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管人用人的21种手段
7840600000044

第44章 礼贤下士(1)

对贤能之士要树立“求”的理念

战国初期,魏国是最强的国家之一。这同国君魏文侯(魏斯)的贤明是分不开的。他最大的长处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器重品德高尚而又具有才干的人,广泛搜罗人才,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因此,许多贤士能人都到魏国来了。

魏国有一个叫段干木的人,德才兼备,名望很高,隐居在一条僻静的小巷里,不肯出来做官。魏文侯想同他见面,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一天,他坐着车子亲自到段干木家去拜访。段干木听到文侯车马响动,赶忙翻墙头跑了。魏文侯吃了闭门羹,只得怏怏而回。接连几次去拜望,段干木都不肯相见,但是,魏文侯对段干木始终非常仰慕,每次乘车路过他家门口,都要从座位上起来,扶着马车上的栏杆,伫立仰望,表示敬意。

车夫问:“您看什么哪?”魏文侯说:“我看段干木先生在不在家。”车夫不以为然地说:“段干木也太不识抬举了,您几次访问他,他都不见,还理他干什么!”魏文侯摇了摇头说:“段干木先生可是个了不起的人啊,不趋炎附势,不贪图富贵,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这样的人,我怎么能不尊敬呢?”后来,魏文侯干脆放下国君的架子,不乘车马,不带随从,徒步跑到段干木家里,这回总算见了面。魏文侯恭恭敬敬地向段干木求教,段干木被他的诚意所感动,给他出了不少好主意。魏文侯请段干木做相国(当时一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段干木怎么也不肯。魏文侯就拜他为老师,经常去拜望他,听取他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意见。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都知道魏文侯礼贤下士,器重人才。一些博学多能的人,如政治家翟璜、李悝,军事家吴起、乐羊等都先后来投奔魏文侯,帮助他治理国家。

当时,魏国已经建立了封建政权,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可是,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意识方面都还存在不少奴隶制的残余。这些东西严重阻碍着魏国的发展。魏文侯决心加以改革。他任李悝为相国,经常同他商讨国家大事。李悝也积极地提出许多建议。

有一天,魏文侯问李悝,怎样才能招募更多有才能的人到魏国来,李悝没有回答,反问道:

“主公,您看过去传下来的世卿世禄制怎么样?”魏文侯说:“看来弊病甚多,需要改革。”李悝点点头说:“这个制度不改,就不可能起用真正有才能的人,国家就治理不好。”原来,按照“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的封爵和优越俸禄是代代相传的,父传子、子传孙,即使儿子没什么本领,没立什么功劳,照样继承父亲的封爵和俸禄,享受贵族的种种特权,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只因为不是贵族,就被这种制度卡住了,很难得到应有的地位。李悝把这个问题分析给魏文侯听,魏文侯十分同意他的看法。又问:“那么如何改革呢?”李悝早就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我们必须废除世卿世禄制。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谁有本事有功劳,就给谁官做,给谁俸禄;按本事和功劳大小分派职位;有功的一定奖赏,有罪的适当处罚。对那些既无才能又无功劳而又作威作福的贵族,采取断然措施,取消他们的俸禄,用这些俸禄来招聘人才。这样,四面八方的能人贤士就会到魏国来了。”魏文侯听了,非常高兴,叫李悝起草改革的法令,不久就在全国执行了。这项改革,剥夺了腐朽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增加了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治的机会,为巩固魏国的封建政权创造了条件。

接着,魏文侯又采纳了李悝的建议,在经济上进行了改革。李悝算了一笔细账: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民,种二十亩地,每年收获的粮食,除去交租纳税和自己家的口粮以外,就剩不下什么了,如果遇到生病办丧事,或者国家增加苛捐杂税,日子就更难过了。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就必须增加粮食产量。当时魏国大约有几百万亩土地,除去山、河、城、邑,可耕地只有六百万亩。如果农民精耕细作,每亩可增产三斗粮食;相反,就要减产三斗粮食。这样一增一减,全国就相差一百八十万石粮食。所以,他建议实行“尽地力”的政策,就是积极兴建水利,改进耕作方法,以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同时,李悝还创立了“平籴”法:丰收年景,市面上粮价便宜,为了不使农民吃亏,国家把粮食照平价买进;遇到荒年,市面上粮价昂贵,国家仍照平价把粮食卖出。这样,不管年成好坏,粮价一直是平稳的,人民生活比过去安定,国家的赋税收入也得到了保证。

李悝还搜集整理了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制定的法律,创制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纪》,用法律形式把封建制度固定下来,保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特权。

