障碍,称为苯丙胺精神病。患者感到受威胁,出现“有人要抓我”的幻觉妄想,并按照这样的妄想行事,他们可能变得极为凶狠,伤害自己或他人。

本案例中,患者为了治疗疾病而使用了成瘾药物,伴随着疾病症状的改善,成瘾的症状却表现出来。这部分人其实非常的值得同情,因此,对这种药物的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体制,严格限制药物滥用和过量使用药物,同时,用药时对药物成瘾性的考虑也是医生的重要职责。

3.1.4.1.3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种天然的兴奋剂,主要含于烟草中。烟草是人们最普遍使用的心理药物之一,吸烟者的人数仅次于咖啡饮用者。在美国,十二岁以上的人群中有70%有时会吸烟,有29%正在吸烟。在有二十年烟龄的人群中,有95%的人每天习惯性地吸烟。此外,女性吸烟者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女性吸烟的危害更大,因为一旦成瘾,女性比男性更难戒除烟瘾。

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都有作用。一个人在吸烟后几秒钟内,尼古丁就可以到达大脑,它可以促进多种生化物质的释放,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肽,从而在大脑中产生强化效应。虽然人们经常说吸烟可以放松紧张情绪,但实际上尼古丁会产生一种“战—逃综合征”——当肌体预备应对或逃避应激源时,身体的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会处于警觉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个体对尼古丁成瘾后的改变,而个体放松主观感觉仅仅是肌体发生变化后,需要尼古丁来维持正常状态的结果。

众所周知,尼古丁会成瘾。对很多吸烟者来说,戒烟后会出现头疼、出汗、疼痛痉挛、失眠、消化不良和易怒等症状,并渴望抽烟。这些症状可能持续2—6周,并可能比海洛因戒断更糟。尼古丁复吸的模式几乎与酗酒、海洛因成瘾和可卡因滥用戒断后复吸的模式雷同。戒烟者在一年之内复吸的人约占80%。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对药草依赖的诊断标准规定如下:

①持续地吸用烟草至少一个月;

②至少有下述中的一项:a.郑重地企图停止使用或显著减少烟草使用量,但未能成功;b.停止吸烟而导致停吸反应;c.置严重的躯体疾病于不顾,虽自知吸用烟草会使其加剧,但仍然继续吸烟。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相当大,一支点燃的香烟会释放六千八百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很多是致癌物。另外尼古丁本身就可能致癌。吸烟引起的肺癌和其他癌症被认为是现在加拿大和美国男人死亡的第一原因。肺癌患者中,男性的97%和女性的74%是吸烟造成的,这个比例近年来迅速增高。在全部癌症死亡者中,1/3的人有吸烟史。具体来说:

吸烟与癌症: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注意到肺癌患者中大多数都有吸烟史;英、美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从多方面证明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①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大二至二十八倍;②每日吸烟量与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每日吸烟量越大,危险性也越大;③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死于肺癌的危险性越大,如十四至十九岁开始吸烟者,危险性比二十五岁后开始吸烟者大三倍多;④吸烟者戒烟后,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比吸烟者明显减少,戒烟时间越长,其危险性减小越明显;⑤吸含烟碱和焦油低的卷烟者危险性较小。实验表明,烟草焦油还可以引起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吸烟与心脑血管病:近年通过七十万自然人群中心肌梗死存活患者与非冠心病的病例对照配对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3倍。每日吸烟量和心肌梗死相对危险度按吸烟量的平方增加。

吸烟与脑血管意外:吸烟的男性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机会比不吸烟的男性高42%;吸烟的女性比不吸烟的女性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机会高61%。另外,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机会的大小与吸烟数量亦有关系。每天吸烟超过四十支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机会两倍于每天吸烟少于十支者。吸烟者一旦戒烟,在不到五年后,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机会与不吸烟者相差无几,这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吸烟与脉管炎: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顽固的慢性血管阻塞病(包括周围的中小动脉、静脉)。一般认为吸烟所产生的尼古丁中毒以及精神因素往往为发病的诱因之一。据统计,在脉管炎患者中吸烟者占90%左右。吸烟多的患者,其症状往往较严重,病程也长。吸烟与其他疾病:免疫缺陷病毒(HIV)侵袭人体的T细胞后,一般经历较长的潜伏期才表现出疾病的症状。而吸烟者产生症状的时间却较快(为一般不吸烟者的两倍)。吸烟致使HIV攻击的CD4+的T细胞迅速衰老,失去功能,因而使处于潜伏期的患者迅速爆发病症。

