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管人用人的21种手段
7840600000018

第18章 杀鸡吓猴(2)

齐景公在位时,晋国曾派大军入侵齐国的鄄、阿等地,齐国出兵迎击,结果大败而归。与此同时,燕国也攻占了齐国的河上。消息传到齐都临淄,齐景公急忙与相国晏婴商议对策。晏婴分析了各种因素后,对景公说:“晋、燕之所以从西、北入侵,而我军又连打败仗,盖因齐国缺少能征善战的统帅。当务之急,是选贤任能,挂帅出征。”齐景公就令他尽快物色帅才。晏婴经过深思熟虑,向齐景公推荐了田穰苴。田穰苴表示:基于他新来乍到,最好再为他配备一位显贵的大臣做监军。齐景公当即答应,并委任庄贾担当。穰苴马上与庄贾约定,次日中午同到校场点兵。

庄贾是齐景公最宠信的一位大夫。平时,他恃宠傲慢,骄纵放肆,几乎目中无人。他对穰苴,也依旧没放在眼里。所以,当穰苴次日来到校场许久后,他仍迟迟未到。穰苴等来等去,一直等到午时三刻,仍不见庄贾到来。他只好按事先规定的时间,独自发布命令、申明军纪。时近黄昏,醉醺醺的庄贾才在众人簇拥下来到校场。穰苴很不高兴地问他迟到之故。他却不屑地答道:是因为亲友为其饯行,多喝了几杯,忘了预约时间。穰苴大怒,痛斥道:“将帅接受了出征命令,就应当忘记自己的家庭;战前部署行动计划,就要忘记自己的亲属;临阵杀敌,就必须忘掉自己的生死!目前,敌军压境,国君寝食不安,百姓生命难保,你重任在肩,怎还有心思饮酒作乐!”接着,便问军法官:“校场点兵,不按时到场,该当何罪?”军法官回答:“当斩!”庄贾一听,胆战心惊,急忙派人火速向景公求救,但求救者尚未归来,庄贾已被斩首示众。随即,景公的使者手持特赦诏令催马赶到。穰苴又问军法官:“军中策马疾驰,该当何罪?”军法官又答:“当斩!”使者顿时吓得浑身瘫软,缩成一团。穰苴鉴于国君的特使不能杀,便让人杀掉了为使者拉车的马。三军见状,无不肃然敬服。自此,令行禁止,士气高昂。

三日后,穰苴挥师边关。将士们一个个如猛虎下山,异常勇猛,直杀得晋、燕士兵落花流水、望风逃窜。穰苴又指挥大军乘胜追击,收复了全部失地。齐景公闻讯大喜,不但亲率文武百官笑迎穰苴凯旋归来,还加封他为统率全国军队的大司马。

在组织出现问题时,如果责备整个部门,将会使大家产生每个人都有错误之感而分散责任;同样地,大家也有可能认为每个人都没有错。所以,只惩戒严重过失者,可使其他人员约束自己尽量不犯错误。

而且,如果受指责的对象是具有实绩的资深或重要干部,其效果必然倍增。因为部门内紧张感提高后,每个人必会心怀愧疚地自责:“他被责骂是因为我们的缘故!”

如此一来,下属们各自庆幸不已,并且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组织则自动回到有序的状态。

当然,这并非鼓励要在部门内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地找某人的麻烦。只是在任何企业单位,均需要通过刺激资深人员,来使全体人员具有蓬勃的朝气,进而达成组织的目标。

所以,为了整顿组织内部涣散的士气,有时不妨刻意制造一点紧张的气氛,大胆地牺牲一个典型的越轨者。

杀鸡一定要能吓猴

管理者为了给好人撑腰或是为了给自己树立权威,往往采用杀鸡吓猴的策略以正视听,但一定要注意选好突破口,既然决定要杀鸡,就要保证一定能吓猴。

姜子牙灭了商纣,周朝立基之后,想网罗天下贤才为国效力。

当时齐国有一位贤人狂矞,颇受当地人敬仰。姜太公慕名而来,请他为周王效力,没想到连续拜访了三次,都吃了闭门羹。

于是,姜太公毫不犹豫地把他给杀了,周公旦想救也来不及,非常不满意,便问道:“狂矞是一位贤人,不求富贵显达,自己掘井而饮,耕田而食,正所谓隐者无累于世,为什么你把他杀了?”

姜太公回答道:“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时,人人应为国家出力。这只有两个立场,不是拥护,就是反对,绝不容许有犹豫或中立的思想存在。以狂矞这种不合作的态度,如果人人学他那样,那还有什么可用之民、可纳之饷呢?所以,把他杀了,目的在于杀鸡吓猴,以儆效尤!”

