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管人用人的21种手段
7840600000045

第45章 礼贤下士(2)

刘备刚刚屯兵在新野后,就有一个人来投奔他,此人名叫徐庶。刘备见他机敏、忠诚,就请他担任军师。有一天,徐庶对刘备说:“您知道卧龙先生吗?”刘备说:“曾经听别人说起过。不知道他的才能比您如何?”徐庶急忙摇摇头,摆手说:“我怎么能与卧龙先生比呢?如果非要拿我和他比的话,就是乌鸦比凤凰了。”刘备惊讶地说道:“那么他一定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了,请您带他来见我吧!”徐庶连忙说:“这个万万使不得,像卧龙先生这样的天下奇才,得您亲自登门拜请才行。此人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是琅邪阳都人。从小死了父母,跟着叔父在荆州避难。在他17岁那年,叔父也死了,他就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定居下来,平时除了种地以外,经常和一些朋友们攻读史书,切磋学问,谈论天下大事,而且他还将自己比作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的管仲和辅佐燕昭王打败齐国的名将乐毅。您想想看,他不正是您所寻求的兼有将相才能、能辅佐您成就大业的人吗?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就像卧在地上、准备腾空而起的巨龙,所以被称做‘卧龙先生’。您说,像这样的天下奇才,是不是值得您亲自前往,请他出山呢?”刘备听得心花怒放,点头称是,马上决定要亲自去请卧龙先生。

次日,天气晴朗,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往隆中。刘备三人骑马前行,来到一座山岗下,看到了几间掩映在苍松翠竹间的小屋。刘备下马亲自敲打房门,里面出来一个书童,问:“你们找谁呀?”刘备客气地说:“请告诉卧龙先生,刘备前来拜见。”小书童说:“先生不在家,人一早就出去了。”刘备急忙问:“先生去哪儿了?”小书童说:“不知道,先生朋友很多,大概找朋友们一块儿读书去了。”刘备很失望,问道:“那么先生什么时候能回来呢?”小书童说:“这也说不定,或者三五天,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张飞见刘备还想问下去,很不耐烦,就对刘备说:“既然他不在,我们就回去吧!”关羽同意了,刘备只好对小书童说:“等先生回来,请你转告他说,我刘备前来拜访了。”于是,三个人掉转马头,失望地离开了卧龙岗。

回到新野后,刘备天天派人打听隆中的动静。过了几天,得到一个非常令人高兴的消息:卧龙先生回来了!刘备命令:“立即备马。”这时候,正赶上冬天,冷风嗖嗖地吹,天上又飘着雪花,关羽和张飞都劝刘备改天再去,刘备不听劝阻,决意要亲自去请,关羽、张飞也只好陪着。张飞生气地说:“这么一个山里人,派个人叫来不就行了,何必哥哥您亲自来请呢!”刘备劝他说:“卧龙先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怎么可以随便去叫来呢?我之所以冒着这么大的风雪来请他,正是想向卧龙先生证明我刘备诚心实意请他出山的。”他们冒着风雪,好不容易才到卧龙岗,刘备下马,轻轻地敲门,又是那个小书童出来说:“诸葛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呢。”刘备高高兴兴地进去拜见,只见这个少年只不过二十来岁,英俊年轻,刘备恭敬地行了个礼,说:“久仰先生大名,这次终于见到了您,实在是很荣幸。”那个少年慌忙站起来,还了个礼说:“将军您是刘皇叔吧。听童儿说过,您来找过我二哥。”刘备惊讶地问:“先生不是卧龙先生?”少年说:“我是诸葛均,是诸葛亮的弟弟。我还有个兄长诸葛瑾,现在在东吴做官。我和二哥住在隆中。”刘备问:“那么卧龙先生现在何处?”诸葛均说:“二哥和几个朋友昨天出去了。”刘备二请诸葛亮,仍是没有见到人影,只好失望地回去了,打算改日再来拜访。

