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管人用人的21种手段
7840600000019

第19章 推功揽过(1)

申功代罪是获得员工忠心的最好办法

西汉杰出将领卫青十年征战,战功赫赫,但每次受封都不忘与他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河南之战大捷后,他诚恳地对汉武帝说:“胜利是将士们英勇奋战的结果,我这样无功受禄,今后如何激励将士们奋力作战呢?”汉武帝觉得此话有理,便立即对卫青的十名部将赐爵加封。卫青这种居功不争的风度,使士气大振。

张汤出身为长安吏,却能平步青云登上御史大夫的宝座,且深得汉武帝信任。每当有政事呈上,武帝不满,提出指责,张汤立刻谢罪遵办,并说:“圣上极是,我的属下也提出此意见,我却未采纳,一切都是我的错。”反之,若武帝夸奖他,他则大肆宣扬属下某某点子好,某某办事利落。如此得到了手下人的爱戴。可见,张汤用人达到了无上境界。

在企业管理中,如果管理者抢功争利,就会使下级难以有为。要像老子所说那样:“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正因为管理者在成就面前不居功,其政绩才会在上级和下级的心中长留。这样的无为,就会使下级更加积极有为。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的“不争”是一种手段,是管理艺术的体现。作为管理者,应该让员工分享你的成果,为其举荐。当员工办砸了事,还要为他开脱,鼓励他重新振作。

管理者若只为私利,私窃员工的功劳,员工自然不会为你卖命效力。老子所谓:“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弗居。”这就是劝诫管理者要能“容人,共享繁荣”。

然而,对员工让功,或公开张扬员工的才华功劳对管理者来说是很难做到的。管理者若有这样高的涵养,员工自会感恩图报。同样,当员工犯错,能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管理者势必也会得到员工的敬佩与爱戴。

作为管理者必须勇于承担责任,坚持推功揽过。对管理者来说,如果员工成功了,这功劳自然少不了自己一份。姑且不说领导有方,至少也是用人得当。如果部下失败了,自己则可以挽回局面,通常以干预、调整甚至撤换人员,转败为胜,仍不失英明。例如,当上级领导追查下来时,可以起一种责任缓和层的作用。如果管理者敢于承担责任,甚至主动把责任揽过来,企业的向心力就会越来越大,而且你的魅力也能得到体现。

总之,推功揽过,为员工申功,为臣属代罪,这是获得员工忠心的最好办法之一,也是在上司面前树立形象的捷径之一。聪明的管理者,不妨一试。

心甘情愿地把功劳让给员工

一个喜欢抢夺下属功劳的管理者,他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样的管理者往往得到了近利,却忽视了远利。管理者向上邀功,想得到上一级领导的褒奖,这种行为和动机谁都可以理解,但前提必须是,所邀的功劳实实在在是他本人的,不是他瞒着员工或者从员工那里强抢硬夺来的。否则,这样的管理者会令人不齿。

可是,有一部分管理者,每次做出什么成绩,在向上邀功的时候,他们都会把员工撇在一边,好像成绩都是他一个人做出来的,跟员工没有一点关系。结果造成和员工一起做出来的成绩,却让管理者一个人独占功劳。这样的结果,简直就是让下属愤怒,就好像本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被人抢去了一样!然而,由于抢走自己东西的人正是顶头上司,作为员工,只能敢怒不敢言。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者的这种行为,与强人所难无异,令人不齿!换句话讲,这样长期下去,管理者本人也会身败名裂,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如果做出抢夺员工功劳的事情,绝对是令人无法容忍的,因为这等于抹杀了员工为此做出的全部努力,让他们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心血白流!一些精明干练的管理者,他们共同的缺点就是喜欢打头阵、做指挥。而有一些管理者却不相信员工的能力,已分派给员工任务,自己却更加倍地在做。因此,他们对员工的要求相当严厉,丝毫不具同情心,有时部属要休假,就会表现出极端的不悦。诚然,像这种管理者他们对工作是相当卖力,而且负起全责,甚至每一个细微的部分,他都要插上一手,在上司面前,也从不错过任何表现机会,但这种情形,难免会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将部属的功劳据为己有。

某公司的物流组长小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人很民主,常会听取员工的意见:“这看法不错,你将它写下来,这星期内提出来给我。”员工们听了这话会很高兴,踊跃地做各种企划,大家争着提供意见,当然,其中的大部分,也都为组长所采用了。然而,每一次的成绩却都归功于组长一人。一年后,小张就完全为员工叛离了。他感到很迷惑,不了解员工叛离的原因,心想:“是他们的构想枯竭了吗?那么再换些新人进来吧!”于是和其他部门交涉,调换了几个新人。

新人刚进入部门,小张就向他们提了一个要求:“我们物流组,传统上是要发挥分工合作的精神,希望大家能够同心协力,提高物流组的业绩。”然而,并无人加以理会,他们心想:“物流组的功绩,最后都总归于你一个人,你老是抢别人的功劳,一个人讨好上司。”像这样,将自己部门内的工作,完全归功于自己,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很容易犯的毛病。任何工作,绝不可能始终靠一个人去完成,即使是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协助,也要表现出由衷的感激,绝不可抹杀员工的努力。作为一个管理者,这是绝对要牢记的。

抹杀员工的功劳,就好比在员工本已伤痕累累的身上再割上一刀,作为管理者你于心何忍?因此,抹杀员工的成绩,是一种贪婪的行为。应当切忌这种行为滋生!