魏文侯很赞成李悝的主张和措施,实行了这一套办法以后,魏国很快就富强起来了。

魏文侯看国家实力增强了,就要去攻打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一带)。翟璜推荐乐羊做大将,说他文武双全,善于带兵,准能把中山打下来。可是有人反对,说:“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当大官,他肯出力拼命地攻打中山吗?只怕他疼爱儿子,到时候会心软。”翟璜说:“乐羊可是一个忠心为国的人。乐舒曾经替中山国君聘请乐羊去做官,乐羊认为中山国君荒淫无道,不但没去,还劝儿子离开。可见他是很有见地的。”文侯把乐羊找来,对他说:“我想让你带兵去平定中山,您儿子在那儿做官,怎么办?”乐羊说:“大丈夫为国家建功立业,要是破不了中山,甘愿受处分!”魏文侯就派他为大将,带领兵马,去攻打中山。一连几仗下来,中山兵大败。魏军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中山国的都城,并且把都城包围起来。中山国国君十分恐慌,一面加紧城防,一面逼着乐舒劝说乐羊停止攻城。乐舒不得已,只得登上城楼大叫,请父亲来相见。乐羊出来,不等乐舒开口,就把他大骂一通,要乐舒赶紧劝中山国国君投降。乐舒请求乐羊暂时不要攻城,等他同国君商议。乐羊同意了,给他们一个月的期限。一个月过去了,中山国又要求缓期一个月。这样反复了三次,乐羊也没攻城。原来他是考虑,中山城池坚固,硬攻伤亡太大,不如采取围而不攻的办法来收买民心,等待时机再把都城拿下来。谁知魏国朝廷上一些嫉妒乐羊的人趁机到文侯跟前说起他的坏话来了:“主公请看,乐羊开始攻打中山的时候,势如破竹,儿子一番话,三个月不攻。父子感情可真深啊!要是不把乐羊召回来,恐怕要前功尽弃了。”诽谤乐羊的话不断送到魏文侯耳朵里。魏文侯问翟璜有什么意见,翟璜说:“乐羊这个人很可靠,主公不要怀疑。”于是文侯对各种诽谤乐羊的话一律不加理睬,照样信任乐羊,经常派人到前线慰劳,还预先在都城替乐羊盖了好房子,等他回来住。乐羊心里非常感激。他看中山国不投降,就带军队拼命攻城。中山国国君看到情势危急,就把乐舒绑了,高高地吊到城门楼顶的一根杆子上,想用这种办法迫使乐羊退兵。那天,乐舒在高杆上大叫:“父亲救命!国君说您一退兵就不杀我……”话没说完,乐羊气得直翘胡子,拔出箭来就朝乐舒射去。中山国国君一气之下,果真杀了乐舒,还把他的头吊到杆子顶上,想引得乐羊悲痛,松懈斗志。乐羊见了儿子的脑袋,气得直骂:“谁叫你给无道昏君做事哪!也是罪有应得。”接着,他带领军队更加下死劲攻城,最后,终于把中山国打下来了。平定中山国以后,魏文侯又任命吴起为大将,带领军队去攻打秦国,连着占领五座城池。魏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

从魏文侯求才而强国的经历看,管人者只要能真心诚意地礼贤下士,余下的就什么事都好办了。

留人必先留心

进取心强的员工是公司最富有价值的资产,这一类型的员工往往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当组织无法满足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时,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公司的价值取向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抱怨得不到公司充分的重视和支持,而有可能另寻更能发挥他们才华的环境。所以,挽留这类人才,管理者要有“手腕”不惜做出让步,留人先留心,为其提供能够发挥其才华的条件,使之过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领导通用电气公司成为世界数一数二企业的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最初的经历十分有趣。他在进入该公司1年后十分不满公司的官僚主义,打算另谋高就,结果是通用电气公司副总裁鲁本·加托夫苦口婆心地劝留了他,不惜做出让步,才成功挽留了一个优秀的人才,并在后来确实由他将通用电气公司带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而这也成为鲁本·加托夫本人的管理生涯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

获得博士学位后,韦尔奇进入了通用电气公司。他主要负责PPO材料的研制工作,这种新型材料在所制定规格的颜色与延展性上有一些小问题存在,但韦尔奇依然热情工作,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韦尔奇成功地推出PPO材料时,他被公认为通用电气公司塑胶部门的一颗脱颖而出的新星,成为众多化工公司关注的焦点,开始有猎头公司盯上他了。就在韦尔奇雄心勃勃地要大展宏图之时,他发现通用电气公司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首先体现在薪酬管理问题上。年底时,公司给韦尔奇加了1000美元的薪水,他为此感到很高兴,但很快,韦尔奇发现无论员工表现得好与坏,在工作的第一年终结时,每一个人都获得1000美元的加薪。