又过了些时候,打听到诸葛亮确实在家,刘备就让关羽和张飞陪着,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见诸葛亮。这次不用说张飞不愿意去,就连关羽也有些不愿意去了。刘备说:“你们知道周文王访贤姜尚的故事吗?文王那么器重姜尚,姜尚一心辅佐文王和武王,他们齐心合力,终于完成了灭殷的大业。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啊!”说完,就带着张飞和关羽出发了。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在离草屋很远的地方,刘备就下马步行。从小书童那里得知诸葛亮还在草屋睡觉,就没敢惊动,刘备让关羽和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屋的台阶下等着。

时间过得很慢,刘备等了好一会儿,诸葛亮才醒来。小书童连忙向诸葛亮禀报说:“刘备将军已来了好半天了。”诸葛亮立即出门迎候。刘备看诸葛亮,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身高约八尺,是山东人的个子,但长得清秀,神采焕发。刘备迎上去说:“久仰先生大名,今日承蒙接见,很荣幸。”诸葛亮赶紧说:“刘皇叔三顾茅庐,未能迎候,请您原谅。”二人就进入草堂交谈起天下大事来。

刘备说:“现在汉室衰败,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了许昌,借着天子的名义摆布各诸侯。我想尽我的全力,平定天下,但是我的智慧和谋略很差,能力也很微薄,起事20多年,也没有什么成就。很想请您出山,帮助我实现夙愿。”

诸葛亮说:“我为将军您忧国忧民之心而感动,但是我年纪太轻,学识不足,而且又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禄,将军还是另请高明吧!”

诸葛亮怎么也不肯答应刘备的请求,刘备急忙诚恳地说:“希望先生能救救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为我指出一条宽阔的前程吧!”

诸葛亮虽然在隆中居住了10年,但他却根据自己对天下大势的精心观察分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见解,确定了统一天下的方针。刘备诚恳的求问使他很受感动,就向刘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说:“自从董卓叛乱进入洛阳以来,天下豪杰们同时举起反叛大旗,势力很大,大有争夺天下之势。曹操和袁绍相比,无论从实力上讲还是从名望上讲,都不如袁绍,可他却打败了袁绍,主要是因为他有智谋。如今,曹操兵力充足,并且挟持了汉献帝,不可能与他争夺天下。而孙权呢,他占有长江的险要,而且老百姓都顺从他,有才能的人也去投奔他,因此对他只能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总之,要联孙抗曹。”

刘备会心地点了点头,心想:是啊,对曹操是不能硬拼,只能联合孙权才能同曹操对抗,但是我还不能站稳脚跟呢,我没有立足之地呀。

诸葛亮说:“荆州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北有汉水、沔水,南通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个用兵的好地方,而刘表却没有守住它的能耐。这荆州之地,正是为将军提供了发展事业的好地方。而且益州(今四川省及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甘肃各一部分,巴郡、蜀郡即属益州)号称‘天府之国’,将军您可以益州为根据地,完成您的远大志向。”

听完这一番话,刘备舒了一口气,精神也为之一振,但是他对自己如何争取光明的前程,还很模糊。

诸葛亮说:“您是皇家后代,而且为人正直,许多人才都前来投靠于您。您如果能同时占有荆州、益州,凭着险要的地势,团结好西南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政治清明,等待时机,再向中原发展。这样,您就能完成自己的夙愿,汉朝也可以复兴了。”

刘备对诸葛亮精辟的分析大为赞赏,一再拜谢道:“先生的话使我受益匪浅,如能出山相助,我就可以随时领教了。”诸葛亮仍然推脱,刘备悲伤地说:“先生您这样的大才,不肯出山相助,是我刘备的不幸,是汉室的不幸呀!”说罢,泪水夺眶而出。诸葛亮深深地被感动了,立即答应出山。

从此以后,诸葛亮就用他全部的智慧和才干辅佐刘备。刘备三顾茅庐求请诸葛亮的佳话也一直流传至今。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费了不少力气,但这与他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成就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真诚地渴慕、罗致贤才

有用的人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巨大杠杆。要真诚地渴慕、欢迎人才,接纳人才,使用人才,关心人才,方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发兵决定迎战袁绍之前,曹操到泰山庙去拜访高僧,询问中原有哪些贤人。老和尚不敢泄露天机,给了他一个锦囊,说:“你进驻中原以后,如有人出来敢指名道姓骂你,你一看这锦囊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