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人一生的修身好习惯
7840200000017

第17章 宽容豁达,仁心仁爱(5)

一个人的生命,有助于他人,充满喜悦、快乐,才有价值和意义。那种对人人付出爱心的习惯和对人人抱着亲爱友善的精神所产生的喜悦和快乐,才能称为幸福。我们只有有所“给予”,才能有所取得,我们的生命才能生长。

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他的一些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有许多,但最后一个学生说:“一颗爱心!”那位哲学家说:“在这‘爱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话。因为有爱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他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和可亲的朋友。”

一颗善良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一种坦直、诚恳、忠厚、宽恕的精神,可以说是一宗巨额财产。百万富翁的财产,若与这种丰富的财产相比较,则是区区不足挂齿了。怀着这种好心情、好精神的人,虽然没有一文钱可以施舍他人,但是他能比那些慷慨解囊的富翁行更多的善事。

假使一个人能够大彻大悟,能尽心努力地为他人服务,为他人付出爱心,那第三章宽容豁达,仁心仁爱他的生命就更有意义。最有助于人的生命发展的,莫过于从早年起就拥有爱心以及养成懂得爱人的“习惯”。

尽管大量地给予他人以爱心、同情、鼓励、扶助,因为那些东西,在我们本身是不会因“给予”而有所减少的。我们把爱心、善意、同情、扶助给人愈多,则我们所能收回的爱心、善意、同情、扶助也愈多。

人生一世,所能得到的成绩和结果常常微乎其微,此中原因,就是在爱心的给予上显然不够大方。我们不轻易给予他人以我们的爱心与扶助,因此,别人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致我们也不能轻易获得他人的爱心与扶助。

常常向别人说亲热的话,常常注意别人的好处,能养成这种习惯是十分有益的。人类的短处,就在于彼此误解、彼此指责、彼此猜忌,我们总是盯着他人的不好、缺憾、错误的地方而批评他人。假使人类能够减少或克服这种误解、指责、猜忌,能彼此相互亲爱、同情、扶助,那么梦寐以求的欢乐世界就能够盼望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心理,以及无情、冷酷的商业行为,以至于爱心被蒙蔽,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坏处,而看不到他们的好处。假使我们真能改变态度,不一味去指责他人的缺点,而多注意一些他们的好处,则于己于人均有益处。因为有了我们的发现,他人也能自觉到他们的好处,因此得到兴奋与自尊,从而更加努力。假使人们彼此间都有互爱的精神,这种氛围一定可以使世界充满爱和阳光。

忘掉仇恨,忘却报复

印度着名的文学家泰戈尔曾经说过一个故事: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一天,他看到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小少爷。画家明白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将自己的父亲欺辱、迫害得忧郁致死,画家的心里不由涌起一阵仇恨的情绪。然而这位小少爷并不知道这一切。

这位小少爷被画家的作品深深吸引住了,他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不忍离开,他相中了其中一幅。画家却用一块布将那幅画盖住,还声称不卖给他。这位小少爷是位痴情任性的人.对那幅画始终难以割舍,不能忘怀。从此以后,这孩子由于想得到这幅画而得了心病,日渐憔悴。

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给这幅画付一笔高价。但是,画家宁可将这幅画挂在他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黑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讲:“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清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唯一方法。可是,渐渐地,他觉得这些神像和他以前画的神像的形态日渐相异。这让他苦恼不已,他费尽心思地找缘由,却毫无所获。后来,有一天,他惶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蹦了起来:他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位大臣的眼睛,连嘴唇也是那么的相似。他将画撕碎,高喊道:“我的报复怎么又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就如家鸽总会回家一样,报复也总会回到自己的头上。生活就是这样,面对他人的伤害,故意的报复结局常常并不乐观。最终的结果与其说是报复了自己的敌人,不如说是更深地伤害了自己。

生活中,谅解能够产生奇迹。谅解能够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就像一个火把,能照亮由怨恨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

“宽容中包括人生的大道至理,没有宽容的生活,像在刀锋上行走。孩子,假如美德能够选择,请先将宽容挑选出来吧!”富兰克林曾这样谆谆教诲人们。美国前总统林肯也曾对宽容做过十分恰当的诠释。林肯对政敌从来以宽容着称,后来引发了一位议员的不满,这位议员讲:“你不应该试图与那些人交朋友,而应当消灭他们。”不料,林肯微笑着回答道:“在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多么智慧的回答!一个人用宽容把敌人转化为朋友,一个人用宽容换来自身内心的豁达,难道说他不是将最好的留给了自己吗?事实上,生活中更多的时候,宽容的受益人不是被宽容者,而是宽容者本身!报复他人无疑也在报复自己,由于报复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难以解脱!换句话说,宽容他人无疑也是释放自己!