老年性痴呆是困扰老年人的一种难治之症。一般吸烟者比非吸烟者平均早五年患此病,嗜烟如命者发病更早。原因是尼古丁干扰了脑内神经信息的传递机制,从而造成痴呆。这一研究还进一步证实了从年轻时就吸烟的人衰老发生得早,并且衰老进程非常迅速。

有研究表明,吸烟者的一生中,在以下方面表现出比不吸烟者有更大的倾向:经常的滥用药物,严重的压抑感,精神失常,个性天真,并伴有攻击性和社会不容的行为。吸烟造成的精神失常在男女青年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吸烟者不仅仅损害自己的健康,也损害与他们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的健康。被动吸烟引起的肺癌占全部肺癌的20%。不吸烟的妇女嫁给吸烟男人,患肺癌的危险增加30%。使儿童被动吸烟,更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案例】某师范高校大二学生,不仅形象颇似刘德华,且勤奋好学,成绩拔尖,在班内有“才子”

之称,深受班内一个女生喜爱,并在大一下学期确立恋爱关系。在交往将近一年后,由于女生父母极力反对,女生单方面提出终止恋爱关系。该生痛苦万分,心态失衡。原本不吸烟的他,自此每日以烟酒消愁,希望以此消除心理的创伤。吸烟从开始的每日三四根香烟逐步增加到每日一包,却始终走不出失恋的阴影。对学习兴趣减退,觉得生活没有乐趣,只有吸烟才能使他打起些精神,若停止吸烟便会感觉头疼、焦躁不安、无精打采。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至大二末,考试成绩由以前的名列前茅下降到班里的倒数位置,并出现了挂科现象。

【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患者为逃避失恋造成的失败感、挫折感,缓解紧张感、焦虑感,消除厌烦情绪、失落心态,以烟作为自我刺激和自我宣泄的工具,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除此以外,吸烟的原因还有很多:有的人认为吸烟是一种时髦,不吸烟就会落伍,只有加入吸烟队伍,才能赶上“时代潮流”。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好奇心强,许多事情都想试一试,体验一下。见别人吞云吐雾,悠游自在的样子,自己也想体验一下。还有的青少年模仿心理很强,见影视剧中正面人物在思考问题、拟订作战计划、制定侦破方案等时都在抽烟,自己在模仿抽烟时便以为自己也是“英雄人物”。另外,烟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因为工作的需要,交际应酬都免不了要吸烟。

烟草很容易获得,吸烟也很容易发生,最重要的是在吸烟发生前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在全民范围内进行吸烟危害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的预防教育,形成从社会到单位、学校、家庭对吸烟的全方位的抵制。世界卫生组织与各国政府协商专门起草了《烟草控制框架条约》,该公约规定,生效三年后,禁止烟草制品包装上使用“柔和”、“淡味”、“低烟碱”等旨在使人产生某烟草制品比其他烟草制品危害小的印象的词语,健康警予必须巨大、明确、醒目,以占包装主要可见部分面积的50%或更多为宜,但不应少于包装主要可见部分面积的30%。一些比较重要的条款还包括:提高烟草税收,限制免税烟草制品,公共场所禁烟,生效五年内禁止媒体烟草广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等。

其次,还要切断戒烟者复吸的渠道和条件:

①戒烟者要尽可能脱离吸烟环境,避免接触含尼古丁的物质;②多结交有助于自己戒烟的良师益友,尽量少与过去的烟友长时间接触;③可以把对身体有益的食品作为吸烟的替代物。如在饮食中补充维生素E,多吃杏仁、葵花子、全麦等;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及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转移精力,避免烟瘾复发。

3.1.4.2阿片类药物吗啡、海洛因、可待因和美沙酮都是阿片类药物。即几千年来,这类药物都用来缓解疼痛。实际上,我们的肌体在自然状态下也会产生阿片类物质用来对抗疼痛,我们称之为内源性阿片肽。例如,运动受伤会引起肌体产生内源性阿片肽,来减轻因受伤导致的疼痛。医生也经常会开些合成的阿片类药物,来帮助疼痛患者减轻疼痛。

吗啡是19世纪广泛应用的止痛剂,直到发现它具有高度的成瘾性。海洛因是19世纪末从吗啡发展而来,在一段时间内它是用于医学用途的。到了1917年,人们已经明确地认识到海洛因和所有的阿片药物都具有危险的成瘾特性。

吸食了阿片后的最初表现通常是欣快感觉并伴有全身普遍发热,疼痛减轻。之后用药者瞳孔扩大,并进入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这段时间他们没精打采的,说话含糊不清,思维也是极其混乱的。他们可能还会经历一段浅睡眠状态,睡梦中会有很多生动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