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管人用人的21种手段
7840600000005

第5章 取长补短(1)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人之才性,各有长短。宋代司马光总结说:“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于德而强于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这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最基本的管理才能。对待不同类型的下属,应当采取不同的用人之道,只要能扬长避短,世上便没有不可用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者的识人、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先看其长,后看其短。一先一后,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十分重要。若先看一个人的长处,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实现他的价值;若先看一个人的短处,长处和优势就必然会被掩盖和忽视。所以,看人应首先看他能胜任什么工作,而不应千方百计挑其毛病。

历史上最有名的“钢铁大王”卡内基,实际上是一个对冶金技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虽说卡内基不懂冶金工业技术,但他却一直能找到精通冶金工业技术、擅长发明创造的人才为他服务。最出色的炼钢工程专家之一比利·琼斯,就终日在匹兹堡为卡内基钢铁公司埋头苦干。

一个工程师在开发新产品上也许会卓有成就,但他并不一定适合当一名推销员。反之,一名成功的推销员在产品促销上可能会很有一套,但他对于如何开发新产品却一筹莫展。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家大的化学公司花费重金雇用了一位著名的化学教授,从事某一种重要产品的开发,然而几年过去了,管理者终于不得不痛苦地承认雇用这名教授是个天大的错误。原因是这位老先生在宁静的大学校园里搞研究可能很有成就,但置身于商业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时,则无法适应巨大的压力,因而也无法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聘请这样的人对公司无疑是一种损害。如果管理者在决定雇用一个人之前,能详细地了解此人的专长,并确认这一专长确实是公司所需的话,这类错误用人的悲剧还是可以避免的。

识才既要看其长处,也要发现其短处,让其在工作中扬长避短。中国清代思想家魏源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识人要全面,知人要细致,为的是准确识人所长。识人的目的是用人,所以,着眼点应放在一个人的长处上,注意力应集中在一个人的优点上。正如管理专家杜拉克所说:“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审查候选人绝不会首先看他的缺点,至关重要的是,要看他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巨阙宝剑虽然锋利,但补鞋却不如尖利的锥子;锦绣丝绸虽然漂亮,但用来洗脸却不如一尺粗布。花纹美丽的豹子虽然凶猛,但捉起老鼠来却不如猫。

管理者必须根据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认真研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什么岗位要什么样的人才,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清楚了解员工的能力与特长情况,尤其要善于发现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才。要根据人才的专长,扬长避短,合理使用人才,千万不要将有能力的人才闲置。

每个人都不是全才,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只有人尽其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才会使企业取得最大的成功。

既能善用人之长,又要善用人之短

世上只有偏才,而没有全才,有所长必有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的用人之“手腕”,在于求其人之长,而不在于求其人为“完人”。你用他的长处,他就是“能人”;反之,用其“短处”,则他就是“笨人”了。

某市一工业公司经理决定任用一个曾被劳教过的工人当分厂的厂长。这件事在公司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来,公司经理在调查这个分厂时发现,这个分厂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组装电镀表10~16只,而这个曾被劳改过的工人所在小组平均组装水平是40~50只,因为这个小组的组长正是这位工人。经理顶住压力,任用了这个曾有劣迹的人。他走马上任后,整个分厂的平均组装水平很快达到每人每天40只。有的人不服气:“劳改犯也能当厂长,别人都可以当厂长了。”公司经理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你能把组装水平从10只提高到40只吗?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

要重用那些合群、有胆量、有判断力、足智多谋的有用人才。这些人喜欢与人结交,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喜欢多听听别人的话,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他们有胆量,敢于迎接各种挑战,并且对事物的是非有较准确的判断力。他们有较强的思想方法和态度,即仔细选择有关事物进行思考,把精力用在那些确实可行的目标上去积极思考。一旦成熟,要尽快说出看法,争取支持者,取得立足之地,同时,他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能正确对待事业的成功和失败。成功后,他们会冷静思考如何继续前进;失败了,他们会从中吸取教训。他们总是不愿错过一切成功的机会。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过:“夫人之材,各有所宜,虽周孔之材不能偏为人之所为,况其下乎?固当就其所长而用之。”可见,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短处。作为管理者不能只把眼光都盯在人家的短处上,“当就其所长而用之”;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历史上、现实中这样的教训不知有多少。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雄才大略的曹操曾下了一道求贤令,强调“唯才是举”。在国外,与曹操之宏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高山之下必有低谷”之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名叫格兰特的将军,此人军事才能杰出,但有一个毛病就是好酒贪杯。当时的情况是,林肯看到只有他是一位帅才,虽有很明显的缺点,但他人的才能无法与之相比,于是便力排众议坚决任用格兰特。林肯对众多的反对者说:“你们说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我还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还要送一箱好酒给他呢!”格兰特的上任,决定了战局的胜利。在他的统率下,美国南北战争出现了转折,北方军很快平定了南方奴隶主的叛乱。

有短之存,必有用短之术,关键是将短用到正需要短的地方,此即所谓“短中见长之术”。《贞观政要》记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短中见长之术。李世民说:“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种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

有位厂长既善于用人之长,又善于用人之短。比如:遇事爱钻牛角尖者——安排他去当质量检查员;处理问题头脑太呆板者——安排他去考勤;脾气太犟、争胜好强者——安排他去当攻坚突击队长;办事婆婆妈妈爱注重细节者——安排他去抓劳保;能言善辩喜聊天者——安排他去搞公关接待。