报复是把双刃剑,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能划伤自己。人非圣贤,要去爱第三章宽容豁达,仁心仁爱自己的敌人或许真的有点强人所难,但出于自身的健康和幸福考虑,学会宽容敌人,甚至忘掉仇恨,也不失为是一种明智之举。

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这样一支部队,在森林中遇见敌军,经过一场激战,有两名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俩相互激励,相互安慰,在森林里艰难前行。十多天过去了,仍然没有联系上部队,他们靠身上仅有的一点鹿肉维持生命。又经过一场激战,他们灵巧地避开了敌人。刚刚脱离危险,走在后面的那个竟然向走在前面的安德森开了枪。子弹打在安德森的肩膀上,开枪的战士吓得语无伦次,他抱着安德森止不住泪流,嘴里一直念叨着自己的母亲。安德森碰到开枪的战士发热的枪管,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战友会向自己开枪。但当天晚上,安德森就原谅了他的战友。

随后,他们都被部队救了出来。此后的30年里,安德森佯装已忘了此事,也从不提及此事。安德森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时说,战争太残酷了,我明明知道向我开枪的就是我的战友,知道他是想侵占我身上的鹿肉,但我理解他为了他的母亲而想活下来。直到我陪他去祭奠他的母亲的那天,他跪下来求我谅解,我没有让他说下去,并且从心里真正原谅了他,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好朋友。

宽容就是以宽广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人和事,宽容自身包含着谦逊。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宽容不但是一种与人和谐相处的品质,一种时代推崇的品德,更是吸纳他人优点、充实自我价值的良好道德品质。“宰相肚里能撑船”,如果想做一个能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一定得拥有一个必然的基础,那就是拥有一颗和常人不一样的宽容之心。一个人要想成功,只有事事多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原谅别人,这样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原谅和支持,梦想才会成为现实。

心态的培养,主要在于把自己视为是一个普通的人,把自己视作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想到能与别人相处共事是一种幸福的缘分,努力排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对世界心存感恩,想到他人的长处和好处,让你的宽容心的波长和别人的波长相符。只有通过这种心的“广播电台”,你才能和别人互换信息和建议,并化敌为友,增加你人生中的朋友和伙伴。宽容和爱,这种人生情感只要肯付出给别人,自己最终也会得到回报。

宽容别人,事实上是为了得到别人对你更多的宽容和谅解。当你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态时,你就能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那时,你的人生也会变得异常宽阔。

客观面对他人的评价

两个同在纽约逗留的朋友,谈到他们的观感,一个说纽约是全世界最浪漫的地方,他希望能有机会长住,另一个人却说纽约是人间的地狱,他不想在那里多待一天。

为什么他们对纽约的感觉差别这么大呢?

喜欢纽约的说,在他下飞机之后,朋友先带他到皇后区的住宅休息了一会儿,并叫计程车去大都会美术馆,并在美术馆对面用餐。随后从中央公园走到繁华的第5街,沿路有川普大厦、美丽的竹林庭院,转过洛克菲勒中心的溜冰场,又爬上帝国大厦的顶楼,观赏曼哈顿的夜景,随后叫车回家。

厌恶纽约的则说,他下飞机之后,朋友用计程车把他送到42街附近的一家旅馆,再带他由中央车站乘地铁到自然历史博物馆,而后坐地铁到下城用餐,又去世界贸易大楼顶层观赏曼哈顿风景,又去时代广场逛了成人商店,而后把他送回旅馆。

他们对纽约的感受为何有那样大的区别呢?尽管接待的朋友都花了不少钱,也都带他们逛了世界最有名的博物馆和最高的建筑。可是前者住在安宁的住宅区,看到的是幽静的中央公园、繁华的商场和干净的街道,后者却见到了脏乱的地铁、杂乱的地下城、藏污纳垢的时代广场,且忍受了旅馆附近的杂乱。

问题是:如果没有机会再到纽约,这种观感就可能在他们的心中保存一辈子。因为是他们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因此每当他们谈到纽约,那好极了与坏极了的评价,必是斩钉截铁的。

我们不是时常听人肯定地说“某人是好人”或“某人坏透了”之类的话吗?他们也是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可是假如以纽约的例子来想,你觉得他们说的对不对呢?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犯这种以偏概全的错误的人真的不少!

这世上有什么是完美的呢?越干净的城市,它排污水的系统可能越庞大;愈见不到垃圾的地方,或许愈有一个堆积如山的垃圾场;连体内都有动脉与静脉,谁能因为觉得那“青筋”看来厌烦而将静脉切除呢?

因此,我们无论看人、看事,或者听别人论断事情,都要有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