管理者不夺员工功劳,才有可能成功。对于管理者,不滥夺员工功劳,似乎很难办得到。“他的工作有成果,不是我从旁协助的吗?”“这项工作由计划到指派,都是我的主意。”管理者都认为下属的表现良好,全是自己的功劳。其实这是错误的,员工的表现突出,上司有一定的功劳,应属无可厚非的事,但是经常将好的成绩据为己有,差劲的就由员工自己去承担,这是最不得人心的上司。

要令员工心甘情愿辛劳地工作,就要懂得将功劳归于他们,否则实在很难令人专心投入工作。下属的心里想:“我做得多么好,也只是你的功劳,让你在高层会议中出风头,我的待遇则不变,犯不着呀!”一旦有了这种心态,做事就会得过且过,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是在没有功可拿的情况下出现的。

有时候,虽然员工的成绩并不见得突出,但经了解他们实在是尽了力,也应嘉奖他们。例如在上级面前说好话,甚至在适当时间让一些员工参与较高层的会议。

单靠业绩来评价员工的优劣,犹如管中窥豹,不够全面。领导应从不同的角度,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员工的表现。无论他们所完成的事属于重要抑或次要,也应给予一定的称赞,例如“我没选错人”、“你又一次成功了”、“是你的功劳”等。部属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有继续努力工作的意愿。

一位高明的领导,不但不争夺员工的功劳,有时还会故意把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功劳推让给他们。这样会使每个员工都乐意全心全意替他工作,身为上司有必要将自己的功劳让与部属。或许你会认为这样损失太大而不愿意,但若本身实力雄厚,足以建功立业,从长远看,还是不吃亏的。

有一民族视富有者施惠与贫穷者乃天经地义之事。不仅如此,据说施惠的富有者还必须感谢受惠的贫困者:“因为你才使我有机会做善事。”“我之所以能够‘施惠’是托您的福。谢谢!”施惠者有时亦会被对方要求道谢:“因为我,你才能获得幸运,所以你必须谢谢我。”此民族的想法不太容易被我们接受,不过,仔细思考之后,你会发现这并非毫无道理。虽然在层次上有些稍微的差异,但是上司和员工之间不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吗?

当你将功劳让给员工时,切勿要求属下报恩,或者摆出威风凛凛的态度。因为员工可能会因此闹别扭、发脾气,甚至感到自尊心受损,进而采取反抗的行动。如此一来,反而得不偿失。

你应该心甘情愿地把功劳让给员工,并且对其表达感谢之意。换言之,你该换个角度想,由于你身在一个可以使你“施惠”的公司,并且拥有值得你“相让”的员工,才能让你尝到了满足的滋味,这一切都是值得感恩的。如果你能持有这种心态,相信你所得到的喜悦将是不可限量的。而在如此充满和谐气氛的公司里,上司与员工也绝不会发生摩擦。

即使仅有一次类似经验的部属,也必定会将此恩惠牢记在心,而在平时,员工也会体谅上司。把功劳让给员工不过是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滴水之恩,却可以令他们以涌泉相报。孰得孰失,人人自明。与此同时,有必要的话,管理者也可以把过错一个人揽下来。

承担过错显诚心

在现代企业中,有很多的管理者善于管理,他们对待下属喜欢推功揽过。推功揽过,其实就是通过后退一步或牺牲自己的局部利益,来换取下属的信赖,建立上下级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为开展工作乃至以后的事业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功揽过既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品德。

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善于推功,还要善于揽过,两者缺一不可。因为大多数人愿做大事,不愿做小事;愿做“好人”,而不愿充当得罪别人的“丑人”;愿领赏,不愿受过。在论功行赏时,许多人总是喜欢冲在前面;而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以后,许多人都有后退的心理。此时,作为管理者,需出来保驾护航,敢于承担责任。

推功表明你目中有人、尊重员工,也显示了你对员工的爱戴。人无完人,事有成败,员工再英明,工作中犯错误也是难免的。作为管理者,危难时勇担责任,方显领导艺术,所以要揽过。越是关键处,要维护上司的权威,就必须以实际行动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