果然,以后那些贤才再也不敢自视清高了。

所以,在意见纷纭,工作受到许多阻挠的时候,为使步骤划一,政令贯彻执行,必须以严厉手段来应对。

组织规模越大越复杂,越见机巧奸诈。人是神秘的,每个人都各有主张,各行其是,如果管理者不能树立权威,则工作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必要时必须杀鸡吓猴,以儆效尤。

清朝人范璨中进士以后,被任命为大兴县知县。当时的大兴县非常混乱,百姓怨声载道,县吏们更是感到没有主心骨,人人无心工作。范璨到任后一心想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如何动手治理大兴县。有个下属进言说:“您不妨杀鸡吓猴。”范璨问:“鸡在哪里?”下属说:“大兴县有个人叫阿青,也是一个小官吏,依仗家里有几个钱,又有几个亲戚是做大官的,平时飞扬跋扈,为害乡里,搅得大兴县鸡犬不宁。前几任县令都不敢招惹他,因此他更加不把县令放在眼里,您可以拿他开刀。”

有一天,范璨正在衙门大堂处理公务,阿青突然带着人闯进来,说要抓人。范璨心想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拍案而起,厉声呵斥道:“你这个狂妄之徒,竟然敢擅闯公堂!我要是不惩治你,不但辜负了朝廷的知遇之恩,也枉为这里的父母官!”说完,马上命令衙役把阿青捆了起来。然后,范璨发布公告,让老百姓到县衙诉说冤情,终于搜集了许多阿青作恶的证据,把他治罪,大兴县也因此恢复了平静。

显然,在管理下属中,运用杀鸡吓猴的方法将有助于管理者树立威严,为好人撑腰,可以增强对下属的控制力。然而杀鸡吓猴也不能随便滥用,必须根据管人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绝不放过第一个以身试法的“鸡”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严明的法纪,也禁不住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违反、破坏。为了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管理者必须及时捕捉第一个胆敢以身试法的“鸡”,坚决从严处置,从而教育更多的下属。这种方法又叫“枪打出头鸟”。第一个以身试法的“鸡”,犹如出头之鸟,一来数量最少,容易惩罚;二来影响极坏,倘若不及时打掉,后面势必跟上来一群。因此,管理者绝不能放过第一个以身试法的“鸡”。

2、重点惩罚性质最恶劣的“鸡”

有时候,管理者会同时遇到好几个违反法规的“鸡”。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严加惩处,一是打击面过宽,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挽救作用;二是对工作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甚至会因此而蒙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三是管理者树敌过多,不利于今后搞好上下级关系。为此,管理者在从严处置时,要尽可能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管理者应从若干个违法之“鸡”中,精心挑选性质最恶劣、影响最坏的一个,予以重点惩罚,同时适当地批评教育。这样做,既能教育多数下属,又能使受到严惩的“鸡”陷入孤立的境地,从而切实收到惩一儆百的良好效果。

当严必严,不要怕杀鸡给猴看

有时候,属下犯的错误非常严重,你必须执行某种形式的惩罚。当你必须用到惩罚时,你就要用,不要犹豫。拖得越久,对你和应该受惩罚的人来说,日子就越难过,也越容易使别人误解你的惩罚不公平。

如果一个员工很明显地做错了事,或者违反了公司的纪律,其他员工都认为他该受到严厉的批评,而管理者却只简单说了一句“以后小心一点”,便原谅了他的过错,为此大家颇感失望。不难想象,此事一定会引得大家议论纷纷:“为什么新领导不生气?”“我做错事时被他骂得好惨!”“咱们领导说不定欠了他什么!”如此等等。

管理者这次一旦采取温和的做法,等下回另外一个员工再犯错误时,也就无法批评他了。渐渐地,你的“刀口”越来越钝,最后会落得谁也不敢批评的下场,而无法继续管理员工。所以,该批评时必须大声地批评,不能让员工滋长“特殊”习气。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在众人面前批评某位员工,其他的员工亦会引以为戒。此即所谓的“杀一儆百”,其意并非真的处罚一百人,而是借由处置一人来使他人反省。

一家百货公司的营业部主任,平时即对采购部科长的太过懒散颇为不满,但由于对方的身份是科长,因此无法当面予以指责。虽然这位主任曾经与自己的上司——营业部科长讨论过,然而由于上司是位好好先生,因此,问题仍然无法得到解决。

就在营业部主任思索如何利用机会与对方直接谈判时,分发部的一位职员因未遵守缴交期限而发生问题。

营业部主任便借机大声批评那位犯错的职员。他特意在采购部科长面前批评道:“不是只有今天,这种情形已经发生过许多次了。”

此时采购部科长并未表示任何意见,然而弊端在不久之后便改善了。

对于无法当面批评的人,若想达到批评的效果,不妨试一试杀鸡给猴看这一方法。那个当场被批评的人,宛如是众人的代表,并不是一个很讨好的角色。在任何团体中,皆有扮演被批评角色的人存在。领导通常会在众人面前批评他,让其他人心生警惕。

所以,领导在用人时,一定要注意用宽严适度的原则去办事。因为太宽松了员工会心不在焉,不当一回事;太严厉了员工也会心惊胆战,一不小心就漏掉了一句话,但又不敢多问。因此,必须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关键时刻,不要怕杀鸡给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