一般人看来,短就是短,而在有“手腕”的管理者看来,短也有长。即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生活中充满了辩证法,就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头脑与眼光。如果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不才”都被管理者用这样的“见长之术”研究一番,那么,会有多少千里马奔腾起来?会有多少百里马变成千里马?观念与眼光一变,到处都会充满生机。

管理中,还要谨防“以短掩长”。有的人之所以被管理者视为“无长”、“无用”,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没有看到人才的真正本事,因此,使用人才,还有个“发掘”的任务。要知道,晶光闪闪的水晶石刚从土里刨出来的时候,是一块黑糊糊的东西,只看表面,准会把它当废物扔掉。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有的人真是藏龙卧虎,不显山不露水,最易被人视为无用的人、少才的人、不才的人。

作为用人者,切勿轻易得出结论,说某某无用,某某废物。“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贝!”以短掩长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短掩长是只见泡沫,不见江流。管理者要切记:以短掩长是用人的大忌。

有时员工的缺陷也是一种美

你是不是常常抱怨某个员工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其实,如果你善于利用,员工的缺陷也不是没有利用价值,甚至还能收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前,有一位挑水夫,他有两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只水桶有裂缝,另一只完好无损。完好无损的水桶每次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水桶到达主人家时,却总是只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那个有裂缝的水桶每天看着挑夫如此辛苦,感到非常对不起挑夫。这天,它终于忍不住了,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过去两年,因为水从我这边一路地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挑水夫笑了笑说:“今天我们回家的时候,你要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破水桶心里犯着嘀咕,这和漏水又有什么关系呢?或许是善良的挑夫哄它开心吧,但是它在回家的路上还是忍不住向着路边看了看,它的眼前禁不住一亮,它看到路的一旁开满了缤纷的花朵,红的、黄的、粉的,各种各样的花朵在金色的阳光里笑着、舞着,多美的风景啊,破水桶感叹着,它被深深地迷住了。

可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开始难过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水桶再次向挑水夫道歉。

挑水夫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的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水桶的那一边却没有吗?我知道你的缺陷,所以我故意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回我从溪边回来,你就替我浇了一路花!这样,所有经过这里的人都能看到美丽的花朵,而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啊!”破水桶听了此话,心里涌起一股热浪,原来自己并不是无用的,虽然每天都害得挑水夫事倍功半,但是它浇灌了路边的花朵,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美丽的风景。破水桶为此自豪不已,同时也深深地感谢这个善良而聪明的挑水夫,是他把自己的缺陷变成了长处。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公司里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其问题在于管理者没有看到他的可用之处,没有正确地识别人。这是因为人的素质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特征,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双向性——优点和缺点共生,这就为管理者发现人才、用其所长,增加了许多困难。所以,管理者要炼就一双慧眼,要比员工更了解员工,掌握他们的优点缺点,熟悉他们的长处短处,如此才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

领导者是钢琴家,只有熟悉每一个琴键,运用好每一个音符,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章;领导者是棋手,只有运用好每一粒棋子,才能下出一盘好棋。

古今中外,善用人短者不乏其人。唐朝大臣韩幌一次在家中接待一位前来求职的年轻人。此君在韩大人面前表现得不善言谈,不懂世故,脾气古怪,介绍人在旁边非常尴尬,认为他肯定没有被录用的希望。不料,韩幌却留下了这位年轻人。因为韩幌从这位年轻人不通人情世故的短处中,看到了他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长处,于是任命他为“监库门”。年轻人上任之后,恪尽职守,库亏之事极少发生。

现代企业中善用人短的企业家也大有人在。松下电器公司副总经理中尾哲二郎就是松下先生善用人短的例证。中尾原来是由松下公司下属的一个承包厂雇用来的。一次,承包厂的老板对前去视察的松下幸之助说:“这个家伙没用,尽发牢骚,我们这儿的工作,他一样也看不上眼,而且尽讲些怪话。”松下觉得像中尾这样的人,只要给他换个合适的环境,采取适当的利用方式,爱发牢骚爱挑剔的缺点有可能变成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创新的优点。于是他当场就向这位老板表示,愿让中尾进松下公司。中尾进入松下公司后,在松下幸之助的任用下,果然缺点变成了优点,短处转化为长处,表现出旺盛的创造力,成为松下公司出类拔萃的人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有其长处,就必有其短处。有的人性格倔犟,固执己见,但他必然颇有主见,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轻易附和别人的意见;有的人办事缓慢,手里不出活儿,但他往往办事有条有理,踏实细致;有的人性格不合群,经常我行我素,但他可能有诸多发明创造,甚至硕果累累。人的长处固然值得发扬,而从人的短处中挖掘出长处,由善用人长发展到善用人短,这是用人的最高境界。

人才,不等于全才。管理者不能认为,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金子是死的,它没有生命,而人才是活生生的。一粒饱满的种子,只有在肥沃的泥土中才能茁壮成长,如果你把它种在贫瘠的土地上,即使这粒种子的本质再好,也难以茁壮成长。员工身上的缺陷不可避免,只要你多动脑筋,巧加利用,员工的缺陷也是一种美!

怪人有怪才,大胆使用收奇效