生性要强的韦尔奇无法忍受通用电气公司对人才的偏见,他认为既然付出了努力,就应该得到等额的回报。而他相信自己应该获得更高的薪水,所以毅然向通用电气公司塑胶部门主管提出了辞职。当时位于芝加哥的国际矿物化学公司十分欣赏韦尔奇的才华,他们向韦尔奇提出,只要他愿意加入国际矿物化学公司做一名化学工程师,他就能获得25000美元的年薪,这相当于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的两倍。韦尔奇略作考虑,就接受了这个职位。

就在韦尔奇预备动身的这一天,正在马萨诸塞州考察的通用电气公司副总裁鲁本·加托夫闻讯赶到了塑胶部门。他对这位年轻的化工博士早有耳闻,尤其是他研制出PPO材料以后,塑胶部门的业绩直线上升。加托夫意识到,通用电气公司应该留住像韦尔奇这样的人才并委以重用,不然既对公司是一大损失,又增加了竞争对手的锐气。

加托夫找到了韦尔奇,极力劝他留在塑胶部门。他知道年轻人的脾气,便许诺给他以三倍于现在的薪酬作为他的年薪,工作出色后还有奖励,并且答应只要他工作再出成绩,就委以更多的重任。

加托夫使用更高的薪水和更高的职位诱使韦尔奇重新回到通用电气公司,他成功了。这个来公司不到1年就想跳槽的小个子青年在其后40年内一心一意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并在1981年成了公司的总裁,领导通用电气公司雄踞全球企业500强中的第一强。

1963年,加托夫果然没有食言,让这位年仅28岁的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公司塑胶部门化学发展运作部门。韦尔奇成了PPO工艺开发项目领导人,他们的任务是将PPO转变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但这种材料看起来并不具有很多潜在的市场价值,因为它很难塑造成型,但韦尔奇坚持搞下去,后来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制成了一种在高温下具有很高的强度,并且容易塑造的材料。这种塑料制品的商业名称叫“诺瑞尔”。

1965年,韦尔奇建议通用电气公司建造一座价值1000万美元的工厂生产诺瑞尔。到了指定一名经理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个工作,都不愿为一种商业价值未能证明的产品去冒险。唯有韦尔奇渴望这个工作,他知道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是他所具有的能力却是另外一些搞技术的人员所缺乏的,那就是销售一种产品的能力。他感觉到,应该先把诺瑞尔卖给通用电气公司内部的诸多企业,但当时所有的家用器具都是用金属制造的,韦尔奇就用诺瑞尔制造出了电动罐头起子,这样他就有了一种可以销售的终端商品了,借此,他让人们相信,诺瑞尔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用途,包括汽车车身和计算机外壳等。

1968年,来到通用电气公司只有8年的韦尔奇成为了通用电气公司最年轻的一位总经理,负责整个塑胶事业部门,其中包括莱克森与诺瑞尔两个新商标产品。1981年,他成为通用电气公司的第八任总裁,同样是该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总裁,也是被人们评价为最有魄力的领导人。

那么,管理者为了留住进取心强的人才,应该有哪些“手腕”呢?

(1)时常与员工交谈工作,使双方就有关问题达成一致。

(2)给人才委以更多的重任。

(3)了解员工的思想活动。如果说一个管理者有责任对其员工的思想状况敏感地做出反应,那么虽然难以探测他们心中的秘密,起码应使员工能够接近自己,并吐露思想动态。

(4)大胆起用。在任何一个公司,新聘用的刚刚从大学毕业的优秀生最容易跳槽(一般在2年之内)。他们是公司花了很多心思争取到的人才,这样失去,会给公司带来许多损失。

(5)对能力突出的人才给予快速提拔。有时候,企业有幸得到一个能力极强、以至没有人会怀疑他一定会沿着台阶一直上升的员工。这时,管理者在提拔这个员工时须多动脑筋,如果处理得好,你不仅不会失去他,而且还会给公司带来许多价值与财富。

(6)提供丰厚的报酬。较高的报酬当然是吸引人才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进取心强的员工看来,它至少是体现了公司对自己能力的重视,是区别于一般员工的一种有效方式。

不惜牺牲个人尊严去“求”才

人才难得,能够成为管人者左膀右臂的人才更是难得。对这样的人才就要不惜气力,不惜牺牲个人尊严去“追求”。如果“追求”成功,管人的效率势必大大提高。

在官渡之战以后,袁绍带领残兵败将逃走了,原来投靠袁绍的刘备,只好带着张飞和从曹营回来的关羽,投奔荆州军阀刘表。刘表虽然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他,而且还拨给他一些兵马,但是刘表这个人却既无大志,又无胆略,还害怕刘备的势力发展,所以就叫刘备屯驻在偏僻的新野县城内。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从起事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名声极大。有许多德才兼备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明主,来投靠他;而且刘备也为了江山大业四处招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